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优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o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优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必备条件有六个方面。
  一、主题选择,体现预防和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题的选择,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立足于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同时,主题的选择还应该立足于发展学生,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帮助他们形成支持系统。如职高学生面临着职业选择、即将走上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题选择应在社会适应能力、生涯规划、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就业辅导等方面给予较多的关注。符合需要的主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好的主题,好的主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也作了这样的尝试。我从学生期末交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确定了上课的主题——自信。高一的中职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他们虽然通过老师的指导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书,但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不够自信,缺乏挑战的胆气,不敢主动争取可能胜任的事情或机会等等。于是,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探索自信的根源,认识自信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建立自信的方法与技巧,敢于挑战、敢于尝试、不畏惧失败,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以自信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自信——潜能的放大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环节清晰,逻辑联系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构成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教学环节设计不能过多,过多无法突出重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整体的架构,理清各环节的内在关系,保证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层层深入水到渠成;又要关注同一版块内的逻辑联系,不能忽左忽右,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更不能简单地堆砌一些内容,让整堂课看似丰富热闹,但缺乏内涵经不起推敲,达不到让学生真正有所获的教学目的。
  三、关注学生,让当事人做点什么
  我认为教学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收获知识形成能力。“让当事人做点什么”的设计理念是要求教师充分关注教育对象,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机会充分参与,主动体验感悟,形成能力。现代教育的理念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角色由课堂的权威变为主导。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好导演的角色,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并获得关注与尊重。
  当我带着这一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让职高学生归纳建立自信的方法时,看似学业不佳的学生们归纳出的方法比我预想的还要详细、全面,完全超出了我的期望。课后,学生说这样的课收获大,很带劲!希望再上这样令他们快乐的课。我也为这样的尝试感到欣喜。在这一理念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职高学生的课堂都能有如此的精彩与突破,还有什么理由不用它呢?
  四、活动设计,全面参与
  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效果的前提条件。参与包含四个方面: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均等;对学生的参与,教师应给予及时和积极的回应,对个别参与活动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和个别帮助;教师可以适当使用自我开放的技术,以自己的感悟引导、启发学生从体验中升华;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应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和交流,与学生一同成长并做出示范。同时活动的设计也不是随意而为,应考虑活动的创新性、多样性、针对性,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等。
  开场游戏,更要力求新意,因为它涉及课堂氛围营造的成败,更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时,我们设计游戏会不自觉地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感觉规则已经比较清楚了,但实际操作中仍会出现学生不明白教师介绍的规则,动不起来,无法达到教师设计意图的情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设计活动(游戏)时,应该换位思考,更多地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因素来考虑教师语言的组织,准确进行表述。
  有的活动(游戏)涉及到小组或个人竞争的,更需要教师细细研究,考虑难度适中有可操作性,考虑问题的设问方式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考虑游戏顺序具有逻辑性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等等。教师应充分挖掘、精心设计,体现活动(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感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升华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案例新颖,具有时代性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之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举例。案例的作用在于佐证教师所提出的观点,或形象生动地呈现某一现象,它的特点在于有针对性、时代性、新颖性、启发性。
  我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自信——潜能的放大镜”的教学设计中弃用学生陌生的李四光案例、学生太熟悉的爱迪生故事等等,换为“谁是凶手”“中国达人秀·无指少女”等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的案例,生动的案例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带给学生改变的冲动也是十分强烈的,从而起到了增强课堂效果的良好作用。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案例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教师给予极大的关注,只有在案例选择上出新意,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让案例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六、知识迁移,关注能力形成
  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需要运用相关心理学原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需要针对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教育价值与智慧。
其他文献
据报载:2011年10月13日下午5:30许,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女孩小王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小王悦不理不睬,冷漠无情。接着小王悦又被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5分钟相继往来有十八个路人见死不救,扬长而去,无一伸出援手。直到最后一刻, 58岁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把一双温暖的手伸给了小王悦,大家一起送她去医院。但小王悦伤势过重且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医院虽然全力抢救可也无法挽回小悦
期刊
明确三维目标教学策略对于高中小说教育根本原则的确立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制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从大的教育背景来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在逐步地走到高中教师和学生的身边,明确的指标体系指出了整体实现三维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一个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与“过程和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理论价值目标整体,所倡导的新型启发式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将面临的艰巨任
期刊
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以下探索。  
期刊
“以德育人“这是教育的重中之中,如何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目的,笔者从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了研究性探索。  一、让学生充满理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是没有航向的漂流船在水面上的船只,终将会被消失的。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走进名人的成长历程来进行。如,唐代大诗人王维在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时,就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篇,表达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而后,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
期刊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在这八项领域中,都有其发展杰出的人才。换句话说,每个人可能会比较擅长其中某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较弱。该理论在当时便受到美国和很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好评,到现在依然有其广泛的影响力,很多的学校和教师都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都获得显著的
期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所必须秉持的基本政策内涵。  教育公平,首要前提是教育机会的公平,让广大中小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两年,我市在深化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大力实施教育“阳光行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一、实施城区普通高
期刊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育心理学被广泛地研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J Piaget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3~6岁的幼儿其认知属于前运算阶段,即前逻辑阶段。这一阶段幼儿认知的主要特点包括:幼儿行为相较于感觉运动阶段更为内化,出现语言并通过示意行为对事物进行表征,但作为主体的幼儿并未形成逻辑思维,无法针对事物表象作出逆运算,其思维可归纳为:表象、原始和混乱,自我中心思想是该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交往合作的品质。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未来儿童所要学会的生存能力其中就包含与他人相互协作的能力。只有与人合作,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与人合作,才能赢得发展,交往与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
期刊
希尔拿破仑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可见,习惯尤其是一个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那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哪些好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数学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预习,老师们检查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上课后的
期刊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名逐臣。 “发愤以抒情”是屈原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最早出现在《九章惜诵》中,如“惜诵以致憨兮”。其中“发”译为“抒发”,“发泄”的意思。而“愤”指郁积的怨愤之气,二句主要讲的是:我哀痛地陈述以表达我的忧伤,发泄我怨愤的心情。为何会“愤”和“怨”呢?这与屈原的生平仕途,是分不开的,是十分复杂的。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楚国逐臣之一。他流落时世,不认命,有着狂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