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发布数据,2011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5.5%,同比涨幅创下近34个月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对CPI上涨的“贡献”达到63.6%;猪肉价格涨幅达到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生猪及猪肉价格再次成为CPI上涨的重要源头。
一、生猪及猪肉价格淡季不淡
从历年波动规律来看,春节过后天气转暖,生猪及猪肉价格会出现下滑趋势,到7月份左右再次回升。但今年情况却大不相同,春节过后生猪及猪肉价格逆市持续上涨。当前天气已经较为炎热,猪肉市场通常会出现的“淡季”不仅一点不淡,而且生猪及猪肉价格仍在上涨。
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农村集贸市场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1年6月份全国活猪月平均价格17.54元/公斤,比上月上涨12.9%,涨幅较上月提高9.7个百分点;猪肉月平均价格26.71元/公斤,比上月上涨11.4%,涨幅较上月提高4.5个百分点;仔猪月平均价格31.11元/公斤,比上月上涨16.5%,涨幅较上月提高9.6个百分点;与2010年同期相比,活猪、猪肉和仔猪平均价格分别上涨81.9%、66.5%和116.2%。数据还显示,7月份第1周(采集日为7月6日)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仍在上涨。
二、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有媒体报道,成本上升是近期猪价上涨的主因,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原因在于,如果成本上升导致猪价上涨,那么同一时期内销售收入增加与成本上升应该大致相当。然而数据表明,去年7月份到今年6月份,出栏每头生猪养殖成本大概增加了200元,而销售收入却相应增加了近600元。显然,成本上升并非猪价持续快速上涨的主因。
(一)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减少是猪价持续快速上涨的主因
1、生猪存栏与去年同期比大幅减少
根据对辽宁、河南、四川和湖南四省生猪养殖场(户)、生猪贩运户、饲料经销商以及乡镇动物防疫站负责人的调查了解,生猪存栏和出栏减少才是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与去年同期比,减少幅度小的在5%左右,幅度大的能达到30%以上。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镇满意养猪场目前生猪存栏4470头,比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1—4月累计出栏生猪3000头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15%左右。湖南省衡阳县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信联农牧公司负责人称,今年前4个月该企业出栏生猪同比减少15%左右。
2、养殖意愿降低、散养户快速退出是生猪存栏减少的主因
受风险大和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生猪散养户退出速度较快。据调查,辽宁省新民市公主屯镇后温台村养猪户数量由去年的100户减少到今年的70多户;新农乡黄家岭村则由去年的170户减少到当前的130户,总体较少20—30%左右。新民市昊然种猪场反映,目前成交客户数量为70—80户,比去年同期缩水50%左右,新建猪舍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很少。据对湖南省25个村的实地调查,目前共有养猪户6689户,较去年同期减少645户,同比减少9.6%,减少的养猪户绝大多数为散养户;衡阳县咸育村共有农户236户,去年有养猪户44户,今年仅剩24户,减幅45.45%。四川省相关人员也表示,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村庄改造过程中一般不考虑散养户养殖需求,导致很多散养户退出生猪养殖业。
散养户快速退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比较效益低。近年来,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机会越来越多,相对于劳务输出而言,养猪不仅工作环境差,养一头猪的收入还不如外出做两天工来得快、来得稳。二是养殖风险大。养猪成本的持续上涨、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疫病风险的不断加大,使得很多养殖户表示“经不起折腾”。三是粪污治理难。全国上下的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要求提高,现有的农村居民住宅建设规划中很少考虑散养户养猪需求,传统的房前屋后养猪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3、规模养殖发展量暂时不能同步弥补散养退出量
虽然近年来规模养殖发展很快,但是散养退出更快,导致规模养殖的发展量暂时不能有效足量补充散养的退出量。从养殖户看,据对湖南省25个村的调查,去年共减少养殖户645户,而同期仅增加规模养殖户48户。从养殖户退出的养殖量看,645个散养户退出减少生猪养殖8135头,而同期规模养殖户增加的养殖量为3981头。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统计资料,2005—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全省生猪散养户减少近200万户,而仅增加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9万户。调查还发现,当前的生猪养殖户退出不仅仅是散养户退出,一些中小规模养殖户也有退出养殖的趋势。调查的25个村去年减少年出栏50—99头的生猪养殖户57户,同比减少16.6%。
4、能繁母猪存栏总体也呈下降态势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镇满意养猪场目前能繁母猪存栏481头,同比下降14%。四川省成都市雁江区能繁母猪存栏10.4万头,同比减少3442头,减少3.2%;雁江区保和镇共1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目前存栏能繁母猪4500头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近5000头,且有3个规模养殖场已经空栏;邛崃市能繁母猪存栏11.2万头,较去年同期减少1.5万头,同比减少11.8%。据河南省叶县旧县乡兰庄村防疫员介绍,该村能繁母猪存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湖南省醴陵市南桥镇动物防疫站站长石作仁也表示,该镇当前能繁母猪存栏约4500头,而去年同期存栏为5500头,下降幅度达到18.18%。另外,根据对湖南省25个村的实地调查,目前能繁母猪存栏11782头,同比减少6.8%。
