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 活化教法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限于学时、篇幅、经验等诸多因素,统编语文教材也无法提供四海皆准的作文教学体系和拿来即用的作文教学范式。教者唯有活用教材,活化教法,才能让学生拥有学习内容的“获得感”、学习过程的“享受感”与自主发现的“成就感”。
  【关键词】活用教材;获得感;享受感;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1-0015-03
  【作者简介】周卫红,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江苏如东,226400)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写作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拘泥于教材的亦步亦趋,或脱离了教材的天马行空,都容易将写作教学引入歧途。唯有活用教材,优化写作指导,学生方能乐享写作过程,激活表达欲望。以下笔者就听过的一节作文教学课《你在想什么:心理描写习作训练》为例,谈谈如何活用统编教材、活化教法、成就学生写作。
  一、基于重点,生发新点,实现学习内容的“获得感”
  现行统编教材比较注重“写人”专项训练: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无一不紧扣写人技巧提升而各有立意。然而,笔者所听的这节作文教学课,没有拘泥于其中任何一个专题、任何一个文题进行按部就班式操练,也没有脱离教材而信手拈个文题来细说短长;而是针对写作实践的实际问题,结合写作训练的切实需要,在教材“写人”的这个“重点”序列中做了新的创生。
  学生不能将一个人物写具体、写生动、写活络的原因之一,便是不能深入人物的内心进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统编教材体系中虽没有“心理描写”的专题训练,但写足事情的情味、写出人物的精神,所需要的都是心理描写。例如,七上第二单元作文二《那一次,我真 》,要求学生补充的词语必须是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全文围绕这个情感词或心理活动词叙事;七下第一单元作文二《争论》,更是对此明确进行了提示:“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而《你在想什么:心理描写习作训练》的执教者即是基于这些重点专题的写作教学实践。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如何让学生从感性的直觉通向理性的认知,在这节课中教师步步为营,渐入佳境——
  (1)师生先从闲聊“上课随想”中初步感知日常随性的心理描写,再从《散步》的片段品读中重温文学语境的心理描写。由此,学生对“什么是心理描写”的认识,从浅表走向了深刻,从直觉走向了经验。懂得心理描写的好处,学生运用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的自觉性才会大大提高。(2)教师充分发挥课内文章对写作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散步》与《皇帝的新装》中丰富的心理描写的效果。由于所举文章皆为统编教材经典篇目,相当清晰的阅读经验为学生洞悉心理描写的妙处架设了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3)对“如何进行心理描写”的教学设计,教师更是打破常规,巧用一个例子贯穿始终,呈现出写作思维的完美梯度,彰显出训练内容的连贯性、整体性与层次性。教学片段如下:
  (PPT显示)星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他天生就爱唱歌!可是别的孩子都很讨厌听他唱歌,因为星星的嗓音并不好。虽然说起话来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但是唱起歌来却低沉、沙哑、颤抖,犹如敲着一面破了的大锣。
  从此,星星便不敢在众人面前唱歌,他……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星星此时会有怎样的想法,接下去的这一段该怎样写?靠近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的同学听一听。
  (PPT显示)秋天是一个思绪伴着大雁飞向远方的季节。星星一个人孤独地盘坐在屋后的河边。风,并不狂躁地吹着,吹散了镀在河面上的夕阳。风,拂过枯萎的芦苇丛,芦苇一个劲儿地弯着腰,随着风的方向跑动着。风也轻轻地扫过星星密密的头发,吹散了,吹散了,但不一会儿又变得整齊了。
  星星拈掉了沾在眼角的头发,忽然,他……
  师:同学们想想接下来星星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思考的时候要体现“不同寻常”这一特点。
  (PPT显示)他猛地站了起来,用目光惶惶地狂扫了一下四周:只有风、芦苇、夕阳、小鸟……
  他放心了,于是扯起嗓子,唱得极其地投入,像一个婴儿贪婪地吮吸着奶水一样,他陶醉地闭上了眼睛,双手打开,没有拉拉链的衣服被风吹得瑟瑟地发抖。
  师:省略号处的风、芦苇、夕阳、小鸟……又会有怎样的心理呢?请同学们结合下文情境用“移情于物”的方法添加一段心理描写。
  “星星学唱歌”成为这节课“一石三鸟”的主打案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情感思维的正向、逆向与侧向三个维度,连续三次补充心理描写,展现出爱唱歌的内向男生从“自卑”到“自强”直到“自乐”的跌宕起伏之心路,由此,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提炼:“顺理成章—不同寻常—万物心理”。
  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有满满的“获得感”。这节课正给人这样的感觉——训练中心集中鲜明,内在逻辑严谨有序,围绕“心理描写”着重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基本问题:从而给予学生一组完整的收获。
  二、融通读写,勾连生活,带来学习过程的“享受感”
