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老三课”研究 培养新思维习惯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授课思维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开展的效果。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更多地参与教学研究,更好地对课堂展开探索和反思,通过研究上好开学第一课、教学常态课和公开展示课以形成教师的职业性“思维习惯”。
  【关键词】“老三课”;地理教学;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1-0057-02
  【作者简介】徐海龙,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7)教师,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在地理教育研究中指出:“在地理教师和教育者中间发展一个‘研究导向’,帮助他们对习惯性做法进行反思和批评,同时培养其职业性‘思维习惯’,以满足提高地理教育质量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新的时代,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个“教书匠”,教师要更多地参与教学研究,对课堂有更多的反思。如何培养地理教师自身职业性“思维习惯”,笔者在开学第一课、教学常态课、公开展示课这“老三课”上进行实践、思考如下。
  一、研究“第一课”,让教学“起点”成为“拐点”
  开学第一课,特别是初高中的衔接课或者新教师的见面亮相课,其最重要的是解决“激发地理学习兴趣、传授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地理思维方式”等问题。
  1.精彩切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的专业优势可促使个人出游对景点欣赏有独特的地理视角。笔者多年积累下一批能够紧扣自然、人文及区域地理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的景观照片。开学第一课,笔者以“我在哪儿”这一问题串联高中地理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回答“为什么学地理”这一问题。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仅促使教师对日常生活更多地理的思考,而且也让学生打开“地理之眼”,领略大千世界。比如,以游成都,与铺满辣椒的火锅的合影切入,引入成都人饮食偏爱“火辣”的事实,由此带领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对饮食、生活的影响;以游漓江,与桂林山水的合影切入,引出徐霞客考察桂林山水,完成游历日记的传奇经历,引入对喀斯特地貌的介绍。以教师旅游经历为线索,串联高中地理的学科脉络,揭示地理的学科价值,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解读旅游经历,培养地理思维方式并为良好的教学互动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2.多种形式,传授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阶段“如何学好地理”这一问题落实到行动层面往往将人带到“如何把题做对”的误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家都认同教授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远比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为重要。结合人教版“1.1宇宙中的地球”中第一框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一课中可以巧妙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示圈点划关键字句,注意“天体”“天体系统”等概念剖析,理顺教材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以此培养学生掌握“会读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图“1.1天体系统”,并指导读图方法:一看图名,把握主题;二看图例,注意全面获取图示信息;三看内容,注意时空层次关联,以此培养学生“会看图”;……
  通过整合对地理教材学习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从入学即开始掌握地理的学习方法,为高中阶段学好地理乃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研究“常态课”,让教学“痛点”成为“着力点”
  常态课是教学的主要载体,而缺乏学情分析、缺乏对学生的有效调动,日复一日的常态课往往会磨平教师的棱角,年复一年的轮回让教师走向平庸,课堂“曲未终”而学生“心已散”成为教学“痛点”。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
  1.课前“备”学生。
  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学生应当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有效把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惯性思维就是依据多年教学积淀,对学生学情做出“总体”判断。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也接触到不少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可以对学情进行更客观、更细致的分析,笔者在此推荐“极课系统”。“极课系统”在传统批阅作业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分类,可以得到班级学生知识点错误率、学生个人知识点错题库等,教师可以据此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课堂“导”学生。
  课堂提问是教学互动的重要形式,是教学信息有效传递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实验教学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实现课堂主导地位的有效手段,是教学主题细化、具体化的体现。问题设置要切合教学主题,有层次性,要根据学生思维体现梯度,从而形成问题链。设置的问题能启发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抛出教学提问时,教师应尽可能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将要点分解,深度提问。
  3.课尾“放”学生。
  常态课往往以教师布置作业收尾,而作业形式一般是针对考试要求的训练题。经年累月的作业、考试让学生对任何学科都失去了学习的“好感”。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优化作业布置方式,放手给学生体验生活、应用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以夯实基础知识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绘制思维导图,以实现章节知识归纳整理,知识体系自主构建;编撰主题小报,以整合专题相关知识,形成成果、分享收获、体验学习成就感;制作地理模型,以应用知识原理,化抽象为具体,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操作地理实验,再现地理过程,以检验地理原理,理解地理现象;开展地理调研,实地观察、观测,以直观应用知识,发现学科价值。
  三、研究“展示课”,让教学“亮点”成為“支点”
