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实证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离职股东股权的处置问题,目前实践中许多公司的章程都要求离职股东必须强制回购或转让股权,但对于股权强制转让及股权回购的有效性、实务操作及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于目前股权强制转让及股权回购的实务操作进行探讨分析并参考了一些案例,以利于处理这些问题。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章程 股权强制转让 股权回购
  作者简介:方坤富,北京炜衡(宁波)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156
  目前,某些有限责任公司存在一些员工持有一定股权的情况,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1)原国企改制的公司,基于某种历史原因设立的这种机制;(2)一些公司出于公司发展的考虑设立的员工股权激励机制。但这些公司大都对员工股东离职后的股权强制转让及股权回购有过考虑,通常会在章程中进行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分为三种情况:(1)离职后必须将股权转让给其他在职股东;(2)离职后必须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形成的股东会决议指定的原股东以外的人;(3)离职后必须将股权转让给公司。但在实务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有限责任公司既具有人合性也具有资合性,人合性表现为股东之间的相互妥协信任,资合性则强调资本是公司存在的基础。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是依据公司法制定的,但公司法只规定公司普遍性的问题,对于各个公司的特殊性,则主要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基于公司法授权范围来制定章程,体现出合同性。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公司自治部分,其效力仅及于公司内部,法律性质为合同性;另一部分是对外的信誉证明比如特许资格、出资保证等,如果违反可能涉及多种法律性质,也需对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章程规定股权强制转让的效力
  《公司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股权转让作出了规定,同时对于股权转让也授权公司章程可以另外作出规定。但公司法对于股权转让的授权范围有多大,哪些情形属于超出授权范围在学界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笔者认为对于这个授权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1)从公司法角度来看,是否存在公司法认为公司章程无效的情形。(2)从合同法角度来看,公司章程就内部自治来说,体现出合同性,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来看,公司章程如果符合(一)至(五)项会导致合同无效。而对于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规定仅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故如果从这两个角度都不能得出章程无效的结论,就应当认定章程有效。
  “强制离职股东转让股权”之章程条款,一般认定有效,除非能够证明大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侵害其他股东利益,体现了司法对公司自治的尊重。①
  三、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股权回购的效力
  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中异议股东的股权回购请求权及其行使的三大法定事由。在对该法条的理解上,有人认为,我国公司法上允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本公司股权的情形仅限于第75条所规定的异议股东请求回购的情形,即只有在第75条所列举的事由发生时,由异议股东提出请求,公司得进行回购,其他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一概不得进行股权回购。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章程的合同性出发,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内容,当事人进行约定是合法有效的。从章程的公司性出发,公司法也没有规定这种情形属于无效。除非公司回购股东所持股权的目的是为了抽逃出资,这样就构成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三)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第(四)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才应当认定无效。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上海昆泰投资有限公司诉曲振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案,对于上海昆泰投资有限公司章程规定股权强制回购效力,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判决的形式认定股权强制回购条款有效。②
  综上,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的“回购离职股东所持股权”的条款并不违反我国现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是有效的。
  四、实务中的问题与法律建议
  (一)强制股权内部转让
  《公司法》第七十二條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这种情况的往往是转让方和受让方股东之间已经达成合意,在不需要其他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完成股权转让。
  对于强制转让的情况,由于离职的是不特定的员工,章程不太可能规定离职员工将股权转让给特定的员工股东。对于业绩好的公司,可能离职股东外的其他股东之间会争抢股权,而对于业绩差的公司,离职股东外的其他股东又怠于行使购买权利,反过来,离职股东会要求其他股东收购其股权。
