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比照作为古诗学习的方法之一,通过诵读、想象、主题拓展等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感悟、討论交流,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比照;感悟;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20-0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小儿垂钓》与《池上》这两首古诗,均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描写儿童的天真可爱。我试着将比照这一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发现、讨论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一、对比参照,正确诵读,感知大意
上课伊始,我揭示学习内容为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两首古诗读正确、流利和有节奏,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在停顿中的差异。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一读就懂,于是我提出问题:“通读古诗后,你知道这两首古诗分别写儿童在干什么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使他们发现这两首古诗的诗眼:一为“学”;二为“偷”。这两首古诗同为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特别是在对比、讨论中寻找诗眼,为后续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对比参照,想象画面,感受人物
古诗语言不仅凝练,而且有很强的画面感,即所谓的诗中有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诗眼,引导学生想象对比,使学生感受人物,体会诗情。
1.学习《小儿垂钓》
师:这个小孩子在学大人钓鱼,大家轻声读读古诗,看看他学得像不像?哪里像?
生1:这孩子钓鱼时十分专心。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他专心的?
生1:我是从“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中看出孩子十分专心的。
生2:我有补充。从这里,我还发现他钓鱼时的样子和大人一样,侧着身子坐。
师:嗯,我们再读读诗、看看图,他坐在哪里?为什么要坐在这儿?
生3:他坐在长满草的地方,估计这里比较安静。
师(出示谚语):“钓鱼不靠草,多半是白跑。人怕闹,鱼怕噪,安安静静把鱼钓。”这两句谚语说的就是钓鱼的学问,你们来读读——(生读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这个钓鱼的地点选得好。
师:这个孩子学大人,钓鱼的地点也是有选择的。
2.学习《池上》
师:第二首诗写的是一个小娃娃偷采白莲的事儿,你们看看图、读读诗,再和同桌讨论这小娃娃的表现是不是偷偷摸摸的,并说明理由。
生5:这小娃娃不知道把偷采的白莲藏好。
生6:这小娃娃一边划船,一边唱歌,不像偷偷摸摸的样子。
师:能不等到诗中找找答案呢?
生7:小娃娃不知道自己撑了船,河里的浮萍分开来,留下了痕迹,人家会知道的。
师:对,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
3.对比
师:这两首古诗都是写儿童的,你读了以后,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生答略)对,他们都是可爱的稚子。(板书:稚子可爱)细细品味,古诗里两位儿童的可爱之处有所不同,你感受到了吗?不同在哪里?
生8:一个天真,装大人,很专注认真。
生9:另一个很淘气、调皮。
师:带着你的体会,把这两个儿童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读出来,我们来比比谁的朗读水平高。
……
儿童天真可爱是这两首诗的共通之处,但诗中人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这样教学,通过诗中儿童形象的比照,显现出人物的不同特点,使儿童的形象更为丰满。
三、对比参照,主题拓展,感悟意境
感悟意境是古诗学习的深化,其中“境”指画面,“意”为情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比照主题等途径,使学生对古诗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深层次的解读,形成同一主题的整体鉴赏。
师:在古代,还有许多诗歌也写出了儿童的可爱,但每一首诗中儿童的可爱之处都不一样。(出示《村居》《四时田园杂兴》《所见》三首古诗)你们自由、认真地读读这三首诗,想一想,每一首诗中的儿童可爱在哪里?
……
通过阅读和交流,学生发现古诗中的儿童或无忧无虑,或机灵天真,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这一系列古诗,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地诵读起来。
总之,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比照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达到对古诗更深层解读的目的。
(责编 杜 华)
[关键词]比照;感悟;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20-0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小儿垂钓》与《池上》这两首古诗,均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描写儿童的天真可爱。我试着将比照这一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发现、讨论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一、对比参照,正确诵读,感知大意
上课伊始,我揭示学习内容为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两首古诗读正确、流利和有节奏,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在停顿中的差异。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一读就懂,于是我提出问题:“通读古诗后,你知道这两首古诗分别写儿童在干什么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使他们发现这两首古诗的诗眼:一为“学”;二为“偷”。这两首古诗同为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特别是在对比、讨论中寻找诗眼,为后续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对比参照,想象画面,感受人物
古诗语言不仅凝练,而且有很强的画面感,即所谓的诗中有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诗眼,引导学生想象对比,使学生感受人物,体会诗情。
1.学习《小儿垂钓》
师:这个小孩子在学大人钓鱼,大家轻声读读古诗,看看他学得像不像?哪里像?
生1:这孩子钓鱼时十分专心。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他专心的?
生1:我是从“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中看出孩子十分专心的。
生2:我有补充。从这里,我还发现他钓鱼时的样子和大人一样,侧着身子坐。
师:嗯,我们再读读诗、看看图,他坐在哪里?为什么要坐在这儿?
生3:他坐在长满草的地方,估计这里比较安静。
师(出示谚语):“钓鱼不靠草,多半是白跑。人怕闹,鱼怕噪,安安静静把鱼钓。”这两句谚语说的就是钓鱼的学问,你们来读读——(生读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这个钓鱼的地点选得好。
师:这个孩子学大人,钓鱼的地点也是有选择的。
2.学习《池上》
师:第二首诗写的是一个小娃娃偷采白莲的事儿,你们看看图、读读诗,再和同桌讨论这小娃娃的表现是不是偷偷摸摸的,并说明理由。
生5:这小娃娃不知道把偷采的白莲藏好。
生6:这小娃娃一边划船,一边唱歌,不像偷偷摸摸的样子。
师:能不等到诗中找找答案呢?
生7:小娃娃不知道自己撑了船,河里的浮萍分开来,留下了痕迹,人家会知道的。
师:对,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
3.对比
师:这两首古诗都是写儿童的,你读了以后,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生答略)对,他们都是可爱的稚子。(板书:稚子可爱)细细品味,古诗里两位儿童的可爱之处有所不同,你感受到了吗?不同在哪里?
生8:一个天真,装大人,很专注认真。
生9:另一个很淘气、调皮。
师:带着你的体会,把这两个儿童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读出来,我们来比比谁的朗读水平高。
……
儿童天真可爱是这两首诗的共通之处,但诗中人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这样教学,通过诗中儿童形象的比照,显现出人物的不同特点,使儿童的形象更为丰满。
三、对比参照,主题拓展,感悟意境
感悟意境是古诗学习的深化,其中“境”指画面,“意”为情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比照主题等途径,使学生对古诗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深层次的解读,形成同一主题的整体鉴赏。
师:在古代,还有许多诗歌也写出了儿童的可爱,但每一首诗中儿童的可爱之处都不一样。(出示《村居》《四时田园杂兴》《所见》三首古诗)你们自由、认真地读读这三首诗,想一想,每一首诗中的儿童可爱在哪里?
……
通过阅读和交流,学生发现古诗中的儿童或无忧无虑,或机灵天真,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这一系列古诗,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地诵读起来。
总之,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比照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达到对古诗更深层解读的目的。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