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蒜,这个早在一年前就被人冠以“蒜你狠”的农产品,价格曾一路飞涨。在这一轮价格变动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在控制着大蒜的价格变化?近日,记者专程从上海奔赴具有“中国蒜都”之称的山东省金乡县,希望从大蒜种植基地出发,来对大蒜价格变化脉络进行全景式调查。
蒜农赚得并不多
老陈只是金乡县一个普普通通的蒜农。在市场大手的作用下,他所在的群体表现得最为无能为力。蒜价不是自己说了算,价格上涨了自己赚得并不多,而未来到底如何浑然不知,却还要承受不断增加的种植成本。
这位56岁的老人名叫陈传信,住在县城东南面的高河乡胡庄村苏楼庄。苏楼庄现有400多人,家家户户都干同一件事,就是种植大蒜。平时年轻人在县城里找点活干,挣些零花钱,但一到收蒜季节,便都会赶回来帮忙,这才是他们的“正经事”,因为大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家的收入,丝毫马虎不得。 老陈家住在村东头,他的蒜地就在他家的东面,共11亩,刚好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这是他一家5口人的土地,虽然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但土地仍由他来耕种管理。老陈的地里种的全都是大蒜,根粗叶绿的,长势喜人。来年5月份收完蒜之后再种棉花,他就这么种了十几年。
谈到今年的收成,老陈低头停顿了一下之后告诉记者:“今年大概多收了两万多元。”今年大蒜价格曾经飞涨,零售价一度达到12元/斤的高位。在今年夏天,上海、南京、济南等地蒜价与肉价相当,为什么老陈赚得并不多呢? 谈起当时的情形,老陈有些遗憾。老陈自己在高河乡中学里当保安,对家里照顾不多,大多数时候只有老婆和女儿在家,因此大蒜从地里收回来之后,不敢存放太长时间,害怕被偷。其实,这并不是促成老陈早早卖蒜的主要原因。老陈自己承认,在一般情况下,大蒜从地里收回来存放大概一个多星期之后,就会有人上门来收购。以往年份收购价一直比较平稳,变化不大。由于大蒜还存在因为水分蒸发而带来的损耗,晚卖不如早卖。再说,到了嘴边的肥肉,哪有不令他心动的道理。
收大蒜的都是老陈的熟人,那几天可能是他种植大蒜以来最为风光的,好几个大蒜二道贩子天天甜言蜜语地围着他转,生怕怠慢了他。就这样,老陈的大蒜以3.8元/斤的价钱,几乎是“贱价”卖了出去。 赚得不多,但老陈却得承受不断上涨的成本,对这一点,他尤其感到无力。老陈指着地里的蒜苗告诉记者,今年一亩地的投入达到了3500元左右,如果按亩产2000斤大蒜来计算,今年的成本价已经达到了每斤1.75元。而去年的种植成本每亩1700元,相比之下今年已是翻番。 据了解,大蒜种植成本较高。大蒜种植工序较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蒜种、耕地、施肥、农药、浇水、田间管理、劳动力成本等费用加在一起,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成本上涨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老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人工费涨到了750元庙,而去年不到400元/亩,就这一项他家多支出了3300多元。另外,大蒜蒜种的价格因为大蒜价格的上涨而一飞冲天,去年蒜种每斤2元钱,今年则涨到了6元,涨了2倍。老陈家今年用了3000多斤蒜种,仅这一项,就多支出了1.2万元。此外,肥料、耕地等环节的费用支出,跟去年相比也有小幅上涨。“去年肥料和水费每亩地大约75元左右,今年已经涨到了100元。”他说。 展望来年的市场行情,老陈乐观中带有一丝忧虑。他说:“要是明年收购价还有今年这个价,多少还能赚一些。”不过,明年新蒜收购价到底会是多少,老陈心里没底。
蒜价曾被推高到七元
虽然暂时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大蒜有游资炒作,但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却能真实感觉到游资的存在。金乡大蒜收购价曾被推高到7元/斤‘,这其中就有游资的作用。 游资主要隐藏在“储蒜商”这个群体中间。他们会大量收购大蒜存放起来,并相互转手形成“对敲”,直至有经销商接手而获利了结。“储蒜商”善于利用市场中流传的诸如减产、天气灾害等各种信息,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并推升蒜价。
