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瓷业兴旺,青花瓷器成为主要品种,御窑厂的产品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润光莹,青花色调浓翠明艳,造型多样丰富,纹样精致秀美,在陶瓷史上久负盛名。但是人物图装饰极为稀少,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装饰艺术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永乐青花人物图的艺术特征
(一)永乐青花乐舞人物图扁瓶(图1,土耳其托普卡普·沙赖博物馆藏),图画通景式布局于瓶壁,描绘五个西域地区的民族人物在郊外乐舞的情景。图中间一人侧身回顾,听着横笛的旋律,长袖而舞;右边拍鼓者一边伴奏一边起舞。鼓呈扁圆形,边缘有环列的小圈,形似维吾尔族打击乐器“达甫”,也称“手鼓”。演奏时用手执鼓,拍击鼓面并摇动鼓身,常用于舞蹈伴奏,瓶上描绘的正是这一情景。近景有小溪、竹石,远景是逶迤群山。另一面的大树下有两人在吹竖笛和舞蹈。图中的人物隆鼻、深目、裹头巾,身穿边缘翻皮毛的长袍,脚着长统靴。人物描绘准确而典型,衣饰独特而具体,是西域地区民族的形象。原粉本应是有真实生活体验而创作的,青花则依样绘制。
(二)永乐青花婴嬉图碗(图2-A,图2-B展开图,香港天民楼藏),描绘十六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庭院玩耍的情景。构图借鉴了元青花人物图以大树划分区间的手法,柳树和峰石把通景式的庭院景致分为三部分,每区间又有近中远的景深。人物以细线钩勒形象,细腻地刻画出人物活动姿态。儿童头顶略染淡青料色,十六个儿童中有三人上衣染淡青色,一人全身衣服染色,其余均为白描。山石,钩勒线条挺劲,拓抹浓青料再淡色洗染,并表现出嶙峋的块面感。坡地,沿轮廓线淡色洗染渐虚化。杨柳,上有流云,柳条有微风吹拂意。流云,双钩细曲线。人物之间有草丛、流云填补空间。图画以花树、栏杆、湖石等营造了幽雅的生活环境,又有一定的装饰意味。其艺术意匠开创了陶瓷装饰“十六子”图之先河。
以上两件永乐官窑青花人物图的装饰特征是:
第一,构图分近(竹石)、中(垅上、庭院)、远(山)景,中景是人物活动的场所。青花色调没有近浓远淡的变化,只有局部的深浅层次,如石块的块面感。
第二,人物衣裤不染色或很少染色,衣纹有清晰的白描线条美感。元青花人物衣裙都染青料色,并空出衣纹。
第三,因人物衣服未染色,形象的色块不明显,整个图画没有衬托出清晰的白地萦纡空间,即没有明快的青(形象)白(釉面)对比关系。特别是图1乐舞图中田垅的边缘,远山的坡脚平线与人物之间形成大块的空白,没有青花装饰的均衡形态。
第四,图画的青花色调浓翠明艳,线条上大都沁有黑色小斑点。永乐官窑所用青料含锰量低,含铁量高,形成宝石蓝般的色调,但也有黑疵斑点。因为黑斑点是高温烧成时自然产生的,对人物形象影响颇大,可能是这个缘故永乐青花人物图画极少。
永乐青花乐舞人物图扁瓶的艺术意匠和画法与宋画家马远代表作《踏歌图》的局部(图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许多可比照之处。《踏歌图》近景有疏柳、翠竹、巨石,田垅、石桥、清溪,垅上老少农民六人载歌载舞。远景高峰耸立,宫阔隐现,朝霞一抹。画面弥散着欢乐、清旷的气氛。踏歌即踏着节拍唱歌,本是祭祀节日里的活动,后衍变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歌舞。宋代王安石《后元丰行》云:“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歌颂新法实施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踏歌图》就是画家用彩笔讴歌太平时世。画上赵扩(宁宗)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点明了画意。
