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被动句在汉维语中都是一种积极的语言现象。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等的语法形式,所采用的语法手段也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仅相同。而且两种语言本身对各自被动句的内涵和外延上都存在着分歧和不统一性。因此、本文在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定义上做了些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被动句;被动态
一、汉语被动句
在汉语界关于被动句的界定问题上历来讨论很多,也有不少争议。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主语是受动者的句子叫做“被动式句”(张志公:1953 )
2.谓语所叙述的行为系施于主语者,叫做被动式。换言之,凡叙述词所表示的行为为主位所遭受,叫做被动式。(王力:1985)
3. 主语是受事成分的动词谓语句,叫受事主语句,也称被动句。……被动句有一般被动句和“被”字句的分别,不含“被”字的被动句是一般的被动句。(倪宝元、张宗正:1986)
4. 所有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叫被动句,一般来说被动句是受事居于句首做主语的句子。(陈昌来:2000)
5. 被动式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是由“被”或“为”字组成的被动结构“被+N2+V”作谓语P的句式。(其中,N2表示被动式“被”后的名词。)为方便起见,也可简称为“被”子句。(范剑华:1990)
6. 在谓语动词前边用介词“被”表示被动的句子,叫做“被”字句,也称被动句。(范晓等:1998)
7. “被”字句式简称“被”字句,是以介词“被”作为字眼标志的句式。(邢福义:2002)
8.主语是受事,而用介词“被”引进施事,或把“被”字直接附着在动词前以表示被动关系的句子叫做“被”字句。(邢公畹等:1992)
9. 有的句子,在谓语动词前有一个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或由“被”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这种句子叫“被”字句。“被”字句的主语通常是谓语动词的受事,介词“被”的宾语通常是施事。包含由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叫”、“让”、“给”构成的句子,也属于“被”字句。(刘月华等:2001)
各专家因为研究领域和研究侧面的不同各自的定义也有所差异。其中,定义1——4依据语义上的施受关系对被动句进行的界定,自然也就所包含的范围宽泛些;5——7是从形式标志词“被”字角度着眼概括出的内涵,所以范围相应得狭窄些;8和9则是兼顾形式和意义作出的更为详尽的解释。
我们认为定义9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有其语法形式必然有它语法意义;有其语法意义也必然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因此我们将被动句定义为:
汉语典型的被动句也叫“被字句”、“被”是汉语被动句的语法标志。除了“被”、汉语也用“叫(教)”、“让”、“给”、一般见于口语。如墨水瓶被弟弟打翻了。墨水瓶叫弟弟打翻了。墨水瓶让弟弟打翻了。但“让”“叫”还不能说是“被”的完全等价物。“让”、“叫”只能出现在有是施事者的句子中,否则只能用“被”。试比较:
i 墨水瓶被弟弟打翻了。——墨水瓶被打翻了。
ii 墨水瓶叫(让)弟弟打翻了。——墨水瓶叫/让打翻了。
二 、维语被动句
维语被动句还没有一种大家比较认可的定义。但是只有张国云(2000)明确提出维语被动句概念。
“维语被动句是指谓语是由被动语态动词充当的句子”。
这个定义当时在没有其他合理的定义之前是合理的。但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维语被动语态动词”时问题就出来了。因为维语动词没有“被动语态动词”的子类,也好象没有人这样划分过维语动词。我们经常能够遇到的分类也就是及物动词(
)与不及物动词()和人称动词()与非人称动词()以及助动词()这一类。动词的其他形式都属于动词各种语法范畴里的具体的变形形式。不能把他们看成某一类动词,而是也只能是说某一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
因此,上述定义犯了一个以繁定简的错误。而且所用术语不严谨,应将“维语被动语态动词” 改成“维语动词的被动语态”。那么,考虑到维语被动句的动词特性以及维语语法术语的连贯性笔者对维语被动句下如下定义:
维语被动句是指谓语是由维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充当的句子。在维语里,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态。
三、汉语被动语态
语态表示动作与主体的关系范畴。语态在各语言里因语言类型的不同可能由不同的语法形式和手段来表达。汉语作为属于汉藏语系的分析性语言缺乏词形变化,是用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动词与主体之间的这种关系。如:
1. 态表示动作与主体的关系范畴。它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叶蜚声、徐通锵:1997)
2. 以被动态为例,由于汉语动词缺乏形态变化,不具备用屈折形式的变化来表示不同语态手段,因而其被动语态主要是借助词汇(“被”等)来表达。(刘卫兵:2003)
3. 在主谓句中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主语和谓语都可有两种关系,即: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这种关系在英语中称之为“语态”,即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汉语中称之为“主动句”和“被动句”。(申文安:2003)
