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物有无思维及语言,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然而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在与人类思维及语言的对比中加以讨论,本文将会从动物的视角出发,阐述动物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外化时所采用的各种交流手段,并且对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做出必要的区分。
关键词:动物;语言;思维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45—02
传统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与交际工具。语言是精神意识内容得以外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与介质。然而与人类一起生活于地球之上的千万种动物是否也有思维,也有语言呢?
一、动物的思维方式
(一)语言概念的重新界定
随着时代的的发展,语言的传统概念已经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语言的定义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首先,将使用对象仅仅限制于人类这个范围之内,就已经失去了一般的意义,因为地球之上生存着千千万万的其他物种,尤其是动物:其次,表达意思与交流思想也不一定只是人类才会有的行为,即使是动物也有需要表达的内容;再次,认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这里的社会又是在多大程度上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呢?我们重新给予语言的定义是: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介与介质。这个规定超脱了人,超脱了动物界,一直将两个概念延伸到两个物体之间,无疑使语言概念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把握语言的定义,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的性质、功能。
(二)思维表现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说:“如果除了人类以外,没有一种生物具有心理活动,或者人类的心理能力性质完全不同于低于人类的动物,那末我们永远不能使自己相信人类的高等职能乃是逐渐发展而来的。”达尔文认为,在心理功能上认为人类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有着共同的生存适应能力,有着共同的本能和心理。
英国年轻的女科家珍妮古多尔从六十年代初开始进入非洲丛林与黑猩猩为伍,她历尽艰辛,对野生黑猩猩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系统观察,发现黑猩猩过着和谐的群体生活。它们有自己的家庭,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和睦共处,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1 抽象思维
抽象就是从一个类中抽取出对象的过程,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只不过这种抽象思维只是有点初级或低级的罢了。考茨基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动物刚一获得回忆的能力,它就获得了形成概念的能力,在智力发达的动物身上,我们也曾找到较高意义上的概念的萌芽,这些概念的萌芽,就从一系列同种类的回忆中,把这些回忆的共同东西,或者说这些回忆所共有的,个别显著的东西,在记忆中特别地保留起来。例如狮子想到一匹长颈鹿时,它所想象的并不是它望见的那匹长颈鹿,而足用自己接触过的一切长颈鹿共有的标志。
2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是对抽象思维而言的,然而动物的形象思维与所谓的条件反射并不是一回事。因为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我们知道,条件反射论同时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显然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非条件反射,因为条件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动物的本能而已。动物仅有第一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模式是通过大脑,更具体地说是类脑的两半球通过接收第一符号系统,对直接作用于他的形象做出反应,没有超出形象的表象这个范围,可以说是低级思维中又比较简单的思维。
例如给猪喂食,起初猪并不知道敲食盆就意味着可以吃食。然而当第一次主人在敲食盆的同时他也吃到了东西的时候,那么此时在它的类脑里意识焦点就在发挥作用。意识焦点犹如一个手电筒一般,同时将吃食与食盆响这两件事情照亮,从而将这两件事情毫无关联的联系了起来。如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主人继续同样的动作,那么猪就会在思维中形成一定的定式,认为只要食盆响了,就一定会有食物。所以,如果某一次你虽然敲了食盆但没有喂食,它还是会走到食盆旁边等待食物,甚至会舔舔食盆,好像生怕自己看错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动物的形象思维,在某种情况下它只承认已经在类脑里形成印象的事情,不会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动物语言类型
语言思维的外化,是能够将大脑的显意识中愿意表达的意识内容得以外化的重要媒介与介质,是表达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动物的语言千变万化,不仅有有声语言,而且更有许多其他奇妙复杂的语言。
(一)有声语言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动物各种各样的鸣叫声,在不同的情况下声音是不同的。鸡鸣狗吠,虎啸猿啼,驾歌燕语,蝉噪虫喧,都是它们自己的语言。蟋蟀的声音清脆悦耳,像乐曲一样,熊海豹用大声咆哮宋表示他保卫自己领土的意图,猪通过简单的呼噜声来表达他们对主人的情感。然而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猪的幼仔平时都是高声尖叫,然而当他与母亲走散时,它便发出成兽一般的低叫声,这是猪仔在撒谎,好像在欺骗别的食肉猛兽说,我是老狼,以此来保护自己。
(二)无声语言
1 行为语言
蜜蜂起舞无疑是一个最好不过的例子了。蜜蜂在寻找蜜源时,会根据距离和方向时而跳圆舞,时而跳8字形舞,时而又跳摇摆舞,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及其距离的远近。如果一匹马需要挠痒时,它会去咬另一匹马的后劲或者肩部以及需要挠痒的部位,在狼群中作为首领的大公狼总是尾巴上翘,尾尖稍卷,这表示每一只狼都会听他的话。
2 色彩语言
色彩语言即动物用自身的色彩传达信息。例如孔雀在求偶时,不会表达过多的言语,只会默默的把自己的屏打开,用色彩引来异性的喜爱。有一种蓝目天蛾,平时总是前翅覆盖在后翅上,极似一张树皮,当它受到袭击时,就会突然张开前肢,展现出有蓝眼状斑纹的后翅,把袭击者吓跑。
3 气味语言
