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基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品牌建设,对于提升支部战斗力、促进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高校开展党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党建品牌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为切入点[1],指出目前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建好两支队伍、做好两个融合、抓好两个建设三方面论述了提升路径。
关键词:党建品牌;思政育人;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7;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2],推动其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3],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必须加强党的基层建设。而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推动党的基层建设工作创新发展、提升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打造党建品牌,将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现状
(一)党建品牌建设趋同性强,特色凝练不够
一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打造党建品牌时对定位缺乏系统思考,多集中在红色朗读、设立先锋岗等常规理论学习和活动上,品牌趋同性强,亮点不显;二是未与学科特色、支部特色相结合,没有充分挖掘高校基层支部的特点,导致品牌打造与支部实际、党员实际结合不够,特色不彰显;三是抓“痛点”不准,没能充分结合工作难点,受众多集中在支部党员,大多数学生对其了解和认可不够,价值不高。
(二)党建品牌建设变动性强,长期培育不够
一是部分基层党支部创建党建品牌时,多为应付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品牌凝练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二是支部书记更换时,通常会另起炉灶创建新品牌,长期培育不足;三是对党建品牌重申报轻培育,疏于过程管理,空架子多,机制化的内容少,含金量不够。
(三)党建品牌建设与新媒体融合不够,创新性不足
立体化网络矩阵打造有待提高。一是需要进一步发挥两微一端的作用,通过平台共建、活动共推、资源共享、声音共鸣,增强促进党建活动与网络阵地互联互通的能力。二是需要培养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高校党建需要进一步打造政治过硬、素质过硬的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增强网络宣传和斗争能力。
(四)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未形成合力,凝聚力不够
一是党建品牌打造对思政教育的引领不够,党建与思政存在“两张皮”现象,没有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方向指引作用;二是党建品牌打造对思政教育的统筹不够,在具体的育人工作中,两者配合不够紧密,工作缺乏统筹性和同步性,未形成合力;三是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够,未能实现党建理论学习、情景教育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互动、互融、互补、互促,吸引力和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二、“系统观念”下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逻辑起点
(一)“系统观念”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中首次提出了“坚持系统观念”,这是本次会议精神的一大亮点,更是对过去发展经验做出的重大概括。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发展中坚持系统观念,需要我们用辩证地、普通联系地、全面地眼光看待问题;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在未雨绸缪中辨明方向,加强全局性谋划,在通盘考虑中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战略性布局,在稳中求进中抓住主要矛盾,加强整体性推进,在上下一盘棋中扬长避短,提升发展效能;需要把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安全等有机统一起来,强固根基,发挥优势,打牢基础,做好短板和弱项的补齐。
(二)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理论架构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平台,在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命线”。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要求,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并将其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方能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培养出更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奋斗的时代新人。党建品牌打造和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相加,而是要通过融合真正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通过把两者工作关联性统一来看,增强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协同发展;做好统筹设计和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将育人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熔铸在工作路径中;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施策,将漫灌变为滴灌,避免“木桶效应”,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三、高校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建好兩支队伍:做好支部书记和党员培养,夯实支部基础,增强组织力
第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作用。近年来,高校思政队伍获得长效发展,在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走得既稳又实,为大学生价值引领提供了坚实基础。将思政队伍吸收到党建队伍中,有利于透彻研究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做到前瞻思考、系统谋划、循序渐进、科学高效,这也是实现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积极性,加强“双带头人”培育,将思想觉悟高、专业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吸收进党建队伍,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可促进学科特色对党建品牌建设的助力,真正将“一支部一特色”落在实处。 第二,发展党员要“重质量、轻数量”,严把入口关,将入党动机是否纯正作为重要审查点;严把推优关,建立公开公正的推优程序;严把考察关,着重考察发展对象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严把发展和转正关,既看一贯表现,也看关键时刻表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自检、民主评议、意见征集等监督作用,配合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的设立,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
