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遵循成人教育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课题的行动研究,积极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岗位成长与专业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树立合作沟通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形成“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所谓“上挂、中联、下辐射”指的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活动中,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重组资源,实施上下联动,左右相助的办学策略。对“上”,借助有关大专院校、省市师训中心、省市教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后盾作用和指导功能,对“中”,整合同级有关教科研机构、电教仪器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协作功能和资源优势,对“下”,开发下属各学区培训站、实验学区、实验乡镇、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基地作用和辐射功能,实现教师进修或培训组织的社会化、学习化、合作化和资源共享,形成了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格局(如下表):
现在,已与我们建立校际联系的大中专院校及教科研机构共20多家,签订成人教育联合办学协议的院校6所,委托培训的省市师干训中心1个、中等专业学校10所、外县市实验培训基地1个。2001年-2002学年,我们举办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函授班21个,共计1363人;举办常规的各种培训班12个,共计500多人,计算机全员培训分10片分别办班各5-6期。实践证明,“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新格局,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作沟通,资源共享的理念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二、坚持因类制宜和主辅相济的原则,构建多元融合(一式为主、多式相助)的培训操作新模式
学历提高培训,主要采用“课程本位”模式,依托高校,进行以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进修和培训。骨干教师和校长岗位、校长提高培训,主要采用“学员本位”培训模式,解决知识更新问题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及管理艺术,从学员的自我需要和学习的自主性出发,提供“菜单式”的课程内容,创造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学科技能培训,主要采用“学校本位”模式,即由学员任职学校,根据教师进修学校制定的培训计划要求,自主制定培训计划,自主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名师、名校长培训,主要采用“科研本位”模式,一是以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为起点,以教学调研为主要途径,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中心,通过学术研讨的形式,培养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激发学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新方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任教师培训,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本位”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模式,即由教师进修学校或新教师任职学校组织专题式培训,就某一个专业发展项目,通过专题性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操练、总结经验、检查反馈的程序落实目标任务,从而发展学员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课堂操作水平。
三、遵循科研先导和按需施教的思路,拓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域新空间
一是教师继续教育项目新空间的拓展。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我们健全了师干训系列。例如在师训系列(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训、全员培训)中增设了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新教师在参加工作3至5年后过渡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铺平道路。在干训系列(校长岗位培训、校长提高培训、校长研修培训、名校长培训)中增设了教导主任(后备校长)培训项目,为解决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奠定了基础,为小学校长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人力支撑。现在,又将党务工作培训班(小学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列入干训计划。这样,客观上拓展了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空间。
二是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新空间的拓展。我们要求各类培训要以系统设计方法开辟“领域专题”,落实按需施教,弹性实施的课程开发思路和策略。选择适合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内容体系,在每一领域内均设有若干子专题备选。如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开辟的领域专题有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与个性健康教育等;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师基本技能,教材与教学大纲分析、课堂管理与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发展能力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育科研方法、学科教改流派与趋势、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研讨等。在培训课程新空间的开发中,培训内容体现整体中有重点,规范中有变通的原则。
三是教师继续教育科研新空间的拓展。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的精神,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布置,1999年9月,我们在全省教师进修学校中率先启动了初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项目,并以科研为先导来探索新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科研新空间。我们申报了省师训中心课题《新任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省师范教育科研课题《初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模式研究》。其初步成果《初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研究》2002年11月通过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结题评审,还编写了《初中新教师培训工作参考》。我们的主要特色是:建立了以新教师自我培训与反思为基础,任职学校培训为主体、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为支撑的培训框架,形成了新教师自主实践课堂,校本培训与实践指导课堂、进修学校理论辅导课堂相互补充的课堂机制,落实了进修学校提供理论指导师任职学校提供实践指导(班主任工作指导师和学科教学目指导师)的导师制度,加强了培训主体(进修学校、组班教师、学区培训站、新教师任职学校、指导师、新教师)之间合作沟通,并促成他们共享培训资源。
