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把培养实用人才做为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必须以学生是否掌握职业技能,来衡量职业技术的办学质量,除此而无它。即: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达到:“给你一个学生,还我一个人才”。本文通过描述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深刻阐述我国在职业技术教育上进行调整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进而提出调整改革的思路、目标及措施。
【关键词】能力本位;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实践
1引言
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之后,在美、加等国发展和应用的十分成熟完善。其重要思想是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职业学校通过聘请行业中部分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委员会,根据岗位群的要求,逐步分解,确定从事行业岗位工作须具备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然后,学校再组织教研工作者,以已明确的能力范围为立足点,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实施教学计划,最后评价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上述能力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职业需求,以学生掌握技术本领,提高技术能力为目标来科学设置教学结构。但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与技能教育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突出表现在课程设置单一化、固定化、累赘有余、创新不足,缺乏与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失掉了技能教育的针对性。当前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不利于技能教育的开展,构建新型技能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撑力量,具体来说存在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虽然国家教育会议每年都有提及,并且进入21世纪后,专门召开了职业教育会议,但是实际发展中,职业教育还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欠缺发展的动力和相关配套条件。 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支撑和规范。与国外相比,我们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相关条例,缺乏在实际运行中可以依赖的法律依据,尤其是在协调与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或顶岗实习等方面还处于“人治”状态,无法有效践行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2.2 职业教育社会导向或氛围欠缺。在国外职业教育成为了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尊重。而在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一种学历教育的补充地位,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选择的境地;同时由于我国现行人事制度,进入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意味着学生的身份就是工人的身份,出来也只能是干工人的工作,进而成为许多人不愿上学的一个现实原因。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
2.3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而我们国家现在的教师90%以
上是学校毕业后进入进入学校,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背景和经验,在技术技能教授上“照本宣科”成为了必然。我们需要一支既有一定学历又掌握一定技能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与实践脱节严重。课程内容脱离了企业实践一线的需要和进程,课程改革落后,缺乏相应的推动力量和支持。教学方式陈旧。职业教育重视一线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实际操作。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学生缺乏实践条件,同时也缺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造的理念,教学方式依然未能摆脱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依然处于从属地位。
2.4职业资格准入部分形同虚设,比如:岗位资格证书满足或者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岗位与实践脱节;考核内容与实践脱节,内容陈旧老套,未能体现时间需要,含金量低;资格证书大部分沦为经济收入获取的手段,而非其本质上所应体现的岗位准入前的培训和资格证书的获取。
3 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探索
3.1 加强职业教育立法,规范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需要高投入并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必须由政府主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机制来约束和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密切产学联系,职业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提升行业对职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权威性,职业教育才更具针对性和生命力。
3.2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高科技的应用,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大挑战,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才能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融通机制,既保证学生有层次上的提升,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向,转入普通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3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克服纯技能目的的职业教育,将关键能力等作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条件贯彻落实到终身教育的理念中去。在课程开发中,既要保证学历教育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又要保证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要求,更要体现终身学习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3.4 创新高职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应体现层次性,如低年级设置工艺技能(通用技能)加专业技能训练内容,高年级进行专业技能加综合职业技术能力训练。在实践性环节教学设计上,应设置技术性、改造性实验实训项目,注重运用关键能力、专业能力及相关知识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
3.5 创造性解决问题。通过市场调查调研,分析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这种需求通过职业教育课程的模拟训练、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项目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逐步形成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对接。积极推进职业技术专业教学的全面发展,大力鼓励主讲教师参与各类专业实践,将专业实践取得的经验直接渗入到教学环节中。将社会实践项目引入职业技术课程教学,将学生作品及练习融入社会实际竞标项目中,让学生学得更有热情,积极参与社会竞标等各类活动,全面营造良好的专业整体氛围。 4 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者和实施者,职教建设的关键是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很多高校引进教师对学位和职称都有严格要求,很多要求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这不符合目前国内职教教师引进的现状。而且长期以来,国内职教教师队伍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高等学校博士、硕士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开始,他们长期在学校接受学科教育,这部分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参加部分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实践知识。所以在这样的高校教师引进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能力可想而知。
可以尝试打破目前教师引进的模式,一方面,先降低学位和职称的门槛,引进在职教方面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和人脉的工程师到高校从事教育,并通过在职培养的方式让他们获得相应的学位和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把始终在学校接受教育和从事教育的教师送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工程实践经验,再回校任教。在这些具有丰富职业经验和理论知识教师的培养下,学生才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和培养,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为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比较系统,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提出了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比如对当今比较有影响力的德国“双元制”、加拿大和美国的“CBE职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等教学模式,这些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将产生深远影响。
围绕“以能力为本位”,本研究重点提出四个创新,即: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机制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创新。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乃余,王家敏.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职教论坛,2013,(2):4-6
[2]周晓皎.以能力本位为主旨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1):75-77
[3]李娜.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初探.科协论坛,2011,(1下):179
