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获得煤矿深部煤层和岩层的冲击情况,对煤层和岩层的冲击力学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层的冲击力学参数中弹性能量指数、单轴抗压强度为强,动态破坏时间、冲击能量指数为弱,则可由煤层的冲击力学参数认为其具有强冲击性。顶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小于120kJ,大于15kJ,即顶板岩样具有弱冲击倾向性。底板岩样的弯曲能量指数小于15kJ,为Ⅰ类,即底板岩样具有无冲击倾向性。
关键词:冲击;煤层;动态破坏时间
1 地质条件
煤层煤岩类型为半暗型~半亮型,条带状结构,阶梯状断口,硬度中等,煤质较好。该煤层为复合结构煤层,分为槽上和槽下,槽上煤层厚度在0.59~4.26m,平均厚度2.54m;槽下煤层厚度厚度在0.91~2.81m,平均厚度1.49m;槽上与槽下煤层层间距在0.20~3.17m之间,平均间距0.60m。
槽煤层位于轴部构造部位,该区煤岩层总体走向70°~110°,倾向340°~20°,倾角10°~24°,平均倾角19°。受地质构造带的影响,百草台倒转向斜两轴附近煤层和岩层的产状以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节理、裂隙发育。槽直接顶为粉砂岩,老顶为中、细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
2 煤层冲击倾向性测试
利用TAW2000型电液伺服试验机及其配套的高速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引伸计、载荷和位移传感器等装置,对煤的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
1)煤动态破坏时间。煤样的动态破坏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动态破坏时间最大值为491ms,最小值为222ms,平均值为402ms,小于500ms,大于50ms,根据《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煤样的冲击倾向性为Ⅱ类,即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2)煤弹性能量指数。煤样的弹性能量指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煤样弹性能量指数最大值为6.434,最小值为4.354,平均值为5.332,大于5,根据《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认为煤样的冲击倾向性为Ⅲ类,即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3)煤冲击能量指数。煤样的冲击能量指数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能量指数最大值为3.089,最小值为1.852,平均值为2632,小于5,大于1.5,根据《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认为煤样的冲击倾向性为Ⅱ类,即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4)煤单轴抗压强度。煤典型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煤样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值为31.223MPa,最小值为25146MPa,平均值为27.279MPa,大于14MPa,根据《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测试煤样的冲击倾向性属于Ⅲ类,即测试煤样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根据测试煤样冲击倾向性4个指数的判定结果,采用综合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对照煤的冲击倾向性综合评判结果表,结合每个测试值与该指数所在类别临近界定值的比较,四个指标中弹性能量指数、单轴抗压强度为强,动态破坏时间、冲击能量指数为弱,且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4MPa,可认为测试煤样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3 煤层顶、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测试
依据国家标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分别计算顶板的弯曲能量指数,计算得到顶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为40.312kJ,小于120kJ,大于15kJ,应属Ⅱ类,认为顶板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对于底板岩层,参考国家标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计算底板的弯曲能量指数,计算得到测试底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为0.893kJ,小于15kJ,属于Ⅰ类,认为测试底板岩层无冲击倾向性。
4 结论
测试煤样的冲击力学参数中弹性能量指数、单轴抗压强度为强,动态破坏时间、冲击能量指数为弱,则可由煤层的冲击力学参数认为其具有强冲击性。顶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小于120kJ,大于15kJ,属于Ⅱ类,即测试顶板岩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测试底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小于15kJ,应属Ⅰ类,即底板岩层具有无冲击傾向性。
参考文献:
[1]范公勤,刘强.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煤岩冲击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2017,43(04):6568.
[2]薛俊华,刘超,王龙.组合串联煤岩冲击倾向性影响因素数值模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36(01):6569.
[3]张伟强,王恩元,李学龙,孔祥国,李国爱.基于海明距离法的煤岩冲击倾向性评价[J].工矿自动化,2016,42(02):711.
[4]宋朝阳,纪洪广,孙利辉.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标试验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S2):401407.
[5]贾艳武,付巍.深部逆断层倾角对煤岩冲击失稳作用的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5,46(03):171174.
[6]穆贵清,刘晓斐,邓晓谦,金佩剑,许金杯.大安山矿煤岩冲击破坏的电磁辐射监测及预警[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05):119123.
[7]吴鑫,刘长武.基于表面分形特征的煤岩冲击倾向性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9(05):10451049.
[8]代君伟,谢耀社.组合煤岩冲击倾向性研究[J].大众科技,2008(05):9899+90.
[9]陈绍杰,杨永杰,郭惟嘉.煤岩冲击倾向性试验及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308310.