当记者询问金乡本地商人刘连运是否碰到过游资的时候。他坦陈自己确实接触过游资,只不过规模不算很大。那是在2008年,有几个福建商人共同凑了5300万元来金乡收购大蒜,然后囤积起来等待蒜价上涨之后再抛售出去。不过这几个商人时运不济,2008年底大蒜价格一路狂跌,最低的时候每斤只有4分钱,而这几个福建商人收购价在0.8元/斤左右,其结局当然是血本无归。“他们回去的时候,还是我借给他们的10万元才得以脱身。”刘连运说。为什么还脱不了身呢?见到记者有些迷惑,刘连运解释说,当大蒜跌得只剩下几分钱一斤的时候,他们即使转手抛掉所有大蒜,也不够给恒温冷库支付储存大蒜的费用,所以冷库经营者当然会想方设法拖住他们。 根据刘连运的描述,这笔资金收购大蒜之后,并未打算将其运送到别的地区进行销售,而是存放起来等待价格上涨之后再行转手赚取差价,这种手法与游资炒作股票、艺术品等又有什么区别?山东省金乡县现货交易市场经理杨桂华也坦陈,的确有部分社会资金参与到了金乡大蒜交易市场中来。他说:“蒜价的上涨,有不少社会资金发现了攫取利润的机会,于是纷纷加入进来。” 而另外一个商人也证实了市场中存在“对敲”行为。记者见到高通的时候,他正在装车,准备送50吨洋葱到500公里外的山东寿光去,那边有人要货。这位30岁出头的蔬菜商人站在货车上一边看着工人装车,一边跟记者聊起了大蒜“对敲”的话题。 高通今年包了180亩地,每亩3500元,收了大概180吨蒜。收好大蒜入库之后,便有人找上门来,愿出价90万元收购。高通估算了一下,除去人工费用,有将近20万元的收益,于是出手转让。对方并未把蒜拉走,还存放在他家的冷库里,一直没动。“要是市场行情好,这180吨蒜说不定已经倒了好几次手。”高通说。 高通也许不懂“对敲”这个专业术语,但在金乡这个地方,全县修建了3348个冷库,大蒜存放其中可保存两年之久,这为大蒜的数次转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而今年大蒜价格走势也相当吊诡,与股市中受游资追捧股票的走势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大蒜价格涨到每斤4元,外界都说大蒜价格高,有人囤积居奇,有游资炒作。于是有关部门今年到金乡检查,可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游资过度炒作。这个结论一出,市场报以热烈的反应,年初便出现一波暴涨行情,原本2-3元的蒜价一下子被拉升到4-5元。这次上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有关部门第二次到金乡考察,这期间金乡蒜价相对稳定。但第二次调查的结果仍然没有得出游资过度炒作的结论,相反,金乡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还得出今年大蒜总量减产12,7%的结论。市场反应更强烈,很多人开始大胆地高价进蒜, 蒜价一路飙升到7元。 杨桂华表示,大蒜市场存在“产量说”、“灾害说”,只要一出现这样的传言,大蒜价格必定会波动,这也为游资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必要条件。
储蒜商的价格博弈
今年大部分储蒜商日子不好过,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在高河乡周小庙庄的永福恒温冷库,记者见到了来查看大蒜的刘连运。他在这里存放了200吨大蒜,要定期查看,以免出现状况,比如发霉或者出现发芽现象等。
在冷库旁的一间小房里,刘连运紧锁着眉头狠命地抽着烟,浓烈的烟气把记者呛得咳嗽不止。因为大蒜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迟迟看不到“解套”的希望,他没有理由不为之发愁。 今年刘连运斥资700万元,停掉了自己的大蒜加工厂和冷库,专门腾出资金收购大蒜储存起来,等到价格上涨之后再转手。他之所以这么做,都是因为周边有生意伙伴去年靠囤积大蒜发了大财。 之前靠储蒜发财的人真的不少。在金乡南店子大蒜市场,这个市场位于金乡县线城路上,这条不到两公里长的马路被人称为“大蒜华尔街”,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总聚集着大约四五百人,来这里打探大蒜的行情。