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直背综合征;心肌桥;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5-0356-0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3岁,因“胸部闷痛不适半年”入院。病人半年来久坐后即感胸部闷痛不适,活 动后似可减轻。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下壁及V4~V6导联ST段弓背上抬”,诊为“心 肌炎”,予以营养心肌等治疗,效差,而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形体偏瘦,口 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背部平直,胸廓横径29cm,前后径10cm,横径/前后径=0.35 ; 双肺无干湿性音;心界正常,肺动脉瓣听诊区闻及3/6收缩期杂音;心电图 呈下壁及V4~V6导联ST段弓背上抬,导联上移一个肋间心电图仍呈ST段弓背上抬。入院诊断 :胸痛原因待查。入院后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及ST -T 动态改变。胸片示肺动脉段略突出,脊柱胸段平直。病毒性心肌炎抗体动态检测、自身抗体 检查、心肌酶谱、电解质等未见异常。既往身体健康,近年来无明显感冒、腹泻等病史,无 特殊家族史。经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前降支重度心 肌桥,收缩期狭窄95%,左室造影及肺动脉造影无异常,肺动脉压力正常。确定诊断为1.冠 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重度);2.直背综合征。
2 讨论
本病人合并两种先天性疾病。直背综合征(SBS)为原因不明的胸廓发育障碍,以正常胸段脊 柱生理性后凸消失,使胸部前后径缩短,心脏大血管受压、移位等一系列类似器质性心脏病 为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SBS多见于青少年,临床可表现为胸闷、心前区 刺痛、心悸等不适,由于压迫移位,使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紧贴于胸骨后缘,在肺动脉瓣 听诊区可闻及明显的收缩期杂音。由于SBS临床表现类似某些器质性心脏病而易被误诊为房 间 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PSD)、肺动脉瓣狭窄(PS)等,给就诊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 负担[2]。临床及X线检查见直背扁胸,心底部闻及杂音(是必要条件),并排除器 质性心脏病,如ASD、VSD、PS及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等可确立诊断[3]。直背综合征 病人预后良好,诊断明确后无需特殊处理。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冠状动脉的一部分被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束称 为心肌桥可影响正常冠脉的血流。冠状动脉血流受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心肌桥的部位、厚度 、长度及心脏收缩幅度[4]。心肌桥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改变,一般30岁之前不 会出现症状,但已有报道可引起许多相关并发症,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痉挛、 心律失常、晕厥、猝死等[5]。心电图可表现为ST-T明显异常,以ST段下移、T波 倒置的缺血性表现较为多见,心肌桥表现为ST段上抬而非心肌梗死的病例未见报道 [6]。重度心肌桥病人可较早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及心电图表现,预后较差[7] 。 治疗以β受体阻断剂为主,因其对心脏的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可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 及心肌耗氧[8]。采用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机率可高达50%,效果不佳。本例 重度心肌桥合并直背综合征,予以倍他乐克口服,并出院门诊随诊。
参考文献
[1]杨建成,杜华,王学武.直背综合征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附3例报告)[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2):119-120.
[2]乔礼芬,刘晓晴.误诊为冠心病的直背综合征一例报告[J].临床内科杂志,2005,2 2(3):199-200.
[3]朱文玉.直背综合征诊断标准探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6):553-554 .
[4]徐敏雯,韦凡平,钱菊英,等.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科学院 学报,2006,28(6):862-864.
[5]蒋艳伟,吴小瑜,朱少华,等.心肌桥猝死1例[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13(4)29 4-295.
[6]姚道阔,南方,赵敏,等.心肌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伴晕厥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 ,2006,28(10):637-637.
[7]杨立,赵林芬,李颖.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 华医学杂志,2006,86(40):2858-2862.
[8]张国辉,郭俊芳,真亚,等.多巴酚丁胺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0):899-901.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5-0356-0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3岁,因“胸部闷痛不适半年”入院。病人半年来久坐后即感胸部闷痛不适,活 动后似可减轻。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下壁及V4~V6导联ST段弓背上抬”,诊为“心 肌炎”,予以营养心肌等治疗,效差,而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形体偏瘦,口 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背部平直,胸廓横径29cm,前后径10cm,横径/前后径=0.35 ; 双肺无干湿性音;心界正常,肺动脉瓣听诊区闻及3/6收缩期杂音;心电图 呈下壁及V4~V6导联ST段弓背上抬,导联上移一个肋间心电图仍呈ST段弓背上抬。入院诊断 :胸痛原因待查。入院后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及ST -T 动态改变。胸片示肺动脉段略突出,脊柱胸段平直。病毒性心肌炎抗体动态检测、自身抗体 检查、心肌酶谱、电解质等未见异常。既往身体健康,近年来无明显感冒、腹泻等病史,无 特殊家族史。经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前降支重度心 肌桥,收缩期狭窄95%,左室造影及肺动脉造影无异常,肺动脉压力正常。确定诊断为1.冠 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重度);2.直背综合征。
2 讨论
本病人合并两种先天性疾病。直背综合征(SBS)为原因不明的胸廓发育障碍,以正常胸段脊 柱生理性后凸消失,使胸部前后径缩短,心脏大血管受压、移位等一系列类似器质性心脏病 为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SBS多见于青少年,临床可表现为胸闷、心前区 刺痛、心悸等不适,由于压迫移位,使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紧贴于胸骨后缘,在肺动脉瓣 听诊区可闻及明显的收缩期杂音。由于SBS临床表现类似某些器质性心脏病而易被误诊为房 间 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PSD)、肺动脉瓣狭窄(PS)等,给就诊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 负担[2]。临床及X线检查见直背扁胸,心底部闻及杂音(是必要条件),并排除器 质性心脏病,如ASD、VSD、PS及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等可确立诊断[3]。直背综合征 病人预后良好,诊断明确后无需特殊处理。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冠状动脉的一部分被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束称 为心肌桥可影响正常冠脉的血流。冠状动脉血流受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心肌桥的部位、厚度 、长度及心脏收缩幅度[4]。心肌桥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改变,一般30岁之前不 会出现症状,但已有报道可引起许多相关并发症,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痉挛、 心律失常、晕厥、猝死等[5]。心电图可表现为ST-T明显异常,以ST段下移、T波 倒置的缺血性表现较为多见,心肌桥表现为ST段上抬而非心肌梗死的病例未见报道 [6]。重度心肌桥病人可较早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及心电图表现,预后较差[7] 。 治疗以β受体阻断剂为主,因其对心脏的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可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 及心肌耗氧[8]。采用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机率可高达50%,效果不佳。本例 重度心肌桥合并直背综合征,予以倍他乐克口服,并出院门诊随诊。
参考文献
[1]杨建成,杜华,王学武.直背综合征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附3例报告)[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2):119-120.
[2]乔礼芬,刘晓晴.误诊为冠心病的直背综合征一例报告[J].临床内科杂志,2005,2 2(3):199-200.
[3]朱文玉.直背综合征诊断标准探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6):553-554 .
[4]徐敏雯,韦凡平,钱菊英,等.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科学院 学报,2006,28(6):862-864.
[5]蒋艳伟,吴小瑜,朱少华,等.心肌桥猝死1例[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13(4)29 4-295.
[6]姚道阔,南方,赵敏,等.心肌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伴晕厥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 ,2006,28(10):637-637.
[7]杨立,赵林芬,李颖.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 华医学杂志,2006,86(40):2858-2862.
[8]张国辉,郭俊芳,真亚,等.多巴酚丁胺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0):8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