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品行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而小学生正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德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何在小学中开展德育工作,首先应该从“爱”出发。本文力求通过小学教师在德育实践落实热爱学生中的存在问题出发,探讨如何真正做好德育工作中的“爱”。
【关键词】教育工作;关爱;师生关系;师德师风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就像父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但由于教师与家长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学生的爱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方位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专一的。在教育态度上,教师一般考虑教育因素多,考虑感情因素少,要求往往过于急躁和严格。而家长一般考虑感情因素多,考虑教育因素少,常出现姑息迁就的现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取长补短,多方面结合。
一、爱与尊重相结合,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特别希望教师能信任自己,尊重自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
笔者曾教过的一个班中,有一位学生,过去因为懒惰成性,经常不做作业,所以学习成绩较差,也因此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们都看不起他,而且给了他一个“软皮蛇”的外号。笔者接手这个班后,这位学生还是经常不交作业。经过观察,笔者发现他从不抄别人作业来应付教师。从这一点,可以知道他的自尊心很强。经了解,他不做作业,主要是基础差,不会做。所以,笔者从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批评他,并要求学生们不准再叫他的绰号,让他首先得到应有的尊重。接着,笔者加强了对他的学习辅导工作,经常找他谈心,与他建立感情,从而取得他的信任。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他渐渐地养成了做作业的习惯,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平易近人,以诚相待,不讽刺,不挖苦,不变相体罚学生和打骂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尊重学生还要适当允许学生犯错。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做事的行为是否正确相比成人而言有更大的随意性。往往我们对待他们的错误行为时,都是狠狠地批评一顿,让他们长记性。通常还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批评,想“杀一儆百”。这样做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待小学生的犯错,教师需要先考虑他的动机是什么,是有心还是无心之过。其次,采取的教育方式可以尽量缓和,大可不必在大庭广众批评。对于犯错误的小学生以引导教育为主,尽量一对一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尊重犯错误的学生,将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缩短。
二、爱与严格相结合,体现严中有理,严中有情
俗话说:“只爱不严,不是真爱,只严不爱,无法真严。”严格要求学生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真爱。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做到严得有理,严得有度,严得有方,严得有恒。
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笔者总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全班学生的意见,通过民主决议,定出班的规章制度。班规要求上至班主任、班干部、下至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遵守。有一次,班里的一位班干部违反班规,穿拖鞋回校上课,其他同学立刻向笔者报告。笔者马上找来这位班干部,与他再一次认真学习班规,并耐心听他的解释。原来,他因为起床晚了,怕迟到,只简单梳洗后就赶着来上课,匆忙间错穿了拖鞋回校。笔者肯定了他依时上学,自觉守纪的认真学习态度,但强调指出他的确是违反了班规,在同学们中造成了影响,应当对同学们有一个交待。他明白确实是自己错了,因而欣然接受,在班上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笔者在班上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懂得任何人违反了班规都不行,谁都不能搞特殊化。这样一来,学生们也觉得公平,再也没有学生违反纪律。这事使笔者认识到,班主任在开展班务工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做到严格要求,并真正体现出严中有理,严中有情。
爱是教师对学生展现的态度;严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爱中有严,才能让爱不放纵;严出于爱,才能让严不出格。我们在德育中应该懂得把握师生相处中爱与严的界限。做到爱与严是辩证统一,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三、爱与宽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宽容中受到感化
爱因斯坦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的修养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和尊重,表明了教育者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同时浸透了一种对事业,对于学生诚挚的热爱。学生因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常会碰到一些学生无意伤害了教师的事。如何面对并恰如其分地处理这类事情呢?这正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