  以读导写,读写融通,是统编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教材中的许多作文训练专题都源自对本单元阅读文本突出写法的自然提炼。优秀的语文教师,自然善于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从而让读写活动相互渗透,相互滋养。例如,这节课中教师在与学生探讨“什么是心理描写”以及“心理描写有怎样的效果”这两个具体问题时,列举的都是七年级上册的经典课文片段: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与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起来事半功倍。再如,教师和学生探讨用拟人等修辞进行心理描写时,引导学生从已学作品中找寻例证。学生很快回忆出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与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些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经验,是以读导写的有效举措。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舞台。课堂不能窄化为学习的一个场域或一个过程,而应该成为学习本身与生活本身。让学生享受课堂,是教师应该追求的职业素养。面对学生普遍怕写作文的尴尬事实,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写作课堂上获得生活情境中的放松与享受。
  1.导入也是导引。为了舒缓学生对写作课的惯性焦虑,《你在想什么:心理描写习作训练》一课,教师没有一开始就切入课题或搬出教学目标,而是在与学生貌似无心的闲聊中,不知不觉地一起步入课题情境。闲聊的话题非常自然:知道要到这里上课,老师有什么想法——这是在对学生做简单心理描写的口头示范。继而,让学生说说知道要上这样的一节课,他们又有些怎样的想法——这是让学生已经开始了心理描写的实战体验。一切都在无意中发生,一切又都在自然中演进,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导入也是导引,课题自然而出,压力不断减少,学生很快放松并入境。
  2.对话也是启发。相比阅读课中精致演绎的对话交流,写作课中的师生对话常常会陷入单调、刻板。但本课的执教者循循善诱,让对话成为思维发展、课堂演进的主要阶梯。在探讨第一种心理描写的方法时,教师先与学生就“早餐随感”充分对话,引导他们想多、想深,顺势总结出“顺理成章”的心理描写方法。继而,运用“星星学唱歌”的片段一,就星星“不敢在眾人面前唱歌”的心理做对话交流,从而让学生对“顺理成章”的心理描写方法加深认知。这样的启发式对话贯穿课堂始终,教师以“聊作文”的方式达成了教作文的目的,师生其乐融融。
  3.生活也是教程。写作与生活,可谓“皮毛一体”。脱离生活谈写作,脱离生活练写作,只能让学生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唯有引导学生把观察与体验的触角伸入具体而真实的生活情境,写作的灵感才有萌发的土壤,真切的表达才能自然而然地发生。在课堂上教师巧用了“早餐随感”“爷爷送我”“妈妈接我”“考卷到手”等诸多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心理体悟,最后布置了对“闹钟催醒”这个每天的烦心事进行心理描写,无一不在努力地让学生贴附于生活的大地,从而聆听真实的心音。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用好生活的教程,像心理描写这样比较专业化的写作技能也就可能化虚为实、化难为易了。
  三、情境逼真,言为心声,收获自主发现的“成就感”
  真实的情境,才会带来真实的表达。统编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题二,要求学生写入学的新感受。编者提供了4个话题供学生参考: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2.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这4个话题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写作。因此,编者设计让学生从4个话题中任意选择,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心理体验,这样,就更贴切地体现教材开篇的写作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美好初衷。
  《你在想什么:心理描写习作训练》一课执教者的智慧则是将课内的任务型写作与课外的生活打通,从而激活学生真实的情境体验,引导学生进行率真的心灵表达,于是亲切可感的心理描写水到渠成。教师为了将生活情境与写作训练巧妙接通,在生活情境的遴选上非常用心。其中,让学生活用修辞手法描写考试失利的心理,以及课后让学生描写“五点半了,床头的闹钟又响了”时的心理,由于感受非常深刻,学生都有话可说。
  “心理描写”训练,既是教材写人系列的技能训练,又是“言为心声”的文风训练。写作只有与真实生活勾连,与真诚内心接通,自主发现才具有可能。而学生本人的自主发现,更利于经验的内化生长,因此,聪明的教师总能为学生创设丰富逼真的写作情境,从而赋予学生发现写作规律更多机会,使学生收获自主发现的“成就感”。例如,在探寻统编教材经典篇目《散步》与《皇帝的新装》中的心理描写效果时,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自主发现与自我建构,由此因势利导,顺势板书,自然地呈现出学生对心理描写的作用认知。而在学习具体心理描写的方法时,学生循着教师提供的引子,觅得“顺理成章”“不同寻常”之外的“万物心理”描写方法。教师巧妙完成了由开始的半隐半现的“导学者”角色到最后的隐于幕后的“助学者”角色的转变。
  一直以来,都有大量教师呼吁语文课本能呈现出更加完备的作文教学体系,更便于操作的作文教学范式,然而,写作本身的体系庞杂、学无定法,决定了再好的教材都因限于学时、限于篇幅、限于经验等而“众口难调”。因此,只有活用教材,活化教法,注重融通,引导建构,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应时生长。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郑振铎的《猫》,在文体上以“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为原则;教学价值定位于“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以表达方式为文本解读的路径,推敲语言,细读文本;回到整体,深度解读。  【关键词】小说阅读;表达方式;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5-0075-05  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一个无法否认的原因就是“学生知