[4]牛金成,王 敏.蔡元培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探微.职业技术教育,2011(10):81-83
[5]孔令忠.论如何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12):83-84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3113。
【关键词】能力本位;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实践
1引言
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之后,在美、加等国发展和应用的十分成熟完善。其重要思想是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职业学校通过聘请行业中部分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委员会,根据岗位群的要求,逐步分解,确定从事行业岗位工作须具备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然后,学校再组织教研工作者,以已明确的能力范围为立足点,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实施教学计划,最后评价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上述能力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职业需求,以学生掌握技术本领,提高技术能力为目标来科学设置教学结构。但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与技能教育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突出表现在课程设置单一化、固定化、累赘有余、创新不足,缺乏与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失掉了技能教育的针对性。当前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不利于技能教育的开展,构建新型技能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撑力量,具体来说存在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虽然国家教育会议每年都有提及,并且进入21世纪后,专门召开了职业教育会议,但是实际发展中,职业教育还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欠缺发展的动力和相关配套条件。 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支撑和规范。与国外相比,我们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相关条例,缺乏在实际运行中可以依赖的法律依据,尤其是在协调与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或顶岗实习等方面还处于“人治”状态,无法有效践行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2.2 职业教育社会导向或氛围欠缺。在国外职业教育成为了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尊重。而在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一种学历教育的补充地位,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选择的境地;同时由于我国现行人事制度,进入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意味着学生的身份就是工人的身份,出来也只能是干工人的工作,进而成为许多人不愿上学的一个现实原因。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
2.3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而我们国家现在的教师90%以
上是学校毕业后进入进入学校,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背景和经验,在技术技能教授上“照本宣科”成为了必然。我们需要一支既有一定学历又掌握一定技能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与实践脱节严重。课程内容脱离了企业实践一线的需要和进程,课程改革落后,缺乏相应的推动力量和支持。教学方式陈旧。职业教育重视一线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实际操作。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学生缺乏实践条件,同时也缺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造的理念,教学方式依然未能摆脱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依然处于从属地位。
2.4职业资格准入部分形同虚设,比如:岗位资格证书满足或者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岗位与实践脱节;考核内容与实践脱节,内容陈旧老套,未能体现时间需要,含金量低;资格证书大部分沦为经济收入获取的手段,而非其本质上所应体现的岗位准入前的培训和资格证书的获取。
3 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探索
3.1 加强职业教育立法,规范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需要高投入并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必须由政府主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机制来约束和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密切产学联系,职业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提升行业对职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权威性,职业教育才更具针对性和生命力。
3.2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高科技的应用,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大挑战,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才能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融通机制,既保证学生有层次上的提升,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向,转入普通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3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克服纯技能目的的职业教育,将关键能力等作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条件贯彻落实到终身教育的理念中去。在课程开发中,既要保证学历教育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又要保证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要求,更要体现终身学习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3.4 创新高职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应体现层次性,如低年级设置工艺技能(通用技能)加专业技能训练内容,高年级进行专业技能加综合职业技术能力训练。在实践性环节教学设计上,应设置技术性、改造性实验实训项目,注重运用关键能力、专业能力及相关知识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
3.5 创造性解决问题。通过市场调查调研,分析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这种需求通过职业教育课程的模拟训练、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项目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逐步形成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对接。积极推进职业技术专业教学的全面发展,大力鼓励主讲教师参与各类专业实践,将专业实践取得的经验直接渗入到教学环节中。将社会实践项目引入职业技术课程教学,将学生作品及练习融入社会实际竞标项目中,让学生学得更有热情,积极参与社会竞标等各类活动,全面营造良好的专业整体氛围。 4 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者和实施者,职教建设的关键是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很多高校引进教师对学位和职称都有严格要求,很多要求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这不符合目前国内职教教师引进的现状。而且长期以来,国内职教教师队伍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高等学校博士、硕士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开始,他们长期在学校接受学科教育,这部分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参加部分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实践知识。所以在这样的高校教师引进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能力可想而知。
可以尝试打破目前教师引进的模式,一方面,先降低学位和职称的门槛,引进在职教方面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和人脉的工程师到高校从事教育,并通过在职培养的方式让他们获得相应的学位和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把始终在学校接受教育和从事教育的教师送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工程实践经验,再回校任教。在这些具有丰富职业经验和理论知识教师的培养下,学生才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和培养,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为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比较系统,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提出了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比如对当今比较有影响力的德国“双元制”、加拿大和美国的“CBE职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等教学模式,这些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将产生深远影响。
围绕“以能力为本位”,本研究重点提出四个创新,即: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机制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创新。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乃余,王家敏.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职教论坛,2013,(2):4-6
[2]周晓皎.以能力本位为主旨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1):75-77
[3]李娜.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初探.科协论坛,2011,(1下):179
[4]牛金成,王 敏.蔡元培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探微.职业技术教育,2011(10):81-83
[5]孔令忠.论如何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12):83-84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