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摊里的人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每天步行六千步可长寿。
  我家居县城南关,私下算算,往北步行到多尔玛超市约六千步,正好!于是每天买不买东西,便都往多尔玛扭拉一圈。久了,不仅与该超市的许多营业员成了熟人,对超市的环境亦了如指掌。如从白羽路往多尔玛大门拐弯的地方,一年到头都停着一辆卖青瓜、梨枣这类的三轮车,摊主是位五十多岁的男子。从偶尔攀谈中得知,他姓胡,与老婆原来都在某企业上班,之后该企业破产,两人全下岗了。别的没啥干,就干这。他整天死守这儿,老婆则蹬着三轮车满街找热闹处串。歪好挣俩钱顾顾生活及正上学的儿女。
  他已头发花白,眼角皱纹明显,常见他守在三轮车旁,坐在自带的小木凳上,眼巴巴地望着潮水般的人流。他不像有些摆小摊的爱吆喝,他只是不哼不嗯地干等顾客,没多余话。
  每次路过这儿时,面对这幅图画,我的脚步总不由自主慢了,且心内沉甸甸的。
  因为,当年我妈也是摆小摊的。
  至今快四十年了,当时父亲病故,妈妈是市民,没收入,四个子女中只有我在厂里当工人,每月32元工资,怎能度住五口人的性命呀!妈妈便在十字街拐弯处摆个小摊,卖菜籽及瓜果之类。露天作业,夏天晒个死,冬天冻个死,这都小事,人穷了,谁不受罪?能想通的。关键是还有个意外,却令人难以承受。小摊面临大街,每天有不少上学放学的小学生从旁经过。起初没人吭声,不久有几个娃冲我妈喊:“投机倒把老卖×!投機倒把老卖×!……”我妈气得要训他们,追他们。他们则哈哈笑着,撒腿跑了。我妈刚坐下,他们像蝇子似的飞过来再喊,每天上学放学时反复数次。一次,我趁白天休息到小摊边守卫,终于抓住了这伙小坏蛋的头头,一个左鬓角长个黑痣的小孩,抓住他也没办法,当时系“文革”时期,他们又是小孩,能把他们怎样呢?我忍了忍没揍他,只狠狠整他一顿,还叫他写下了保证书。但数日后江山依旧,算没门儿。
  为此,妈妈不知独自哭过多少次呀。
  此事铭骨刻心,多年来一直牢记,特别是那个带头起哄的鬓角长黑痣的小孩,尽管那时他小,加上形势因素,该谅解的,但心里总过不了这个坎儿。觉得不能谅解他,也不愿谅解他,一辈子的!
  像过去妈妈遇到的侮辱如今已见不到了,时代在前进啊!但无论怎么前进,怪事仍不断,只是变变花样儿同步进行。
  那天我又经过这儿,只见一位珠光宝气的老女士到了摊前,将一塑料袋桃子咚地扔到电子秤上,厉声问老胡:“刚才我买了几斤?”
  “刚才?一个多钟头了吧。八斤三两,算成八斤,只收你二十块钱,……”
  “你再称称到底几斤?”
  老胡皱起眉毛,蹲下,将那袋桃放正,仔细看看电子秤说:“现在七斤半,咋会少八两?”
  “我咋知道?你称的你卖的你心里清楚。”
  老胡耷拉下眼皮,沉默了几秒后,似乎在回忆什么。然后把塑料袋打活结的地方拨拉拨拉看看,抬头问:“你回去解袋子没有?”
  老女士几乎不可见地怔了怔,马上很斩截地回答:“没有!”
  “凡是我卖的东西,收口处都打的活结,今儿也照样,现在咋成了死结?我敢百分之百地肯定,你把桃子拿回去后解开过,……”
  “啥意思?”老女人脸马上红涨起来,手指老胡的鼻子叫道:“你是说我偷拿你桃子了?”
  旁边已围过来五六个看热闹的。老胡仍铁着脸,声音不紧不慢:“这样吧,我这里没有安摄像头,你回去后解袋没解袋我也没亲眼看见,都口说无凭。我有个办法,咱俩都当众赌个咒。……”
  “赌啥咒?”