能繁母猪存栏减少的原因:一是去年上半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大量能繁母猪被淘汰;二是去年生猪疫情相对严重,导致很多母猪死亡;三是近几年生猪市场频繁波动,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加剧了养殖户观望情绪,母猪补栏表现得更为谨慎;四是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终止,影响了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的心理预期,退出养猪业者较多。
(二)养殖成本持续上升只是进一步加剧了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
调查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与生猪生产相关的饲料原料价格、饲料价格、劳动力、流通运输价格都在不断攀升。辽宁省养殖户反映,目前玉米采购价格约为2.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1.7元/公斤上涨23.5%,加上人工成本上涨,当前育肥出栏一头110公斤肥猪成本在1450元左右,处于历史高位。目前,湖南省玉米价格由去年同期的每吨1980元上涨到2350元,涨幅18.68%,豆粕价格由3000元上涨到3500元;农户每出栏1头100公斤肉猪的自繁自养成本达到每头1330,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成本为每头1450元。河南省养殖户表示,近期玉米价格增长较多,目前已达2.10元/公斤,是近几年来的最高价格,导致饲料成本增加较为明显。
三、后市预期
(一)短期来看,下半年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可能性不大,猪肉市场供给有保障
在市场行情持续向好及盈利水平较高的带动下,生猪养殖场(户)特别是规模养殖场母猪补栏积极性较高。农业部数据表明,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710万头,结束了连续多月走低的趋势,环比增加0.32%。有养殖户表示,因后备母猪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态势,很多种猪场后备母猪已经被排队预订到8月份。种猪场负责人也表示,当前一头50公斤左右的后备母猪售价高达1500—1700元。仔猪销售同样呈现出紧俏态势。调研中了解到,近期养殖户补栏积极,仔猪市场供不应求,一头15公斤左右的仔猪售价高达到400元。有种猪场称,当前已经有养殖户开始高价购买10公斤以下的仔猪。仔猪的大量补栏为中秋、国庆期间的猪肉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猪群结构来看,仔猪、中猪和大猪占比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养殖户反映,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生猪疫情较为稳定,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从总体趋势看,生猪产业稳定发展有基础
种猪繁育环节,二元母猪供不应求的态势使得大多数种猪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后备母猪供应。生猪养殖环节,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紧紧抓住当前大好机遇,养殖规模稳步扩大。同时,部分地区正在新建一批规模养殖场。例如,今年1—3月,湖南省新建或正在新建的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502个,其中1万头以上养殖场30个。
也要清醒地看到,散养户退出生猪养殖业呈现出一定的不可逆性,如果制约规模养殖发展的资金、土地等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跟不上散户退出速度的趋势还将继续甚至恶化,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仍将无法避免。
四、当前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一)动物疾病是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不少养殖户表示,近年来生猪越来越不好养,最大的养殖风险是疫病。生猪不仅发病多、病情复杂,且防疫成本不断提高,一旦发病损失非常大。养殖大户罗明俊反映,去年平均每头母猪可产仔猪近20头,受疫病影响,当前快速下降到14头左右;同时,今年以来其母猪共产仔60窝,受流行性腹泻影响,有6窝全部死亡,损失惨重。虽然近年来国家实行了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肉品储备、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育肥猪政策性保险等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比如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助只确定了极少数几种疫病,且每头扑杀生猪仅补助500元,只有其养殖成本的1/3左右。
(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进仍然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一是规模养殖用地难。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将农村耕地和林地承包到个人后经营权分散。农民从事规模养殖,仅靠自己按“集体均分”方式取得的承包地非常有限,难以适应规模养殖需要。而要通过土地的征用和流转方式取得规模养殖用地,又受制于土地原承包者。而且相当一部分地方没有把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真正把规模养殖用地按“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对待,农民取得规模养殖用地十分困难。
二是信贷支持难。农村房产变现困难,农村金融机构不接受房产抵押,农民贷款必须找有金融机构认可的具有经济偿还实力的经济能人担保,贷款担保很难。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但也要求一年一贷,一年一还,而生猪养殖是周期性养殖行为,生猪出栏后又要立即填栏,“年初贷、年底还”的贷款方式不能适应这种持续的周期性养殖需要。很多养殖户反映,当前生猪市场行情较好,急切希望能够扩大规模,但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无法解决。
