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探究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在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加以应用”。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小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科学规律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逐步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观。小学科学课对其他学科有极大的辅助作用,能够更好地弥补其他学科培养目标的不足。因此,有效地在小学开展好科学课教学及科学实验活动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农村学校开展科学课教学和科学实践活动存在较大的困难,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资源相对缺少、专业科学课教师不足,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学校科学课教学的开展。但农村学校也有农村学校的优势,自然资源比城市学校丰富。如何深入挖掘本地现有自然资源,并有效加以利用,使其服务于科学课的教学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表几点意见。
一、挖掘地方资源,充实活动内容
农村虽然缺少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但农村有着开展科学实践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农村孩子天天与鸡鸭牛羊为伍,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内涵的丰富程度一点也不比城市逊色。我们在开展科学课教学和科学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的生活实际的联系,发挥学生们身边的资源及其丰富的生活经验优势,充实教学活动内容,这样的教学实践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动物怎样生活》时,预先布置学生们观察家里的小鸡、小鸭、猪、狗、牛、羊等动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吃东西的样子以及它们生活习性等,这些动物对农村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这些要求,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谓轻而易举的事。教学的时候,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师的引导补充,就对这些动物的生活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资源
虽然在国家“两基”验收和标准化学校创建时,国家为农村学校备了大量的科学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制约科学实验的有序开展。我们要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仪器、设备作用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实施就地取材,并且鼓励教师开展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解决科学课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有助于科学实验开出率的提升。比如,在进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的实验前,布置让学生到河边捡鹅卵石;在进行《铜、铝、钢的传热比较》实验前,让学生寻找废旧的塑料棒、木棒、不锈钢条、钢条、铝条、铜条等实验器材。学生使用自己准备的器材做实验时,兴趣更为浓厚,实验效果更为突出,学校的实验器材也得以补充。
三、根据季节,调整教学内容
为了便于观察,便于操作,教师可以将科学课教学内容根据季节的不同加以调整更换,使学习内容与周围的环境、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将《观察一朵油菜花》和《多种花的观察完全花、不完全花》的教学内容,根据本地时令特点从三月份调整到各种花盛开的五月中下旬。教学时,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校外,走进田园,指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农作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花的形状、颜色,了解花的构造。而《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植物的果实》等课则选择在九月底、十月初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寻找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让学生到自己家里的粮仓、果园、菜地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上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几乎把树上結的地下埋的果实,以及黄豆、玉米、蚕豆等种子找得十分齐全,课堂上用学生自己找来的材料进行实验,进而丰富、增强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此外,在科学课教学时,还要注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科学实验时,良好的实验环境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引申发挥,能启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想,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有的解释可能不合理,有的解释甚至是笑话,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鼓励,积极引导,使学生勇于思考。如,在进行《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实验时,带学生到厨房,揭开开水锅锅盖,眼前出现一片“白气”,就让学生猜想这些“白气”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水气”,有的学生说是“白烟”,有的学生说是“热气”,还有的学生说是“水蒸气”……众说纷纭,此时,学生兴趣浓厚,获取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接着,让学生回忆课本上水蒸气的特点,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白气”不是水气,也不是热气,而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小水点,小水点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白气”。这样的教学,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教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获取的知识记忆也比较深刻。
总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结合农村的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利用好学生身边一切有利因素,服务于科学课的教学和科学实验的开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小学 甘肃]
一、挖掘地方资源,充实活动内容
农村虽然缺少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但农村有着开展科学实践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农村孩子天天与鸡鸭牛羊为伍,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内涵的丰富程度一点也不比城市逊色。我们在开展科学课教学和科学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的生活实际的联系,发挥学生们身边的资源及其丰富的生活经验优势,充实教学活动内容,这样的教学实践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动物怎样生活》时,预先布置学生们观察家里的小鸡、小鸭、猪、狗、牛、羊等动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吃东西的样子以及它们生活习性等,这些动物对农村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这些要求,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谓轻而易举的事。教学的时候,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师的引导补充,就对这些动物的生活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资源
虽然在国家“两基”验收和标准化学校创建时,国家为农村学校备了大量的科学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制约科学实验的有序开展。我们要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仪器、设备作用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实施就地取材,并且鼓励教师开展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解决科学课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有助于科学实验开出率的提升。比如,在进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的实验前,布置让学生到河边捡鹅卵石;在进行《铜、铝、钢的传热比较》实验前,让学生寻找废旧的塑料棒、木棒、不锈钢条、钢条、铝条、铜条等实验器材。学生使用自己准备的器材做实验时,兴趣更为浓厚,实验效果更为突出,学校的实验器材也得以补充。
三、根据季节,调整教学内容
为了便于观察,便于操作,教师可以将科学课教学内容根据季节的不同加以调整更换,使学习内容与周围的环境、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将《观察一朵油菜花》和《多种花的观察完全花、不完全花》的教学内容,根据本地时令特点从三月份调整到各种花盛开的五月中下旬。教学时,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校外,走进田园,指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农作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花的形状、颜色,了解花的构造。而《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植物的果实》等课则选择在九月底、十月初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寻找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让学生到自己家里的粮仓、果园、菜地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上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几乎把树上結的地下埋的果实,以及黄豆、玉米、蚕豆等种子找得十分齐全,课堂上用学生自己找来的材料进行实验,进而丰富、增强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此外,在科学课教学时,还要注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科学实验时,良好的实验环境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引申发挥,能启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想,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有的解释可能不合理,有的解释甚至是笑话,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鼓励,积极引导,使学生勇于思考。如,在进行《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实验时,带学生到厨房,揭开开水锅锅盖,眼前出现一片“白气”,就让学生猜想这些“白气”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水气”,有的学生说是“白烟”,有的学生说是“热气”,还有的学生说是“水蒸气”……众说纷纭,此时,学生兴趣浓厚,获取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接着,让学生回忆课本上水蒸气的特点,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白气”不是水气,也不是热气,而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小水点,小水点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白气”。这样的教学,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教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获取的知识记忆也比较深刻。
总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结合农村的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利用好学生身边一切有利因素,服务于科学课的教学和科学实验的开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小学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