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及政府重视,为更好的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深入、持久发展,我校提出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即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及社会,以学生为本,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更好的服务学校、服务社会。
关键词:志愿者“双服务”工程 长效机制
一、青年志愿者“双服务”工程的内涵
何为志愿者“双服务工程”,首先要明确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者定位:高校青年志愿活动应为培养优秀的高校学生服务,即以学生为本,通过志愿活动实现学生个人发展,达到帮助学生自我实现的目标(也就是志愿者“双服务”工程里所包含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我们不应仅仅追求把志愿活动定位在完成任务或实现志愿活动社会意义上,而更应将目标定位在如何培养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校园,服务社会。这也就是志愿者“双服务”工程的内涵所在。
二、如何建立志愿者“双服务”工程长效机制
(一)建立符合实际的组织模式,构建志愿者“1+6” 服务体系
我校共有三个校区,校区间距离比较远。目前,我们只建立了校、院两级志愿者管理机构,这样很难发挥校区整体优势和基层团支部资源。因此,我们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校级——分校区——二级学院——团支部”的组织模式,由校团委负责统筹协调、各校区团工作负责人负责协调与监督、二级学院团委策划与实施、团支部参与管理机制。这种层层负责与联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各组织优势,既确保工作部署的整体一致性,又使各校区、各级组织的灵活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校区分散的工作不便。
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各学院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切实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身建设,构建志愿者“1+6”体系,实现志愿者活动项目化、合同化、队伍化、阵地化。志愿服务真正实现自愿选择.签订合同、编组结队、定时服务。
(二)建设科学高效的志愿者“双服务”宣传机制
宣传在推行志愿者“双服务”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我们通过宣传把弘扬志愿者精神、普及志愿者“双服务”工程的内涵告知广大青年,帮助广大青年了解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同时,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主题,确定相应的宣传重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典型表彰,动员更多人参与志愿者“双服务”中来。
(三)建立志愿者“双服务”激励机制
志愿者“双服务”工程的出发点就是服务学生,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由于志愿服务的无偿性,激励机制的存在显得尤为必要。这包括颁发奖状、证书及举行表彰会等,同时要定期评比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和推广一批先进典型。还要对广大默默无闻的志愿者给与必要的关怀、理解和支持,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种种问题与困惑时有人分担,使他们得到精神安慰和心理满足。另外志愿者“双服务”与党员培养考察相结合,这对促进“双服务”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志愿者“双服务”制度建设
完善志愿者“双服务”制度建设是建立志愿者“双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学校制定了《河北北方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实施方案》、《河北北方学院实施大学生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实施意见》等制度。明确了志愿者“双服务”的内涵、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等,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细则,规范对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
(五)拓展志愿服務基地,构建便利可行的志愿者“双服务”参与机制
首先要注重阵地建设,各学院要充分利用资源,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建立与自身专业相关或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固定服务基地。以城镇社区、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为基地,建立长期稳定项目,防止出现空壳现象。其次要拓展服务项目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服务、文明宣传服务之外,应鼓励志愿者在社区发展专业专项服务,大力开展针对性的志愿者服务,以扩大志愿者“双服务”的工作范畴。第三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化建设,建立志愿服务岗位信息发布与对接、志愿者交流与互动、志愿者工作展示与合作的有效平台。
*本文为河北北方学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双服务工程”建设(JG200917);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G200901)。
关键词:志愿者“双服务”工程 长效机制
一、青年志愿者“双服务”工程的内涵
何为志愿者“双服务工程”,首先要明确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者定位:高校青年志愿活动应为培养优秀的高校学生服务,即以学生为本,通过志愿活动实现学生个人发展,达到帮助学生自我实现的目标(也就是志愿者“双服务”工程里所包含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我们不应仅仅追求把志愿活动定位在完成任务或实现志愿活动社会意义上,而更应将目标定位在如何培养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校园,服务社会。这也就是志愿者“双服务”工程的内涵所在。
二、如何建立志愿者“双服务”工程长效机制
(一)建立符合实际的组织模式,构建志愿者“1+6” 服务体系
我校共有三个校区,校区间距离比较远。目前,我们只建立了校、院两级志愿者管理机构,这样很难发挥校区整体优势和基层团支部资源。因此,我们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校级——分校区——二级学院——团支部”的组织模式,由校团委负责统筹协调、各校区团工作负责人负责协调与监督、二级学院团委策划与实施、团支部参与管理机制。这种层层负责与联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各组织优势,既确保工作部署的整体一致性,又使各校区、各级组织的灵活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校区分散的工作不便。
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各学院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切实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身建设,构建志愿者“1+6”体系,实现志愿者活动项目化、合同化、队伍化、阵地化。志愿服务真正实现自愿选择.签订合同、编组结队、定时服务。
(二)建设科学高效的志愿者“双服务”宣传机制
宣传在推行志愿者“双服务”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我们通过宣传把弘扬志愿者精神、普及志愿者“双服务”工程的内涵告知广大青年,帮助广大青年了解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同时,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主题,确定相应的宣传重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典型表彰,动员更多人参与志愿者“双服务”中来。
(三)建立志愿者“双服务”激励机制
志愿者“双服务”工程的出发点就是服务学生,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由于志愿服务的无偿性,激励机制的存在显得尤为必要。这包括颁发奖状、证书及举行表彰会等,同时要定期评比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和推广一批先进典型。还要对广大默默无闻的志愿者给与必要的关怀、理解和支持,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种种问题与困惑时有人分担,使他们得到精神安慰和心理满足。另外志愿者“双服务”与党员培养考察相结合,这对促进“双服务”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志愿者“双服务”制度建设
完善志愿者“双服务”制度建设是建立志愿者“双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学校制定了《河北北方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实施方案》、《河北北方学院实施大学生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实施意见》等制度。明确了志愿者“双服务”的内涵、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等,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细则,规范对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
(五)拓展志愿服務基地,构建便利可行的志愿者“双服务”参与机制
首先要注重阵地建设,各学院要充分利用资源,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建立与自身专业相关或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固定服务基地。以城镇社区、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为基地,建立长期稳定项目,防止出现空壳现象。其次要拓展服务项目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服务、文明宣传服务之外,应鼓励志愿者在社区发展专业专项服务,大力开展针对性的志愿者服务,以扩大志愿者“双服务”的工作范畴。第三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化建设,建立志愿服务岗位信息发布与对接、志愿者交流与互动、志愿者工作展示与合作的有效平台。
*本文为河北北方学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双服务工程”建设(JG200917);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G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