三是风险防范难。养殖户反映,生猪规模养殖除了生猪养殖具有共性的市场风险(价格波动频繁)外,还存在较大的自然风险。近几年冰冻雨雪灾害对生猪产业影响巨大,有养殖户反映,2007年冰冻天气和大范围停电导致其800头生猪最终仅存活20头。全国性的电荒也为生猪养殖带来较大困难,有中等规模养殖户反映,停电曾导致其冰箱里保存的疫苗一次性损失几千元。正如养殖户所说,最大的风险是疫病风险。衡阳县最大的养猪企业信联农牧公司,年初受流行性腹泻影响,仔猪死亡率高达40%,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很多养殖户表示,受去年疫情影响,当前能繁母猪繁殖能力普遍下降,由以前的年供16头减少为当前的14头左右。
四是粪污治理难。调查发现,当前猪粪尿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配套沼气工程、使用发酵床养殖技术、生产制造有机肥。但是不论采取哪种方式,一个万头猪的粪污治理投入成本均在100万元以上,极大地增加了投入负担,一些规模养殖场因投入不足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然而,有养殖场反映,如果粪污处理不到位,对周边环境带来影响,常常会遭到附近居民举报至环保部门,一旦环保部门涉入,养殖场必定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经济处罚。很多养殖场表示,环保对当前生猪养殖带来的压力很大。
五、几点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基础免疫,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强化应急准备,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积极推进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增强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继续开展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强化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遴选生猪典型示范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三是进一步规范种猪市场秩序。组织开展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为重点的畜牧法执法检查,强化对种猪场种猪质量检测,提升种猪质量水平。督促各地规范种猪场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与发放,加强县市种猪扩繁场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种猪行为。
四是继续加强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进一步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和市场变化,加强形势研判;继续强化信息发布和预警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养殖场户优化调整生产结构,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王祖力,1978年生,河南信阳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畜牧业经济与食物政策。王济民,1964年生,山西兴县人,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畜牧业经济和食物政策)
一、生猪及猪肉价格淡季不淡
从历年波动规律来看,春节过后天气转暖,生猪及猪肉价格会出现下滑趋势,到7月份左右再次回升。但今年情况却大不相同,春节过后生猪及猪肉价格逆市持续上涨。当前天气已经较为炎热,猪肉市场通常会出现的“淡季”不仅一点不淡,而且生猪及猪肉价格仍在上涨。
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农村集贸市场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1年6月份全国活猪月平均价格17.54元/公斤,比上月上涨12.9%,涨幅较上月提高9.7个百分点;猪肉月平均价格26.71元/公斤,比上月上涨11.4%,涨幅较上月提高4.5个百分点;仔猪月平均价格31.11元/公斤,比上月上涨16.5%,涨幅较上月提高9.6个百分点;与2010年同期相比,活猪、猪肉和仔猪平均价格分别上涨81.9%、66.5%和116.2%。数据还显示,7月份第1周(采集日为7月6日)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仍在上涨。
二、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有媒体报道,成本上升是近期猪价上涨的主因,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原因在于,如果成本上升导致猪价上涨,那么同一时期内销售收入增加与成本上升应该大致相当。然而数据表明,去年7月份到今年6月份,出栏每头生猪养殖成本大概增加了200元,而销售收入却相应增加了近600元。显然,成本上升并非猪价持续快速上涨的主因。
(一)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减少是猪价持续快速上涨的主因
1、生猪存栏与去年同期比大幅减少
根据对辽宁、河南、四川和湖南四省生猪养殖场(户)、生猪贩运户、饲料经销商以及乡镇动物防疫站负责人的调查了解,生猪存栏和出栏减少才是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与去年同期比,减少幅度小的在5%左右,幅度大的能达到30%以上。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镇满意养猪场目前生猪存栏4470头,比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1—4月累计出栏生猪3000头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15%左右。湖南省衡阳县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信联农牧公司负责人称,今年前4个月该企业出栏生猪同比减少15%左右。
2、养殖意愿降低、散养户快速退出是生猪存栏减少的主因
受风险大和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生猪散养户退出速度较快。据调查,辽宁省新民市公主屯镇后温台村养猪户数量由去年的100户减少到今年的70多户;新农乡黄家岭村则由去年的170户减少到当前的130户,总体较少20—30%左右。新民市昊然种猪场反映,目前成交客户数量为70—80户,比去年同期缩水50%左右,新建猪舍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很少。据对湖南省25个村的实地调查,目前共有养猪户6689户,较去年同期减少645户,同比减少9.6%,减少的养猪户绝大多数为散养户;衡阳县咸育村共有农户236户,去年有养猪户44户,今年仅剩24户,减幅45.45%。四川省相关人员也表示,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村庄改造过程中一般不考虑散养户养殖需求,导致很多散养户退出生猪养殖业。