永乐青花扁瓶上的乐舞人物图与马远《踏歌图》的近景构图、景物相似,人物弯腰、抬腿的姿态也极相似。青花粉本作者很可能是借鉴马远的《踏歌图》画意构思创作,提供给官窑青花彩绘,那末,瓷画描绘西域民族“垅上踏歌行”形象,蕴含的深意是他们生活在“丰年人乐业”的社会中。
二、宣德青花人物图的艺术特征
(一)宣德青花庭院仕女图碗(图4-A,图4-B展开图,香港天民楼藏),有“大明宣德年制”款。图画上白云绿树把两个场景隔开。第一景:清晨,云雾缭绕,两仕女在榭外台上漫游,形态优雅。栏杆外,山抹微云,环境清幽。第二景:云气渐消,已露出榭檐,琅开翠竹摇风,两仕女入榭内休息交谈,孩童玩耍归来。池塘里水光粼粼,红鲤跳波。
(二)宣德青花祝寿图碗(图5-A,图5-B,上海博物馆藏),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款。图中描绘在三侍女的护送下,麻姑乘鹿车前往祝寿,庭院周围有花木湖石、曲栏、云山等。
(三)宣德青花吹箫引凤图盘(图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底部也有“大明宣德年制”款。图中描绘“箫史弄玉”神话传说:凤台上弄玉吹奏凤凰和鸣之声,凤凰闻声飞来。凤台周围有松柳、溪山、卷云。
(四)宣德青花春夜赏花图盘(图7-A,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盘外壁图中描绘一侍女高擎红烛引道,一仕女由侍女搀扶前往赏花。月明高悬,银光泻地,海棠盛开,曲栏外云气缥缈,烘托香雾空漾气氛,表现出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意境。
(五)宣德青花仕女图高足杯(图8,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款。杯外壁描绘庭院一仕女端坐轩前,左手指点似在叮嘱,柳树下两儿童在草地玩捉柳花,周围有花树、栏杆、流云。杯足柄绘有湖石、花竹等,图中描绘的是南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意。
以上五件宣德官窑青花人物图装饰有以下特征:
1、题材:以庭院为背景,描绘仕女闲适生活,周围环境清幽,有台榭、曲栏、花树、卷云、远山。其中建筑物占有大幅度比例,画法规整、准确,有界画特征。
2、构图:以卷云烘托大树或湖石花卉,横向划分区域,景深以曲栏为界,栏前为中景,栏后为远景,中景为人物活动场所。
3、形象:人物、花树、蜂石、坡石等均为永乐时期的特色。
4、画法:沿袭永乐青花人物的技法,用笔以细线钩勒形象,峰石、远山,拓抹青料,洗染层次,浓淡渐变。人物衣袖不染色,或略染淡青色,整个装饰图画的色块与色块之间没有鲜明的白地萦纡空间。如青花祝寿图碗,其中栏杆与远山之间大片空白,也有着意表现出这种青白对比关系的画法。再如青花吹箫引凤图和春夜赏花图盘,都在空白处以树叶和流云补空以增强青白萦纡的视觉效果。宣德人物图上增加了大片的卷云,卷云由内外两道弧线组成,再在外层线外以淡青料渲染以托白云层次,与永乐青花人物图一样,不讲究远近景的深浅色调变化,大多表现景物之间的匀称,以体现图画的装饰性。青料同样有沉积晕散黑斑点,使得宣德没有在大型器物上创制出大场面太尺幅的青花人物图。