身兼大蒜收购、储存、经纪人等多重身份的李文化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来这里听听看看,了解行情,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 李文化告诉记者,去年储蒜的确让不少人赚了钱。在2008年大蒜行情曾一路走低,最低时一斤蒜只有4分钱,那时候有不少人开始收购,“建仓价”大概0.1元左右,此后大蒜价格一路上涨。等到今年新蒜上市的时候,已经涨了30多倍。“当时只需要拿出10万元钱,就可以赚到300万元。一点都不稀奇。”李文化说。 谁知正当刘连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市场却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刘连运从每斤4元开始收购,随后蒜价一路走高,这让他更加兴奋不已,因为价格的攀高,意味着前面收购的大蒜有了利润。为了收购到足够的大蒜,他不但从小商贩手中收,还从一些储蒜商手上加价收。两个月之后,他收购了700吨蒜,平均收购价每斤5元。
大蒜的价位在9月初达到最高位,刘连运曾为当初的决定而沾沾自喜过。在9月中旬,金乡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场直径为5公分的白蒜批发价涨到了6.2元/斤。即使按照这样的价格出货,700吨蒜可给刘连运带来近170万元的纯利润。正当他准备等价格再上冲一点就出货的时候,大蒜批发价开始走下坡路。 记者从“金乡大蒜现货交易网”(www.001ds.eom)上看到,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蒜价开始阴跌,5公分的白蒜每周下跌0.2元/斤。这样的走势让刘连运开始紧张起来。“那段时间我每天一觉醒来,就会亏损4万元,一个星期下来就会损失一辆奥迪A3。”他说。当时情况的确如此,他手里的700吨大蒜,一周时间内若是价格每斤下跌0.2元,就要亏损28万元,确实可以买到一辆奥迪A3。 坚持了半个月后,刘连运坐不住了,眼见价格还没有跌到成本价以下,多少还有点赚头,于是赶紧想办法出货。但蒜价走低的态势一直没有扭转过来,直到11月底,5公分的白蒜跌至4元/斤‘的时候,刘连运手上还有200吨蒜。此时,他已经浮亏100万元,如果全部清货的话,亏钱会变成定局。但他决定留一些蒜,等圣诞节、春节等传统大蒜需求旺季到来之后,价格回升一些再出手,等于给自己留点翻本的机会。 其实,像刘连运这样的储蒜商户,在金乡很常见。杨桂华告诉记者,目前整个金乡的大蒜库存量大概接近50万吨。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价结算,估计有70%的商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正是因为如此,市场供应量因为储蒜商的出货意愿降低而减少,每天保持3000吨的出货量,比高峰时期少了近三分之一。也正是如此,所以目前金乡的大蒜批发价还维持在4.2元/斤的水平,而没有进一步下滑。 不过,储蒜商们的价格博弈,不知能不能笑到最后还是未知数。杨桂华估计,全国大蒜库存量达102万吨,按照目前的去库存速度,需要两年时间。关键是今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60万亩,而且周边包括巨野、成武、单县、丰县、鱼台、嘉祥以及济宁任城区,形成外扩10公里的包围圈,加之此前一段时间气温较高,大蒜长势普遍不错,可以肯定,明年大蒜增产已成定局。
流通环节成本高
1斤5公分的白蒜,从金乡出发,最终摆上上海市民的餐桌成为“作料菜”,其价格会从最初的4.2元/斤,逐步涨至最终的7.5元/斤。
据了解,上海有将近9成的外地菜都是通过江桥蔬菜批发市场进入其他二级批发市场的。目前这个级别的大蒜批发价约5,5元/斤,价格上涨31%。这其中,包含了运费、损耗以及摊位费等。金乡到上海全程700多公里,一般的物流公司运费报价为160元/吨,假定经销商利润为15%,那么在一斤大蒜中,运输、摊位费以及损耗等会占到涨幅的16%。 从江桥出来之后,这些大蒜会流转到诸如七宝蔬菜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这样的二级批发市场。分布在各个社区的菜市场里的小商贩,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然后从这里批发蔬菜,5公分级别的白蒜的批发价约6.2元/斤。这个环节,又涨了24%。
小商贩用三轮车将菜运到各个社区的菜市场,摆上摊位之后,零售价则变成了7.5元,或是更高一点。在七宝菜市场经营大蒜、生姜的小李告诉记者,每个月雷打不动的5000元摊位费以及其他开支,1斤蒜只能卖到7.5元以上,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否则,就会亏本而无法维持下去。
