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目前江苏省徐州市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的现状,分析了由于连作障碍,病原菌抗药性和致病性变异、缺乏优良抗病虫品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等形成原因,提出了无害化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日光温室;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江苏省徐州市是全国五大蔬菜生产基地淮海菜区早春蔬菜重点地区。2006年该区蔬菜复种面积560余万亩,特别是作为该地蔬菜特色的设施蔬菜,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区域规模和特色基本形成,比较效益十分明显,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0余万亩,对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促进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2006年又列入“江苏省高效农业百项工程”规划,重点发展。但是,随着日光温室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危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而且,由于常年大量的使用农药,造成蔬菜的污染,因此,搞好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减轻农药污染,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现状
1.1 病害 日光温室蔬菜病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土壤病原菌存活和积累增加;二是种子传播病害;三是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生产中突出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气传病害问题突出。瓜类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茄子早疫病,辣椒疫病危害严重,叶霉病和白粉病呈上升发展趋势。二是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瓜类灰霉病、枯萎病、菌核病,茄果类的灰霉病、菌核病、黄萎病、疫病,根腐病、青枯病及根结线虫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根结线虫危害防治难度加大,而杀线虫农药毒性高,对环境不安全。三是病毒病危害比较严重。如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病毒病发生危害较重。
1.2 虫害 日光温室栽培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一些有休眠越冬习性的害虫,冬季可以继续繁殖,使虫口基数增加,发生代数增多,形成周年危害。另外,由于隔离了天敌,自然调控作用及自然致死因素降低。同时,温室内施用农药大量增加,导致这些繁殖力高的害虫产生抗药性,加大防治难度。一是蚜虫、螨类、白粉虱等危害猖獗。这些害虫又是蔬菜病毒病的传播介体,繁殖速度快,易产生抗药性;二是抗药性害虫难以防治。如小菜蛾等,目前对大多数农药已产生抗药性,三是美洲斑潜蝇等治理难度大。这些害虫食性广,寄主多,露地和保护地都能越冬。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连作障碍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造成轮作倒茬困难,提供了土传病害赖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的场所,造成土壤中病原菌的大量累积。同时,由于过多的使用化肥、农药带来土壤中病原拮抗菌减少,有益微生物结构趋于单一,更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最突出的是黄瓜枯萎病,从设施内开始有零星病株到全温室发病,只需4—5年时间。茄子黄萎病、荀瓜疫病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都与日光温室栽培不易轮作有关。
2.2 目光温室环境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2.2.1 湿度大,高湿持续时间长。温室封闭的小气候,形成高温高温的生态环境,一些管理粗放的温室内高湿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病菌再浸染,喜湿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灰霉病发生危害尤为严重。
2.2.2 昼夜温差大,易结露。在我地冬季11月、12月,翌年2月中下旬、3月份,温室内30℃以上的温度可持续5h左右。夜间16℃以下的温度可持续4—6h,夜间植株叶面结露只需4—5h,对喜湿病菌的侵染非常有利。
