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若学习兴趣浓厚,就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器官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谈几点心得。
一给每节课开好头,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场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导言的形式可以多样,但一定要做到“精”、“准”,要能抓住学生的心,吊学生的“胃口”。如在“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学中,我的开场白是:“为什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样马上就引起了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为后面介绍遗传因子的发现开了一个好头。又如在“动物细胞的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学中,我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找有关克隆羊“多莉”的资料,然后课堂上直接问学生:“‘多莉’羊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性的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时只能靠死记硬背,大量的练习和作业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不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教师要从讲授型教学向感受型教学转变。感受型教学主要是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他们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知识。在“伴性遗传”的教学过程中,课前我先让学生在全校的同学当中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对调查结果作统计,最后找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特点。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价值
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不少是陌生的。在教学中若能把生物学知识跟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起来,可使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让他们体验到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介绍细胞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时,我帮助学生回忆家里酿水酒的流程;在介绍细胞的癌变时,我给学生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能会接触到致癌因子,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在学习“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时,我把它和奶粉质量的检测方法联系起来。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兴趣浓厚。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厌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我在介绍细胞有丝分裂时,可采用归纳法,分别将细胞分裂前、中、后、末等四个时期的变化特点浓缩成“膜仁消失两体现,形定数清赤道板,点裂数加均两极,两体消失膜仁现”四句口诀;在讲授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时,我采用比喻法,将自由扩散的从浓度高到浓度低而且不消耗能量的特点比喻成“飞流直下三千尺”,将主动运输的从浓度低到浓度高而且要消耗能量的特点比喻成“逆水行舟用力撑”; 在学习光合作用色素的吸光情况时我又采用设问法,问学生“农户在种植大棚蔬菜时采用哪种颜色的塑料薄膜最好”,然后由学生辩论,最后统一认识,得出结论。总之,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不可一种方法讲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保持深厚的兴趣。
五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生物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如我在讲授“同源染色体的来源”时,把“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比喻成父母双方在繁殖后代时染色体实行AA制,学生听了哄堂大笑,既把同源染色体的来源讲清楚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介绍细胞的分化时,教师可把“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说成“细胞各奔前程”。这样,不仅把细胞分化这个基本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情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余华
一给每节课开好头,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场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导言的形式可以多样,但一定要做到“精”、“准”,要能抓住学生的心,吊学生的“胃口”。如在“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学中,我的开场白是:“为什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样马上就引起了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为后面介绍遗传因子的发现开了一个好头。又如在“动物细胞的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学中,我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找有关克隆羊“多莉”的资料,然后课堂上直接问学生:“‘多莉’羊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性的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时只能靠死记硬背,大量的练习和作业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不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教师要从讲授型教学向感受型教学转变。感受型教学主要是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他们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知识。在“伴性遗传”的教学过程中,课前我先让学生在全校的同学当中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对调查结果作统计,最后找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特点。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价值
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不少是陌生的。在教学中若能把生物学知识跟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起来,可使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让他们体验到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介绍细胞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时,我帮助学生回忆家里酿水酒的流程;在介绍细胞的癌变时,我给学生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能会接触到致癌因子,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在学习“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时,我把它和奶粉质量的检测方法联系起来。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兴趣浓厚。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厌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我在介绍细胞有丝分裂时,可采用归纳法,分别将细胞分裂前、中、后、末等四个时期的变化特点浓缩成“膜仁消失两体现,形定数清赤道板,点裂数加均两极,两体消失膜仁现”四句口诀;在讲授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时,我采用比喻法,将自由扩散的从浓度高到浓度低而且不消耗能量的特点比喻成“飞流直下三千尺”,将主动运输的从浓度低到浓度高而且要消耗能量的特点比喻成“逆水行舟用力撑”; 在学习光合作用色素的吸光情况时我又采用设问法,问学生“农户在种植大棚蔬菜时采用哪种颜色的塑料薄膜最好”,然后由学生辩论,最后统一认识,得出结论。总之,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不可一种方法讲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保持深厚的兴趣。
五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生物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如我在讲授“同源染色体的来源”时,把“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比喻成父母双方在繁殖后代时染色体实行AA制,学生听了哄堂大笑,既把同源染色体的来源讲清楚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介绍细胞的分化时,教师可把“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说成“细胞各奔前程”。这样,不仅把细胞分化这个基本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情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