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大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力图寻找出目前体育院系对排球专业训练教学模式,揭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建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训练课程新的教学方法,并希望通过新的专业排球专项训练课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选材;考评机制;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1.前言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体育人才,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的任务。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改革已由宏观的体系、体制、和模式的改变,深入到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的深化改革阶段。通过对全国各大体育院、系的调查表明,体育院、系不仅要负责本专业课程的教学的任务,而且往往都要承担起校各运动项目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通过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一方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对外树立形象很好的途径,另一方面发挥着对优秀学生专业技能雕琢、提高的独特功能。排球作为三大球项目之一,同时在体育教育所设课程中占很重要地位。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排球专项训练课的教学时数压缩不少。如何在更短的教学时数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排球队队员、温州市少体校部分学生成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对文献资料和录象合理地搜集、获得相关数据和理论依据。
2.2.2 访问调查法:通过对浙江省各高校排球专项训练队教练和队员的访谈,了解目前浙江省排球项训练课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2.3 教学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步骤实验操作,最后得出实验结果。
2.2.4 数理统计法: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都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2.0统计软件包中完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当前体育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
3.1.1 运动队的选材和课程对象问题。排球专项训练课毕竟不同与原来的排球专修课,虽然在教学目标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使学生在普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较高的排球专项运动技能、全面的排球专业理论知识及运用专项知识能力。但专项训练课的对象需担负起参加高校排球大学生比赛的任务,因此课程对象的选择事实上除了学生自我意向外,还涉及到运动员的选材的问题,“运动员的选材”从训练学的角度上来看,却又是一个尤为关键的环节。
3.1.2 教学的流程和方法。专项训练课集中了排球技能较强或比较有潜质的学生,但是同一课程教授的学生分别来自四个年级,个体运动能力基础相差很大,而且每年都有相应的学生毕业离开和新生加入,这与原来的专修课程同一年级的课程对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教学进度与计划的安排,教学流程和方法有待于深入研究、优化。
3.1.3 考评机制问题。以往的运动队不涉及对队员的考评,只以整队运动成绩来对训练工作给予评价,但作为课程的设立,必须设立对学生个体的考评制度。同样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运动基础,因此单一以统一的技能测试和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显然不适用与专项训练课,必须研究出一整套涉及到技术的掌握,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运动成绩的反映,专项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方法,才能符合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目标。
3.2 排球专项训练课课程对象的双向选择机制的建立
3.2.1 招学生渠道的拓展。通过调查体育学生的招生渠道主要有以下方式:
上表所反映出的招生渠道还需加强拓展,同时通过调查得出:从地域来看,各试点院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来自本省(市),约占总数的82%。
3.2.2 队员的选才指标及标准的研究和确立。经过对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和对专家的访谈,制定出运动员的体能指标测试、身体条件及其选拔指标:
根据此表的指标,可帮助教练员了解每位运动员体能的现状,为科学地实施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3.2.3 建立专项学生初始运动档案。运动员的初始档案有利于整个训练过程的监控,对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提供依据。同时技术档案是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3.3 “分层次递进”、“莫斯顿互惠分组”排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3.3.1 方法的可操作性研究。采用组间比较设计,用统计学T检验方法检验两组间的差异(选一个实验组,一个传统组)。传统组教学流程见下图:
实验组教学流程见下图:
3.3.2 教学模式对实际教学效果影响研究。从下表统计结果看,“分层次递进”、“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教学中实验组学生的技评与达标成绩优于对照组。
“分层次递进”、“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形式符合排球运动技术掌握的规律,目标完成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使学生技能学习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4 排球专项训练课排球考评体系的建立
3.4.1 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评标准和指标权重体系建立。通过参考文献资料调查和与专家的访谈,据不同年级所侧重点不同,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略)。
3.4.2 排球专项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电化教学能力;创新能力。
4.总结
体育学院专项训练课对于体育院校的课程建设来说是个新课题,本课题通过对当前体育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和对相关内容的调查和研究,试图建立起一套与原有的排球普修、专修教学模式有所改良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的建设更加完善,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春元.体育人文研习型教法初探——兼谈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价值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6,27(3):79-82.
[2]刘彩惠,张兆发.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91-92.
[3]邓光庆,刘驰聘.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4):72.
[4]徐道玉.排球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80-83.
[5]王燕.高校体育专业排球脚步移动的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2):115-118.
[6]李安格.现代排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7]张勇,范英华.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25-527.
