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法。英语阅读因为学生的词汇、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的原因常常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成败也基本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成功。传统的阅读课教学的模式是:教单词——解释课文——讲解语法——朗读课文——练习巩固。这一教学模式很显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其实,阅读的过程比阅读的结果更重要。阅读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阅读技巧的。再加上阅读题材广泛、信息量大,传统的授课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单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英语阅读教学课的探索越来越显得重要。
二、小组的形成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体努力工作的最根本条件是: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完成目标、确信完成了目标就会得到奖励、所得到的奖励是真正符合自己心意的。当个体独立完成任务时,情况与以上条件是相符的。但是,在群体工作情境下,这些促进个体努力工作的因素就打了折扣。
大家知道,要取得好的成绩,除自己个人的努力外,还必须要群体的其他人一起付出努力才行,而且即使取得了成果,所获得的奖励也往往会被均分。客观上,这种集体努力的模式就可能造成付出与得到并不相符的局面。即:存在付出和得到之间的不确定状态,这就产生或扩大了社会惰化的效应。因此,教育者在进行合作教学时,就要努力克服这种付出和得到间的不确定状态,努力加强二者的联系。
基于以往的经验,合作学习的小组规模4至5人最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群体规模较小时,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因為在人数多的小组,成员间要进行交流,所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应地会成倍增加,而学习任务和目标往往具有时间限制,所以,结果往往是小组成员间交流不够;同时,人数过多时,学生也要花更大的精力进行小组内的人际协调和适应。
小组的整体能量并不是小组中所有个体能量的简单相加。作为一个人际交互系统,个体的能量转化为合作成果的过程,是经由人际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小组中的人际交互作用一方面将个体的能量转换为集体成果,一方面又消耗一部分能量来保持人际交互的运作。如果小组规模太大,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人际上,小组“机器”就会做许多无用功,结果是人越多,学习效率和质量也越差,这就和大机构效率低是一个道理。因此,只有将小组规模控制在4至5人,才可以使小组的能量最为有效地转化为集体合作成果,这是减少集体惰化现象、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首要手段。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出现一个班人数太多,难以进行小规模分组的情况,此时,在公平合理的情况下,要尽可能让相互喜欢、熟悉的人在一组,同时,尽量保持一个合作小组成员的稳定性,并在教学指导中,注意帮助小组内部的人际适应。
为了更好地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笔者首先将36人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分成六个组,再将不同层次的六个学生分到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一排三个学生,前后两排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认真负责的同学当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是记录和分配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小组内成员任务:记录、讨论、反思和展示由小组成员轮流执行。让不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训练,而不是固定让书写好的学生记录,口语好的学生展示。这一过程可以发挥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丰富多样的小组阅读活动
其次采用丰富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利用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不同的合作阅读活动,是确保小组合作阅读课有效和高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应尽量保证课堂语言输出和输入的适当比例,调动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实践的有效性。
另外,如果可能,应尽量把任务分成若干阶段的子任务,按照子任务布置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做,一方面便于学生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自我监控;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贡献给出及时反馈。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学生都明确自己已经付出了多少,达到了什么目标,目前已经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以及预期继续努力会得到什么奖励。这样,付出与得到的关系就会更为具体和细化,更有利于在合作学习的全程发挥督促合作效率、降低惰化发生的作用。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可替代的感觉。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还表明,当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在小组中是不可替代的时候,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同时,当组员间能够积极地相互依存的时候,合作小组的效率也最高。
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是:让小组和个人都对小组总体的分数负有责任。具体就是把小组成员的个人作业或考试的分数作为小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成员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表现的一个标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获得好的成绩,都必须进行个人的努力,否则就会拖小组的后腿。同时,学得快或好的学生也会从小组和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去积极帮助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而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也自然更开放地接受帮助,积极地寻求组员的帮助,这加大了组员间的相互依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让组员各自承担总体任务的一部分,并对这部分工作负责,这样就使个人贡献在组中真正不可替代。
最后,有效、健康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得以长期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提供一个评价成绩的指南以明确你对学生的期望。这样,学生就会明确要完成任务该如何付出,并根据评价指南积极地制定工作规划和策略。同时,他们也会清楚付出多少才算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会有什么奖励。如此,付出与得到间的联系也就加强了。
四、结论