一、树立合作沟通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形成“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所谓“上挂、中联、下辐射”指的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活动中,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重组资源,实施上下联动,左右相助的办学策略。对“上”,借助有关大专院校、省市师训中心、省市教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后盾作用和指导功能,对“中”,整合同级有关教科研机构、电教仪器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协作功能和资源优势,对“下”,开发下属各学区培训站、实验学区、实验乡镇、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基地作用和辐射功能,实现教师进修或培训组织的社会化、学习化、合作化和资源共享,形成了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格局(如下表):
现在,已与我们建立校际联系的大中专院校及教科研机构共20多家,签订成人教育联合办学协议的院校6所,委托培训的省市师干训中心1个、中等专业学校10所、外县市实验培训基地1个。2001年-2002学年,我们举办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函授班21个,共计1363人;举办常规的各种培训班12个,共计500多人,计算机全员培训分10片分别办班各5-6期。实践证明,“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新格局,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作沟通,资源共享的理念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二、坚持因类制宜和主辅相济的原则,构建多元融合(一式为主、多式相助)的培训操作新模式
学历提高培训,主要采用“课程本位”模式,依托高校,进行以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进修和培训。骨干教师和校长岗位、校长提高培训,主要采用“学员本位”培训模式,解决知识更新问题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及管理艺术,从学员的自我需要和学习的自主性出发,提供“菜单式”的课程内容,创造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学科技能培训,主要采用“学校本位”模式,即由学员任职学校,根据教师进修学校制定的培训计划要求,自主制定培训计划,自主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名师、名校长培训,主要采用“科研本位”模式,一是以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为起点,以教学调研为主要途径,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中心,通过学术研讨的形式,培养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激发学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新方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任教师培训,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本位”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模式,即由教师进修学校或新教师任职学校组织专题式培训,就某一个专业发展项目,通过专题性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操练、总结经验、检查反馈的程序落实目标任务,从而发展学员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课堂操作水平。
三、遵循科研先导和按需施教的思路,拓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域新空间
一是教师继续教育项目新空间的拓展。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我们健全了师干训系列。例如在师训系列(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训、全员培训)中增设了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新教师在参加工作3至5年后过渡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铺平道路。在干训系列(校长岗位培训、校长提高培训、校长研修培训、名校长培训)中增设了教导主任(后备校长)培训项目,为解决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奠定了基础,为小学校长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人力支撑。现在,又将党务工作培训班(小学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列入干训计划。这样,客观上拓展了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空间。
二是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新空间的拓展。我们要求各类培训要以系统设计方法开辟“领域专题”,落实按需施教,弹性实施的课程开发思路和策略。选择适合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内容体系,在每一领域内均设有若干子专题备选。如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开辟的领域专题有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与个性健康教育等;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师基本技能,教材与教学大纲分析、课堂管理与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发展能力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育科研方法、学科教改流派与趋势、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研讨等。在培训课程新空间的开发中,培训内容体现整体中有重点,规范中有变通的原则。
三是教师继续教育科研新空间的拓展。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的精神,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布置,1999年9月,我们在全省教师进修学校中率先启动了初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项目,并以科研为先导来探索新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科研新空间。我们申报了省师训中心课题《新任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省师范教育科研课题《初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模式研究》。其初步成果《初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研究》2002年11月通过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结题评审,还编写了《初中新教师培训工作参考》。我们的主要特色是:建立了以新教师自我培训与反思为基础,任职学校培训为主体、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为支撑的培训框架,形成了新教师自主实践课堂,校本培训与实践指导课堂、进修学校理论辅导课堂相互补充的课堂机制,落实了进修学校提供理论指导师任职学校提供实践指导(班主任工作指导师和学科教学目指导师)的导师制度,加强了培训主体(进修学校、组班教师、学区培训站、新教师任职学校、指导师、新教师)之间合作沟通,并促成他们共享培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