蒜农赚得并不多
老陈只是金乡县一个普普通通的蒜农。在市场大手的作用下,他所在的群体表现得最为无能为力。蒜价不是自己说了算,价格上涨了自己赚得并不多,而未来到底如何浑然不知,却还要承受不断增加的种植成本。
这位56岁的老人名叫陈传信,住在县城东南面的高河乡胡庄村苏楼庄。苏楼庄现有400多人,家家户户都干同一件事,就是种植大蒜。平时年轻人在县城里找点活干,挣些零花钱,但一到收蒜季节,便都会赶回来帮忙,这才是他们的“正经事”,因为大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家的收入,丝毫马虎不得。 老陈家住在村东头,他的蒜地就在他家的东面,共11亩,刚好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这是他一家5口人的土地,虽然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但土地仍由他来耕种管理。老陈的地里种的全都是大蒜,根粗叶绿的,长势喜人。来年5月份收完蒜之后再种棉花,他就这么种了十几年。
谈到今年的收成,老陈低头停顿了一下之后告诉记者:“今年大概多收了两万多元。”今年大蒜价格曾经飞涨,零售价一度达到12元/斤的高位。在今年夏天,上海、南京、济南等地蒜价与肉价相当,为什么老陈赚得并不多呢? 谈起当时的情形,老陈有些遗憾。老陈自己在高河乡中学里当保安,对家里照顾不多,大多数时候只有老婆和女儿在家,因此大蒜从地里收回来之后,不敢存放太长时间,害怕被偷。其实,这并不是促成老陈早早卖蒜的主要原因。老陈自己承认,在一般情况下,大蒜从地里收回来存放大概一个多星期之后,就会有人上门来收购。以往年份收购价一直比较平稳,变化不大。由于大蒜还存在因为水分蒸发而带来的损耗,晚卖不如早卖。再说,到了嘴边的肥肉,哪有不令他心动的道理。
收大蒜的都是老陈的熟人,那几天可能是他种植大蒜以来最为风光的,好几个大蒜二道贩子天天甜言蜜语地围着他转,生怕怠慢了他。就这样,老陈的大蒜以3.8元/斤的价钱,几乎是“贱价”卖了出去。 赚得不多,但老陈却得承受不断上涨的成本,对这一点,他尤其感到无力。老陈指着地里的蒜苗告诉记者,今年一亩地的投入达到了3500元左右,如果按亩产2000斤大蒜来计算,今年的成本价已经达到了每斤1.75元。而去年的种植成本每亩1700元,相比之下今年已是翻番。 据了解,大蒜种植成本较高。大蒜种植工序较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蒜种、耕地、施肥、农药、浇水、田间管理、劳动力成本等费用加在一起,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成本上涨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老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人工费涨到了750元庙,而去年不到400元/亩,就这一项他家多支出了3300多元。另外,大蒜蒜种的价格因为大蒜价格的上涨而一飞冲天,去年蒜种每斤2元钱,今年则涨到了6元,涨了2倍。老陈家今年用了3000多斤蒜种,仅这一项,就多支出了1.2万元。此外,肥料、耕地等环节的费用支出,跟去年相比也有小幅上涨。“去年肥料和水费每亩地大约75元左右,今年已经涨到了100元。”他说。 展望来年的市场行情,老陈乐观中带有一丝忧虑。他说:“要是明年收购价还有今年这个价,多少还能赚一些。”不过,明年新蒜收购价到底会是多少,老陈心里没底。
蒜价曾被推高到七元
虽然暂时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大蒜有游资炒作,但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却能真实感觉到游资的存在。金乡大蒜收购价曾被推高到7元/斤‘,这其中就有游资的作用。 游资主要隐藏在“储蒜商”这个群体中间。他们会大量收购大蒜存放起来,并相互转手形成“对敲”,直至有经销商接手而获利了结。“储蒜商”善于利用市场中流传的诸如减产、天气灾害等各种信息,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并推升蒜价。
