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批判还是矫枉过正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l9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柏杨,一位很有独创性的作家,是一位有着嬉笑怒骂、爽朗性格的老先生。他的作品总能被人们推上风口浪尖,爱的人十分热爱,讨厌的人也愈加讨厌。柏杨先生的作品是以语言犀利、文风奇特而闻名的,尤其是《丑陋的中国人》和《中国人史纲》,从文化和历史切入,直击“中国人弊病”。
  关键词:柏杨;《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明了自己的得失。学习历史,洞察古今,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充盈千年智慧,视野通达海内八方;窥探人性,揣摩世事,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褪去喧嚣浮躁,行为日渐优雅得体。
  一、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许多人不欣赏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觉得柏杨对于历史的理解有失偏颇。这是把《中国人史纲》划分到了史书的范畴,柏杨先生并不是历史学家,而《中国人史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主观性——观点比史实要多,悲愤比欣赏要多。而且,《中国人史纲》作为史书,具有很强的独创性。说到史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动辄十几册的大部头,像《二十四史》,或是通史、纲要一类的学术著作。但是,《中国人史纲》却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微缩版的中国通史,部头极小而内容详实。不同于我们熟悉的按朝代和年号划分时间的史书,《中国人史纲》以世纪为划分单位,从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一个世纪为一个章节,并在每一章的末尾简要附上同時期西方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很是新颖。柏杨先生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既客观严谨,又不乏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和人性的善恶的独到见解,体现出了超常的历史洞察力。这些,都成就了《中国人史纲》的独创性。不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柏杨先生的某些观点确实有些偏激。比如对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只言其糟粕,解说几位圣贤、几部经典所造成的一系列恶劣影响,却未曾提及儒家思想在维护国家安定,以及培养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性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实有矫枉过正之嫌。然而《中国人史纲》其实并不算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史书,只是在借着史实讲述自己的观点而已,它就像是孔子所说的“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富有调侃意味。柏杨在此书调侃的是什么?就是借历史发问,为什么中国社会存在这么多的弊病?为什么百年来封建专制阴魂久久不散?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公共道德和民主意识?辩证来想,这也是一种读史的新视角,是一种新式评论的教科书。只不过,柏杨对于有些历史过于断章取义,导致其失去了原有的说服力,也就被扣上了“过度主观”的帽子。但是,瑕不掩瑜,纵横万千里,感时忧国,洞烛幽微的《中国人史纲》,仍可以称得上是使人“忧天下”、“探世变”的巨著,让读者“以史为镜”,感知朝代兴替,反思人性善恶,对个人思想成熟和人生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柏杨先生批评国人丑陋且无救,大概是戳到了一些人的痛点,于是不断有人反击柏杨。也许他们认为不反驳柏杨的观点便显得如同默认一般,可是反驳柏杨的观点又好像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无可奈何,只好批评柏杨作品偏激,犯了“双标”的错误。若要谈到柏杨对“中国人”的发问和质疑,那就要数《丑陋的中国人》为最了。作家的天性是批判的,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激烈批评国民性的负面,即劣根性,抨击国人的自私面、阴暗面、丑恶面。应该说,他的方式并非学者式严谨而逻辑的理性分析,而是凭借作家的敏锐,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的痼疾。但是柏杨拿别人最好的东西来与我们最差的相比,自然这二者的落差会十分悬殊。为国人辩解一句,柏杨所讲的劣根性难道只有中国人有吗?想必不然。柏杨先生不写“丑陋的人性”而是写作“丑陋的中国人”,这正是他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强烈的爱与担忧,有一种对国家社会美好未来的深切期盼。柏杨先生批评泡在“酱缸”里的国人如此之丑陋,应该是怀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吧!
  柏杨受到如此多的批评,是因为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以偏概全、论证偏颇、逻辑混乱、强加结论的问题,而一部作品的观点若想要大家坦然接受,就一定要建立在合乎逻辑、充满理性的论述之上。其实,不管柏杨的观点是否偏激、方法是否得当、逻辑是否正确,柏杨和他作品的出现都是及时的。能够对当时中国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对国民劣根性激烈批评的,除了鲁迅先生以外,便是柏杨了。
  如今追究柏杨到底是理性思考的典范还是矫枉过正的反例已经没有了任何意義,真正有意义的在于人们在探讨“国人丑陋”观点的过程中能够有对自己的反思和对国家社会未来的思考,这才是“柏杨吐槽”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世俗的现代性——论柏杨创作的品格[J]. 张鸿声,郝瑞芳. 华文文学. 2009(02).