三、宣德青花人物图的粉本作者问题
(一)宣德官窑青花粉本与宫廷画家石锐
明朝王士性曾指出宣德成化青花和五彩瓷的图画(纹样)粉本出处:“二窑皆然当时殿中画院人遣画”(《广志绎》)。殿中画院人是指待诏仁智殿的一群宫廷画家。宣德时期画院兴盛,著名画家有边景昭、周文靖、谢环、李在、商喜、倪端、石锐等。那末是哪位画家绘制宣德青花人物图的“粉本”呢?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重要课题,历来陶瓷史、绘画史都没有深入研究,本文只能作试探。
以上五件宣德青花人物图上的景物和画法风格,可以归纳出粉本作者的特长:工画山水(庭院景致),人物、界画(建筑物),画风严谨。对照明初画史资料,宣德宫廷画家中为青花人物图绘制粉本作者最有可能是石锐。
画史上有关石锐画艺的资料很简略,明姜韵诗《无声诗史》记载:“石锐,字以明,钱塘人。画得盛子昭笔法,金碧山水、界画楼台及人物,皆傅色温润。”清徐沁《明画录》“石锐,字以明,钱塘人。宣德间,待诏仁智殿。画仿盛子昭,工于界画楼台,玲珑窈窕,备极华整,加以金碧山水,傅色鲜明,绚烂夺目,兼善人物。”又说:“倪端宣德中征入画院……与谢环、李在、石锐同被宠渥。”
(二)石锐画迹与绘画特色
传世品《轩辕问道图》(图9,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上无款印。后幅拖尾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翰林院检讨兼国子监助教刘翔长跋“轩辕问道记”,写道“此图京师好手石芮所作”。有学者著文介绍此图(余城:《介绍一件错传作者名字的石锐画迹》)认为“石芮”应是“石锐”之误。还综合分析了石锐传世的另外7件作品(日本5件、美国2件),归纳出绘画特征。笔者再作概括如下:
1、题材,喜好表现历史性人物故事,如《宁戚饭牛图》《倪宽锄田图》《武陵桃源图》等。2、构图,以山石树木搭配界画建筑物为主体,穿插人物活动,构成情节生动的画面。3、形式,青绿山水和南宋院体。4、画法,画山石为小斧劈皴法,人物衣纹多为钉头鼠尾描,运笔有颤动感,敷淡彩。爱画松树,图中多作两松并置,枝左右挺伸,主干轮廓线粗而光圆,以松皮表现立体感,松针以粗短的线条组成圆状,簇簇成团,匀整有装饰味。杂树有梅花点、胡椒点,点画繁密。画竹叶细笔点画而成。
(三)宣德青花人物图装饰特色与石锐绘画特色的比较
宣德时宫廷画家向御窑厂提供画稿,工匠依样描绘时要配合青花彩绘工艺特征,所以青花人物图的装饰特色与原稿是有一定差别的,但还是能反映出原稿基本面貌。青花人物图和石锐画迹加以比较,两者的基本面貌有惊人的相似。
1、题材,都为历史性人物故事和诗意画,且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2、构图,人物活动在山石树木、楼台亭阁的环境中。
3、画法,两种材质性能不同,画法也有差别,但图中的各种形象还是有相同之处,有院体画风,建筑物用界画画法,有飞檐斗拱之类。特别是历代庭院人物图卷中很少见的花台,石锐《岁朝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描绘有两处。而青花春夜赏花图(图7-B)中也有醒目的花台。两图的花台上都绘有峰石、花卉,十分相似。又如青花春夜赏花图盘心“松竹梅”(图7-C)与图9的松树的形态,松干、松针的画法仿佛同出一人之手。同时,笔者初步查阅了上文例举的殿中画院画家的作品和画史资料,没有比石锐的画风与宣德青花人物图更为相似的。
以画史资料为依据,通过画风的对比分析,笔者初步认定宣德青花人物图的粉本应是受宣德皇帝“宠渥”的宫廷画家石锐绘制的。
结语