  对于这种股东间达不成合意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种处理方式:
  1.比例购买
  对于效益好的公司,采取比例购买未必是一种好的选择,因为原股权往往是与职务和贡献挂钩的,这样操作会导致一些岗位收益偏高,而离职岗位的接替者利益受到损害。
  对于业绩差的公司,离职股东会要求其他股东收购其股权,而基于章程规定形成了共同债务,其他股东应承担连带责任,可以要求其他股东比例购买离职股东的股权。
  2.股东会决议股权购买方案
  从《公司法》第三十八条来看,没有明确规定股东会具有该项职权,除非列入第(十一)项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但如果章程没有规定这项职权,可否以股东会决议形式来确定股权购买方案呢。从公司的合同性来看,对于股东会职权外的内容,应当是每个股东一致同意的,但从公司的运营与治理来看,公司法确定了股东会决议根据各种情况比例通过的原则,以防止出现公司股东意见不一致造成的经营困局。   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公司法》第四十四条修改章程的规定,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权购买方案。或者采取先修改章程,再根据章程增加的职权作出股东会决议来通过股权购买方案。
  (二)强制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的请求权与股权回购请求权
  按照《公司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司章程对公司有普遍约束力,章程效力基于公司法及于公司。即公司章程可直接对公司产生效力,故公司章程若规定“职工离职后必须将股权转让给公司”,笔者认为公司可以直接取得股权回购请求权,也就是说公司在相应的股权回购案件中可以作为适格的原告或者被告。
  但章程若规定“将公司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形成的股东会决议指定的原股东以外的人”,该指定人是否直接取得股权转让请求权,笔者认为不合适。这是由于章程效力不直接及于该指定人,只有该指定人成为新股东后才可以适用章程规定。故可参照《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中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相关规定,由公司其他股东要求原离职股东承担继续履行等违约责任。
  (三)股权回购的限制
  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种公司形态,它本质上是资合法人,是以“资本三原则”即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资本不变原则为基石的。③虽然允许有限责任公司回购股权,但在回购规则上,应受资本维持原则的限制,故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回购股权也应有相应的限制规定。
  1.股权回购比例限制
  从保护交易安全的立场出发,设定有限责任公司回购比例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规定。例如《德国股份法》将这个底线定为10%,即该股份票面额总计不得超过基本资本的10%。
  2.资金来源限制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 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这个规定对于业绩较好的公司而言不会产生大的问题,但对于业绩差的亏损的公司,股权回购的资金问题就会特别显著。所以,笔者认为,对于业绩差的亏损的公司,可以规定不得使用股权回购方式,而应采取股东间内部转让的方式取得离职股东股权。
  (四)股权回购的处理
  公司法仅规定了股权回购的三个条件,没有对股权回购后的处理做出规定。参考公司法对于股份公司回购股份的处理目前有注销、持有和转让三种方式。
  1.注销减资
  公司减少资本根据其目的可分为实质上减少资本和形式上减少资本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在实质上未引起公司财产的减少。这两种方式多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下:前者的发生多是由于公司产业规模产生变化,造成公司资本过剩,这时如果继续维持过剩的资本,会造成公司资本的使用效益的降低;后者则多是由于公司长年亏损,致使公司资本与实有资产严重不符,造成债权人及股东利益的受损。因此为了防止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進行减资。
  笔者认为,对于合法的股权回购,公司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进行注销减资,但公司法对于有限公司股权回购后的注销减资应有时间上程序上的规定。
  2.股权库存与转让
  股权持有即库存是指股权回购后公司在一定时间内保留股权不做处理。股权库存只是法律允许公司在特定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不能无期限永久存续,如果公司长期持有自己股权,不仅威胁到公司资本充实,也可能危及债权人利益。股权回购后的转让,是指在适当的时机公司出售股权或用于对员工的激励。
  笔者认为,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我国也应对股权的库存比例及库存时间作出相应的规定。
  (五)股权回购价格
  公司回购股权时,当回购股权的价格高于实际价值时,未被回购股权的价值将被相应稀释,其股东利益将受到损害。当回购价格低于实际价值时,未被回购股权价值将被提高,从而使得卖出股权的股东受损,其他股东获利。
  《公司法》第七十五条 对于股权回购价格仅规定以合理的价格。笔者认为,从保护交易安全的角度出发,股权回购价格应以股权回购时股权现有价值为准,可以规定回购价格不得低于一定比例的股权现有价值。
  五 结语
  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手段,完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进入与退出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法律上来讲,公司章程的效力与股权的强制转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公司法应对此予以明确,以保障公司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措施的正确实施。
  注释:
  ①范黎红.公司章程“侵权条款”的司法认定及救济——以“强制离职股东转让股权”之章程条款为例.法律适用.2009(1).第21页.