  [2]中国人史纲中的传说时代[J]. 柏杨. 协商论坛. 2006(03).
  [3]为文明书写的文字——关于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J]. 朱洪海. 出版广角. 2008(09).
  [4]别让自己成为“丑陋的中国人”[N]. 安岳. 中国艺术报. 2013-08-12 (002).
  [5]再看一眼这个“丑陋”的中国人[N]. 师欣. 南方周末. 2006/10/12 (B13).
其他文献
每逢春末夏初,我系大二汉语言文学与英语专业学子,按照教学筹划,皆走出校门,以修采风实践课。《三人行》编辑组荟萃其精华,结成“三人行”专版文集,亦为活动之成果。  甚是惭愧,先前虽有接触《三人行》,但多数未曾坐定静心阅览,而手中此集确有细读:一为岗位调整职责之使然;二为曾带队赴桂林采风。  轻拂油墨香,一帧帧秀山丽水之画卷穿梭眼帘,一幅幅风土人情之光影定格脑际:无论漓江象鼻山倒影入波鳞水光中之弯曲变
摘 要:进入上个世纪80、9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种“王朔”现象。不同的人群对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王朔给出了不同的评价,王朔成为了那个年代争议最多的作家。但无论怎样,王朔作品对进入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乱象的书写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当代作家之中王朔先期主要转达的是大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的一种结构性的规则与变化,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的巨大转变。因此,针对王朔的艺术作品也应当从两个方面看,其一,王朔塑
在我和落地式窗户之间,现在  打开或关上,已没有本质区别  瞳孔所以能够放大,是光的强度  如同坠落的夕阳,而我  眼角已挂满如麟的痕  还有附在眼部周围的尘  远近之间,选择一双慈眉善目  假如,透過缝隙  向远处传递出一种眼神  我愿擦亮眼睛  再看属于我的那个世界
摘 要:本文运用Jef Verscheren语言顺应论分析小品《笑看风云》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发现,文本中语码转换具有以下特点: 从形式上看,语码转换不只是局限于英汉之间的语码转换,还有语言及方言之间的转换;从语用上看,探究喜剧作品中的语码转换所体现出的对语言及社会世界的顺应和由此所产生的语用功能。通过此次研究,旨在探究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喜剧艺术表演中发挥的作用,为日后喜剧艺术的发展提供
摘 要:1920年代的“湖畔派”诗歌,自由、活泼、清新、自然,抒写爱情,描绘亲情,歌咏自然,挑战封建礼教,曾经风靡一时,引起轩然大波。这个现象耐人寻味,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诗歌;内容;清新;意义  作者简介:车向东(1974-),男,陕西宜川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现供职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举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心,非笔不能宣,实天下之伟器也。  笔的历史源远流长,就像其它对人类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一样,毛笔的创制和发明,也关联着许多历史传说和伟大人物。  蒙恬造笔?  据宋人编纂的《太平御览》所引,《博物志》曾有“蒙恬造笔”的记载。但是,与张华同时代的人并不同意这一说法。如崔豹《古今注》中说:  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
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1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养鹤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1986年5月,徐秀娟完成了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两年的学业后,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江苏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寻走失的丹顶鹤溺水牺牲,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
摘 要:《之艺术价值的新估》是李长之《鲁迅批判》中一篇重要的文学批评,对于当时和今天《阿Q正传》的解读乃至当代文学批评,都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立足于李长之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当下两个时代,对《之艺术价值的新估》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发现其新的解读内容和新的批评方式,同时思考对当下的启示。  关键词:李长之;《之艺术价值的新估》;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生死疲劳》整部小说通过人世轮回的结构,讲述了建国50年来中国农村的变化与发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和叙事方式来探讨《生死疲劳》中的乡土性。  关键词:乡土性;人物形象;叙事方式  作者简介:滕丹(1997.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2015级中国语言文学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摘 要: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不论是刚刚步入大学时期的学弟学妹们,还是已经习惯了大学生活的学长学姐们,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相应的为之苦恼的烦心事,如果再加上学生缺少在心态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那么久而久之,这些小情绪就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高校作为孕育人才的摇篮,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方面有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