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让学生能感受得到的,尤其对那些不自制不自律的常犯错误的后进生,我们更应该爱护他们,关注他们。
后进生爱转化后进生总是会犯错误,其实,这也是他们引起老师、家长重视的一种表现方式。很多时候,他们只是需要我们多关心而已。其实,很多时候,这些后进生们也是可爱的,他们内心深处何尝不想学好?何尝不是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又何尝没有“向上向善”的“火苗”呢?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实践使我明白了转变后进生的思想、态度、作风的重要性。现就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不尽关爱
对学生的热爱,是老师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有的老师不能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厚此薄彼,偏爱优生,而对各方面扯班级后腿的后进生,要么疾声厉色,整天训斥,要么不管不问,视而不见。这种“冷淡型”和“粗暴型”都极大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后进生因为屡教屡犯,常常导致老师的恼怒,父母的责怪,同学的嘲笑,可能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因此,老师就要积极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美。不要用挖苦、讽刺、刻薄的语言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而应从内心里去尊重他们。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吴晓明,认为自己反正学不好了,就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上课捣乱,下课欺负弱小同学。值日工作不做,果皮纸屑随地乱扔,且一天天地变本加厉,害得同学都不愿意与他同桌。我苦口婆心反复劝导,无济于事。后来有一次,我发现他主动帮班级搬运纯净水,就在班上大力表扬,鼓励他继续为班级做好事。他听了十分感动,竟把搬运纯净水的任务给包了。我注意及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晓明同学,感谢你在这一月中每天为班级搬运纯净水,说明你是一个热心,充满爱心的好孩子;你能一月如一日,又说明你有毅力。老师相信,你在学业上也能把这么多优点表现出来的,对吗?”以此来激发他的进取心。从此,他在劳动上积极,做作业也认真多了。
多一些关怀,少一点责难,将更容易赢得学生对老师的感情。要注意观察,做到对学生情况了然于心,以便在他们退缩时,推一把,跌倒时,扶一把,遇到困难时,帮一下,失去信心时,鼓励一下;以便一有变化预兆,就能及时捕捉,并打好“预防针”,阻止其继续下滑。还要经常来到他们中间,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关爱就如一缕春风,吹开了后进生的心田,信任和尊重就像一阵细雨,慢慢地,悄悄地滋润着后进生的“心田”,让他们内心涌动起一股暖流,一股上进之流。
二、对症下药
有的后进生后进是因为思维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有的是因为长辈溺爱,缺乏处事经验,引发自卑,胆小,丧失自信心。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心情压抑而沉重,心理负担重。还有因为身体有病的,因为父母不重视的……我都注意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根据各自特点,“对症下药”,方法灵活多变,力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思维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我就成立了一个“1 1”互帮小组,让一位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的优生,常常辅导他,多遍讲解,多次练习后,后进生记牢了,理解了,优生也进步了;长辈溺爱,缺乏处事经验,引发自卑,胆小,丧失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分三步走:明理、体验、固行……
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平时,班主任更应细心观察后进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
三、齐心协力
转化后进生一方的力量可能薄弱了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创造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才能拨去后进生心头的云雾,才能拨开云天见月明。
有些后进生,往往是由于家庭的教育不当所造成的。曾有父母到校告诉老师其子女在家每天看电视过十点,我问其为什么不阻止,他竟回答:“没人管得了他。”还有的父母平时不管不问,一旦发现子女犯错误了,就抓起来一顿棍棒,打完后又不闻不问了。“溺爱型”和“棍棒型”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曾听见过这样一句话:如果预防孩子不良心理的第一道“水龙头”——家庭没有拧紧的话,那么“堵漏”的任务就落在第二道“水龙头”——学校教育身上。我认为,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可偏忽,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配合,双管齐下,齐抓共管。为此,我频频走访这类后进生家长,通过谈话,推荐其阅读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纠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其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如上文提到的那个爱看电视的后进生,在和老师的多次谈心后,明白了过分多看电视的害处,并在其家长的督促下,很快改掉了这个坏毛病,现在只在周末时才看得晚一点。
我们常把孩子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在地告诫我们,对待后进生切不可疏忽大意。
在孩子们的心里,班主任既是敬爱的师长,又是最能了解和信任他们的朋友,也是最能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更要充当好这三种角色:良师、益友和慈母。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朵小花都展开美丽的花瓣,每一轮朝阳都发出灿烂的光芒。
后进生转化要“温水泡茶慢慢浓”。尽管后进生转化中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在转化中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及时找出“复病”原因。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有成效。
