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华天大厦十层偌大的一间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玻璃,洒落一地金色。尽管时值隆冬,但室内温暖如春,盆栽绿萝生机盎然,置身其间如沐春风。此间主人正忙于案头工作,一墙之隔,则是上千平方米的办公区,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现代化的办公条件,青年才俊穿梭其问,各方客商娓娓交谈。此时此景,你很难想象它的主人当初是怎样的沉寂落魄。
从白手起家到坐拥数亿资产,从清洁工人到企业老总,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穷则思变创下的奇迹,一个敢与命运掰手腕创下的奇迹。“只要坚持,只要有恒心,耐得住寂寞,就一定能成功。”主人温和的话语里透着自信,粲然的笑容里绽放豪情。
他就是这个房间的主人,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正红。
从农村到城市,在适应中生存
1989年,汪正红离开皖南老家,只身闯入北京,那年,他仅17岁。
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自然与今日无法相比,但比起汪正红的老家,可是繁华热闹多了。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少年,来不及涮掉满腿的泥巴,突然跻身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好奇兴奋之余自然少不了茫然。身无分文的他不要说创业,就连吃饭都成了难题。几经周折,汪正红在一个建筑工地干起了泥瓦匠,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简陋工棚,勉强度日。彼时的汪正红心中难免失落,难道从老家来京只落得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这离他闯一番事业的初衷相去甚远啊。于是他一边在工地挥汗,一边在寻找出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汪正红结识了某民营科研所的一位管理人员。汪正红朴实干练的性情,正直诚实的品性,给了他很好的印象。很快,经他的引荐,汪正红告别了工地,成为某民营科研所的一名清洁工。
每天,汪正红都要赶在上班前把科研所的院落、地面、桌椅、窗户清理得干干净净,把办公区收拾得井井有条。别人的上班时间,也就成了他的休息时间。但汪正红并不闲着,他珍惜工作机会,乐于参与工作,热心学习业务,以一个乡村少年的淳朴、勤劳、好学、上进赢得了同事们的好感和信赖。
一次偶然的邂逅,一个普通的岗位,一番人生的历练,却成为汪正红人生旅途的折点,成为他辉煌事业的发端。
从观潮到下海,在探索中前行
在科研所的两年,汪正红经过熏陶和学习,对市场经济略有领悟,对公司运作谙熟于心,对经营管理颇有心得,对自己的未来信心百倍。应该说汪正红是有经商天赋的,也是幸运的,如果没有北京之行,没有科研所的际遇,没有改革开放的涤荡,这天赋何来展露的机会?如果这些“如果”成立,今天的皖南农田里,无非多了个犁田好手,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无非多了个能工巧匠,至多是在乡镇的某一扇橱窗后面,多了个会按计算器的小店主。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虽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信息资讯还相当闭塞。那时候互联网才初露头角,信息咨询业尚未兴起,信息咨询机构也基本上都隶属于某个部门,不是独立的组织。咨询活动的经济性和经营性还不明显,信息咨询市场发展迟缓。
汪正红看准了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市场前景,决心在信息咨询业干出一番业绩。但信息咨询的服务领域几乎涉及社会、经济、技术的每个方面,包括所有可能的学科范围,该如何选择经营方向呢?
恰逢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东方风来满眼出,中国乡镇企业的出现如雨后春笋,但乡镇企业缺少技术,缺少创新和开发能力,而首都北京又恰恰集中了国内最具实力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数不清的各类专业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汪正红豁然开朗,决定在这两者之间搭起桥梁,实现技术成果与产业化的对接,也期望从中赚取第一桶金。
很快,汪正红就物色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筹集到有限的启动资金,租赁到办公场所,更难得的是还得到北京东城区科技协作中心的支持,并得以挂牌经营。就这样,汪正红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以技术咨询为经营方向正式楔入市场。
汪正红领导的技术咨询服务部,聘请到数十位在职和离退休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以技术传授、技能交流、技术规划、技术评估、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从技术革新,技术实施,规划设计一直延伸到部署和投产后的各个阶段,帮助客户掌握运用中间技术构建企业应用的全面知识,节省开发时间及费用,降低应用开发的技术风险。一时间,客户纷至沓来。
一年下来,汪正红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5万元。
从巧胜到理智,在稳健中发展
1993年,汪正红成立了真正属于自已的公司-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技术研发和推广。
依旧是有限的资金,依旧是租赁经营场所,依旧是为投资人提供技术服务,但汪正红已经带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集结了数十位专业技术人员。他自己,也在一年的身体力行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培养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从技术项目的立项、研发、策划、推广、服务、完善,无不倾注着他的聪明才智和经营智慧。
1994年,在广州第六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粉末材料吸引了众多中外科技工作者和客商的兴致,并一举夺魁,获得博览会金奖。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获奖单位居然是一个刚成立一年的民营科技企业——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
1995年,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两款丝织餐饮饰品又分获中国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还双双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优质产品。