如,笔者班有位学生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后来爸妈感情不和离了婚,他被判给妈妈抚养。家庭的变异,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他开始旷课,并结识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有一次因结伙盗窃,被派出所抓了。虽然他不是主犯而很快获释,但从此再也振作不起来。他怕人耻笑,便仇恨周围的人;他不接受教师的教育,对教师的批评教育非常抵触。笔者最初找他谈话时,他背起书包就跑。家访时,他用敌视的目光对待笔者;多去他家几次后,他质问笔者:“你怎么天天跑到我家里来?”笔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并和他的母亲统一“战线”,宽容他的态度,耐心地一点一点地靠近他。果然,在我们的坚持下,他被感动了,畸形的心理逐渐恢复正常。他转变了,跟以前一样尊师守纪,认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可见,教师应将宽容的爱融入整个班级之中,多点宽容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和会犯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四、爱与忍耐相结合,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不能心血来潮,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更不能朝令夕改,信口开河。笔者在一课堂中,有一位学生经常搞小动作,多次眼神警告也无济于事。当他再搞小动作而影响到同桌时,同桌向笔者投诉。此时,狠狠地批评他一番?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吗?于是,笔者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时,正好是做巩固练习,笔者心生一计,叫他到黑板板演。他由于无心听课,所以演算不出来。笔者把他叫到身边,用手搭在他肩上,温和地说:“没关系,来,我们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于是,筆者又叫另一位学生上来,当他看到同学顺利板演时,脸上露出羡慕的表情。笔者及时问他是否看懂了,他回答“是”。笔者再问他,那么我们再来一次?他说“好”。于是,笔者将板演内容稍微换了一下,让他进行板演,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很快就顺利准确地板演出来。笔者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并当堂表扬他说:“你看,你这么聪明,只要上课再用心一些,没有什么题会难倒你的,对不对?大家给他一个掌声鼓励。”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他受宠若惊,对笔者深深鞠了一躬,说:“老师,谢谢您。”后来,他再也没有在上课时搞小动作,不仅如此,全班学生的课堂纪律也越来越好了。
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教师必须忍耐,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对学生采取宽容态度。宽恕不是姑息迁就,宽容是有原则的爱,让学生感受被尊重,感受教师的爱,如此,教育才有实效。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桥梁,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贾相忠,范辉.穿越心灵的时空[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 2005(2):50-51.
[2]沈敏.掌握教学的金钥匙——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7(1):73-75.
[3]郑曙光.培养初中生英语交际潜能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艺术,2008(2):4.
【关键词】教育工作;关爱;师生关系;师德师风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就像父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但由于教师与家长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学生的爱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方位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专一的。在教育态度上,教师一般考虑教育因素多,考虑感情因素少,要求往往过于急躁和严格。而家长一般考虑感情因素多,考虑教育因素少,常出现姑息迁就的现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取长补短,多方面结合。
一、爱与尊重相结合,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特别希望教师能信任自己,尊重自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
笔者曾教过的一个班中,有一位学生,过去因为懒惰成性,经常不做作业,所以学习成绩较差,也因此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们都看不起他,而且给了他一个“软皮蛇”的外号。笔者接手这个班后,这位学生还是经常不交作业。经过观察,笔者发现他从不抄别人作业来应付教师。从这一点,可以知道他的自尊心很强。经了解,他不做作业,主要是基础差,不会做。所以,笔者从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批评他,并要求学生们不准再叫他的绰号,让他首先得到应有的尊重。接着,笔者加强了对他的学习辅导工作,经常找他谈心,与他建立感情,从而取得他的信任。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他渐渐地养成了做作业的习惯,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平易近人,以诚相待,不讽刺,不挖苦,不变相体罚学生和打骂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尊重学生还要适当允许学生犯错。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做事的行为是否正确相比成人而言有更大的随意性。往往我们对待他们的错误行为时,都是狠狠地批评一顿,让他们长记性。通常还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批评,想“杀一儆百”。这样做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待小学生的犯错,教师需要先考虑他的动机是什么,是有心还是无心之过。其次,采取的教育方式可以尽量缓和,大可不必在大庭广众批评。对于犯错误的小学生以引导教育为主,尽量一对一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尊重犯错误的学生,将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缩短。
二、爱与严格相结合,体现严中有理,严中有情