明永乐青花彩绘艺术开始形成新彩绘特征,永乐、宣德青花人物图更具有独特艺术风采,它与当时宫廷艺术有密切关系。在缺乏任何直接证据的条件下,我们用分析作品艺术特征与风格的方法寻觅到蛛丝马迹,通过跨门类学科的横向对比研究,以达到破解宣德官窑青花粉本作者的目的。
(责编:雨 岚)
一、永乐青花人物图的艺术特征
(一)永乐青花乐舞人物图扁瓶(图1,土耳其托普卡普·沙赖博物馆藏),图画通景式布局于瓶壁,描绘五个西域地区的民族人物在郊外乐舞的情景。图中间一人侧身回顾,听着横笛的旋律,长袖而舞;右边拍鼓者一边伴奏一边起舞。鼓呈扁圆形,边缘有环列的小圈,形似维吾尔族打击乐器“达甫”,也称“手鼓”。演奏时用手执鼓,拍击鼓面并摇动鼓身,常用于舞蹈伴奏,瓶上描绘的正是这一情景。近景有小溪、竹石,远景是逶迤群山。另一面的大树下有两人在吹竖笛和舞蹈。图中的人物隆鼻、深目、裹头巾,身穿边缘翻皮毛的长袍,脚着长统靴。人物描绘准确而典型,衣饰独特而具体,是西域地区民族的形象。原粉本应是有真实生活体验而创作的,青花则依样绘制。
(二)永乐青花婴嬉图碗(图2-A,图2-B展开图,香港天民楼藏),描绘十六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庭院玩耍的情景。构图借鉴了元青花人物图以大树划分区间的手法,柳树和峰石把通景式的庭院景致分为三部分,每区间又有近中远的景深。人物以细线钩勒形象,细腻地刻画出人物活动姿态。儿童头顶略染淡青料色,十六个儿童中有三人上衣染淡青色,一人全身衣服染色,其余均为白描。山石,钩勒线条挺劲,拓抹浓青料再淡色洗染,并表现出嶙峋的块面感。坡地,沿轮廓线淡色洗染渐虚化。杨柳,上有流云,柳条有微风吹拂意。流云,双钩细曲线。人物之间有草丛、流云填补空间。图画以花树、栏杆、湖石等营造了幽雅的生活环境,又有一定的装饰意味。其艺术意匠开创了陶瓷装饰“十六子”图之先河。
以上两件永乐官窑青花人物图的装饰特征是:
第一,构图分近(竹石)、中(垅上、庭院)、远(山)景,中景是人物活动的场所。青花色调没有近浓远淡的变化,只有局部的深浅层次,如石块的块面感。
第二,人物衣裤不染色或很少染色,衣纹有清晰的白描线条美感。元青花人物衣裙都染青料色,并空出衣纹。
第三,因人物衣服未染色,形象的色块不明显,整个图画没有衬托出清晰的白地萦纡空间,即没有明快的青(形象)白(釉面)对比关系。特别是图1乐舞图中田垅的边缘,远山的坡脚平线与人物之间形成大块的空白,没有青花装饰的均衡形态。
第四,图画的青花色调浓翠明艳,线条上大都沁有黑色小斑点。永乐官窑所用青料含锰量低,含铁量高,形成宝石蓝般的色调,但也有黑疵斑点。因为黑斑点是高温烧成时自然产生的,对人物形象影响颇大,可能是这个缘故永乐青花人物图画极少。
永乐青花乐舞人物图扁瓶的艺术意匠和画法与宋画家马远代表作《踏歌图》的局部(图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许多可比照之处。《踏歌图》近景有疏柳、翠竹、巨石,田垅、石桥、清溪,垅上老少农民六人载歌载舞。远景高峰耸立,宫阔隐现,朝霞一抹。画面弥散着欢乐、清旷的气氛。踏歌即踏着节拍唱歌,本是祭祀节日里的活动,后衍变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歌舞。宋代王安石《后元丰行》云:“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歌颂新法实施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踏歌图》就是画家用彩笔讴歌太平时世。画上赵扩(宁宗)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点明了画意。
