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高要求护理服务时,基础护理是落实临床护理的重要基石。在进一步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进程中,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是最具人性化、满足患者需要的重要服务之一。现实临床工作中,疼痛无疑是骨科患者最普遍主诉之一。无论是在创伤、手术、特殊体位与术后固定、功能锻炼还是在接受其他特殊治疗的过程中,疼痛都是难以避免的。参见常见的的疼痛强度评估标准,在治疗过程中,骨科疼痛级别越高,有效的镇痛对减轻甚至防止疼痛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的效果也就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必须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理念,而且也可以帮助患者在减轻或消除疼痛,使其在较好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
【关键词】骨科;无痛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69-02
无痛病房的开展,一方面使疼痛治疗愈加规范,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其更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锻炼,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夜间值班护士的工作量。无痛治疗旨在规范化管理治疗,推广疼痛的标准化;将疼痛降到最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主动的参加功能锻炼。由于无痛管理理念是更具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因此无痛病房服务模式也备受医院骨科的推崇。
一、骨科无痛病房建立的原因
在医学上,疼痛被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发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一般指损伤后持续超过一月到三个月均属疼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疼痛有创伤疼痛、生理周期疼痛和术后疼痛等。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特征。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对疼痛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误区,以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长时间使用止痛药会使患者对它产生依赖性,且副作用很大。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依靠自己的坚强意志来忍受剧痛。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也只是在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时,才对患者使用止痛剂。长时间熬痛或疼痛严重会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心动过速、焦虑、内分泌失调、失眠等,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
根据这些错误观念制定的护理方案明显已无法与现代化病房管理理念兼容。目前研发使用的止痛药物成瘾性小,即使其成分中含有吗啡和杜冷丁,在医务人员正确合理的使用下,也不会上瘾。消除了临床患者的后顾之忧,医院为更好的提供人性化服务,无痛病房应运而生。所谓无痛病房,就是在无痛原则下,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医疗治理和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疼痛和痛苦,使病人轻松度过治疗过程。从伦理的角度上,从人道的角度上看,得到疼痛的缓解是患者的基本人身权利,也是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在欧美等多数发达国家,为患者消除疼痛已经成为了医生公认的基本观念,现在许多医院都有了专门的科室对疼痛进行综合管理。在2010年10月11日在世界镇痛日座谈会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国教授提出了,借鉴着国际的无疼痛病房管理经验,中国也将建立无痛病房。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制,多模式的止痛、镇痛等新方法,使病人患者能够安全的舒适的度过手术之后的身体功能康复时期。
二、无痛病房的管理
1、病人的疼痛评估
疼痛作为人体的一项生命体征是无痛病房必评的项目。为了更加准确有效的对疼痛进行评估,我们将面部表情疼痛表与数字评定表合并,指定为“疼痛评估尺”,采用0~10级计量制,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实。落实与制定疼痛评估的方法、频率及疼痛问询方式。在患者入院时就开始对其疼痛进行评估记录,记录项目主要包括部位、时间、疼痛级别、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和护士签名等,在患者首次入院两个半小时内完成疼痛首次评估,在此后每天8:30进行疼痛评估。在患者术后麻醉失效后,根据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局部麻醉患者每小时评估一次,累计评估三次;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评估频率为每小时一次,累计六次即可。
2、对病人的疼痛进行干预
在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完成后,医护人员与主管医生一起实施疼痛干预。为进一步扭转人们的传统错误观念,病房区需设立有关疼痛的宣传标识和资料,在患者就诊、手术、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和护士也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正确宣教,帮助人们做出疼痛误区,积极主动地接受疼痛的评估和处理,为疼痛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疼痛记录单数据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观察、处理镇痛的不良反应,并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量身制定个性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最大限度的减缓,让病人恢复健康。建立无痛病房也并非意味着入住患者毫无疼痛感,也不只是为了止痛而止痛,主要旨在推广规范化管理治疗、疼痛标准化。有效降低阿片类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撤泵之后的反跳痛,要鼓励、支持患者参加康复锻炼,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三、结束语
手术期疼痛是病人和骨科医护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患者在遭受疼痛困扰时由于担心止痛剂会引起依赖性或肠胃损伤而未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一味的采取强忍的态度,影响术后休息和康复效果,甚至引发深静脉血栓、肌萎缩、术后关节僵硬等常见的骨科术后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帮助病人正确处理疼痛,以促进功能恢复和增进病人舒适感。开展无痛病房,不仅需要提高镇痛技术,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素养,止痛知识的有效普及,关键还需要有效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是医院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淑彩.评估疼痛时应注重患者的文化背景.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4):181
