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及《聊斋志异》中超自然力现象的比较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莎士比亚戏剧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出现大量的超自然力现象。这篇文章通过对两者作品中超自然力现象中的主要形象的身份,地位和扮演角色,作用的比较,挖掘形成差距的个人和社会原因,并进一步了解两位作者的写作特色及思想理念。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聊斋志异;超自然现象;差距根源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27-02
  超自然力现象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均有涉及。莎士比亚戏剧中近十部出现了对鬼魂,女巫,精灵,预兆等现象的描写,而我国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更是精心刻画了一系列鬼魂志怪形象。显而易见,两人在对超自然力现象的描写各有侧重,独具特色,反映了作者们的写作意图,手法,并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从内容上来看,两者鬼魂形象的身份地位大不相同。莎士比亚戏剧中主要的鬼魂形象基本是来自上流社会,贵族甚至帝王。如《仲夏夜之梦》中仙王与仙后的爱情纠葛,《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为自己申冤并督促儿子为自己报仇,还有《麦克白》中大将班柯鬼魂的出现,他们在剧中都是权力的代表。莎士比亚在这些戏剧中更多的描写了上流社会的纷争,尤其是对权利的争夺,从中反映主题。而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所刻画的神灵志怪大都属于平民阶层。他们多神通广大,或纯洁坚贞,或机智诡秘,但他们生活的空间却都在社会中下层,甚至是社会底层。如《婴宁》中与鬼母相依为命的婴宁,《莲香》中“南山而穴居”,孤苦无依的莲香,《鸦头》中身为妓女的狐狸精鸦头等,她们都在封建社会的底层。蒲松龄在更大程度上描写的是平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爱情,婚姻,生计等,并从中反映社会现实。
  莎士比亚和蒲松龄对神灵身份地位的不同定位与他们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莎士比亚生活在富裕市民家庭,青年时期历经过艰难困苦,但最终在创作上走向成功,走进了有文化教养的贵族圈子,了解了社会最上层的主公臣的生活,为其创作体统了较直接的生活基础。而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繁荣,但社会政治急剧变化,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者,思想日益成熟,通过描写上流社会的生活,尤其上政权更迭,揭露社会矛盾,并从中给世人以启发。蒲松龄的个生活经历则不同于莎士比亚。他出生于衰落的封建大家庭,一生遭受艰辛,科举屡试不中,家境清贫,饱尝人间家,因此他对劳苦大众的生活更熟悉,尤其体会到封建制度下的不平等。他的一生,凝聚着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怀才不遇的下层知识分子最普通的遭陈”。通过对一系列中下层神灵鬼怪的描写,表达了他除恶扬善的愿望,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鞭挞,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此外,两人作品中鬼魂神灵所扮演的角色作用大不一样。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鬼魂精灵基本上都上一配角,而主角是与配角相关的人;相比之下,《聊斋志异》更侧重刻画了神灵鬼怪的形象,将他们作为主角,这与两人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有密切关系,并从中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莎士比亚戏剧中(尤其是悲剧)表现了一些超自然力力量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干预,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将主人公心理活动外化”,而更重要的是突出人自身的力量,从中也反映了他作为俄人文主義者“以人为本”的思想,热情讴歌了人文主义思想。
  如在《仲夏夜之蒙》中,两个并行的世界之间有共同的活动轴心,尘世凡人在遭受爱情的煎熬,精灵王国的仙王仙后也为爱情而争吵。在对爱情这一共同追求中,幻想也现实,仙人与凡人相互映衬,化为一体,精灵王国中的浪漫气氛是为了烘托现世情爱生活。到了悲剧时期,莎士比亚人文思想日趋成熟,他清楚得看到了人文主义欲望膨胀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导致为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正如朱云涛所说的,“文主义对人文主义的毁灭成为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鬼魂,女巫,和恶兆频频出现,鬼魂是遭受苦难的不幸者的控诉和仇恨,女巫是“人性中恶的成份的具体化”恶兆则“预示着世道的黑暗和罪恶的衍生”。超自然力的运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反映人物内心活动。如《哈姆雷特》中,老国王鬼魂的每一次出现,都影响到哈姆雷特的行动,推动了情节发展并逐步走向高潮。此外,《麦克白》中三个女巫及预言等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是麦克白潜意识的真实写照。鬼神巫术在这里只对人物内心冲突起了诱导和催化的作用,真正毁灭人物的是其本身。这里,鬼神妖术的出现有两种意义,一方面是社会恶势力的形象化,它们引诱意志不坚定的人走邪路;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主人公心灵矛盾冲突的外化。麦克白早已潜在的野心以女巫的形象出现,促使他压制了自己的良心,进而决定采取罪恶的行动。同时,即使没有女巫的预言,常理推断,为保住自己的王位,麦克白也会向班柯下手。同样道理,他专横暴戾,除了少数党羽外,整个社会都站在他的对立面上,没有关于他失败的预兆,他也注定会失败。超自然力在这个戏剧中更多的起着陪衬和承接剧情的作用。
  综上,莎士比亚超自然力的运用,更多的是起陪衬,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鬼魂的出现最终是为了突出人的行为。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者,对人文主义的思考,尤其是对人性的探究。
  相比之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更多的是将神灵志怪安排为主角,通过他们与人的交往来揭示主题,尤其刻画了一些善鬼形象,反映社会黑暗,并通过他们解决问题,惩恶扬善,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同时,蒲松龄“在最不现实的形式上,做最现实的文章”。妖神是更典型,更高层次的人,表面上写妖精世界,实质是人生实际矛盾的浓缩和升华。妖精多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
  如《婴宁》中,作家通过刻画了以为未经尘世污染,容华绝代,天真无邪的女性婴宁,寄托对美好理想的憧憬,阐述耐人寻味的深刻人生哲理,其中包含了市民文艺中关于人性,人情和呼唤个性解放的思想精髓。《青蛙神》展示了富女嫁贫儿的悲欢,《考城隍》则是黑暗现实的漫画化,《促织》利用了幻化的手法,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政权下,徭役遗患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席方平》表面写地府的不平,实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蒲松龄通过对鬼魂神灵的刻画,集中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现实,揭示出社会人生的炎凉。他借助花妖狐魅等为原型,捕捉了它们的特点,再“依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形,选择提炼出前后两者的共通之处”。同时,其鬼魂神灵中大多数善良正直,神通广大。蒲松龄则让他们去惩恶扬善,解决了当时凡人解决不了的难题,给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