永乐青花扁瓶上的乐舞人物图与马远《踏歌图》的近景构图、景物相似,人物弯腰、抬腿的姿态也极相似。青花粉本作者很可能是借鉴马远的《踏歌图》画意构思创作,提供给官窑青花彩绘,那末,瓷画描绘西域民族“垅上踏歌行”形象,蕴含的深意是他们生活在“丰年人乐业”的社会中。
二、宣德青花人物图的艺术特征
(一)宣德青花庭院仕女图碗(图4-A,图4-B展开图,香港天民楼藏),有“大明宣德年制”款。图画上白云绿树把两个场景隔开。第一景:清晨,云雾缭绕,两仕女在榭外台上漫游,形态优雅。栏杆外,山抹微云,环境清幽。第二景:云气渐消,已露出榭檐,琅开翠竹摇风,两仕女入榭内休息交谈,孩童玩耍归来。池塘里水光粼粼,红鲤跳波。
(二)宣德青花祝寿图碗(图5-A,图5-B,上海博物馆藏),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款。图中描绘在三侍女的护送下,麻姑乘鹿车前往祝寿,庭院周围有花木湖石、曲栏、云山等。
(三)宣德青花吹箫引凤图盘(图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底部也有“大明宣德年制”款。图中描绘“箫史弄玉”神话传说:凤台上弄玉吹奏凤凰和鸣之声,凤凰闻声飞来。凤台周围有松柳、溪山、卷云。
(四)宣德青花春夜赏花图盘(图7-A,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盘外壁图中描绘一侍女高擎红烛引道,一仕女由侍女搀扶前往赏花。月明高悬,银光泻地,海棠盛开,曲栏外云气缥缈,烘托香雾空漾气氛,表现出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意境。
(五)宣德青花仕女图高足杯(图8,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款。杯外壁描绘庭院一仕女端坐轩前,左手指点似在叮嘱,柳树下两儿童在草地玩捉柳花,周围有花树、栏杆、流云。杯足柄绘有湖石、花竹等,图中描绘的是南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意。
以上五件宣德官窑青花人物图装饰有以下特征:
1、题材:以庭院为背景,描绘仕女闲适生活,周围环境清幽,有台榭、曲栏、花树、卷云、远山。其中建筑物占有大幅度比例,画法规整、准确,有界画特征。
2、构图:以卷云烘托大树或湖石花卉,横向划分区域,景深以曲栏为界,栏前为中景,栏后为远景,中景为人物活动场所。
3、形象:人物、花树、蜂石、坡石等均为永乐时期的特色。
4、画法:沿袭永乐青花人物的技法,用笔以细线钩勒形象,峰石、远山,拓抹青料,洗染层次,浓淡渐变。人物衣袖不染色,或略染淡青色,整个装饰图画的色块与色块之间没有鲜明的白地萦纡空间。如青花祝寿图碗,其中栏杆与远山之间大片空白,也有着意表现出这种青白对比关系的画法。再如青花吹箫引凤图和春夜赏花图盘,都在空白处以树叶和流云补空以增强青白萦纡的视觉效果。宣德人物图上增加了大片的卷云,卷云由内外两道弧线组成,再在外层线外以淡青料渲染以托白云层次,与永乐青花人物图一样,不讲究远近景的深浅色调变化,大多表现景物之间的匀称,以体现图画的装饰性。青料同样有沉积晕散黑斑点,使得宣德没有在大型器物上创制出大场面太尺幅的青花人物图。
三、宣德青花人物图的粉本作者问题
(一)宣德官窑青花粉本与宫廷画家石锐
明朝王士性曾指出宣德成化青花和五彩瓷的图画(纹样)粉本出处:“二窑皆然当时殿中画院人遣画”(《广志绎》)。殿中画院人是指待诏仁智殿的一群宫廷画家。宣德时期画院兴盛,著名画家有边景昭、周文靖、谢环、李在、商喜、倪端、石锐等。那末是哪位画家绘制宣德青花人物图的“粉本”呢?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重要课题,历来陶瓷史、绘画史都没有深入研究,本文只能作试探。