动物还经常靠体内腺体分泌一种微量元素来进行通讯联系,而这种元素常常带有一定的气味,通常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目标、发出警报等目的。生物学家曾做过实验把一种船炯鱼捉后弄伤再放到河里,结果河里所有的船炯鱼都逃离了,原来鱼的皮肤里有一种警戒激素,它的皮肤一旦受伤,这种警戒激素就会在水中迅速传播开来,其它的鱼就会隐蔽起来。
三、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关系
(一)人类的思维由动物演化而来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如此发达的人类语言并不是偶然产生的。既然在进化论上我们承认人类起源于动物,那么在思维上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思维萌芽也是植根于动物的。动物的智力发展与脑的进化是分不开的,而它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又是以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和能力,以及相互间传递信息的方式的曰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为主要标志的。动物思维向人类思维的过渡,主要看动物是怎样由单纯的适应环境到能动地改造环境的。
一般情况下,动物总是首先依靠自己的器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大多数情况下利用自己的本能。例如动物为了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存活而觅食,为了保存自身及种族的繁衍而寻找配偶。然而在自然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动物就要由单纯地适应环境转向通过劳动来改变环境。例如白蚁是生存在地下的,而猩猩为了享有白蚁这顿美餐,则能动的制造工具,将一根细长枝条伸入蚁洞中,去攫取她的美餐。我们不难发现,动物适应环境方式的改变,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样,动物的思维也同时渗透到了人类的思维当中。
(二)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差别
尽管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有着如此大的联系,但是难道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就完全相同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首先,二者在复杂性及系统性上就不可同日而语。众所周知,人类的语言是成系统的、高级的,同时对语言的研究也是相当深入的,甚至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文字,而动物的语言却是不成体系的,他们只有简单地、低级地思维及相应的语言形式。其次,人类语言中各种媒介方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声音这种便捷的方式,成为人类交际的主要方式。然而对于动物而言,不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气味等其他形式的语言,均发挥着彼此相当的作用。
由此可见,虽然动物与人类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不仅存在着思维,而且在共同生活中需要传达各种各样的思想,而用来传达思想的介质,不仅有声音,更有气味、色彩等语言。
参考文献:
[1]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华惠伦.动物的语言交流[J],湖南林业,2005(11):24-25
[3]石维高,动物也有思维吗口],国外科技动态,1997(1①:16-17
[4]张浩。略论动物思维[J],甘肃社会科学,1992(2):22--25
[5]韩宝育,语言概念的延伸与扩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6)
(责任编校:韩慧玲)
关键词:动物;语言;思维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45—02
传统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与交际工具。语言是精神意识内容得以外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与介质。然而与人类一起生活于地球之上的千万种动物是否也有思维,也有语言呢?
一、动物的思维方式
(一)语言概念的重新界定
随着时代的的发展,语言的传统概念已经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语言的定义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首先,将使用对象仅仅限制于人类这个范围之内,就已经失去了一般的意义,因为地球之上生存着千千万万的其他物种,尤其是动物:其次,表达意思与交流思想也不一定只是人类才会有的行为,即使是动物也有需要表达的内容;再次,认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这里的社会又是在多大程度上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呢?我们重新给予语言的定义是: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介与介质。这个规定超脱了人,超脱了动物界,一直将两个概念延伸到两个物体之间,无疑使语言概念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把握语言的定义,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的性质、功能。
(二)思维表现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说:“如果除了人类以外,没有一种生物具有心理活动,或者人类的心理能力性质完全不同于低于人类的动物,那末我们永远不能使自己相信人类的高等职能乃是逐渐发展而来的。”达尔文认为,在心理功能上认为人类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有着共同的生存适应能力,有着共同的本能和心理。
英国年轻的女科家珍妮古多尔从六十年代初开始进入非洲丛林与黑猩猩为伍,她历尽艰辛,对野生黑猩猩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系统观察,发现黑猩猩过着和谐的群体生活。它们有自己的家庭,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和睦共处,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1 抽象思维
抽象就是从一个类中抽取出对象的过程,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只不过这种抽象思维只是有点初级或低级的罢了。考茨基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动物刚一获得回忆的能力,它就获得了形成概念的能力,在智力发达的动物身上,我们也曾找到较高意义上的概念的萌芽,这些概念的萌芽,就从一系列同种类的回忆中,把这些回忆的共同东西,或者说这些回忆所共有的,个别显著的东西,在记忆中特别地保留起来。例如狮子想到一匹长颈鹿时,它所想象的并不是它望见的那匹长颈鹿,而足用自己接触过的一切长颈鹿共有的标志。
