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日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祀众神和祖先。由于腊月正值冬季,农事已经结束,丰收后的人们会在年终举行重大的祭祀仪式,感谢祖宗、神灵保佑其平安度过一年。南北朝时期,腊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八日,人们不仅举行祭祀仪式,也会在腊日这一天逐除。《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唐宋以后,腊日逐渐被腊八节取代。
  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食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相传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因此寺院在这一天会举行纪念仪式,煮腊八粥以供佛。北宋民间也有在这天煮粥的习俗。南宋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中也有关于腊八粥的记载,当时临安城内的很多寺庙都会准备腊八粥,供僧人食用。宋代民间吃腊八粥的习俗与寺庙不同,主要是为了庆祝丰收或祛除瘟疫,或求得吉祥如意。
  腊八粥通常由五谷杂粮加上枣、核桃仁、栗子、杏仁、花生等辅料熬制而成。《燕京岁时记》中记录了一份完备的腊八粥熬制原料:“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在清代,腊八节是十分重要的节日,尤其受到宫廷的重视。雍和宫熬制腊八粥时,有专门的官员在旁边监视,宫内也要用大锅煮腊八粥用来供佛,同时也将腊八粥赏赐给王公大臣食用。雍正至宣统年间,每年的腊八节都会在雍和宫内举行隆重的腊八盛典,用黄铜大锅熬粥,由僧人念经,并派专员上祭、拈香。北京当地乃至外地的信众则从四面八方群聚而来,争相讨取僧人诵经加持的“佛粥”,以求吉祥平安。今天,北京雍和宫在腊八节当天仍保留舍粥的习俗。
  小寒与大寒正值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冬至过后,人们开始“数九”,小寒节气这一天恰逢“二九”与“三九”之间,可谓是真正的“数九寒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古人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寒第一候,虽然此时大雁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阳气即将回升,并开始向往北方了。到了第二候,即使已经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也冒着严寒修筑更温暖的巢穴。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开始鸣叫寻找同伴。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所以称为大寒。大寒是冬去春来的转折点。大寒后十五天,便是立春时节,意味着春天到来。大寒同时意味着更接近年节,民谚有云:“小寒大寒,就要过年;杀猪宰羊,皆大喜欢。”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一候是说鸡已经开始感觉到即将到来的春天散发的阳气,开始孵小鸡。二候说的是鹰隼之类的飞鸟已经开始盘旋于空中,寻找猎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抵御严寒。三候是一年中最后的五天,此时冰已经冻结到水的最中央,厚实而坚固;同时也意味着寒冷将达到极致,寒冰深处的春水已经开始涌动,新年的春意即将到来。
  中国古代会在腊月储冰。《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王室设有管理冰政的官吏,名叫“凌人”。十二月凿冰,然后将冰储存在冰窖里,留到来年使用。
其他文献
出生于1937年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谦称自己不是学者,只是一个写历史的人。盐野七生在26岁时游学意大利,此后定居罗马,研究罗马史至今。从1992年开始,她花费15年的时间完成15卷的《罗马人的故事》,此书上市后成为风靡中日韩三国的畅销书。  10月22日下午,盐野七生首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与中国的读者见面。当晚,盐野七生参加了由中信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历史论坛。盐野七生此次中
期刊