以上五件宣德青花人物图上的景物和画法风格,可以归纳出粉本作者的特长:工画山水(庭院景致),人物、界画(建筑物),画风严谨。对照明初画史资料,宣德宫廷画家中为青花人物图绘制粉本作者最有可能是石锐。
画史上有关石锐画艺的资料很简略,明姜韵诗《无声诗史》记载:“石锐,字以明,钱塘人。画得盛子昭笔法,金碧山水、界画楼台及人物,皆傅色温润。”清徐沁《明画录》“石锐,字以明,钱塘人。宣德间,待诏仁智殿。画仿盛子昭,工于界画楼台,玲珑窈窕,备极华整,加以金碧山水,傅色鲜明,绚烂夺目,兼善人物。”又说:“倪端宣德中征入画院……与谢环、李在、石锐同被宠渥。”
(二)石锐画迹与绘画特色
传世品《轩辕问道图》(图9,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上无款印。后幅拖尾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翰林院检讨兼国子监助教刘翔长跋“轩辕问道记”,写道“此图京师好手石芮所作”。有学者著文介绍此图(余城:《介绍一件错传作者名字的石锐画迹》)认为“石芮”应是“石锐”之误。还综合分析了石锐传世的另外7件作品(日本5件、美国2件),归纳出绘画特征。笔者再作概括如下:
1、题材,喜好表现历史性人物故事,如《宁戚饭牛图》《倪宽锄田图》《武陵桃源图》等。2、构图,以山石树木搭配界画建筑物为主体,穿插人物活动,构成情节生动的画面。3、形式,青绿山水和南宋院体。4、画法,画山石为小斧劈皴法,人物衣纹多为钉头鼠尾描,运笔有颤动感,敷淡彩。爱画松树,图中多作两松并置,枝左右挺伸,主干轮廓线粗而光圆,以松皮表现立体感,松针以粗短的线条组成圆状,簇簇成团,匀整有装饰味。杂树有梅花点、胡椒点,点画繁密。画竹叶细笔点画而成。
(三)宣德青花人物图装饰特色与石锐绘画特色的比较
宣德时宫廷画家向御窑厂提供画稿,工匠依样描绘时要配合青花彩绘工艺特征,所以青花人物图的装饰特色与原稿是有一定差别的,但还是能反映出原稿基本面貌。青花人物图和石锐画迹加以比较,两者的基本面貌有惊人的相似。
1、题材,都为历史性人物故事和诗意画,且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2、构图,人物活动在山石树木、楼台亭阁的环境中。
3、画法,两种材质性能不同,画法也有差别,但图中的各种形象还是有相同之处,有院体画风,建筑物用界画画法,有飞檐斗拱之类。特别是历代庭院人物图卷中很少见的花台,石锐《岁朝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描绘有两处。而青花春夜赏花图(图7-B)中也有醒目的花台。两图的花台上都绘有峰石、花卉,十分相似。又如青花春夜赏花图盘心“松竹梅”(图7-C)与图9的松树的形态,松干、松针的画法仿佛同出一人之手。同时,笔者初步查阅了上文例举的殿中画院画家的作品和画史资料,没有比石锐的画风与宣德青花人物图更为相似的。
以画史资料为依据,通过画风的对比分析,笔者初步认定宣德青花人物图的粉本应是受宣德皇帝“宠渥”的宫廷画家石锐绘制的。
结语
明永乐青花彩绘艺术开始形成新彩绘特征,永乐、宣德青花人物图更具有独特艺术风采,它与当时宫廷艺术有密切关系。在缺乏任何直接证据的条件下,我们用分析作品艺术特征与风格的方法寻觅到蛛丝马迹,通过跨门类学科的横向对比研究,以达到破解宣德官窑青花粉本作者的目的。
(责编:雨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