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扩容社会就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也能帮助实现人生价值。本文基于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大学生参与创业比赛的案例,经查资料,发现大学生创业主要存在匮乏系统的创业知识、不了解创业优惠政策及欠缺专业的师资团队与基础设施平台等问题。据此,认为高校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设置创业类课程、积极宣传创业政策及引进优质创业师资与完善创业平台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内涵;问题;答案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1.创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创业过程少不了创新精神,创新作为创业的主要驱动力量,创业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的孵化器,也是它们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器,创新创业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创新创业便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众多有志青年应运而生,创业团队与个人层出不穷,我们步入创业时代。而5G的来临,更是凸显出科技创新的魅力,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商机蜂拥而至,进而给创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创业利于促进社会就业
近年来,高校(高职高专、本科及研究生)频频扩招,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利好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考虑未来社会存在的就业压力。而众多学子在毕业之际面临的抉择,应该还是就业、升学、创业。于就业,只要你想工作,就会有一个岗位等着你;于升学,在整个象牙塔的学习过程中,心中已有所思,关键在于自己行动;于创业,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创业离我们很远很陌生,而且创业最终走向成功的也仅有几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在帮助我们就业,不仅在造血帮助个人自谋职业,也在创造岗位给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求职者,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为扩容整个社会的就业率贡献一己之力。
二、大学生创业的问题
1.学生缺少创业知识,无厘头想法多
当然,创业的基础是创新,缺乏创新思维,则创业势必不新鲜或者无生机。目前高校创业项目刚看时觉得有些思路,但仔细揣摩,可能实战起来需有效的时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提到创业,大家都觉得陌生,但并未有专门的知识,仅浮于字面的认知,对于创业要素、特点等均不了解。而学校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并未开设创业课程,而创业内容也仅寄托于职业规划课程中存在。
2.学校创业资助单薄,政策宣传不够
从创业政策宣传角度看,据了解,学生对于创业政策,不论是国家方面的还是地方方面的,甚至是学校自身的此方面的政策支持几乎不清楚,或者不知道。另一方面,从学校在创业资助方面的财政支持来说,除了宣传方面没有突显之外,资助也不是很有力度,给学生提供的相应物质环境在很多方面并不达标,有些学校可能没有设置创业园、创业学院等创业性质的机制,仅仅依靠全国的创业大赛或者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整体而言,学校对国家、地方及自身的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及创业各方面资助的单薄,都是部分大学之所以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或产生盲点的问题所在。
3.创业师资指导匮乏,环境营造薄弱
当前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关键在于师资问题,创业成功的事例着实不少,知名企业像微软、苹果、新东方及阿里巴巴等等耳熟能详,这些均可为大学生们提供成功的创业经验,但是经验一般不可复制,而复制出来的产品若不具有新意也势必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湮没,这样就需要成熟而又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思想中形成一连串的创业知识体系。当前多数大学普遍存在创业导师欠缺,而创业导师的要求自然不是纸上谈兵,这就需要引进创业层面的“双师型导师”或者邀请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或进行创业讲座,在学校构建创业层面的“双导师”制度。
三、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1.开设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创新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想鼓励大学生投身于创业,首先就要在思想层面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意义与内涵,了解创业需要的知识储备、技能需求及资源环境等,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单就倚靠在创业比赛与职业生涯规划類课程中讲解创业知识,也只能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大学里应该专门设置创业类型的基础课程,根据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而创业离不开创新,因此,需要在平时鼓励学生训练头脑风暴,让学生能善于发现事物的闪光点,激发更多创意灵感。创业课程可为学生提供引领性的教育供给,使学生具备连贯性的创业知识体系。
2.重视政策解读,提高资助力度
大学生虽已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不过仍然需要授之以渔,这在于大学生可能由于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并不能及时关注到政策导向。这就需要学校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相关的国家/地区/学校的扶持政策,将制度优势实实在在的展现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考虑到创业类型的不同、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的不同及项目发展的走向等问题,就大学而言,应将资助额度适当的进行调整,并制定弹性政策,以便于遇到特殊情况给予及时解答。
3.引进创业导师,夯实基础建设
创业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质的创业师资,而大学生创业比赛与实际的创业实践更是需要有真才实学、有远见、有思想的导师进行指引。因此,高校应引进可以指导创业开展的实力导师,以充足师资,助力大学生更有目标的圆创业梦,具体可引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创业教师,也可以与知名企业家等类似的团队合作,开展系列创业讲座课程,或者配备双导师,相互配合进行指导学生。此外,创业平台的搭建也很重要,学校应积极创建创业园、创业学院等类似的机制,供学生在校园内使用基础资源,如场地、师资指导、企业合作及商业机会等,也可与当地创业孵化基地交流合作,并智能化创业平台等。
参考文献
[1]徐蕾.劳动精神深度融入创业教育:理念建构与实施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21(09):84-90+158.
