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慢而有味”的教学境界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语文课堂教学是要“放慢脚步”的,因为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有太多的“沿途风景”需要我们去细细欣赏;因为知识结构的形成,审美情绪的生成,价值标准的建立,与世界的关系等,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就势必有一个“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感知形成经验——生成体悟——走向思想。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就开始走向 “慢而有味”的境界了。
  追寻“慢而有味”的教学境界,教师首先要慢下来。语文教师细读文本,应该像犁地一样“犁”过去。文本中每一处細节,每一个看似经意、不经意的表述,溢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旨,都会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唯有读、想、悟,方能走进语言的内核。当你读得犹如亲历其境了、如亲见其人了、如亲染其情了,你便走进了语文。
  追寻“慢而有味”的教学境界,要把学生静静读书的时间留下来。文本中的精微与深义,是需要慢慢地体悟才能获得的。我们不仅要关注语言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质疑与思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阅读与感悟的时间,尊重学生习得语言的规律,最终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这一过程,非常需要一种宁静的心境。宁静方能致远。而宁静,是“快”所无法抵达的。
  “慢而有味”,不妨让教学内容“纯”一些。为了课堂内容的丰富,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涌进了课堂。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不一而足。“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后,实质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跳出语文”,但仍然应回归“教语文”,这正是语文味“正”之所在,是“返于自然、归于纯净”的艺术境界。这样的课,才是“慢而有味”的课。
  “慢而有味”,不妨让教学环节“瘦”一些。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的确有一些教学环节“看上去很美”,但是剥开华丽的外衣,我们看到的或许就只有苍白的内在。语文课上,我们要舍得“忍痛割爱”,以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首流畅的诗。“瘦”其环节,是为了“详”其重点,“精”其方法,给学生留下点悬念和思考的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慢而有味”,不妨让教学手段“活”一些。不容置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给人带来强大视觉和听觉冲击,让人耳目为之一新。但是,伴随着鼠标的轻轻点击,在丰富教学手段、扩充内容、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可能加快了教学的节奏、钝化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沦为“快餐”。
  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不妨想象这样的画面:当我们真正慢下来的时候,学生陶醉在你的书声里,两眼迷恋,如临其境;书声琅琅,笑脸涨红,如痴如醉;你沉浸于学生的书声里,额角涔涔,激动不已;你的学生读后不吐不快了,小手直举,小嘴直嚷;你看学生奋笔疾书,深受感染,欲与之同书,抒己所感……
  这,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慢而有味”的教学境界。
  (曹智勇,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小语会常务理事,
  宿迁市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
其他文献
上好阅读课的关键是什么?回答是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我觉得,真正上好一堂阅读课的关键是“对话”。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尊重、平等的教育原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那么,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超过“半壁江山”的乡镇小学,怎样让对话在阅读课堂中充满生机、让我们的阅读课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呢?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 开启多方对话大门  1. 与文本对话,展示学生的真我风
期刊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次提问”,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我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就是通过提问、追问,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  一、 追问,让零散的思维变得有序  在第二课时刚开始导入时,我想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又能通过追问,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主动、深入地探究课文。于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描
期刊
我初识戈宝权先生的名字,还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我任小学语文教师时知道的。当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普希金的一首著名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作为独立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以开拓学生视野,从朗读中领略诗歌的韵味。该诗就是戈宝权翻译的。  我虽然不熟悉戈宝权先生,但内心十分崇敬他,感谢他为儿童翻译了这么一首优秀的童话诗。我喜爱儿童文学,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尤为偏爱。该诗通过
期刊
“在不少人眼里,写信是一件‘老土’的事。但在上海尚德实验学校校长姜晓勇看来,书信是一种朴素且有效的交流方式……”读着《教师博览》(文摘版第七期)中转载的一篇文章——《一位校长给学生的40封公开信》,我顿时震惊了!在书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竟然还有人坚持写信,坚持用书信与学生及家长们交流,这真是难能可贵呀!  “我写的这些信,未见得真能帮助学生什么,但我希望至少能带给学生和家长一些见解、一些温暖以
期刊
一、 扮演角色,活跃气氛  在正式上课之前,虞老师向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接着,虞老师请学生扮演小绵羊、大熊、老牛的角色,以打招呼的方式讲述“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这句话。  【课堂回放】  师:你们觉得怎么讲故事才算是高手?  生:讲得动听。  生:讲得有感情。  师:如果一个故事里边有好几个角色,该怎么讲?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扮
期刊
全神贯注地读完《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我成了拥护周先生教育思想的“粉丝”。粉丝们追求偶像,因为偶像有吸引力。周国平先生吸引我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我想,是他通达的教育智慧。  周国平先生论及的教育问题具有普遍性,但他的观点却不像普通人那样狭隘,具有一种通达的智慧。“通”是一种开通,周先生学贯中西,引经据典,教育视界之辽阔令人钦佩;“达”是一种洞达,周先生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对人生与人性的思考,一眼望穿教
期刊
一、 阅读课题,发现课文重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请大家读课题。(生齐读)  师:作者写的是一次春游的见闻,有意思的是她没有描写春到香山的美丽景色,也没有向大家特别介绍颐和园的景点,那么作者把笔墨花在哪里呢?课题告诉了你,花在——  生:花在“儿童”身上。  师:对,“儿童多处”是课题中的一个关键词。的确,课文有许多地方写到了“儿童的多”。(板书:儿童多处)  【
期刊
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学生评价体系项目的实践研究,并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促进学校建设教师学习型团队。“一评两备”是我校以学生学业研究促进老师教研文化研究的一个项目。“一评两备”,“评”,指的是我校实行的学生学业“月质量监控”项目。“两备”,指的是我校高年级语文备课组以学校“月质量监控”为中心,探索出的“单元常规备课”和“主题特色备课”备课模式。学校语文组以“常规+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大力推行“
期刊
读罢《小学创意写作》,在我脑海中跳出三个词语——神奇、唤醒、好玩。  神奇  从一个橘子入手,能上出什么样的习作课?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学习描写一件物品呗。是也?非也!翻开《小学创意写作》一书,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橘子,在老师的创意设计下,习作课竟然可以上状物篇——橘子素描;可以上记叙篇——做橘灯;可以上童话故事篇——橘子历险记……在《小学创意写作》一书中,一个普通的橘子竟然能焕发出如此神奇的魔力。
期刊
一、 对话交流“追剧”  师:我想采访你们一下,最近你们追过什么剧?  生:《名侦探柯南》。  师:你为什么追这部动画片呀?  生:它里面的推理内容很吸引人。  师:有趣的情节吸引你。你追过什么剧?  生:《郑文杰》。  师:你为什么追这部剧呢?  生:我觉得这里面的人物很勇敢。  师:人物的魅力吸引你。  师:据我所知呀,我们班的同学在追一本书,哪本书?  生:《小水的除夕》。  二、 讲述小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