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其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既应该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又应该有教书育人的方法策略及措施。目前已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的介入,使受教育者接受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如果再按照固有的方式上课,不符合学生的口味,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所以,新世纪的教师应尽快地熟悉最新的教学设备,把它们尽早地运用到教学中,这是其一。其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丰厚的知识积累、漂亮的字体、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是上好每节课的基础;根据本学科特点,依据教学规律,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多年来,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体验,我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并被优异的成绩证实。
一、做好长远打算,重视点滴积累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多年来,我在初一新生刚刚开学,就让他们人人建立三个“规范”的笔记本,一个做日记本,一个做摘抄本,一个做随堂笔记本。日记本,必须每天一记,让它记载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映自己的发展变化,多在日记中检点自己的不足,让它起到不断完善自我的作用。摘抄本,从开学第一星期算起,一周摘抄一篇优秀作文,要求字体工整,做到摘抄练字两不误,并且对所摘抄的文章要在一周之内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这样日积月累,就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每周一篇的写作课,根本就不用犯愁,两节课下来,100%地完成作业。随堂笔记是用来整理课本知识的,每课一整理,包括字、词、文字常识、课后问题等基础知识,随学随整,不能间断,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上特殊符号,以便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为总复习做好充分准备。三个笔记本的建立,只是为学好语文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条件,若要学生学好语文,必须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二、讲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总是利用上课后的前五分钟,变换形式地搞一些小节目,如讲讲成语故事,读读精彩片段,说说见闻,谈谈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他们的听说读的能力。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设计是比较新颖合理的,课前的提示、课下的注释和课后问题的精心设计,都为学好语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80%的知识,学生都能自行掌握,所以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采用了“自学课文解疑法”教学。具体做法是:第一步,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出生僻字词,然后结合课前提示,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并做到结合语言环境确定字音词义,拿不准的可展开讨论,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步,标段序归纳层次大意,这一步我总是让两名程度不同的学生板演文章的结构提纲,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其余的学生同时进行,只要有道理就行。这一步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一步骤的实施必须伴随反复的朗读方可奏效。第三步,结合课后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后涉及的问题是有浅有深的,许多问题能自行解答,可先让学生阅读,做到心中有数,自行解决一部分,分四人小组讨论一部分,有难度的问题留给老师一部分。这样一篇课文,老师只是解决“疑难”之处。第四步,归纳梳理,总结所得,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及采用的一些写作方法,一篇课文就这样轻松地分析完。所以尽管教无定法,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简称它为“自学课文解疑法”;与之相对应的课堂结构模式是:①课前五分钟演讲;②检查自学情况;③定出主攻目标;④商榷合理答案;⑤点拨疑难问题;⑥归纳梳理;⑦整理笔记。我称它为“课堂教学七步骤”。语文教学工作琐碎而繁重,只要有“法”可依,就会从繁琐中解脱出来。
三、倡导仿写精品,重视作文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由此可见,仿写的首要环节是选定范文作深入体会。范文来自选入课本的课文和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的课外读物,这些是前人或他人写作的优秀成果,品位较高,具有规范性、典范性和可接受性,适宜学生模仿。刘国正先生说:“取法乎上始得乎中,让学生登高丘而望远海,开开眼界,大有好处。”(《写作教学管窥》)鉴于此,关于“写作方面”,除了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外,还应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起来,许多课文都有许多供人欣赏和借鉴的地方,仿写对初一学生来说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称它为“读写结合法”,至于初二初三年级,当然应逐步提高写作要求。对于作文的批改,我想阐明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篇作文学生满怀激情地写了出来,当老师的看也不看,确实会挫伤他们学写作文的积极性,应精心地批改上一部分作文,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及鼓励。任教多年来,我所指导的学生不只一次地发表文章,并曾获国家级奖励,我认为与我的精心批改是分不开的。
四、做实单元测试,开展语文活动
“单元测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试卷的批改又是一个很费时间的环节,它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我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经过第一次测试后,每纵行按成绩选出一个小组长,我只批改小组长的,其余的靠小组长动手批改,这样我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解脱因批改试卷所带来的思想压力。小组长不是固定的,谁的成绩好谁当,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且对三种笔记的监督有“负责人”,真是一箭多雕。“语文活动”不能轻视,更不能忽略。