后进生爱转化后进生总是会犯错误,其实,这也是他们引起老师、家长重视的一种表现方式。很多时候,他们只是需要我们多关心而已。其实,很多时候,这些后进生们也是可爱的,他们内心深处何尝不想学好?何尝不是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又何尝没有“向上向善”的“火苗”呢?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实践使我明白了转变后进生的思想、态度、作风的重要性。现就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不尽关爱
对学生的热爱,是老师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有的老师不能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厚此薄彼,偏爱优生,而对各方面扯班级后腿的后进生,要么疾声厉色,整天训斥,要么不管不问,视而不见。这种“冷淡型”和“粗暴型”都极大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后进生因为屡教屡犯,常常导致老师的恼怒,父母的责怪,同学的嘲笑,可能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因此,老师就要积极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美。不要用挖苦、讽刺、刻薄的语言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而应从内心里去尊重他们。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吴晓明,认为自己反正学不好了,就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上课捣乱,下课欺负弱小同学。值日工作不做,果皮纸屑随地乱扔,且一天天地变本加厉,害得同学都不愿意与他同桌。我苦口婆心反复劝导,无济于事。后来有一次,我发现他主动帮班级搬运纯净水,就在班上大力表扬,鼓励他继续为班级做好事。他听了十分感动,竟把搬运纯净水的任务给包了。我注意及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晓明同学,感谢你在这一月中每天为班级搬运纯净水,说明你是一个热心,充满爱心的好孩子;你能一月如一日,又说明你有毅力。老师相信,你在学业上也能把这么多优点表现出来的,对吗?”以此来激发他的进取心。从此,他在劳动上积极,做作业也认真多了。
多一些关怀,少一点责难,将更容易赢得学生对老师的感情。要注意观察,做到对学生情况了然于心,以便在他们退缩时,推一把,跌倒时,扶一把,遇到困难时,帮一下,失去信心时,鼓励一下;以便一有变化预兆,就能及时捕捉,并打好“预防针”,阻止其继续下滑。还要经常来到他们中间,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关爱就如一缕春风,吹开了后进生的心田,信任和尊重就像一阵细雨,慢慢地,悄悄地滋润着后进生的“心田”,让他们内心涌动起一股暖流,一股上进之流。
二、对症下药
有的后进生后进是因为思维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有的是因为长辈溺爱,缺乏处事经验,引发自卑,胆小,丧失自信心。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心情压抑而沉重,心理负担重。还有因为身体有病的,因为父母不重视的……我都注意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根据各自特点,“对症下药”,方法灵活多变,力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思维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我就成立了一个“1 1”互帮小组,让一位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的优生,常常辅导他,多遍讲解,多次练习后,后进生记牢了,理解了,优生也进步了;长辈溺爱,缺乏处事经验,引发自卑,胆小,丧失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分三步走:明理、体验、固行……
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平时,班主任更应细心观察后进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
三、齐心协力
转化后进生一方的力量可能薄弱了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创造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才能拨去后进生心头的云雾,才能拨开云天见月明。
有些后进生,往往是由于家庭的教育不当所造成的。曾有父母到校告诉老师其子女在家每天看电视过十点,我问其为什么不阻止,他竟回答:“没人管得了他。”还有的父母平时不管不问,一旦发现子女犯错误了,就抓起来一顿棍棒,打完后又不闻不问了。“溺爱型”和“棍棒型”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曾听见过这样一句话:如果预防孩子不良心理的第一道“水龙头”——家庭没有拧紧的话,那么“堵漏”的任务就落在第二道“水龙头”——学校教育身上。我认为,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可偏忽,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配合,双管齐下,齐抓共管。为此,我频频走访这类后进生家长,通过谈话,推荐其阅读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纠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其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如上文提到的那个爱看电视的后进生,在和老师的多次谈心后,明白了过分多看电视的害处,并在其家长的督促下,很快改掉了这个坏毛病,现在只在周末时才看得晚一点。
我们常把孩子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在地告诫我们,对待后进生切不可疏忽大意。
在孩子们的心里,班主任既是敬爱的师长,又是最能了解和信任他们的朋友,也是最能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更要充当好这三种角色:良师、益友和慈母。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朵小花都展开美丽的花瓣,每一轮朝阳都发出灿烂的光芒。
后进生转化要“温水泡茶慢慢浓”。尽管后进生转化中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在转化中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及时找出“复病”原因。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