(二)做好两个融合:做好党建、思政课堂与新媒体的融合,构造育人大格局,增强感召力
第一,以党的思想建设为核心,引领思政教育方向,以思政教育创新为载体,增强党建生命力。将理论学习与第一、二课堂充分融合,将支部活动、主题党日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体课堂充分贯通,将思政育人载体充分运用到党员教育中,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质量党建”和“精准思政”,提升育人实效。
第二,打造立体化的新媒体宣传矩阵,用好QQ、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培养好网络宣传员队伍,促进线上线下教育的互补,增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出击意识。通过创新形式,辅助视频设计、图文、特效等技术,让网上教育更有底气,增强吸引力;通过持续更新,增强与青年学子的黏性,营造“处处可得、时时可及”的教育空间,提高引领力;通过培育网络宣传员队伍,带动更多学生加入进来,主动发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将落脚点放在倾听学生呼声,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上,增强教育的亲和力。
(三)抓好两个建设:做好支部特色建设和制度建设,架起党建新引擎,增强影响力
第一,做好支部特色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日常中融入党建、思政元素,在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上下功夫、动脑筋,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与国际交流结合起来,寻找支部的“触点”和“融点”,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建优势,打造有思想、有深度、有特色、有价值的党建品牌。
第二,做好制度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共同参与、不断完善和长期投入的过程,基层党支部层面要不断完善具体实施制度,促进品牌建设的规范化、持续化和常态化。一方面要增强制度意识,将其作为提升工作质量、科学化水平和支部建设成效的重要保障。围绕长期困扰支部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找症结、出实招、求新解,增强制度的针对性、指导性,确保制度立得住、行得通;另一方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一茬接着干”的传统和“久久为功、行稳致远”的制度保障,让凝练出的党建品牌固化下来,在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构建最坚实的阵地,打造工作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唐红艳,汤志华.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94-96.
[2]周長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 以党的建设引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新发展[J].机关党建研究,2021(1):19-21.
[3]雷艳玲.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校保密教育工作体系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47-51.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关键词:党建品牌;思政育人;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7;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2],推动其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3],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必须加强党的基层建设。而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推动党的基层建设工作创新发展、提升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打造党建品牌,将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现状
(一)党建品牌建设趋同性强,特色凝练不够
一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打造党建品牌时对定位缺乏系统思考,多集中在红色朗读、设立先锋岗等常规理论学习和活动上,品牌趋同性强,亮点不显;二是未与学科特色、支部特色相结合,没有充分挖掘高校基层支部的特点,导致品牌打造与支部实际、党员实际结合不够,特色不彰显;三是抓“痛点”不准,没能充分结合工作难点,受众多集中在支部党员,大多数学生对其了解和认可不够,价值不高。
(二)党建品牌建设变动性强,长期培育不够
一是部分基层党支部创建党建品牌时,多为应付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品牌凝练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二是支部书记更换时,通常会另起炉灶创建新品牌,长期培育不足;三是对党建品牌重申报轻培育,疏于过程管理,空架子多,机制化的内容少,含金量不够。
(三)党建品牌建设与新媒体融合不够,创新性不足
立体化网络矩阵打造有待提高。一是需要进一步发挥两微一端的作用,通过平台共建、活动共推、资源共享、声音共鸣,增强促进党建活动与网络阵地互联互通的能力。二是需要培养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高校党建需要进一步打造政治过硬、素质过硬的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增强网络宣传和斗争能力。
(四)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未形成合力,凝聚力不够
一是党建品牌打造对思政教育的引领不够,党建与思政存在“两张皮”现象,没有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方向指引作用;二是党建品牌打造对思政教育的统筹不够,在具体的育人工作中,两者配合不够紧密,工作缺乏统筹性和同步性,未形成合力;三是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够,未能实现党建理论学习、情景教育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互动、互融、互补、互促,吸引力和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二、“系统观念”下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逻辑起点