2.2.3 为病虫提供了发生和越冬场所。由于温室环境适宜某些病、虫越冬繁殖,因此不仅能发生危害,而且为大田提供了大量菌、虫源,形成周年循环危害而蔓延重发。如黄瓜霜霉病、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2.3 病原菌抗药性增强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特殊环境条件,造成病原菌繁殖速度快,数量大,菜农为了控制病害提高防效,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和施药次数,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病原菌致病性的分化,同时诱导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并导致抗药群体加大,抗药性程度提高,防治效果下降。同时对蔬菜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2.4 综合防治技术落后 日光温室病虫害防治,偏重于化学防治,依赖于化学药剂的作用,不注重病虫发生与生态环境研究,造成综防技术走样,防效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一些切实可靠的防治技术措施难以推广。二是化学防治方法落后。具体表现在不注意防治适期,盲目增大施药量和次数,不注意对症下药,乱用药,盲目复配混用,降低防效;不注意轮换用药,促进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不了解各种农药的作用方式,错误判断用后的效果;使用高毒农药,不注意农药使用与蔬菜收之间的安全期,造成人畜中毒。三是生物、生态控制技术滞后。四是缺乏优良抗病虫品种。目前蔬菜生产中多种植高产、优质,耐肥的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差,当条件适合时,会造成病害严重发生。
3 综合防治对策
综合防治对策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安全、有效、经济、简便为原则,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使用有效的物理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治措施,以及温、湿度控制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危害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无污染的目的。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病品种,调整作物布局。这是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生产中应尽量选用兼抗品种,并要考虑品种的丰产、优质特性,种植时注意品种搭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长期连片种植。如津研、津杂系列,甘丰2号抗黄瓜霜霉病和枯萎病;毛粉802、双抗2号抗番茄病毒病;长茄较圆茄抗茄子黄萎病,辣椒较甜椒抗疫病等。
3.1.2 轮作倒茬。降低土壤病虫基数,达到防治目的。
3.1.3 加强田间管理。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清洁温室内病虫残株,减少病虫来源,压低病虫基数,加强水肥管理,灌水实行膜下暗灌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每次少灌、勤灌,降低棚内湿度,忌大水漫灌,阴天不浇水等;补施叶肥、CO2等,增强植株抗性,可防止病害发生。
3.1.4 生态防治。利用温室密闭的环境,形成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生长条件,达到防病的目的。生态防治技术主要应用于防治温室的气传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晚疫病等。然而,不同蔬菜和所发生的病害,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不同。因此,需按不同蔬菜和病害,调整不同技术环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一是控制湿度,温室蔬菜栽培必须起垄覆膜,灌水要做到膜下暗灌,最好应用滴灌或渗灌,行间铺草等措施控制湿度;二是增温排湿,早晨适当提早揭帘,待棚内温度升至28℃后,再打开通风口排湿,下午要加大通风量,棚温控制在20E左右。1—2月份要掌握好揭帘和放帘时间,注意保温。
3.1.5 嫁接防病技术。利用嫁接技术,不仅解决了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问题,增强了温室蔬菜耐低温能力,而且延长了采收期,提高了产量和效益。黄瓜,西瓜、茄子嫁接防治技术证明,嫁接是防治土传病害的一条经济高效途径。
3.2 物理防治
3.2.1 热防。如温汤浸种或干热处理、高温闷棚、土壤日光辐射等,可有效地压低病虫基数。
3.2.2 光防。有些光可以抑制菌孢子萌发,如蓝色光可抑制霜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和侵染。有些害虫对一定的光谱有趋性或驱避性,从而来诱杀或驱避害虫,如蚜虫对银灰色反光塑料膜有负趋性,而白粉虱、潜叶蝇和蚜虫等害虫具有趋黄性,可设黄板诱杀。
3.2.3 网防。利用遮阳网或防虫网进行阻隔,防止害虫进入日光温室内。
3.2.4 人防。结合田间管理拔除中心病虫株,摘除受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等。常用的。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重要的防治手段,它具有使用简便,效果明显的特点,菜农很容易掌握。但蔬菜病虫种类多,农药品种复杂,使用不当易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蔬菜,有害于人体健康。因此,必须做到合理用药,适期早防。同时要积极开发和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粉尘剂、烟雾剂等,将土壤消毒、种子处理、药剂喷雾、喷粉,熏烟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的防治手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4 生物防治
3.4.1 利用各种农用抗生素、生物激素,疫苗来防治病害,如农抗120、武夷菌素、井冈霉素,新植霉菌等。
3.4.2 利用病原微生物、捕食昆虫、昆虫生理活性物质等来防治病虫害,如木霉菌、荧光假单胞杆菌、苏云金杆菌、白佃菌、颗粒体病毒,捕食螨、捕食蝇、寄生蜂、性诱激素,脱皮激素等。