【摘 要】要追寻教学的本意、还原课堂应有的生态,就应该让人走到课中央。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实现该理念:教学观念层面,时刻关注“人”的存在和需求;课堂活动方面,突出体验性、探究性和交往性;教育价值诉求和教学素材选择方面,基本指向是人文性;学科观方面,人是学科的中心。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
【编者按】2016年11月,江苏省第28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仪式暨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举行。此次活动中,省内外多位名师的展示课和讲座受到与会教师的好评。为进一步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我们约请了本次活动中授课教师撰写了相关文章,在“特别策划”栏目中分四期连载刊发,本期呈现的是数学学科的内容。  【摘 要】数学学科育人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于数学的理性精神以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
编者按:有特色才有活力,建设特色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上海市徐汇中学作为一所拥有17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始终秉持“崇尚科学”的理念,充分利用资源,打造了凸显高科技特色的课程群,被评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其与大学共建对接课程群的探索,体现了“中学校长是课程设计的主导,中学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中学生是科学研究的主人”的“三主”实践主张,值得借鉴。  【关键词】
【摘 要】基于“原道”思想的深度复习课堂具有本源性、开放性、生命性等特征。它紧跟地理高考的最新趋向:基础、综合、应用、探究和开放。追寻基于“原道”的深度复习,即站在命题原点,衍生地理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原道”;地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深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51-03  【作者简介】陈
【关键词】雨花石文化;学校文化特质;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9-0057-03  【作者简介】孙进,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210012)副校长,高级教师。  课程是一所学校践行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理想、舒展教育情怀从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只有课程拥有了温度和色彩,才有了学生生命成长的温度和色彩。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多年来
【摘 要】在调查研究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看法的基礎上,探讨在高中阶段利用概念隐喻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利用概念隐喻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概念隐喻;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隐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3-0033-04  【作者简介】卞丽华,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江苏高邮,225600)教师,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走出语法、词语教学的困境,重视语篇,重视阅读能力,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属性,是英语教育面临的课题。本文通过一节公开阅读课的设计和意图分析,探讨英语课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品质和思维品格,融大课程于小课堂。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课堂设计 文本解读 英语课程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胡跃波, 杭州外
【摘 要】实际课堂中,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课堂小结往往形同虚设。其实课堂小结可以作为优化学生CPFS结构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将课堂小结这个环节交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時间自主建构概念域、命题域,从而达到完善CPFS结构的目的。  【关键词】CPFS结构;课堂小结;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43-03  【作者简介】何英,江
这是一本让人读得特别慢的书。书的内容是中国艺术论十讲,分别是听香,看舞,曲径,微花,枯树,空山,冷月,和风,慧剑,扁舟,为你评点诗词、绘画、书法、园林之妙,每一句话,每一首诗,每一幅画,每一帧书法,每一个故事,阅读时都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我边读边摘,边摘边悟,边悟边写,差不多认真看了两遍,才倏然有些明白,这本书最想告诉我们的审美原理是,天地中所有的相对其实都是一致的:微中见大,枯中见生,空中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