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中教师责任错位的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在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态度、行为习惯,提高了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特别是为他们以一个合格的小公民进入社会做好了准备而感到万分欣喜。  11月,在北方的许多地区,已经是大雪纷飞,而在南方的深圳,依然是骄阳似火,热得人昏昏欲睡。走进五(1)班教室,看见学生一个个懒洋洋的样子,仅有的一点上课激情也提不起来了。下课铃声响了,我有气无力地走出教室。  “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
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秉承“兴趣教育”文化特色,在30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兴趣德育”理论,认为德育课程不应该是枯燥的说教,而应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其从内心认同道德观念并自觉地执行,即强调德育课程要设计和组织学生感兴趣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校从学生的品德、学习、劳动、健康、艺术、创新和兴趣七个维度,自主研发了“兴趣德育”评价系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趣
任何时事热点事件之所以“热”,必定有其受人关注的原因。这个热点事件幕后推手是谁?为何会发生?又为何发展为何成为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追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探讨这个事件的生命力,也可预测它会逐步发展还是会昙花一现。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动应对未来社会发展新挑战,2014年深圳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着力培养爱学习、爱劳动、
100年前在民族危难之际,一代爱国青年为国家前途挺身而出。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当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新中国70年暨五四100年”调查显示,對于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国受访者普遍很有信心,给自己的信心度平均打出了8.92分,甚至有一半(50.8%)受访者打出了满分10分。更有92.5%的受访
陈延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博士,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肄业。曾担任中小学教师,原服务于嘉义中正大学,再转任至台中教育大学教育学系,现职教授。  今天我主要谈的是台湾品德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困境以及课程实践。  一、台湾品德教育的发展历程  台湾目前用“品德教育”这一术语,主要是受到美国“新品德教育运动”的影响,强调“德行论”为主,但同时希望保有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品德教育”的意涵应为“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让教师在不断革新、快速发展的社会浪潮中,保持、发挥好培养者、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我校基于心理学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从“正师格”“立师德”“强师能”三个层面,帮助教师积累正面情绪、澄清负面情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力量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之一。多年来,学校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主渠道,创新国防教育途径,努力将学校建成一所常态化的“绿色军营”。学校坚持将绿色军营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训练基地,以军养德、以军促智、以军健体,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一、绿色军营管理规范化  为了保障绿色军营各项活动科
家庭教育立法可以将政府的指导意见、家庭的主体责任、学校(幼儿园)的核心位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从而真正促进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关系到人口素质和人才培养。然而,中国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家庭教育凸显出诸多与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家
在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中,通过回归学生生活,增加法治课的亲切感;注重知行合一,增强法治课的实践指导;利用多样资源,拓宽法治课的教学空间;借助合作探究,提升法治课的学科素养,多维思考,层层递进,多途径实践,上好一堂有趣而有温度的思政课。  2019年秋季,《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全面投入使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较薄弱,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再加上小学道德与
“学校应是家礼的教育和实践场所”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发表于《中国教师》2016年7期的一篇短文的核心主张。楼氏为学界前辈,按理,“先生之道高矣!美矣!岂予末小子之所敢知?”[1]然其主张却有似是而非之处,于家礼、于学校认识都不周,且颇能迷惑一部分热心传统的人士,故而不得不辨。  一  “中国的家训内容极其丰富,总的来说,不外乎家法和家礼”,而“学校应该是家礼的教育和实践场所”,这是楼氏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