3.4.3 利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生物农药,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碱,大蒜素、川楝、印楝等。
关键词:日光温室;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江苏省徐州市是全国五大蔬菜生产基地淮海菜区早春蔬菜重点地区。2006年该区蔬菜复种面积560余万亩,特别是作为该地蔬菜特色的设施蔬菜,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区域规模和特色基本形成,比较效益十分明显,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0余万亩,对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促进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2006年又列入“江苏省高效农业百项工程”规划,重点发展。但是,随着日光温室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危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而且,由于常年大量的使用农药,造成蔬菜的污染,因此,搞好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减轻农药污染,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现状
1.1 病害 日光温室蔬菜病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土壤病原菌存活和积累增加;二是种子传播病害;三是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生产中突出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气传病害问题突出。瓜类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茄子早疫病,辣椒疫病危害严重,叶霉病和白粉病呈上升发展趋势。二是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瓜类灰霉病、枯萎病、菌核病,茄果类的灰霉病、菌核病、黄萎病、疫病,根腐病、青枯病及根结线虫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根结线虫危害防治难度加大,而杀线虫农药毒性高,对环境不安全。三是病毒病危害比较严重。如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病毒病发生危害较重。
1.2 虫害 日光温室栽培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一些有休眠越冬习性的害虫,冬季可以继续繁殖,使虫口基数增加,发生代数增多,形成周年危害。另外,由于隔离了天敌,自然调控作用及自然致死因素降低。同时,温室内施用农药大量增加,导致这些繁殖力高的害虫产生抗药性,加大防治难度。一是蚜虫、螨类、白粉虱等危害猖獗。这些害虫又是蔬菜病毒病的传播介体,繁殖速度快,易产生抗药性;二是抗药性害虫难以防治。如小菜蛾等,目前对大多数农药已产生抗药性,三是美洲斑潜蝇等治理难度大。这些害虫食性广,寄主多,露地和保护地都能越冬。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连作障碍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造成轮作倒茬困难,提供了土传病害赖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的场所,造成土壤中病原菌的大量累积。同时,由于过多的使用化肥、农药带来土壤中病原拮抗菌减少,有益微生物结构趋于单一,更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最突出的是黄瓜枯萎病,从设施内开始有零星病株到全温室发病,只需4—5年时间。茄子黄萎病、荀瓜疫病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都与日光温室栽培不易轮作有关。
2.2 目光温室环境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2.2.1 湿度大,高湿持续时间长。温室封闭的小气候,形成高温高温的生态环境,一些管理粗放的温室内高湿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病菌再浸染,喜湿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灰霉病发生危害尤为严重。
2.2.2 昼夜温差大,易结露。在我地冬季11月、12月,翌年2月中下旬、3月份,温室内30℃以上的温度可持续5h左右。夜间16℃以下的温度可持续4—6h,夜间植株叶面结露只需4—5h,对喜湿病菌的侵染非常有利。
2.2.3 为病虫提供了发生和越冬场所。由于温室环境适宜某些病、虫越冬繁殖,因此不仅能发生危害,而且为大田提供了大量菌、虫源,形成周年循环危害而蔓延重发。如黄瓜霜霉病、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2.3 病原菌抗药性增强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特殊环境条件,造成病原菌繁殖速度快,数量大,菜农为了控制病害提高防效,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和施药次数,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病原菌致病性的分化,同时诱导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并导致抗药群体加大,抗药性程度提高,防治效果下降。同时对蔬菜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2.4 综合防治技术落后 日光温室病虫害防治,偏重于化学防治,依赖于化学药剂的作用,不注重病虫发生与生态环境研究,造成综防技术走样,防效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一些切实可靠的防治技术措施难以推广。二是化学防治方法落后。具体表现在不注意防治适期,盲目增大施药量和次数,不注意对症下药,乱用药,盲目复配混用,降低防效;不注意轮换用药,促进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不了解各种农药的作用方式,错误判断用后的效果;使用高毒农药,不注意农药使用与蔬菜收之间的安全期,造成人畜中毒。三是生物、生态控制技术滞后。四是缺乏优良抗病虫品种。目前蔬菜生产中多种植高产、优质,耐肥的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差,当条件适合时,会造成病害严重发生。