通过小组合作的阅读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焦虑,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扩大了课堂的学生参与度。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法。英语阅读因为学生的词汇、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的原因常常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成败也基本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成功。传统的阅读课教学的模式是:教单词——解释课文——讲解语法——朗读课文——练习巩固。这一教学模式很显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其实,阅读的过程比阅读的结果更重要。阅读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阅读技巧的。再加上阅读题材广泛、信息量大,传统的授课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单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英语阅读教学课的探索越来越显得重要。
二、小组的形成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体努力工作的最根本条件是: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完成目标、确信完成了目标就会得到奖励、所得到的奖励是真正符合自己心意的。当个体独立完成任务时,情况与以上条件是相符的。但是,在群体工作情境下,这些促进个体努力工作的因素就打了折扣。
大家知道,要取得好的成绩,除自己个人的努力外,还必须要群体的其他人一起付出努力才行,而且即使取得了成果,所获得的奖励也往往会被均分。客观上,这种集体努力的模式就可能造成付出与得到并不相符的局面。即:存在付出和得到之间的不确定状态,这就产生或扩大了社会惰化的效应。因此,教育者在进行合作教学时,就要努力克服这种付出和得到间的不确定状态,努力加强二者的联系。
基于以往的经验,合作学习的小组规模4至5人最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群体规模较小时,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因為在人数多的小组,成员间要进行交流,所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应地会成倍增加,而学习任务和目标往往具有时间限制,所以,结果往往是小组成员间交流不够;同时,人数过多时,学生也要花更大的精力进行小组内的人际协调和适应。
小组的整体能量并不是小组中所有个体能量的简单相加。作为一个人际交互系统,个体的能量转化为合作成果的过程,是经由人际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小组中的人际交互作用一方面将个体的能量转换为集体成果,一方面又消耗一部分能量来保持人际交互的运作。如果小组规模太大,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人际上,小组“机器”就会做许多无用功,结果是人越多,学习效率和质量也越差,这就和大机构效率低是一个道理。因此,只有将小组规模控制在4至5人,才可以使小组的能量最为有效地转化为集体合作成果,这是减少集体惰化现象、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首要手段。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出现一个班人数太多,难以进行小规模分组的情况,此时,在公平合理的情况下,要尽可能让相互喜欢、熟悉的人在一组,同时,尽量保持一个合作小组成员的稳定性,并在教学指导中,注意帮助小组内部的人际适应。
为了更好地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笔者首先将36人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分成六个组,再将不同层次的六个学生分到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一排三个学生,前后两排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认真负责的同学当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是记录和分配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小组内成员任务:记录、讨论、反思和展示由小组成员轮流执行。让不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训练,而不是固定让书写好的学生记录,口语好的学生展示。这一过程可以发挥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丰富多样的小组阅读活动
其次采用丰富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利用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不同的合作阅读活动,是确保小组合作阅读课有效和高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应尽量保证课堂语言输出和输入的适当比例,调动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实践的有效性。
另外,如果可能,应尽量把任务分成若干阶段的子任务,按照子任务布置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做,一方面便于学生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自我监控;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贡献给出及时反馈。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学生都明确自己已经付出了多少,达到了什么目标,目前已经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以及预期继续努力会得到什么奖励。这样,付出与得到的关系就会更为具体和细化,更有利于在合作学习的全程发挥督促合作效率、降低惰化发生的作用。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可替代的感觉。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还表明,当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在小组中是不可替代的时候,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同时,当组员间能够积极地相互依存的时候,合作小组的效率也最高。
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是:让小组和个人都对小组总体的分数负有责任。具体就是把小组成员的个人作业或考试的分数作为小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成员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表现的一个标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获得好的成绩,都必须进行个人的努力,否则就会拖小组的后腿。同时,学得快或好的学生也会从小组和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去积极帮助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而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也自然更开放地接受帮助,积极地寻求组员的帮助,这加大了组员间的相互依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让组员各自承担总体任务的一部分,并对这部分工作负责,这样就使个人贡献在组中真正不可替代。
最后,有效、健康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得以长期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提供一个评价成绩的指南以明确你对学生的期望。这样,学生就会明确要完成任务该如何付出,并根据评价指南积极地制定工作规划和策略。同时,他们也会清楚付出多少才算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会有什么奖励。如此,付出与得到间的联系也就加强了。
四、结论
通过小组合作的阅读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焦虑,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扩大了课堂的学生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