[2]杨冬.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与省思[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05):90-104.
[3]张超,钟周,王孙禺.生态学视角下的创业型大学发展机制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4):70-77.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内涵;问题;答案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1.创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创业过程少不了创新精神,创新作为创业的主要驱动力量,创业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的孵化器,也是它们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器,创新创业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创新创业便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众多有志青年应运而生,创业团队与个人层出不穷,我们步入创业时代。而5G的来临,更是凸显出科技创新的魅力,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商机蜂拥而至,进而给创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创业利于促进社会就业
近年来,高校(高职高专、本科及研究生)频频扩招,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利好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考虑未来社会存在的就业压力。而众多学子在毕业之际面临的抉择,应该还是就业、升学、创业。于就业,只要你想工作,就会有一个岗位等着你;于升学,在整个象牙塔的学习过程中,心中已有所思,关键在于自己行动;于创业,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创业离我们很远很陌生,而且创业最终走向成功的也仅有几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在帮助我们就业,不仅在造血帮助个人自谋职业,也在创造岗位给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求职者,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为扩容整个社会的就业率贡献一己之力。
二、大学生创业的问题
1.学生缺少创业知识,无厘头想法多
当然,创业的基础是创新,缺乏创新思维,则创业势必不新鲜或者无生机。目前高校创业项目刚看时觉得有些思路,但仔细揣摩,可能实战起来需有效的时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提到创业,大家都觉得陌生,但并未有专门的知识,仅浮于字面的认知,对于创业要素、特点等均不了解。而学校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并未开设创业课程,而创业内容也仅寄托于职业规划课程中存在。
2.学校创业资助单薄,政策宣传不够
从创业政策宣传角度看,据了解,学生对于创业政策,不论是国家方面的还是地方方面的,甚至是学校自身的此方面的政策支持几乎不清楚,或者不知道。另一方面,从学校在创业资助方面的财政支持来说,除了宣传方面没有突显之外,资助也不是很有力度,给学生提供的相应物质环境在很多方面并不达标,有些学校可能没有设置创业园、创业学院等创业性质的机制,仅仅依靠全国的创业大赛或者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整体而言,学校对国家、地方及自身的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及创业各方面资助的单薄,都是部分大学之所以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或产生盲点的问题所在。
3.创业师资指导匮乏,环境营造薄弱
当前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关键在于师资问题,创业成功的事例着实不少,知名企业像微软、苹果、新东方及阿里巴巴等等耳熟能详,这些均可为大学生们提供成功的创业经验,但是经验一般不可复制,而复制出来的产品若不具有新意也势必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湮没,这样就需要成熟而又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思想中形成一连串的创业知识体系。当前多数大学普遍存在创业导师欠缺,而创业导师的要求自然不是纸上谈兵,这就需要引进创业层面的“双师型导师”或者邀请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或进行创业讲座,在学校构建创业层面的“双导师”制度。
三、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1.开设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创新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想鼓励大学生投身于创业,首先就要在思想层面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意义与内涵,了解创业需要的知识储备、技能需求及资源环境等,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单就倚靠在创业比赛与职业生涯规划類课程中讲解创业知识,也只能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大学里应该专门设置创业类型的基础课程,根据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而创业离不开创新,因此,需要在平时鼓励学生训练头脑风暴,让学生能善于发现事物的闪光点,激发更多创意灵感。创业课程可为学生提供引领性的教育供给,使学生具备连贯性的创业知识体系。
2.重视政策解读,提高资助力度
大学生虽已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不过仍然需要授之以渔,这在于大学生可能由于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并不能及时关注到政策导向。这就需要学校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相关的国家/地区/学校的扶持政策,将制度优势实实在在的展现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考虑到创业类型的不同、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的不同及项目发展的走向等问题,就大学而言,应将资助额度适当的进行调整,并制定弹性政策,以便于遇到特殊情况给予及时解答。
3.引进创业导师,夯实基础建设
创业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质的创业师资,而大学生创业比赛与实际的创业实践更是需要有真才实学、有远见、有思想的导师进行指引。因此,高校应引进可以指导创业开展的实力导师,以充足师资,助力大学生更有目标的圆创业梦,具体可引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创业教师,也可以与知名企业家等类似的团队合作,开展系列创业讲座课程,或者配备双导师,相互配合进行指导学生。此外,创业平台的搭建也很重要,学校应积极创建创业园、创业学院等类似的机制,供学生在校园内使用基础资源,如场地、师资指导、企业合作及商业机会等,也可与当地创业孵化基地交流合作,并智能化创业平台等。
参考文献
[1]徐蕾.劳动精神深度融入创业教育:理念建构与实施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21(09):84-90+158.
[2]杨冬.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与省思[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05):90-104.
[3]张超,钟周,王孙禺.生态学视角下的创业型大学发展机制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4):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