  老胡一字一板:“我如果对你对所有人短斤少两了,我走到马路上被车撞死!好啦,该你赌啦!”
  老女人怔了怔,马上吼道:“说叫车撞死就当真被撞死了?你这是迷信!你这是掩盖你卖东西不给够秤的……”
  围观的人群中有轻微笑声,老胡的这招真灵,明摆着老女人一下子心虚了。这当口,一位戴着墨镜的中年人挤进来,横到他俩中间,冲老胡厉声道:“别胡扯八道污蔑人!我最了解我妈,她绝对不会干这种低级事儿,肯定是你……”
  我脑袋轰的一下响了,因为我看得清清楚楚,戴墨镜的中年人左鬓角有个黑痣,且脸型也与当年骂我妈那个小孩一模一样,我的天哪!多年没见,已成大人!你这个小混蛋,终于又见到你了。
  他还在继续冲老胡发威:“你少给了就得补上!”然后闪电般地伸手往老胡的小摊抓桃,老胡也闪电般地上前捺住他的手,眼看要动武,我正想上前帮老胡,却见老胡的手松了,不吭不嗯地呆看着戴墨镜的抓了俩桃,又提上那一塑料袋桃子,扶着老女人急急走了。
  人们纷纷议论这母子俩不是东西,并埋怨老胡不该突然变软。老胡仍一声不吭地发呆。
  人散尽后老胡才告诉我:当戴墨镜的中年人要抓桃争夺时,对方悄悄地迅速地将老胡手掌轻轻掐一下,并顺势将一小卷纸塞他手里,又冲他使个眼色。这一切全在瞬间发生,别人无察觉。他一时不知那一小卷纸是啥,但从对方的眼色中感觉到求饶的意思,便不再争夺了。
  这会儿他把那一小卷纸伸开,咦!原来是十块钱。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小子眼看母亲要当众出丑,便想方设法让她下台。
  老胡低声嘟囔:“这女人真不要脸!却养个这样好的儿子。”
  我也感慨多多,对多年前辱骂我妈的小坏蛋已不再那么愤恨了。从今天看,他长大了,变得很机智,很会来事儿了,又有孝心。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本刊讯 8月20日至24日,为了繁荣中国散文创作,讲好“从延安到北安”红色故事,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由中共北安市委、北安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北安市委宣传部、《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承办的“从延安到北安”全国作家采风暨第12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召开。引人关注的是,周亚鹰散文集《家风 门风:52栋里的故事》等15部(篇)作品获得本届笔会征文一、二、三等奖。  
期刊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年的端午,以至于现在每每想起,心中还隐隐作痛。  那一年端午的前些天,母亲上山采粽叶时,不小心被蛇咬了。据父亲說,这是一条剧毒型青蛇。当时父亲也在,想打死这条蛇,但被母亲制止,说赶走它就算了。父亲从山上找来草药,用嘴嚼碎,敷在母亲被青蛇咬的地方,然后背着她回了家。  母亲一直怕蛇,看到蛇就要逃跑,但又不让人打蛇,总是叫人把蛇赶走了事。哪怕遇到危险,也不肯伤害蛇的性命。因为我属蛇。母
期刊
蒋建伟先生向我推荐一篇散文《母亲的故事》。我一看作者的名字黄兰香,顿时眼睛一亮。她是我熟悉而尊敬的一位省级女领导干部。不曾想到,她竟写出如此深情、朴实、感人的散文来。于是,我怀着抑制不住的阅读渴望,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  《母亲的故事》是写作者在一个周末回乡看望父母,当她看到年迈的母亲依然种菜,快乐地忙活家务,脸上漾着微微的笑意的时刻,突然就有一种冲动,要用笔写自己的母亲,来跟朋友们诉说她心中的
