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生的语文能力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吉林老师主张的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语文能力的发展。在李老师的阅读情境教学课堂上,她以训练语言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随着发展。李老师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她所设计的语言训练,完全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重视情境中语言训练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对于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词句,李老师从不采用给词“下定义”“加注释”的解词方法,而是以创设具体情境、举实例、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教词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李老师认为,在学生第一次感知一个词时,词的形象、词的感情,应尽量给学生丰富的感知、鲜明的形象。事实上也只有这样,一个词才能真正进入儿童的大脑。如,教学“三心二意”这个成语,照词典解释为:“形容主张不一致或意志不坚定。”这个注释虽然准确,但其中除“不”外,其余六个词,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均属生词,以词解词,学生难以理解;另外,这样解释,缺乏词的形象,不能给学生以鲜明的形象。所以李老师根据小猫钓鱼前后两种不同的表现给这个词作注释:“一会儿钓鱼,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又去捉蝴蝶……像小猫这样做事不专心,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又想做那,就叫‘三心二意’。”学生理解了“三心二意”,就可以启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说出“一心一意”的词义,再用这两个词填空:“我们做事情要_____,不要_____。”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两个词的褒贬之意。
  李老师认为儿童言语的“发源地”就是具体情境,“情境是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广阔的场景”。形象与词句是不能分离的,要使儿童对词语、句子理解准确,就必须与形象结合,形、情、语始终是统一的。所以情境教学很重视准确地理解某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燕子》一课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较长,而且学生对“黄绿眉眼”又较陌生,李老师便将这句话删为“风吹拂着柳”,接着让学生在“风”和“柳”的前面各加上一个字,成为“微风吹拂着柔柳”,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的杨柳,体会加上“微”“柔”有什么感受,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的学生经过观察体会之后说:“加上‘微’‘柔’,我觉得柳枝好像摆动起来了。”李老师随手用彩色的粉笔画了许多飘动的柳枝,然后点上黄绿的柳叶,犹如眉眼一般。学生一下子理解了,纷纷说:“这样写,就把杨柳写活了。”“杨柳好像从梦中刚刚醒来,睁开了眼睛。”学生不仅理解了词句的含义,而且对全段描写的春风杨柳的意境,有了较为鲜明的印象。
  
  二、重视情境中发展学生的独自言语、对话言语和书面言语
  
  李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因此,她通过用音乐或图片创设情境,并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处于“情动而辞发”的状态。例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扬科在小提琴面前跪下了”,李老师先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注意小扬科的动作,注意他的眼神。接着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描述小扬科的内心活动,“扬科终于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小提琴,他心里会怎么想,或者会自言自语地说什么?”然后指导学生用第二人称,把前面说的换成“你……”(给学生提供导语)“扬科多么想把心里的话说给小提琴听,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小提琴啊。小提琴,……’”
  在阅读教学中,对话言语的训练往往能和听话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李老师通过创设课本情境,扮演角色来对学生进行对话言语的训练,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在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过课文之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或直接进行表演。如在《荷花》一文的教学中,李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增强教学效果,设计让学生三人一组,一个学生扮演“我”,一个学生扮演蜻蜓,一个学生扮演小鱼。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做转换人称的叙述,即让小鱼和蜻蜒也变成第一人称同“我”直接对话,在小组内表演。
  李老师在阅读情境教学中,不是仅仅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她将写作中书面言语的训练潜移默化地渗入到阅读教学中,使阅读、写作互相促进。通过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优化的阅读情境中受到教材语言形象的感染,真切内心深处情感的体验,这就唤起了学生记忆深处的词汇及美感,使学生荫发表达的欲望。例如在《小音乐家扬科》一文的教学中,李老师为了突出小扬科对音乐强烈的爱,通过语言描述创设了以下情境:在树林里,在田野里,在果园里,在小河边,小扬科静静地倾听大自然美妙的乐曲。结合书面言语训练,加深学生的认识:“他来到______,听到______,他来到______,听到______,他来到______,听到______ 。”
  