  综上,通过以上对莎士比亚和蒲松龄作品中超自然力现象的比较,我们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两位文学巨匠的思想理念。本文只是简单的对作品中主要形象的身份地位和扮演角色作用进行了分析,更多更深入的问题还有待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泗洋,徐斌,张哓阳.莎士比亚引论(下)[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2]盛瑞裕.《聊斋》人物塑造艺术研究[M].武汉出版社,1991.
  [3]朱云涛.论莎士比亚剧作中超自然力成份的思想根源及其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1999,(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对随意性编创的表现、原因等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着重对随意性编创对舞蹈院校民间舞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舞蹈院校民间舞教学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随意性编创;民间舞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J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0-02  隨着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的落幕,一大批新创民间舞剧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作品受到
期刊
摘要:当今的大负荷运动训练,实际上是一场恢复能力的角逐。一方面,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另一方面,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这充分反应了疲劳、恢复对训练的相同重要性。田径运动训练中,学生在田径运动结束后,将不能保持一定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产生疲劳。通过采用恢复性训练,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使学生机体内能量物质分解后更好地合成,促进学生机体的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商业广告中的文化的探讨,对比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分析了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几方面的原因,着重从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中西商业广告的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更有效的发挥商业广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业广告;中西文化差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10-02  随着经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相声艺术中的主要技法包袱的内涵,结构包袱的具体方法,以及包袱使用的艺术辩证法。  关键词:相声;包袱;笑料;艺术;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J9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4-02  包袱,指相声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相声的抖“包袱儿”,列入“逗”的技法之中,在结构包袱儿时,常常使用“三翻四抖”的手法。三翻四抖,又叫“三顶四撞”,就是说捧
期刊
摘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短篇文言小说集,其中收录了作者创作的近500篇作品,而在这其中,就有差不多近250位女性出现,塑造了数以十计的经典女鬼形象,本文试图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探讨为何他的笔下会有如此多的女鬼。  关键词:女鬼;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20-0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第
期刊
摘要:《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史诗性著作,它借鉴了魔幻的笔法,融入了神异描写,使魔幻与写实相交融,幻化成现实的一部分。这些神异描写蕴含了神秘文化内涵,传递了丰富的情愫,使作品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本文试图对《白鹿原》神异描写所表现的神话意义、象征意义和美学意义加以探讨,凸显作品创造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白鹿原》;神异描写;神话意义;象征意义;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闻一多融诗人、学者、斗士三重人格为一体,成为民国时期在唐诗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少数学者之一。闻先生的诗人气质使其学术研究充满个性,独树一帜。  关键词:闻一多;唐诗研究;诗人身份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26-02  在现代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史上,闻一多先生无疑是一道绚丽的风景。朱自清先生曾说:“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
期刊
摘要: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傳承千年的中国语言文字,从造词到用词都直接而深刻地反映着我国封建正统思想中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民族文化。本文将从词汇这一角度来透视中国文化中的尊卑观念。  关键词:汉语;词汇;尊卑观念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30-02  语言
期刊
摘要:社會学理论主要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社会学领域理论是拓展训练中的团队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拓展训练操作技巧的理论指导,对于认识拓展训练中的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学;拓展训练;应用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死亡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美国著名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玛丽·奥利弗常以“死亡”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在其讨论死亡的代表作《当死亡来临》中,诗人勇敢地向生命发出深层追问,究竟何为死亡?死亡是否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不朽是否存在?通过对死亡的深入思考、对自然的观察、对生之赞扬,诗人表达了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自然万物的共生以及在死亡面前的乐观态度这三种思想。  关键词:玛丽·奥利弗;死亡;自然;乐观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