当记者询问金乡本地商人刘连运是否碰到过游资的时候。他坦陈自己确实接触过游资,只不过规模不算很大。那是在2008年,有几个福建商人共同凑了5300万元来金乡收购大蒜,然后囤积起来等待蒜价上涨之后再抛售出去。不过这几个商人时运不济,2008年底大蒜价格一路狂跌,最低的时候每斤只有4分钱,而这几个福建商人收购价在0.8元/斤左右,其结局当然是血本无归。“他们回去的时候,还是我借给他们的10万元才得以脱身。”刘连运说。为什么还脱不了身呢?见到记者有些迷惑,刘连运解释说,当大蒜跌得只剩下几分钱一斤的时候,他们即使转手抛掉所有大蒜,也不够给恒温冷库支付储存大蒜的费用,所以冷库经营者当然会想方设法拖住他们。 根据刘连运的描述,这笔资金收购大蒜之后,并未打算将其运送到别的地区进行销售,而是存放起来等待价格上涨之后再行转手赚取差价,这种手法与游资炒作股票、艺术品等又有什么区别?山东省金乡县现货交易市场经理杨桂华也坦陈,的确有部分社会资金参与到了金乡大蒜交易市场中来。他说:“蒜价的上涨,有不少社会资金发现了攫取利润的机会,于是纷纷加入进来。” 而另外一个商人也证实了市场中存在“对敲”行为。记者见到高通的时候,他正在装车,准备送50吨洋葱到500公里外的山东寿光去,那边有人要货。这位30岁出头的蔬菜商人站在货车上一边看着工人装车,一边跟记者聊起了大蒜“对敲”的话题。 高通今年包了180亩地,每亩3500元,收了大概180吨蒜。收好大蒜入库之后,便有人找上门来,愿出价90万元收购。高通估算了一下,除去人工费用,有将近20万元的收益,于是出手转让。对方并未把蒜拉走,还存放在他家的冷库里,一直没动。“要是市场行情好,这180吨蒜说不定已经倒了好几次手。”高通说。 高通也许不懂“对敲”这个专业术语,但在金乡这个地方,全县修建了3348个冷库,大蒜存放其中可保存两年之久,这为大蒜的数次转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而今年大蒜价格走势也相当吊诡,与股市中受游资追捧股票的走势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大蒜价格涨到每斤4元,外界都说大蒜价格高,有人囤积居奇,有游资炒作。于是有关部门今年到金乡检查,可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游资过度炒作。这个结论一出,市场报以热烈的反应,年初便出现一波暴涨行情,原本2-3元的蒜价一下子被拉升到4-5元。这次上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有关部门第二次到金乡考察,这期间金乡蒜价相对稳定。但第二次调查的结果仍然没有得出游资过度炒作的结论,相反,金乡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还得出今年大蒜总量减产12,7%的结论。市场反应更强烈,很多人开始大胆地高价进蒜, 蒜价一路飙升到7元。 杨桂华表示,大蒜市场存在“产量说”、“灾害说”,只要一出现这样的传言,大蒜价格必定会波动,这也为游资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必要条件。
储蒜商的价格博弈
今年大部分储蒜商日子不好过,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在高河乡周小庙庄的永福恒温冷库,记者见到了来查看大蒜的刘连运。他在这里存放了200吨大蒜,要定期查看,以免出现状况,比如发霉或者出现发芽现象等。
在冷库旁的一间小房里,刘连运紧锁着眉头狠命地抽着烟,浓烈的烟气把记者呛得咳嗽不止。因为大蒜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迟迟看不到“解套”的希望,他没有理由不为之发愁。 今年刘连运斥资700万元,停掉了自己的大蒜加工厂和冷库,专门腾出资金收购大蒜储存起来,等到价格上涨之后再转手。他之所以这么做,都是因为周边有生意伙伴去年靠囤积大蒜发了大财。 之前靠储蒜发财的人真的不少。在金乡南店子大蒜市场,这个市场位于金乡县线城路上,这条不到两公里长的马路被人称为“大蒜华尔街”,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总聚集着大约四五百人,来这里打探大蒜的行情。身兼大蒜收购、储存、经纪人等多重身份的李文化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来这里听听看看,了解行情,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 李文化告诉记者,去年储蒜的确让不少人赚了钱。在2008年大蒜行情曾一路走低,最低时一斤蒜只有4分钱,那时候有不少人开始收购,“建仓价”大概0.1元左右,此后大蒜价格一路上涨。