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汪正红旗下的中创华天公司先后研发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300余项,获得授权的专利技术150余项。连续六年被北京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两次荣获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优秀科技企业”称号。
2010年,汪正红的团队重磅推出了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全球拍特效摄影。这是一台集摄影、打印、刻录等多功能于一身,纯傻瓜式遥控操作系统。有了这台设备,你可以置身于全球任何一个景观名胜拍照,也可以和心目中的任一位偶像合影。
对于这个项目的研发,汪正红的团队做了大量的调查。汪正红说:“在欧美发达国家,数码影像技术迅速发展,产品已经十分普及。在美国,95%以上的人拥有2件以上的数码产品,行业产值每年达1000亿美元以上。但是在我国,数码影像的市场占有率不足5%,所以可以想象,我国数码影像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然也有些人质疑,这项新发明与人们日常用的照片修改器也就是俗称的PS技术有什么差别?汪正红介绍道,普通的PS必须有电脑,而RPS技术属于比较专业的一种电脑技能,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容易。但是全球拍能做到纯傻瓜式遥控操作,并且可以实现人景互动,根据景物的不同,或站或蹲或坐,并能实现人物在景像中的阴影、倒影等效果,完全实现人景融合,有到达现场取景的效果。对于目前全球拍的销售情况,汪正红十分满意。记者采访时发现,慕名而来的客商络绎不绝,争相咨询相关采购和代理经销事宜。
回顾创业的种种过往,汪正红说自己也有过失败:“那时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有用不完的精力,大脑一时冲动就拍板决策。”当年的汪正红正是这不安分的代表,在他事业小有所成的时候,他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先后投资创办了北京东方大地广告公司和合肥亚龙湾大酒店。但那两次投资几乎赔光了他所有的积累。
二十年的打拼,汪正红终于化茧成蝶,从一个清洁工成长为企业家,从一个无名小辈变身为行业佼佼者。如今他领导的公司如日中天,他自己也积累下数亿资产,今天他接受采访的公司总部,就是他个人资产的一部分。也许这光鲜表面的背后遮掩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艰辛。不过,终究天道酬勤,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问及年轻人创业该注意什么时,汪正红说:“年轻人激情高,干劲足,这是创业不可或缺的优势,但有时这也是年轻人创业失败的原因。年轻人对于创业总是有很多想法,所以有时会偏离创业的初衷。除了选错方向,坚持不下来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明明是对的目标,但是不能坚持,就很难把企业做成,做大。我当年也有过惨败,教训很值得汲取。”
现在,汪正红的科研团队,依旧专心致力于高科技产品的研发、推广。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他还不忘回馈社会。多年来汪正红经常出资为老家修建学校,并一直坚持资助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比起财富,这也许才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真正的价值与才智的体现。
从白手起家到坐拥数亿资产,从清洁工人到企业老总,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穷则思变创下的奇迹,一个敢与命运掰手腕创下的奇迹。“只要坚持,只要有恒心,耐得住寂寞,就一定能成功。”主人温和的话语里透着自信,粲然的笑容里绽放豪情。
他就是这个房间的主人,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正红。
从农村到城市,在适应中生存
1989年,汪正红离开皖南老家,只身闯入北京,那年,他仅17岁。
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自然与今日无法相比,但比起汪正红的老家,可是繁华热闹多了。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少年,来不及涮掉满腿的泥巴,突然跻身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好奇兴奋之余自然少不了茫然。身无分文的他不要说创业,就连吃饭都成了难题。几经周折,汪正红在一个建筑工地干起了泥瓦匠,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简陋工棚,勉强度日。彼时的汪正红心中难免失落,难道从老家来京只落得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这离他闯一番事业的初衷相去甚远啊。于是他一边在工地挥汗,一边在寻找出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汪正红结识了某民营科研所的一位管理人员。汪正红朴实干练的性情,正直诚实的品性,给了他很好的印象。很快,经他的引荐,汪正红告别了工地,成为某民营科研所的一名清洁工。
每天,汪正红都要赶在上班前把科研所的院落、地面、桌椅、窗户清理得干干净净,把办公区收拾得井井有条。别人的上班时间,也就成了他的休息时间。但汪正红并不闲着,他珍惜工作机会,乐于参与工作,热心学习业务,以一个乡村少年的淳朴、勤劳、好学、上进赢得了同事们的好感和信赖。
一次偶然的邂逅,一个普通的岗位,一番人生的历练,却成为汪正红人生旅途的折点,成为他辉煌事业的发端。
从观潮到下海,在探索中前行
在科研所的两年,汪正红经过熏陶和学习,对市场经济略有领悟,对公司运作谙熟于心,对经营管理颇有心得,对自己的未来信心百倍。应该说汪正红是有经商天赋的,也是幸运的,如果没有北京之行,没有科研所的际遇,没有改革开放的涤荡,这天赋何来展露的机会?如果这些“如果”成立,今天的皖南农田里,无非多了个犁田好手,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无非多了个能工巧匠,至多是在乡镇的某一扇橱窗后面,多了个会按计算器的小店主。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虽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信息资讯还相当闭塞。那时候互联网才初露头角,信息咨询业尚未兴起,信息咨询机构也基本上都隶属于某个部门,不是独立的组织。咨询活动的经济性和经营性还不明显,信息咨询市场发展迟缓。
汪正红看准了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市场前景,决心在信息咨询业干出一番业绩。但信息咨询的服务领域几乎涉及社会、经济、技术的每个方面,包括所有可能的学科范围,该如何选择经营方向呢?