  ②张恋华.上海昆泰投资有限公司诉曲振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案——公司章程中关于公司回购股东股权的约定合法有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案例精选》.2009(5).
  ③范健、蒋大伟.《公司法》论(上).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页.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实力日益增强。美国则由于疲于应对全球事务,实力消耗巨大。因此,面对中国实力迅速提升与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的境况,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中美两国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但这只是体现为战略误判而已。中国通过和平崛起,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施行,可以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增加世界稳定的因素。事实上,在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中国正努力规避战争风险,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摘 要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伯克在《法国革命论》一书中对革命派的抽象的权利观一一驳斥,提出法国大革命不加区别地摧毁历史长河遗留的文明传统,动摇社会秩序的基础。本文对抽象权利观进行分析,在体会伯克所认同的权利观念后,从法国大革命得出两点启示:在社会进程中应尊重传统及社会变革应多以和平改良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权利 自由 传统 变革  作者简介:邓春花、王月,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法政教
摘 要 “互联网 ”共享经济的时代,共享单车企业在享受市场井喷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就上海市发生的一起未成年人骑行死亡的事故,引出关于共享单车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探讨,进而思考共享单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及责任边界等问题。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法律责任 社会责任 边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512028)
摘 要 醉驾是一种高度危险的行为,而现实中往往出现醉驾电动车交通肇事行为,自《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醉驾机动车入刑以来,有关醉驾超标电动车是否构成刑法中的危险驾驶罪的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司法实践也存在不同的做法。超标电动车不管依据相关规定,还是依据驾驶的危险性,都应该界定为机动车,醉驾超标电动车侵害了道路的交通安全,符合危险驾驶罪构成要件。本文认为将该行为定罪有利于预防犯罪的发生,维护道路交通
摘 要 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模式,以人文关怀为基调,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始终。她提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懂得关怀的人,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提炼出四种教育方法,分别是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当下,我国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根据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模式,从留守儿童品德缺失的原因出发,从家庭,学校,社会,同辈等方面为培育留守儿童良好品德提供了路径分析。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品德教育
摘 要 1996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作为煤炭行业的主体性大法,虽然之后历经三次修改,却不能解决当前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间的现实矛盾,这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当前我国《煤炭法》仍存在主体法法律地位较为低下、生态环保理念缺失、法律条文过于原则化、生态责任缺乏法律强制性等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方面修订完善,如加强《煤炭法》的法律地位,明确生态环保的立法理念,增强法
摘 要 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大学生志愿者因其参与热情、知识结构和朋辈身份等优势,完全能发挥出相应作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不精准、人才配置错位等现象屡见不鲜,志愿队伍建设、社会认可和志愿者管理办法等方面依旧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本文希望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的模式、方法、保障与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对双方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志愿服务机制,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志愿工作不断发展。  关键词 大
摘 要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基层综合执法单位,工作内容庞杂、涉及广泛,派出所民警既要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也要为人民服务救助群众危难,在一定程度上既代表着执行法律的威严,又代表着职能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其职责特殊而重要,其工作压力也可想而知,本文利用Likert 5分量表形成职业压力调查问卷,对派出所民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探析职业压力影响因素,讨论相应对策建议,希望为缓解民警的职业压力
摘 要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刑事冤假错案受到高度关注,一次次冲击着社会公众的心理底线,严重损害了公安形象和司法公信力。深入思考“真凶现身”、“亡者归来”背后的真正原因,无不是搜集、固定、审查、判断、运用的证据没能认定真相。无论是错判,还是“错放”都是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出现了问题。侦查办案是一个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过程,案件事实靠证据支撑,没有证据就没有事实。以审判为中心,反对“以侦查为中心”,但侦查是
摘 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两个专项监督工作成效显著。实践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是开展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的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两法衔接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检察机关两个专项监督的角度进行简单解释评析。  关键词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衔接 两个专项 立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