2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是对抽象思维而言的,然而动物的形象思维与所谓的条件反射并不是一回事。因为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我们知道,条件反射论同时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显然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非条件反射,因为条件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动物的本能而已。动物仅有第一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模式是通过大脑,更具体地说是类脑的两半球通过接收第一符号系统,对直接作用于他的形象做出反应,没有超出形象的表象这个范围,可以说是低级思维中又比较简单的思维。
例如给猪喂食,起初猪并不知道敲食盆就意味着可以吃食。然而当第一次主人在敲食盆的同时他也吃到了东西的时候,那么此时在它的类脑里意识焦点就在发挥作用。意识焦点犹如一个手电筒一般,同时将吃食与食盆响这两件事情照亮,从而将这两件事情毫无关联的联系了起来。如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主人继续同样的动作,那么猪就会在思维中形成一定的定式,认为只要食盆响了,就一定会有食物。所以,如果某一次你虽然敲了食盆但没有喂食,它还是会走到食盆旁边等待食物,甚至会舔舔食盆,好像生怕自己看错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动物的形象思维,在某种情况下它只承认已经在类脑里形成印象的事情,不会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动物语言类型
语言思维的外化,是能够将大脑的显意识中愿意表达的意识内容得以外化的重要媒介与介质,是表达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动物的语言千变万化,不仅有有声语言,而且更有许多其他奇妙复杂的语言。
(一)有声语言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动物各种各样的鸣叫声,在不同的情况下声音是不同的。鸡鸣狗吠,虎啸猿啼,驾歌燕语,蝉噪虫喧,都是它们自己的语言。蟋蟀的声音清脆悦耳,像乐曲一样,熊海豹用大声咆哮宋表示他保卫自己领土的意图,猪通过简单的呼噜声来表达他们对主人的情感。然而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猪的幼仔平时都是高声尖叫,然而当他与母亲走散时,它便发出成兽一般的低叫声,这是猪仔在撒谎,好像在欺骗别的食肉猛兽说,我是老狼,以此来保护自己。
(二)无声语言
1 行为语言
蜜蜂起舞无疑是一个最好不过的例子了。蜜蜂在寻找蜜源时,会根据距离和方向时而跳圆舞,时而跳8字形舞,时而又跳摇摆舞,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及其距离的远近。如果一匹马需要挠痒时,它会去咬另一匹马的后劲或者肩部以及需要挠痒的部位,在狼群中作为首领的大公狼总是尾巴上翘,尾尖稍卷,这表示每一只狼都会听他的话。
2 色彩语言
色彩语言即动物用自身的色彩传达信息。例如孔雀在求偶时,不会表达过多的言语,只会默默的把自己的屏打开,用色彩引来异性的喜爱。有一种蓝目天蛾,平时总是前翅覆盖在后翅上,极似一张树皮,当它受到袭击时,就会突然张开前肢,展现出有蓝眼状斑纹的后翅,把袭击者吓跑。
3 气味语言
动物还经常靠体内腺体分泌一种微量元素来进行通讯联系,而这种元素常常带有一定的气味,通常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目标、发出警报等目的。生物学家曾做过实验把一种船炯鱼捉后弄伤再放到河里,结果河里所有的船炯鱼都逃离了,原来鱼的皮肤里有一种警戒激素,它的皮肤一旦受伤,这种警戒激素就会在水中迅速传播开来,其它的鱼就会隐蔽起来。
三、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关系
(一)人类的思维由动物演化而来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如此发达的人类语言并不是偶然产生的。既然在进化论上我们承认人类起源于动物,那么在思维上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思维萌芽也是植根于动物的。动物的智力发展与脑的进化是分不开的,而它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又是以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和能力,以及相互间传递信息的方式的曰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为主要标志的。动物思维向人类思维的过渡,主要看动物是怎样由单纯的适应环境到能动地改造环境的。
一般情况下,动物总是首先依靠自己的器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大多数情况下利用自己的本能。例如动物为了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存活而觅食,为了保存自身及种族的繁衍而寻找配偶。然而在自然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动物就要由单纯地适应环境转向通过劳动来改变环境。例如白蚁是生存在地下的,而猩猩为了享有白蚁这顿美餐,则能动的制造工具,将一根细长枝条伸入蚁洞中,去攫取她的美餐。我们不难发现,动物适应环境方式的改变,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样,动物的思维也同时渗透到了人类的思维当中。
(二)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差别
尽管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有着如此大的联系,但是难道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就完全相同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首先,二者在复杂性及系统性上就不可同日而语。众所周知,人类的语言是成系统的、高级的,同时对语言的研究也是相当深入的,甚至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文字,而动物的语言却是不成体系的,他们只有简单地、低级地思维及相应的语言形式。其次,人类语言中各种媒介方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声音这种便捷的方式,成为人类交际的主要方式。然而对于动物而言,不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气味等其他形式的语言,均发挥着彼此相当的作用。
由此可见,虽然动物与人类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不仅存在着思维,而且在共同生活中需要传达各种各样的思想,而用来传达思想的介质,不仅有声音,更有气味、色彩等语言。
参考文献:
[1]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华惠伦.动物的语言交流[J],湖南林业,2005(11):24-25
[3]石维高,动物也有思维吗口],国外科技动态,1997(1①:16-17
[4]张浩。略论动物思维[J],甘肃社会科学,1992(2):22--25
[5]韩宝育,语言概念的延伸与扩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6)
(责任编校:韩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