期刊
在乡村大地,一把锄头正在无可奈何地老去。老去的锄头,像一位老去的人,在日益寂寥和漫长的时光里,忆起过往的种种。  锄头有许多的兄弟姐妹,比如板锄、铁耙、铲子、镰刀、铡刀、犁铧,比如风车、稻桶、谷箩、谷耙、簸箕、谷筛……白日里,它们一起闹哄哄地出门去,来到村庄广袤、肥沃、丰饶的田地上,来到油菜、白菜、土豆、芋艿、玉米、水稻们的中间,它们各展身手,各尽其能,或锄,或挖,或铲,或割,或耙,或搂,有的亲吻
期刊
下午,我正在屋里临帖,五爹竟到我家找猫。当时他隔着窗户就问:“我那猫可在你这屋?” 我随口应了一声:“没有。”  五爹踉跄而去。  村里人都說五爹是个古怪的老头,一张嘴除了吃饭和抽旱烟很少再动,见面打招呼也只是“嗯”“噢”,村里人都说五爹只认得他的猫,“待人还不如他的猫。”  猫也只是一只普通的猫,花白毛色,常常越过东面矮墙到我家,有时衔着一只小老鼠离开,家人都很喜欢它。  五爹也常常坐在小屋前,
期刊
在乡下,4月初,淡黄色的蒲公英花就次第开放在田间地头,坡角石缝,它们静静地开放,如普通的小草,如褐色的土壤,如静谧的山石,不惹眼,不张扬。待到花瓣凋零,娇嫩的枝干上才迸发出一份小小的惊喜。远望,一朵朵白色的绒花如一个个毛茸茸的脑袋,探望着四野;近看,又如一把把素洁的小伞,点缀在春光里;微风起,绒花四飞,似一尾尾白羽,带着快乐和希望奔向远方。  我对蒲公英也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也许,这与童年的成长有关
期刊
周末回到乡下的娘家,看望我的父母,看到母亲脸上漾着微微的笑意,忙活着家务,看着他们种的菜,突然有一种写母亲的冲动。  这种感觉,让我心头涌起万般柔情、无限敬意——不仅我的生命来自母亲,我的善良传承于母亲,我在苦难面前的勇气与坚强,也源自母亲顽强的品质。  可以说,母亲是我的一位伟大的人生导师。  小时候,寒冬腊月,每到夜幕降临时,我家一家大小都围坐在一个没有明火、只有热火灰的火盆边上取暖,御寒。 
期刊
这是一张洁白的A4纸。  远远地,我就看见它躺在走廊尽头的地上,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透过窗子投射在地上的一片阳光,近了才知道是一张白纸,不知是谁不经意掉落在此处的。它躺在地上,有点脏,一只鞋印清晰地烙印在它的身上。我经过那里的时候,已经有无数人经过它的身边。我俯下身捡起这张白纸,轻轻地掸去灰尘,放到我的背包里。我對空无一字的白纸,历来就有一种惜爱的心情,就像一位乡下的老农,只要看见地下有散落的谷粒
期刊
中午下班,着急买些蔬菜。刚好映入眼帘的是水灵灵、又圆又红的西红柿,它那散发着浓郁番茄香的味道儿,吸引着我,决定停下电车买一些。正逢放学时间,道路上大车、小车车满为患。刚抬头要问价,竟是熟悉的笑脸。“是你!”“是你!”我俩同时惊呼!而她的笑是那么尴尬,牵强,不好意思。“拿些番茄吧?”她笑着努力掩饰自己,而我也很知趣,以极快的速度走开了。  与她认识是在家政服务会所。  那时,患脑梗塞出院的父亲怎么着
期刊
我有一个终生免费的美女理发师,羡慕不?  年轻的时候,算不上风流倜傥,更没有潘安的美貌,偏偏被一个美女看好,从此享受很多的特权,比如免费理发。  其实,她并不是一个专业理发师,只是因为我,终于成就了她。记得第一次让她为我理发,是很多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还是手动剪刀,一个周末的午后,她忽发奇想,拿出不知道藏在何处的一把手推理发剪,央求我做她的第一个顾客。当然,前提是免费的,我以迟疑的目光,足足看了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