3 综合防治对策
综合防治对策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安全、有效、经济、简便为原则,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使用有效的物理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治措施,以及温、湿度控制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危害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无污染的目的。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病品种,调整作物布局。这是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生产中应尽量选用兼抗品种,并要考虑品种的丰产、优质特性,种植时注意品种搭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长期连片种植。如津研、津杂系列,甘丰2号抗黄瓜霜霉病和枯萎病;毛粉802、双抗2号抗番茄病毒病;长茄较圆茄抗茄子黄萎病,辣椒较甜椒抗疫病等。
3.1.2 轮作倒茬。降低土壤病虫基数,达到防治目的。
3.1.3 加强田间管理。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清洁温室内病虫残株,减少病虫来源,压低病虫基数,加强水肥管理,灌水实行膜下暗灌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每次少灌、勤灌,降低棚内湿度,忌大水漫灌,阴天不浇水等;补施叶肥、CO2等,增强植株抗性,可防止病害发生。
3.1.4 生态防治。利用温室密闭的环境,形成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生长条件,达到防病的目的。生态防治技术主要应用于防治温室的气传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晚疫病等。然而,不同蔬菜和所发生的病害,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不同。因此,需按不同蔬菜和病害,调整不同技术环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一是控制湿度,温室蔬菜栽培必须起垄覆膜,灌水要做到膜下暗灌,最好应用滴灌或渗灌,行间铺草等措施控制湿度;二是增温排湿,早晨适当提早揭帘,待棚内温度升至28℃后,再打开通风口排湿,下午要加大通风量,棚温控制在20E左右。1—2月份要掌握好揭帘和放帘时间,注意保温。
3.1.5 嫁接防病技术。利用嫁接技术,不仅解决了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问题,增强了温室蔬菜耐低温能力,而且延长了采收期,提高了产量和效益。黄瓜,西瓜、茄子嫁接防治技术证明,嫁接是防治土传病害的一条经济高效途径。
3.2 物理防治
3.2.1 热防。如温汤浸种或干热处理、高温闷棚、土壤日光辐射等,可有效地压低病虫基数。
3.2.2 光防。有些光可以抑制菌孢子萌发,如蓝色光可抑制霜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和侵染。有些害虫对一定的光谱有趋性或驱避性,从而来诱杀或驱避害虫,如蚜虫对银灰色反光塑料膜有负趋性,而白粉虱、潜叶蝇和蚜虫等害虫具有趋黄性,可设黄板诱杀。
3.2.3 网防。利用遮阳网或防虫网进行阻隔,防止害虫进入日光温室内。
3.2.4 人防。结合田间管理拔除中心病虫株,摘除受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等。常用的。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重要的防治手段,它具有使用简便,效果明显的特点,菜农很容易掌握。但蔬菜病虫种类多,农药品种复杂,使用不当易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蔬菜,有害于人体健康。因此,必须做到合理用药,适期早防。同时要积极开发和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粉尘剂、烟雾剂等,将土壤消毒、种子处理、药剂喷雾、喷粉,熏烟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的防治手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4 生物防治
3.4.1 利用各种农用抗生素、生物激素,疫苗来防治病害,如农抗120、武夷菌素、井冈霉素,新植霉菌等。
3.4.2 利用病原微生物、捕食昆虫、昆虫生理活性物质等来防治病虫害,如木霉菌、荧光假单胞杆菌、苏云金杆菌、白佃菌、颗粒体病毒,捕食螨、捕食蝇、寄生蜂、性诱激素,脱皮激素等。
3.4.3 利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生物农药,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碱,大蒜素、川楝、印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