俗话说:“只爱不严,不是真爱,只严不爱,无法真严。”严格要求学生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真爱。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做到严得有理,严得有度,严得有方,严得有恒。
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笔者总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全班学生的意见,通过民主决议,定出班的规章制度。班规要求上至班主任、班干部、下至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遵守。有一次,班里的一位班干部违反班规,穿拖鞋回校上课,其他同学立刻向笔者报告。笔者马上找来这位班干部,与他再一次认真学习班规,并耐心听他的解释。原来,他因为起床晚了,怕迟到,只简单梳洗后就赶着来上课,匆忙间错穿了拖鞋回校。笔者肯定了他依时上学,自觉守纪的认真学习态度,但强调指出他的确是违反了班规,在同学们中造成了影响,应当对同学们有一个交待。他明白确实是自己错了,因而欣然接受,在班上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笔者在班上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懂得任何人违反了班规都不行,谁都不能搞特殊化。这样一来,学生们也觉得公平,再也没有学生违反纪律。这事使笔者认识到,班主任在开展班务工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做到严格要求,并真正体现出严中有理,严中有情。
爱是教师对学生展现的态度;严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爱中有严,才能让爱不放纵;严出于爱,才能让严不出格。我们在德育中应该懂得把握师生相处中爱与严的界限。做到爱与严是辩证统一,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三、爱与宽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宽容中受到感化
爱因斯坦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的修养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和尊重,表明了教育者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同时浸透了一种对事业,对于学生诚挚的热爱。学生因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常会碰到一些学生无意伤害了教师的事。如何面对并恰如其分地处理这类事情呢?这正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
如,笔者班有位学生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后来爸妈感情不和离了婚,他被判给妈妈抚养。家庭的变异,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他开始旷课,并结识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有一次因结伙盗窃,被派出所抓了。虽然他不是主犯而很快获释,但从此再也振作不起来。他怕人耻笑,便仇恨周围的人;他不接受教师的教育,对教师的批评教育非常抵触。笔者最初找他谈话时,他背起书包就跑。家访时,他用敌视的目光对待笔者;多去他家几次后,他质问笔者:“你怎么天天跑到我家里来?”笔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并和他的母亲统一“战线”,宽容他的态度,耐心地一点一点地靠近他。果然,在我们的坚持下,他被感动了,畸形的心理逐渐恢复正常。他转变了,跟以前一样尊师守纪,认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可见,教师应将宽容的爱融入整个班级之中,多点宽容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和会犯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四、爱与忍耐相结合,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不能心血来潮,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更不能朝令夕改,信口开河。笔者在一课堂中,有一位学生经常搞小动作,多次眼神警告也无济于事。当他再搞小动作而影响到同桌时,同桌向笔者投诉。此时,狠狠地批评他一番?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吗?于是,笔者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时,正好是做巩固练习,笔者心生一计,叫他到黑板板演。他由于无心听课,所以演算不出来。笔者把他叫到身边,用手搭在他肩上,温和地说:“没关系,来,我们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于是,筆者又叫另一位学生上来,当他看到同学顺利板演时,脸上露出羡慕的表情。笔者及时问他是否看懂了,他回答“是”。笔者再问他,那么我们再来一次?他说“好”。于是,笔者将板演内容稍微换了一下,让他进行板演,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很快就顺利准确地板演出来。笔者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并当堂表扬他说:“你看,你这么聪明,只要上课再用心一些,没有什么题会难倒你的,对不对?大家给他一个掌声鼓励。”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他受宠若惊,对笔者深深鞠了一躬,说:“老师,谢谢您。”后来,他再也没有在上课时搞小动作,不仅如此,全班学生的课堂纪律也越来越好了。
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教师必须忍耐,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对学生采取宽容态度。宽恕不是姑息迁就,宽容是有原则的爱,让学生感受被尊重,感受教师的爱,如此,教育才有实效。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桥梁,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贾相忠,范辉.穿越心灵的时空[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 2005(2):50-51.
[2]沈敏.掌握教学的金钥匙——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7(1):73-75.
[3]郑曙光.培养初中生英语交际潜能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艺术,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