恰逢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东方风来满眼出,中国乡镇企业的出现如雨后春笋,但乡镇企业缺少技术,缺少创新和开发能力,而首都北京又恰恰集中了国内最具实力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数不清的各类专业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汪正红豁然开朗,决定在这两者之间搭起桥梁,实现技术成果与产业化的对接,也期望从中赚取第一桶金。
很快,汪正红就物色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筹集到有限的启动资金,租赁到办公场所,更难得的是还得到北京东城区科技协作中心的支持,并得以挂牌经营。就这样,汪正红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以技术咨询为经营方向正式楔入市场。
汪正红领导的技术咨询服务部,聘请到数十位在职和离退休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以技术传授、技能交流、技术规划、技术评估、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从技术革新,技术实施,规划设计一直延伸到部署和投产后的各个阶段,帮助客户掌握运用中间技术构建企业应用的全面知识,节省开发时间及费用,降低应用开发的技术风险。一时间,客户纷至沓来。
一年下来,汪正红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5万元。
从巧胜到理智,在稳健中发展
1993年,汪正红成立了真正属于自已的公司-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技术研发和推广。
依旧是有限的资金,依旧是租赁经营场所,依旧是为投资人提供技术服务,但汪正红已经带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集结了数十位专业技术人员。他自己,也在一年的身体力行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培养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从技术项目的立项、研发、策划、推广、服务、完善,无不倾注着他的聪明才智和经营智慧。
1994年,在广州第六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粉末材料吸引了众多中外科技工作者和客商的兴致,并一举夺魁,获得博览会金奖。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获奖单位居然是一个刚成立一年的民营科技企业——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
1995年,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两款丝织餐饮饰品又分获中国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还双双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优质产品。
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汪正红旗下的中创华天公司先后研发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300余项,获得授权的专利技术150余项。连续六年被北京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两次荣获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优秀科技企业”称号。
2010年,汪正红的团队重磅推出了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全球拍特效摄影。这是一台集摄影、打印、刻录等多功能于一身,纯傻瓜式遥控操作系统。有了这台设备,你可以置身于全球任何一个景观名胜拍照,也可以和心目中的任一位偶像合影。
对于这个项目的研发,汪正红的团队做了大量的调查。汪正红说:“在欧美发达国家,数码影像技术迅速发展,产品已经十分普及。在美国,95%以上的人拥有2件以上的数码产品,行业产值每年达1000亿美元以上。但是在我国,数码影像的市场占有率不足5%,所以可以想象,我国数码影像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然也有些人质疑,这项新发明与人们日常用的照片修改器也就是俗称的PS技术有什么差别?汪正红介绍道,普通的PS必须有电脑,而RPS技术属于比较专业的一种电脑技能,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容易。但是全球拍能做到纯傻瓜式遥控操作,并且可以实现人景互动,根据景物的不同,或站或蹲或坐,并能实现人物在景像中的阴影、倒影等效果,完全实现人景融合,有到达现场取景的效果。对于目前全球拍的销售情况,汪正红十分满意。记者采访时发现,慕名而来的客商络绎不绝,争相咨询相关采购和代理经销事宜。
回顾创业的种种过往,汪正红说自己也有过失败:“那时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有用不完的精力,大脑一时冲动就拍板决策。”当年的汪正红正是这不安分的代表,在他事业小有所成的时候,他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先后投资创办了北京东方大地广告公司和合肥亚龙湾大酒店。但那两次投资几乎赔光了他所有的积累。
二十年的打拼,汪正红终于化茧成蝶,从一个清洁工成长为企业家,从一个无名小辈变身为行业佼佼者。如今他领导的公司如日中天,他自己也积累下数亿资产,今天他接受采访的公司总部,就是他个人资产的一部分。也许这光鲜表面的背后遮掩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艰辛。不过,终究天道酬勤,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问及年轻人创业该注意什么时,汪正红说:“年轻人激情高,干劲足,这是创业不可或缺的优势,但有时这也是年轻人创业失败的原因。年轻人对于创业总是有很多想法,所以有时会偏离创业的初衷。除了选错方向,坚持不下来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明明是对的目标,但是不能坚持,就很难把企业做成,做大。我当年也有过惨败,教训很值得汲取。”
现在,汪正红的科研团队,依旧专心致力于高科技产品的研发、推广。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他还不忘回馈社会。多年来汪正红经常出资为老家修建学校,并一直坚持资助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比起财富,这也许才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真正的价值与才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