1907年12月,位于湖南省东部的小城醴陵迎来了一位37岁的年轻官员。他眉目清晰,面阔圆润,头戴镶边小帽,身着立领长棉袍,体态微微偏胖,有着中国传统官绅的沉稳气质。此人虽然年纪尚轻,却深受当地人的敬重。他就是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奠基人、后来的民国总理——熊希龄。  熊希龄是湖南凤凰人,一生热血奔腾,参与了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但不管是维新运动,还是组建民国内阁后的政治改革,在风雨飘摇的清末民初
期刊
标语,言简义丰,是凝缩了时代特征的符号。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此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反映在社会流行的标语中。
期刊
二战前夕 祖父母的蜜月时光  英国人巴利·布雷顿在整理自己祖母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一个装满胶片的木箱。箱子内有一叠胶片,记录了1939年祖父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蜜月旅行。在近75年的时间里,布雷顿一家曾多次搬迁,幸而这些照片尚未遗失。  布  雷顿的祖父母即是这组照片的主角。他们于1939年4月在伦敦结婚,8月份带着宠物猫开始了横跨英国的公路蜜月之旅。他们当摄影师的表弟埃尔德雷德也陪伴出行。这一
期刊
武昌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最终导致清廷覆灭、民国诞生的新军起义,史称“辛亥革命”。就在这一年,南北两地出现了两份绘制十分精美的画报——广州的《平民画报》和北京的《菊侪画报》,总算给晚清的石印画报划上了一个不无遗憾但也颇为完满的句号。  《平民画报》1911年7月16日创刊于广州,旬刊,编辑兼发行人邓警亚,撰述画师为何剑士、潘达微等。此画报刊数不详,只知1912年10月改为《广州时事画报》;
期刊
如果你是银行的VIP客户,你会经常收到国债的抢购信息:5万元、10万元,3年期、5年期等等。国债是属于懒人的投资方式,它比定期存款的收益高,但需要更长的等待。一切都可以在网上银行操作,在家中,轻松一点,你就成为了债权人。  在以前可要麻烦得多。1981年1月16日,中国恢复发行国债,当时叫国库券。国库券,顾名思义,是要有一张纸的,其实和人民币差不多,面值可以从1元到10万元、甚至100万元。  我
期刊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百三十卷,卷七是《项羽本纪》,卷八则为《高祖本纪》。项、刘二人,生前是对手,死后则在《史记》书中“比邻而居”。“比邻而居”也就罢了,司马迁还不时写些相仿的情节,刻意让两人作比对。有了比对,即便千载之后,两人彷彿都仍能较量一二,可热闹有趣呢!  这样的比对,有两人相似者,譬如,慷慨高歌。那时,项羽垓下被围,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遂对饮虞姬,抚着乌骓,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
期刊
冯友兰的父亲、崇阳知县冯台异于1908年病逝。才13岁的冯友兰来不及悲伤,就随母亲吴清芝扶柩北归老家。  少年内心的悲伤,虽不能为外人道,但和他同龄且有着同样遭遇的钱穆想必也一样感受至深。一年前,12岁的钱穆曾遭遇类似变故。他的父亲钱承沛,一个体弱多病的秀才,也因病撒手尘世。  在父亲这个重要角色的早早缺席后,两位少年的学业如何为继?在人生中分量极重的家庭教育,如何延续?在教育上,谁来完成对他们的
期刊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经过数百年的口耳相传和近年来的影视演绎,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其中,温婉美丽的白娘子撑着油纸伞在西湖边行走并邂逅许仙的情景,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今日要讲述的正是油纸伞的“前世今生”以及油纸伞在四川泸州的传承和发展。  古老的油纸伞  伞是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相传,春秋末年,鲁班常年在乡间劳作,时遇下雨,总被淋湿,其妻云氏心疼丈夫,感叹若有物遮雨多好,进而“劈竹为
期刊
李存渥到了太原之后,李彦超已经心向李嗣源了,所以不接纳李存勖的各位皇子。结果李存渥被下人所杀。李彦超不敢杀刘皇后,但也没有安顿她,刘皇后自己在太原出家为尼。  但李嗣源已经听说了刘皇后的种种丑闻,史称“明宗闻其秽,即令自杀”,明宗李嗣源听说这个女人太肮脏了,当即令她自杀,给她留了全尸。  “法乳汤”与“同阿饼”  李嗣源也鼓励权贵们能体会民生之艰,过一种简朴的生活。这个世界上喜欢过奢侈生活的人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