散养户快速退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比较效益低。近年来,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机会越来越多,相对于劳务输出而言,养猪不仅工作环境差,养一头猪的收入还不如外出做两天工来得快、来得稳。二是养殖风险大。养猪成本的持续上涨、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疫病风险的不断加大,使得很多养殖户表示“经不起折腾”。三是粪污治理难。全国上下的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要求提高,现有的农村居民住宅建设规划中很少考虑散养户养猪需求,传统的房前屋后养猪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3、规模养殖发展量暂时不能同步弥补散养退出量
虽然近年来规模养殖发展很快,但是散养退出更快,导致规模养殖的发展量暂时不能有效足量补充散养的退出量。从养殖户看,据对湖南省25个村的调查,去年共减少养殖户645户,而同期仅增加规模养殖户48户。从养殖户退出的养殖量看,645个散养户退出减少生猪养殖8135头,而同期规模养殖户增加的养殖量为3981头。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统计资料,2005—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全省生猪散养户减少近200万户,而仅增加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9万户。调查还发现,当前的生猪养殖户退出不仅仅是散养户退出,一些中小规模养殖户也有退出养殖的趋势。调查的25个村去年减少年出栏50—99头的生猪养殖户57户,同比减少16.6%。
4、能繁母猪存栏总体也呈下降态势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镇满意养猪场目前能繁母猪存栏481头,同比下降14%。四川省成都市雁江区能繁母猪存栏10.4万头,同比减少3442头,减少3.2%;雁江区保和镇共1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目前存栏能繁母猪4500头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近5000头,且有3个规模养殖场已经空栏;邛崃市能繁母猪存栏11.2万头,较去年同期减少1.5万头,同比减少11.8%。据河南省叶县旧县乡兰庄村防疫员介绍,该村能繁母猪存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湖南省醴陵市南桥镇动物防疫站站长石作仁也表示,该镇当前能繁母猪存栏约4500头,而去年同期存栏为5500头,下降幅度达到18.18%。另外,根据对湖南省25个村的实地调查,目前能繁母猪存栏11782头,同比减少6.8%。
能繁母猪存栏减少的原因:一是去年上半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大量能繁母猪被淘汰;二是去年生猪疫情相对严重,导致很多母猪死亡;三是近几年生猪市场频繁波动,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加剧了养殖户观望情绪,母猪补栏表现得更为谨慎;四是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终止,影响了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的心理预期,退出养猪业者较多。
(二)养殖成本持续上升只是进一步加剧了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
调查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与生猪生产相关的饲料原料价格、饲料价格、劳动力、流通运输价格都在不断攀升。辽宁省养殖户反映,目前玉米采购价格约为2.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1.7元/公斤上涨23.5%,加上人工成本上涨,当前育肥出栏一头110公斤肥猪成本在1450元左右,处于历史高位。目前,湖南省玉米价格由去年同期的每吨1980元上涨到2350元,涨幅18.68%,豆粕价格由3000元上涨到3500元;农户每出栏1头100公斤肉猪的自繁自养成本达到每头1330,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成本为每头1450元。河南省养殖户表示,近期玉米价格增长较多,目前已达2.10元/公斤,是近几年来的最高价格,导致饲料成本增加较为明显。
三、后市预期
(一)短期来看,下半年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可能性不大,猪肉市场供给有保障
在市场行情持续向好及盈利水平较高的带动下,生猪养殖场(户)特别是规模养殖场母猪补栏积极性较高。农业部数据表明,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710万头,结束了连续多月走低的趋势,环比增加0.32%。有养殖户表示,因后备母猪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态势,很多种猪场后备母猪已经被排队预订到8月份。种猪场负责人也表示,当前一头50公斤左右的后备母猪售价高达1500—1700元。仔猪销售同样呈现出紧俏态势。调研中了解到,近期养殖户补栏积极,仔猪市场供不应求,一头15公斤左右的仔猪售价高达到400元。有种猪场称,当前已经有养殖户开始高价购买10公斤以下的仔猪。仔猪的大量补栏为中秋、国庆期间的猪肉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猪群结构来看,仔猪、中猪和大猪占比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养殖户反映,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生猪疫情较为稳定,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从总体趋势看,生猪产业稳定发展有基础
种猪繁育环节,二元母猪供不应求的态势使得大多数种猪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后备母猪供应。生猪养殖环节,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紧紧抓住当前大好机遇,养殖规模稳步扩大。同时,部分地区正在新建一批规模养殖场。例如,今年1—3月,湖南省新建或正在新建的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502个,其中1万头以上养殖场30个。