  三、重视通过语言训练培养语感
  
  我国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是这样形容语感的:“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我们品画要悟出其中的神韵,读书也未尝不是如此,要悟出文章传神的字字句句,敏锐感受文章的神韵。“语感”即是对言语的敏感程度,是对语言文字最丰富的了解。抓住语感便抓住了语言最本质的东西。在阅读情境教学中,李吉林老师凭借“比较与诵读”的语言训练,凭借创设的情境,抓住教材的传神之笔,让学生体会语感。具体做法有:“增”“删”“替换”“改动”与原文比较的方法。
  例如教学《少年闰土》第一节时,李老师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鲁迅先生的文章用词准确,语言精练简洁,她用“‘增’与原文相比”的语言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语感。李老师先让学生做一做课文中的“我”,说说在听了闰土的讲述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出示增加了“圆圆的”“亮亮的”“一片宽阔的”和“就像春天郁郁葱葱的麦田”之后的语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圆圆的、亮亮的。下面是海边的一片宽阔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就像春天郁郁葱葱的麦田。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写文章是不是好词好句用得越多越好。这样,学生在一读一比中,渐渐体会到锤炼语言的重要,也在反复的读读比比中培养了语感。
  总之,李吉林老师的阅读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情意为动力,在她的阅读课堂上,我们看到孩子们喜怒哀乐的心灵的倾诉,看到了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年终岁末,揖别即将逝去的一年,那种回望与盘点,必将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深沉思考。   2010年,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文界在2009年对三十年语文教学改革的得失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直面语文教育的现状,着力反思语文学科的功能、任务和目标,助力课改胜利前行;二是本年度语文课程改革正处于一种寻求新的突破而又难于突破的所谓“胶着”状态;三是一线语文教师正期待修正的《课程标准》早日
摘 要:2018年1月10~12日,铜山区举办了“纪念中央7号文件颁布10周年暨铜山区阳光体育实践探索研讨会”,多家媒体深度走访铜山,现场观摩了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汇展,实地考察了11所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领略了10年来铜山学校体育坚守初心、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的风范,见证了铜山学校体育理论与践行成功的运作体系和累累硕果。  关键词:铜山;中央7号文件;10周年;阳光体育;活动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
和许许多多的年轻教师一样,自参加工作起,一直把于永正老师当做自己小语教学的偶像,我买于老的专著、教学光盘,读于老的文章、教学设计,看于老的教学视频、专题讲座,仿于老的课堂、修炼,每次总感觉只得其形,不得其神,有时甚至出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窘境。前不久,本人有幸现场聆听了于老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除了看到70高龄的于老课堂风采依旧外,更感受到了老人对小语教学的深深思考。   一、看我读
表格,因其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简洁清晰、直观形象等诸多优势,能够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简化,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框架,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如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表格,用好、用足、用活表格,能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效。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表格这一导航仪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路架桥”呢
学生的语文学习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要求。然而,综观时下不少阅读教学课,教学的目标模糊、定位不准、内容不清、面面俱到、策略相似、大同小异,作业设计雷同、机械重复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学段意识模糊。这已引起小语专家的关注。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凸显学段特点,在学段“航标”的引领下进行有效教学,驶向省时高效的成功“彼岸”?最近人教论坛报道“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以下简
摘 要: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我们过去十多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方向性的指引,但是面临新时代的变化与新形势的需求,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才能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步伐。“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是当前形式下我们要破解的重要难题。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
上完语文课,我心情极其沮丧地回到办公室。今天是星期一,孩子们不知怎么回事,上课精神蔫蔫的,不要说“一石激起千层浪”,简直是“吹不起半点涟漪”,课堂几次陷入僵局。我是越上越急,越上越气,在我的高八度中,下课铃声响起,我悻悻地走出课堂。  【课堂回放】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六上《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学院教授的鼓励帮助下,由没有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人物档案】  张祖庆 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督导室兼职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领雁工程”实践导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教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张老师逐步形成了“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的教学风格,被誉为小语界的“多面手”。近年来,他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实践与儿童写作研究,在作文课(讲评、指导)、班级读书会、阅读课
说来惭愧,作为桐庐的语文教师,早就听说上世纪桐庐有位教育家袁微子,一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在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却始终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拜读他的只字片言。今年适逢袁老诞辰一百周年,桐庐县小学语文教研员朱老师几次组织我们走近这位大教育家,了解、学习他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育精神,备受感染,就默默地收集了一些他的资料。读后,感觉语文教学在他的口中笔下是那么平实而灵动,甚是亲切,受益匪浅。  
关键词: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重庆教研基地;启动仪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6-0030-02  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承办,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南华中学校协办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重庆教研基地启动仪式暨重庆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