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提升藏区学生汉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号WW{2017}GH363)教研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17-01
诵读和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古代私塾教学总是把这两者放在首位,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宋代的大文学家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必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记述,见识浅薄,不曾接触过诗文的香菱在黛玉的鼓励下也想学诗,而她学诗的第一步便是从读开始的,她对诗的感悟理解到后来的提笔作诗也是由读而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和诵读在我们语文学习和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
朗读要求我们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语气语调,读出情思,读出感悟。《语文課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所以朗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力和素养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交流的关键,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而且由于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差异,导致这样的一个过程也会因人而异。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
谈到诵读,很多人把它和朗读等同起来,其实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它更多地注重读的连贯性,声音节奏的变化,读文章时的口吻,语气语调以及动作表情的变化等,节奏或紧张或舒缓,语调或高或低,或长或短,都要根据读的内容而定,它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表演的性质,是朗读的一种有效延伸。至于在诵读中能否自如地把握好这个度,则与学生平时的训练和感悟能力有关,因而它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来讲同样不可或缺。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美读法”应该是诵读所追求的一种较高的境界。
综上所述,朗读和诵读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抓好朗读和诵读训练这两个环节,我以为主要从以不几方面着手:
一、要依据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进行分层训练
注意分层的原因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朗读层次,以便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便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避免了部分学生因为要求过高而导致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倦的情况。
二、朗读的分层训练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有序地进行
1.认知性朗读:以疏通字词为主要目的,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减字是这个环节的基本目标。
2.流畅朗读:以读准停顿节奏为目的,要求学生反复去读,从而达到熟练流畅的目标。
3.理解性朗读: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要做到读出内容,读出感受,要求学生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住文章的思路,可以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4.情感朗读:有了对文章内容的基本理解,教师可以适时点拨,让学生练习把握情感变化,读出情味。
三、诵读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有了前面朗读训练作基础,有针对性的诵读训练将成为相对容易的事。可让学生找到文章情感变化转折的关键点,并标出重音,标记出轻重缓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诵读。
但诵读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让学生敢读: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畏难情绪,教师做得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去读。
2.诵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有些学生从未有过在众人面前大胆诵读的尝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读的时候声调的力度控制不好、没根据情感的需要读出节奏的变化、表情动作不够自然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决。
总的来说,朗读和诵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它对学生的识字断句、语言表达、语感培养、人文熏陶等多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来抓的一个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17-01
诵读和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古代私塾教学总是把这两者放在首位,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宋代的大文学家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必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记述,见识浅薄,不曾接触过诗文的香菱在黛玉的鼓励下也想学诗,而她学诗的第一步便是从读开始的,她对诗的感悟理解到后来的提笔作诗也是由读而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和诵读在我们语文学习和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
朗读要求我们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语气语调,读出情思,读出感悟。《语文課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所以朗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力和素养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交流的关键,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而且由于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差异,导致这样的一个过程也会因人而异。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
谈到诵读,很多人把它和朗读等同起来,其实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它更多地注重读的连贯性,声音节奏的变化,读文章时的口吻,语气语调以及动作表情的变化等,节奏或紧张或舒缓,语调或高或低,或长或短,都要根据读的内容而定,它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表演的性质,是朗读的一种有效延伸。至于在诵读中能否自如地把握好这个度,则与学生平时的训练和感悟能力有关,因而它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来讲同样不可或缺。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美读法”应该是诵读所追求的一种较高的境界。
综上所述,朗读和诵读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抓好朗读和诵读训练这两个环节,我以为主要从以不几方面着手:
一、要依据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进行分层训练
注意分层的原因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朗读层次,以便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便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避免了部分学生因为要求过高而导致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倦的情况。
二、朗读的分层训练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有序地进行
1.认知性朗读:以疏通字词为主要目的,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减字是这个环节的基本目标。
2.流畅朗读:以读准停顿节奏为目的,要求学生反复去读,从而达到熟练流畅的目标。
3.理解性朗读: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要做到读出内容,读出感受,要求学生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住文章的思路,可以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4.情感朗读:有了对文章内容的基本理解,教师可以适时点拨,让学生练习把握情感变化,读出情味。
三、诵读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有了前面朗读训练作基础,有针对性的诵读训练将成为相对容易的事。可让学生找到文章情感变化转折的关键点,并标出重音,标记出轻重缓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诵读。
但诵读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让学生敢读: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畏难情绪,教师做得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去读。
2.诵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有些学生从未有过在众人面前大胆诵读的尝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读的时候声调的力度控制不好、没根据情感的需要读出节奏的变化、表情动作不够自然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决。
总的来说,朗读和诵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它对学生的识字断句、语言表达、语感培养、人文熏陶等多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来抓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