[10]王淑坤,齐庆新,曾永志.我国煤岩冲击倾向研究的进展[J].煤矿开采,1998(03):2931+63.
作者简介:白志强(1984),男,山西忻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矿采掘工作。
关键词:冲击;煤层;动态破坏时间
1 地质条件
煤层煤岩类型为半暗型~半亮型,条带状结构,阶梯状断口,硬度中等,煤质较好。该煤层为复合结构煤层,分为槽上和槽下,槽上煤层厚度在0.59~4.26m,平均厚度2.54m;槽下煤层厚度厚度在0.91~2.81m,平均厚度1.49m;槽上与槽下煤层层间距在0.20~3.17m之间,平均间距0.60m。
槽煤层位于轴部构造部位,该区煤岩层总体走向70°~110°,倾向340°~20°,倾角10°~24°,平均倾角19°。受地质构造带的影响,百草台倒转向斜两轴附近煤层和岩层的产状以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节理、裂隙发育。槽直接顶为粉砂岩,老顶为中、细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
2 煤层冲击倾向性测试
利用TAW2000型电液伺服试验机及其配套的高速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引伸计、载荷和位移传感器等装置,对煤的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
1)煤动态破坏时间。煤样的动态破坏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动态破坏时间最大值为491ms,最小值为222ms,平均值为402ms,小于500ms,大于50ms,根据《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煤样的冲击倾向性为Ⅱ类,即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2)煤弹性能量指数。煤样的弹性能量指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煤样弹性能量指数最大值为6.434,最小值为4.354,平均值为5.332,大于5,根据《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认为煤样的冲击倾向性为Ⅲ类,即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3)煤冲击能量指数。煤样的冲击能量指数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能量指数最大值为3.089,最小值为1.852,平均值为2632,小于5,大于1.5,根据《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认为煤样的冲击倾向性为Ⅱ类,即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4)煤单轴抗压强度。煤典型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煤样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值为31.223MPa,最小值为25146MPa,平均值为27.279MPa,大于14MPa,根据《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测试煤样的冲击倾向性属于Ⅲ类,即测试煤样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根据测试煤样冲击倾向性4个指数的判定结果,采用综合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对照煤的冲击倾向性综合评判结果表,结合每个测试值与该指数所在类别临近界定值的比较,四个指标中弹性能量指数、单轴抗压强度为强,动态破坏时间、冲击能量指数为弱,且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4MPa,可认为测试煤样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3 煤层顶、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测试
依据国家标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分别计算顶板的弯曲能量指数,计算得到顶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为40.312kJ,小于120kJ,大于15kJ,应属Ⅱ类,认为顶板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对于底板岩层,参考国家标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计算底板的弯曲能量指数,计算得到测试底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为0.893kJ,小于15kJ,属于Ⅰ类,认为测试底板岩层无冲击倾向性。
4 结论
测试煤样的冲击力学参数中弹性能量指数、单轴抗压强度为强,动态破坏时间、冲击能量指数为弱,则可由煤层的冲击力学参数认为其具有强冲击性。顶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小于120kJ,大于15kJ,属于Ⅱ类,即测试顶板岩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测试底板岩层的弯曲能量指数小于15kJ,应属Ⅰ类,即底板岩层具有无冲击傾向性。
参考文献:
[1]范公勤,刘强.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煤岩冲击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2017,43(04):6568.
[2]薛俊华,刘超,王龙.组合串联煤岩冲击倾向性影响因素数值模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36(01):6569.
[3]张伟强,王恩元,李学龙,孔祥国,李国爱.基于海明距离法的煤岩冲击倾向性评价[J].工矿自动化,2016,42(02):711.
[4]宋朝阳,纪洪广,孙利辉.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标试验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S2):401407.
[5]贾艳武,付巍.深部逆断层倾角对煤岩冲击失稳作用的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5,46(03):171174.
[6]穆贵清,刘晓斐,邓晓谦,金佩剑,许金杯.大安山矿煤岩冲击破坏的电磁辐射监测及预警[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05):119123.
[7]吴鑫,刘长武.基于表面分形特征的煤岩冲击倾向性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9(05):10451049.
[8]代君伟,谢耀社.组合煤岩冲击倾向性研究[J].大众科技,2008(05):9899+90.
[9]陈绍杰,杨永杰,郭惟嘉.煤岩冲击倾向性试验及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308310.
[10]王淑坤,齐庆新,曾永志.我国煤岩冲击倾向研究的进展[J].煤矿开采,1998(03):2931+63.
作者简介:白志强(1984),男,山西忻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矿采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