(一)“系统观念”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中首次提出了“坚持系统观念”,这是本次会议精神的一大亮点,更是对过去发展经验做出的重大概括。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发展中坚持系统观念,需要我们用辩证地、普通联系地、全面地眼光看待问题;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在未雨绸缪中辨明方向,加强全局性谋划,在通盘考虑中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战略性布局,在稳中求进中抓住主要矛盾,加强整体性推进,在上下一盘棋中扬长避短,提升发展效能;需要把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安全等有机统一起来,强固根基,发挥优势,打牢基础,做好短板和弱项的补齐。
(二)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理论架构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平台,在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命线”。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要求,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并将其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方能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培养出更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奋斗的时代新人。党建品牌打造和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相加,而是要通过融合真正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通过把两者工作关联性统一来看,增强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协同发展;做好统筹设计和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将育人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熔铸在工作路径中;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施策,将漫灌变为滴灌,避免“木桶效应”,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三、高校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建好兩支队伍:做好支部书记和党员培养,夯实支部基础,增强组织力
第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作用。近年来,高校思政队伍获得长效发展,在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走得既稳又实,为大学生价值引领提供了坚实基础。将思政队伍吸收到党建队伍中,有利于透彻研究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做到前瞻思考、系统谋划、循序渐进、科学高效,这也是实现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积极性,加强“双带头人”培育,将思想觉悟高、专业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吸收进党建队伍,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可促进学科特色对党建品牌建设的助力,真正将“一支部一特色”落在实处。 第二,发展党员要“重质量、轻数量”,严把入口关,将入党动机是否纯正作为重要审查点;严把推优关,建立公开公正的推优程序;严把考察关,着重考察发展对象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严把发展和转正关,既看一贯表现,也看关键时刻表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自检、民主评议、意见征集等监督作用,配合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的设立,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
(二)做好两个融合:做好党建、思政课堂与新媒体的融合,构造育人大格局,增强感召力
第一,以党的思想建设为核心,引领思政教育方向,以思政教育创新为载体,增强党建生命力。将理论学习与第一、二课堂充分融合,将支部活动、主题党日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体课堂充分贯通,将思政育人载体充分运用到党员教育中,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质量党建”和“精准思政”,提升育人实效。
第二,打造立体化的新媒体宣传矩阵,用好QQ、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培养好网络宣传员队伍,促进线上线下教育的互补,增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出击意识。通过创新形式,辅助视频设计、图文、特效等技术,让网上教育更有底气,增强吸引力;通过持续更新,增强与青年学子的黏性,营造“处处可得、时时可及”的教育空间,提高引领力;通过培育网络宣传员队伍,带动更多学生加入进来,主动发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将落脚点放在倾听学生呼声,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上,增强教育的亲和力。
(三)抓好两个建设:做好支部特色建设和制度建设,架起党建新引擎,增强影响力
第一,做好支部特色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日常中融入党建、思政元素,在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上下功夫、动脑筋,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与国际交流结合起来,寻找支部的“触点”和“融点”,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建优势,打造有思想、有深度、有特色、有价值的党建品牌。
第二,做好制度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共同参与、不断完善和长期投入的过程,基层党支部层面要不断完善具体实施制度,促进品牌建设的规范化、持续化和常态化。一方面要增强制度意识,将其作为提升工作质量、科学化水平和支部建设成效的重要保障。围绕长期困扰支部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找症结、出实招、求新解,增强制度的针对性、指导性,确保制度立得住、行得通;另一方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一茬接着干”的传统和“久久为功、行稳致远”的制度保障,让凝练出的党建品牌固化下来,在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构建最坚实的阵地,打造工作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唐红艳,汤志华.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94-96.
[2]周長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 以党的建设引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新发展[J].机关党建研究,2021(1):19-21.
[3]雷艳玲.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校保密教育工作体系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47-51.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