因为语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成语接龙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诗歌朗诵能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谈谈学习经验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做好事,能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诸多的好处显而易见,学生都非常热心参与,何不因势利导,展开大语文学习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管哪一位语文教师,对教学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地刻意在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都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学习语文,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好主次,相信学生一定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一、做好长远打算,重视点滴积累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多年来,我在初一新生刚刚开学,就让他们人人建立三个“规范”的笔记本,一个做日记本,一个做摘抄本,一个做随堂笔记本。日记本,必须每天一记,让它记载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映自己的发展变化,多在日记中检点自己的不足,让它起到不断完善自我的作用。摘抄本,从开学第一星期算起,一周摘抄一篇优秀作文,要求字体工整,做到摘抄练字两不误,并且对所摘抄的文章要在一周之内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这样日积月累,就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每周一篇的写作课,根本就不用犯愁,两节课下来,100%地完成作业。随堂笔记是用来整理课本知识的,每课一整理,包括字、词、文字常识、课后问题等基础知识,随学随整,不能间断,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上特殊符号,以便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为总复习做好充分准备。三个笔记本的建立,只是为学好语文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条件,若要学生学好语文,必须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二、讲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总是利用上课后的前五分钟,变换形式地搞一些小节目,如讲讲成语故事,读读精彩片段,说说见闻,谈谈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他们的听说读的能力。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设计是比较新颖合理的,课前的提示、课下的注释和课后问题的精心设计,都为学好语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80%的知识,学生都能自行掌握,所以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采用了“自学课文解疑法”教学。具体做法是:第一步,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出生僻字词,然后结合课前提示,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并做到结合语言环境确定字音词义,拿不准的可展开讨论,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步,标段序归纳层次大意,这一步我总是让两名程度不同的学生板演文章的结构提纲,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其余的学生同时进行,只要有道理就行。这一步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一步骤的实施必须伴随反复的朗读方可奏效。第三步,结合课后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后涉及的问题是有浅有深的,许多问题能自行解答,可先让学生阅读,做到心中有数,自行解决一部分,分四人小组讨论一部分,有难度的问题留给老师一部分。这样一篇课文,老师只是解决“疑难”之处。第四步,归纳梳理,总结所得,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及采用的一些写作方法,一篇课文就这样轻松地分析完。所以尽管教无定法,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简称它为“自学课文解疑法”;与之相对应的课堂结构模式是:①课前五分钟演讲;②检查自学情况;③定出主攻目标;④商榷合理答案;⑤点拨疑难问题;⑥归纳梳理;⑦整理笔记。我称它为“课堂教学七步骤”。语文教学工作琐碎而繁重,只要有“法”可依,就会从繁琐中解脱出来。
三、倡导仿写精品,重视作文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由此可见,仿写的首要环节是选定范文作深入体会。范文来自选入课本的课文和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的课外读物,这些是前人或他人写作的优秀成果,品位较高,具有规范性、典范性和可接受性,适宜学生模仿。刘国正先生说:“取法乎上始得乎中,让学生登高丘而望远海,开开眼界,大有好处。”(《写作教学管窥》)鉴于此,关于“写作方面”,除了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外,还应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起来,许多课文都有许多供人欣赏和借鉴的地方,仿写对初一学生来说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称它为“读写结合法”,至于初二初三年级,当然应逐步提高写作要求。对于作文的批改,我想阐明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篇作文学生满怀激情地写了出来,当老师的看也不看,确实会挫伤他们学写作文的积极性,应精心地批改上一部分作文,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及鼓励。任教多年来,我所指导的学生不只一次地发表文章,并曾获国家级奖励,我认为与我的精心批改是分不开的。
四、做实单元测试,开展语文活动
“单元测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试卷的批改又是一个很费时间的环节,它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我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经过第一次测试后,每纵行按成绩选出一个小组长,我只批改小组长的,其余的靠小组长动手批改,这样我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解脱因批改试卷所带来的思想压力。小组长不是固定的,谁的成绩好谁当,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且对三种笔记的监督有“负责人”,真是一箭多雕。“语文活动”不能轻视,更不能忽略。因为语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成语接龙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诗歌朗诵能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谈谈学习经验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做好事,能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诸多的好处显而易见,学生都非常热心参与,何不因势利导,展开大语文学习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管哪一位语文教师,对教学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地刻意在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都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学习语文,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好主次,相信学生一定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