也要清醒地看到,散养户退出生猪养殖业呈现出一定的不可逆性,如果制约规模养殖发展的资金、土地等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跟不上散户退出速度的趋势还将继续甚至恶化,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仍将无法避免。
四、当前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一)动物疾病是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不少养殖户表示,近年来生猪越来越不好养,最大的养殖风险是疫病。生猪不仅发病多、病情复杂,且防疫成本不断提高,一旦发病损失非常大。养殖大户罗明俊反映,去年平均每头母猪可产仔猪近20头,受疫病影响,当前快速下降到14头左右;同时,今年以来其母猪共产仔60窝,受流行性腹泻影响,有6窝全部死亡,损失惨重。虽然近年来国家实行了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肉品储备、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育肥猪政策性保险等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比如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助只确定了极少数几种疫病,且每头扑杀生猪仅补助500元,只有其养殖成本的1/3左右。
(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进仍然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一是规模养殖用地难。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将农村耕地和林地承包到个人后经营权分散。农民从事规模养殖,仅靠自己按“集体均分”方式取得的承包地非常有限,难以适应规模养殖需要。而要通过土地的征用和流转方式取得规模养殖用地,又受制于土地原承包者。而且相当一部分地方没有把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真正把规模养殖用地按“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对待,农民取得规模养殖用地十分困难。
二是信贷支持难。农村房产变现困难,农村金融机构不接受房产抵押,农民贷款必须找有金融机构认可的具有经济偿还实力的经济能人担保,贷款担保很难。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但也要求一年一贷,一年一还,而生猪养殖是周期性养殖行为,生猪出栏后又要立即填栏,“年初贷、年底还”的贷款方式不能适应这种持续的周期性养殖需要。很多养殖户反映,当前生猪市场行情较好,急切希望能够扩大规模,但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无法解决。
三是风险防范难。养殖户反映,生猪规模养殖除了生猪养殖具有共性的市场风险(价格波动频繁)外,还存在较大的自然风险。近几年冰冻雨雪灾害对生猪产业影响巨大,有养殖户反映,2007年冰冻天气和大范围停电导致其800头生猪最终仅存活20头。全国性的电荒也为生猪养殖带来较大困难,有中等规模养殖户反映,停电曾导致其冰箱里保存的疫苗一次性损失几千元。正如养殖户所说,最大的风险是疫病风险。衡阳县最大的养猪企业信联农牧公司,年初受流行性腹泻影响,仔猪死亡率高达40%,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很多养殖户表示,受去年疫情影响,当前能繁母猪繁殖能力普遍下降,由以前的年供16头减少为当前的14头左右。
四是粪污治理难。调查发现,当前猪粪尿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配套沼气工程、使用发酵床养殖技术、生产制造有机肥。但是不论采取哪种方式,一个万头猪的粪污治理投入成本均在100万元以上,极大地增加了投入负担,一些规模养殖场因投入不足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然而,有养殖场反映,如果粪污处理不到位,对周边环境带来影响,常常会遭到附近居民举报至环保部门,一旦环保部门涉入,养殖场必定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经济处罚。很多养殖场表示,环保对当前生猪养殖带来的压力很大。
五、几点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基础免疫,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强化应急准备,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积极推进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增强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继续开展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强化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遴选生猪典型示范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三是进一步规范种猪市场秩序。组织开展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为重点的畜牧法执法检查,强化对种猪场种猪质量检测,提升种猪质量水平。督促各地规范种猪场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与发放,加强县市种猪扩繁场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种猪行为。
四是继续加强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进一步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和市场变化,加强形势研判;继续强化信息发布和预警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养殖场户优化调整生产结构,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王祖力,1978年生,河南信阳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畜牧业经济与食物政策。王济民,1964年生,山西兴县人,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畜牧业经济和食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