4. 汉语动词不象英语动词,本身不区别主动态和被动态。汉语被动语态的语法形式靠虚词“被”等表现出来,属于句法范畴。(谢筱莉:1999)
我们认为定义4是较为合理的说法,也同意这种观点。
四、维语被动态
被动态在维吾尔语里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语态在维吾尔语里叫“”。维语语态包括基本态()、被动态()、反身态()、使动态()、交互——共同态()。下面是专家学者对维吾尔语被动态的定义:
2被动态是在动词词干上附加词尾 构成。如果词干的末尾音节有λ,则附加。被动态词尾一般附加在及物动词的词干上。(陈世明、热扎克:1991)
3.表示语法主体不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而是行为动作的承受者。(程适良等:1996)
4.一般在动词词干上结合附加成分
就可以构成被动态。如果词干最后一个音节中带有辅音λ,则需结合附加成分-υ/-ιυ。在维语里,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态。(易坤琇、 高士杰:1998)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学者对被动态的看法基本一致的。都讲到动词的及物性和被动态附加成分。因此,本文沿用哈米提铁木尔先生定义。
结语:
汉语句型研究已非常深入,在把字句被子句等句式研究上众多学者出成果。句型研究较系统化。但维语句子研究仅仅停留在句类上句型研究处于空白。笔者认为汉维被动句等单个句型对比研究对今后为维语句型系统的建立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出版社,1992
[2]黄伯荣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兰宾汉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张豫峰 现代汉语句子研究:学林出版社,2006
[6]哈米提.铁木尔现代维吾尔语语法:民族出版社,1987
[7]陈世明、热扎克 维吾尔语实用语法: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
[8]程适良 现代维吾尔语语法: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9]易坤琇、高士杰 维吾尔语语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10]刘珉 汉维共时对比语法: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11]张玉萍 汉维语法对比: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12]阮文善 汉语被动范畴的重新认识与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3]郑媛 汉语被动式的界定及其语法化: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5
[14]张国云 试析维吾尔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表达形式:语言与翻译,2000
[15]曹春梅 维吾尔语被动语态与汉语被动句对比分析:新疆大学学报,2006
[16]吴晓玉俄汉被动句对比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被动句;被动态
一、汉语被动句
在汉语界关于被动句的界定问题上历来讨论很多,也有不少争议。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主语是受动者的句子叫做“被动式句”(张志公:1953 )
2.谓语所叙述的行为系施于主语者,叫做被动式。换言之,凡叙述词所表示的行为为主位所遭受,叫做被动式。(王力:1985)
3. 主语是受事成分的动词谓语句,叫受事主语句,也称被动句。……被动句有一般被动句和“被”字句的分别,不含“被”字的被动句是一般的被动句。(倪宝元、张宗正:1986)
4. 所有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叫被动句,一般来说被动句是受事居于句首做主语的句子。(陈昌来:2000)
5. 被动式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是由“被”或“为”字组成的被动结构“被+N2+V”作谓语P的句式。(其中,N2表示被动式“被”后的名词。)为方便起见,也可简称为“被”子句。(范剑华:1990)
6. 在谓语动词前边用介词“被”表示被动的句子,叫做“被”字句,也称被动句。(范晓等:1998)
7. “被”字句式简称“被”字句,是以介词“被”作为字眼标志的句式。(邢福义:2002)
8.主语是受事,而用介词“被”引进施事,或把“被”字直接附着在动词前以表示被动关系的句子叫做“被”字句。(邢公畹等:1992)
9. 有的句子,在谓语动词前有一个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或由“被”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这种句子叫“被”字句。“被”字句的主语通常是谓语动词的受事,介词“被”的宾语通常是施事。包含由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叫”、“让”、“给”构成的句子,也属于“被”字句。(刘月华等:2001)
各专家因为研究领域和研究侧面的不同各自的定义也有所差异。其中,定义1——4依据语义上的施受关系对被动句进行的界定,自然也就所包含的范围宽泛些;5——7是从形式标志词“被”字角度着眼概括出的内涵,所以范围相应得狭窄些;8和9则是兼顾形式和意义作出的更为详尽的解释。
我们认为定义9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有其语法形式必然有它语法意义;有其语法意义也必然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因此我们将被动句定义为:
汉语典型的被动句也叫“被字句”、“被”是汉语被动句的语法标志。除了“被”、汉语也用“叫(教)”、“让”、“给”、一般见于口语。如墨水瓶被弟弟打翻了。墨水瓶叫弟弟打翻了。墨水瓶让弟弟打翻了。但“让”“叫”还不能说是“被”的完全等价物。“让”、“叫”只能出现在有是施事者的句子中,否则只能用“被”。试比较:
i 墨水瓶被弟弟打翻了。——墨水瓶被打翻了。
ii 墨水瓶叫(让)弟弟打翻了。——墨水瓶叫/让打翻了。
二 、维语被动句
维语被动句还没有一种大家比较认可的定义。但是只有张国云(2000)明确提出维语被动句概念。
“维语被动句是指谓语是由被动语态动词充当的句子”。
这个定义当时在没有其他合理的定义之前是合理的。但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维语被动语态动词”时问题就出来了。因为维语动词没有“被动语态动词”的子类,也好象没有人这样划分过维语动词。我们经常能够遇到的分类也就是及物动词(
)与不及物动词()和人称动词()与非人称动词()以及助动词()这一类。动词的其他形式都属于动词各种语法范畴里的具体的变形形式。不能把他们看成某一类动词,而是也只能是说某一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
因此,上述定义犯了一个以繁定简的错误。而且所用术语不严谨,应将“维语被动语态动词” 改成“维语动词的被动语态”。那么,考虑到维语被动句的动词特性以及维语语法术语的连贯性笔者对维语被动句下如下定义:
维语被动句是指谓语是由维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充当的句子。在维语里,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态。
三、汉语被动语态
语态表示动作与主体的关系范畴。语态在各语言里因语言类型的不同可能由不同的语法形式和手段来表达。汉语作为属于汉藏语系的分析性语言缺乏词形变化,是用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动词与主体之间的这种关系。如:
1. 态表示动作与主体的关系范畴。它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叶蜚声、徐通锵:1997)
2. 以被动态为例,由于汉语动词缺乏形态变化,不具备用屈折形式的变化来表示不同语态手段,因而其被动语态主要是借助词汇(“被”等)来表达。(刘卫兵:2003)
3. 在主谓句中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主语和谓语都可有两种关系,即: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这种关系在英语中称之为“语态”,即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汉语中称之为“主动句”和“被动句”。(申文安:2003)
4. 汉语动词不象英语动词,本身不区别主动态和被动态。汉语被动语态的语法形式靠虚词“被”等表现出来,属于句法范畴。(谢筱莉:1999)
我们认为定义4是较为合理的说法,也同意这种观点。
四、维语被动态
被动态在维吾尔语里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语态在维吾尔语里叫“”。维语语态包括基本态()、被动态()、反身态()、使动态()、交互——共同态()。下面是专家学者对维吾尔语被动态的定义:
2被动态是在动词词干上附加词尾 构成。如果词干的末尾音节有λ,则附加。被动态词尾一般附加在及物动词的词干上。(陈世明、热扎克:1991)
3.表示语法主体不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而是行为动作的承受者。(程适良等:1996)
4.一般在动词词干上结合附加成分
就可以构成被动态。如果词干最后一个音节中带有辅音λ,则需结合附加成分-υ/-ιυ。在维语里,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态。(易坤琇、 高士杰:1998)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学者对被动态的看法基本一致的。都讲到动词的及物性和被动态附加成分。因此,本文沿用哈米提铁木尔先生定义。
结语:
汉语句型研究已非常深入,在把字句被子句等句式研究上众多学者出成果。句型研究较系统化。但维语句子研究仅仅停留在句类上句型研究处于空白。笔者认为汉维被动句等单个句型对比研究对今后为维语句型系统的建立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出版社,1992
[2]黄伯荣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兰宾汉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张豫峰 现代汉语句子研究:学林出版社,2006
[6]哈米提.铁木尔现代维吾尔语语法:民族出版社,1987
[7]陈世明、热扎克 维吾尔语实用语法: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
[8]程适良 现代维吾尔语语法: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9]易坤琇、高士杰 维吾尔语语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10]刘珉 汉维共时对比语法: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11]张玉萍 汉维语法对比: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12]阮文善 汉语被动范畴的重新认识与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3]郑媛 汉语被动式的界定及其语法化: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5
[14]张国云 试析维吾尔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表达形式:语言与翻译,2000
[15]曹春梅 维吾尔语被动语态与汉语被动句对比分析:新疆大学学报,2006
[16]吴晓玉俄汉被动句对比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