等到今年新蒜上市的时候,已经涨了30多倍。“当时只需要拿出10万元钱,就可以赚到300万元。一点都不稀奇。”李文化说。 谁知正当刘连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市场却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刘连运从每斤4元开始收购,随后蒜价一路走高,这让他更加兴奋不已,因为价格的攀高,意味着前面收购的大蒜有了利润。为了收购到足够的大蒜,他不但从小商贩手中收,还从一些储蒜商手上加价收。两个月之后,他收购了700吨蒜,平均收购价每斤5元。
大蒜的价位在9月初达到最高位,刘连运曾为当初的决定而沾沾自喜过。在9月中旬,金乡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场直径为5公分的白蒜批发价涨到了6.2元/斤。即使按照这样的价格出货,700吨蒜可给刘连运带来近170万元的纯利润。正当他准备等价格再上冲一点就出货的时候,大蒜批发价开始走下坡路。 记者从“金乡大蒜现货交易网”(www.001ds.eom)上看到,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蒜价开始阴跌,5公分的白蒜每周下跌0.2元/斤。这样的走势让刘连运开始紧张起来。“那段时间我每天一觉醒来,就会亏损4万元,一个星期下来就会损失一辆奥迪A3。”他说。当时情况的确如此,他手里的700吨大蒜,一周时间内若是价格每斤下跌0.2元,就要亏损28万元,确实可以买到一辆奥迪A3。 坚持了半个月后,刘连运坐不住了,眼见价格还没有跌到成本价以下,多少还有点赚头,于是赶紧想办法出货。但蒜价走低的态势一直没有扭转过来,直到11月底,5公分的白蒜跌至4元/斤‘的时候,刘连运手上还有200吨蒜。此时,他已经浮亏100万元,如果全部清货的话,亏钱会变成定局。但他决定留一些蒜,等圣诞节、春节等传统大蒜需求旺季到来之后,价格回升一些再出手,等于给自己留点翻本的机会。 其实,像刘连运这样的储蒜商户,在金乡很常见。杨桂华告诉记者,目前整个金乡的大蒜库存量大概接近50万吨。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价结算,估计有70%的商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正是因为如此,市场供应量因为储蒜商的出货意愿降低而减少,每天保持3000吨的出货量,比高峰时期少了近三分之一。也正是如此,所以目前金乡的大蒜批发价还维持在4.2元/斤的水平,而没有进一步下滑。 不过,储蒜商们的价格博弈,不知能不能笑到最后还是未知数。杨桂华估计,全国大蒜库存量达102万吨,按照目前的去库存速度,需要两年时间。关键是今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60万亩,而且周边包括巨野、成武、单县、丰县、鱼台、嘉祥以及济宁任城区,形成外扩10公里的包围圈,加之此前一段时间气温较高,大蒜长势普遍不错,可以肯定,明年大蒜增产已成定局。
流通环节成本高
1斤5公分的白蒜,从金乡出发,最终摆上上海市民的餐桌成为“作料菜”,其价格会从最初的4.2元/斤,逐步涨至最终的7.5元/斤。
据了解,上海有将近9成的外地菜都是通过江桥蔬菜批发市场进入其他二级批发市场的。目前这个级别的大蒜批发价约5,5元/斤,价格上涨31%。这其中,包含了运费、损耗以及摊位费等。金乡到上海全程700多公里,一般的物流公司运费报价为160元/吨,假定经销商利润为15%,那么在一斤大蒜中,运输、摊位费以及损耗等会占到涨幅的16%。 从江桥出来之后,这些大蒜会流转到诸如七宝蔬菜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这样的二级批发市场。分布在各个社区的菜市场里的小商贩,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然后从这里批发蔬菜,5公分级别的白蒜的批发价约6.2元/斤。这个环节,又涨了24%。
小商贩用三轮车将菜运到各个社区的菜市场,摆上摊位之后,零售价则变成了7.5元,或是更高一点。在七宝菜市场经营大蒜、生姜的小李告诉记者,每个月雷打不动的5000元摊位费以及其他开支,1斤蒜只能卖到7.5元以上,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否则,就会亏本而无法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