  公开展示课是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有效途径。要上好公开课,要以“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为契机,以网络教研助推公开展示课的质量提升。翻转课堂、微视频教学等教育教学的新载体、新技术不断助推教学方式变革,iPad、iPhone等新设备的使用,让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学习成为可能。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不断推出有“亮点”的展示课促进了教学新思维的形成,也成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支点”。比如,笔者曾经在“工业的区位选择(高三复习)”一课的公开课上,运用了“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设计交互式题库,学生先通过网上做题,筛选错误知识点,再通过自学微视频以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再通过课堂网络题库测试,筛选全班掌握薄弱的知识点,教师进行集中教学复习,切实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再比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公开课上,笔者尝试让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利用风扇与水槽模拟“盛行风吹拂洋面形成风海流”,揭示洋流形成原理,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总之,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最好的场所。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充分备课,对每一堂课都要从地理的思维方式出发去精心打磨。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有特色才有活力,建设特色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上海市徐汇中学作为一所拥有17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始终秉持“崇尚科学”的理念,充分利用资源,打造了凸显高科技特色的课程群,被评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其与大学共建对接课程群的探索,体现了“中学校长是课程设计的主导,中学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中学生是科学研究的主人”的“三主”实践主张,值得借鉴。  【关键词】
【摘 要】基于“原道”思想的深度复习课堂具有本源性、开放性、生命性等特征。它紧跟地理高考的最新趋向:基础、综合、应用、探究和开放。追寻基于“原道”的深度复习,即站在命题原点,衍生地理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原道”;地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深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51-03  【作者简介】陈
【关键词】雨花石文化;学校文化特质;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9-0057-03  【作者简介】孙进,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210012)副校长,高级教师。  课程是一所学校践行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理想、舒展教育情怀从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只有课程拥有了温度和色彩,才有了学生生命成长的温度和色彩。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多年来
【摘 要】在调查研究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看法的基礎上,探讨在高中阶段利用概念隐喻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利用概念隐喻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概念隐喻;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隐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3-0033-04  【作者简介】卞丽华,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江苏高邮,225600)教师,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走出语法、词语教学的困境,重视语篇,重视阅读能力,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属性,是英语教育面临的课题。本文通过一节公开阅读课的设计和意图分析,探讨英语课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品质和思维品格,融大课程于小课堂。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课堂设计 文本解读 英语课程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胡跃波, 杭州外
【摘 要】实际课堂中,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课堂小结往往形同虚设。其实课堂小结可以作为优化学生CPFS结构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将课堂小结这个环节交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時间自主建构概念域、命题域,从而达到完善CPFS结构的目的。  【关键词】CPFS结构;课堂小结;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43-03  【作者简介】何英,江
这是一本让人读得特别慢的书。书的内容是中国艺术论十讲,分别是听香,看舞,曲径,微花,枯树,空山,冷月,和风,慧剑,扁舟,为你评点诗词、绘画、书法、园林之妙,每一句话,每一首诗,每一幅画,每一帧书法,每一个故事,阅读时都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我边读边摘,边摘边悟,边悟边写,差不多认真看了两遍,才倏然有些明白,这本书最想告诉我们的审美原理是,天地中所有的相对其实都是一致的:微中见大,枯中见生,空中为实,
【摘 要】限于学时、篇幅、经验等诸多因素,统编语文教材也无法提供四海皆准的作文教学体系和拿来即用的作文教学范式。教者唯有活用教材,活化教法,才能让学生拥有学习内容的“获得感”、学习过程的“享受感”与自主发现的“成就感”。  【关键词】活用教材;获得感;享受感;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1-0015-03  【作者简介】周卫红
【摘 要】审美,应是文学教育的主体坚守。在散文教学中应当以“形象的直觉感知美”、“情感的融合体验美”、“联想和想象再造美”为三个基点,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审美对象的情感,再造审美对象形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关键词】审美 文学教育 散文 途径  文学教育具有审美的功能,它来自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教育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痛内镜的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2019年2~6月)和实施后(2019年7~11月)在我院消化内镜室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