[2]李树人.无痛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实用疼痛学杂志,2005,1(4):193
[3]秦仕英.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践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5,5(6):50-52
[4]黄丽丽.围术期患者镇痛认知调查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22
【关键词】骨科;无痛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69-02
无痛病房的开展,一方面使疼痛治疗愈加规范,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其更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锻炼,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夜间值班护士的工作量。无痛治疗旨在规范化管理治疗,推广疼痛的标准化;将疼痛降到最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主动的参加功能锻炼。由于无痛管理理念是更具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因此无痛病房服务模式也备受医院骨科的推崇。
一、骨科无痛病房建立的原因
在医学上,疼痛被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发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一般指损伤后持续超过一月到三个月均属疼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疼痛有创伤疼痛、生理周期疼痛和术后疼痛等。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特征。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对疼痛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误区,以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长时间使用止痛药会使患者对它产生依赖性,且副作用很大。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依靠自己的坚强意志来忍受剧痛。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也只是在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时,才对患者使用止痛剂。长时间熬痛或疼痛严重会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心动过速、焦虑、内分泌失调、失眠等,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
根据这些错误观念制定的护理方案明显已无法与现代化病房管理理念兼容。目前研发使用的止痛药物成瘾性小,即使其成分中含有吗啡和杜冷丁,在医务人员正确合理的使用下,也不会上瘾。消除了临床患者的后顾之忧,医院为更好的提供人性化服务,无痛病房应运而生。所谓无痛病房,就是在无痛原则下,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医疗治理和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疼痛和痛苦,使病人轻松度过治疗过程。从伦理的角度上,从人道的角度上看,得到疼痛的缓解是患者的基本人身权利,也是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在欧美等多数发达国家,为患者消除疼痛已经成为了医生公认的基本观念,现在许多医院都有了专门的科室对疼痛进行综合管理。在2010年10月11日在世界镇痛日座谈会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国教授提出了,借鉴着国际的无疼痛病房管理经验,中国也将建立无痛病房。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制,多模式的止痛、镇痛等新方法,使病人患者能够安全的舒适的度过手术之后的身体功能康复时期。
二、无痛病房的管理
1、病人的疼痛评估
疼痛作为人体的一项生命体征是无痛病房必评的项目。为了更加准确有效的对疼痛进行评估,我们将面部表情疼痛表与数字评定表合并,指定为“疼痛评估尺”,采用0~10级计量制,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实。落实与制定疼痛评估的方法、频率及疼痛问询方式。在患者入院时就开始对其疼痛进行评估记录,记录项目主要包括部位、时间、疼痛级别、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和护士签名等,在患者首次入院两个半小时内完成疼痛首次评估,在此后每天8:30进行疼痛评估。在患者术后麻醉失效后,根据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局部麻醉患者每小时评估一次,累计评估三次;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评估频率为每小时一次,累计六次即可。
2、对病人的疼痛进行干预
在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完成后,医护人员与主管医生一起实施疼痛干预。为进一步扭转人们的传统错误观念,病房区需设立有关疼痛的宣传标识和资料,在患者就诊、手术、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和护士也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正确宣教,帮助人们做出疼痛误区,积极主动地接受疼痛的评估和处理,为疼痛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疼痛记录单数据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观察、处理镇痛的不良反应,并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量身制定个性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最大限度的减缓,让病人恢复健康。建立无痛病房也并非意味着入住患者毫无疼痛感,也不只是为了止痛而止痛,主要旨在推广规范化管理治疗、疼痛标准化。有效降低阿片类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撤泵之后的反跳痛,要鼓励、支持患者参加康复锻炼,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三、结束语
手术期疼痛是病人和骨科医护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患者在遭受疼痛困扰时由于担心止痛剂会引起依赖性或肠胃损伤而未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一味的采取强忍的态度,影响术后休息和康复效果,甚至引发深静脉血栓、肌萎缩、术后关节僵硬等常见的骨科术后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帮助病人正确处理疼痛,以促进功能恢复和增进病人舒适感。开展无痛病房,不仅需要提高镇痛技术,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素养,止痛知识的有效普及,关键还需要有效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是医院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淑彩.评估疼痛时应注重患者的文化背景.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4):181
[2]李树人.无痛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实用疼痛学杂志,2005,1(4):193
[3]秦仕英.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践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5,5(6):50-52
[4]黄丽丽.围术期患者镇痛认知调查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