[8]徐超,王文静.直面2005年普通高校体育高水平运动员招生[J].中国学校体育,2005(4):32.
[9]刘平江,等.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1(4):78-79.
[10]张铁雄.多维选择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J].体育学刊,2002(3).
[11]陈岩.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
[12]龚德贵.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7).
作者简介:应良兵(1959-),温州技校培训处处长,连续三年被评为优职。
致谢:感谢李鹤洲老师在本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指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运动选材;考评机制;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1.前言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体育人才,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的任务。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改革已由宏观的体系、体制、和模式的改变,深入到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的深化改革阶段。通过对全国各大体育院、系的调查表明,体育院、系不仅要负责本专业课程的教学的任务,而且往往都要承担起校各运动项目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通过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一方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对外树立形象很好的途径,另一方面发挥着对优秀学生专业技能雕琢、提高的独特功能。排球作为三大球项目之一,同时在体育教育所设课程中占很重要地位。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排球专项训练课的教学时数压缩不少。如何在更短的教学时数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排球队队员、温州市少体校部分学生成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对文献资料和录象合理地搜集、获得相关数据和理论依据。
2.2.2 访问调查法:通过对浙江省各高校排球专项训练队教练和队员的访谈,了解目前浙江省排球项训练课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2.3 教学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步骤实验操作,最后得出实验结果。
2.2.4 数理统计法: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都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2.0统计软件包中完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当前体育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
3.1.1 运动队的选材和课程对象问题。排球专项训练课毕竟不同与原来的排球专修课,虽然在教学目标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使学生在普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较高的排球专项运动技能、全面的排球专业理论知识及运用专项知识能力。但专项训练课的对象需担负起参加高校排球大学生比赛的任务,因此课程对象的选择事实上除了学生自我意向外,还涉及到运动员的选材的问题,“运动员的选材”从训练学的角度上来看,却又是一个尤为关键的环节。
3.1.2 教学的流程和方法。专项训练课集中了排球技能较强或比较有潜质的学生,但是同一课程教授的学生分别来自四个年级,个体运动能力基础相差很大,而且每年都有相应的学生毕业离开和新生加入,这与原来的专修课程同一年级的课程对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教学进度与计划的安排,教学流程和方法有待于深入研究、优化。
3.1.3 考评机制问题。以往的运动队不涉及对队员的考评,只以整队运动成绩来对训练工作给予评价,但作为课程的设立,必须设立对学生个体的考评制度。同样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运动基础,因此单一以统一的技能测试和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显然不适用与专项训练课,必须研究出一整套涉及到技术的掌握,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运动成绩的反映,专项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方法,才能符合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目标。
3.2 排球专项训练课课程对象的双向选择机制的建立
3.2.1 招学生渠道的拓展。通过调查体育学生的招生渠道主要有以下方式:
上表所反映出的招生渠道还需加强拓展,同时通过调查得出:从地域来看,各试点院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来自本省(市),约占总数的82%。
3.2.2 队员的选才指标及标准的研究和确立。经过对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和对专家的访谈,制定出运动员的体能指标测试、身体条件及其选拔指标:
根据此表的指标,可帮助教练员了解每位运动员体能的现状,为科学地实施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3.2.3 建立专项学生初始运动档案。运动员的初始档案有利于整个训练过程的监控,对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提供依据。同时技术档案是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3.3 “分层次递进”、“莫斯顿互惠分组”排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3.3.1 方法的可操作性研究。采用组间比较设计,用统计学T检验方法检验两组间的差异(选一个实验组,一个传统组)。传统组教学流程见下图:
实验组教学流程见下图:
3.3.2 教学模式对实际教学效果影响研究。从下表统计结果看,“分层次递进”、“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教学中实验组学生的技评与达标成绩优于对照组。
“分层次递进”、“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形式符合排球运动技术掌握的规律,目标完成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使学生技能学习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4 排球专项训练课排球考评体系的建立
3.4.1 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评标准和指标权重体系建立。通过参考文献资料调查和与专家的访谈,据不同年级所侧重点不同,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略)。
3.4.2 排球专项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电化教学能力;创新能力。
4.总结
体育学院专项训练课对于体育院校的课程建设来说是个新课题,本课题通过对当前体育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和对相关内容的调查和研究,试图建立起一套与原有的排球普修、专修教学模式有所改良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的建设更加完善,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春元.体育人文研习型教法初探——兼谈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价值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6,27(3):79-82.
[2]刘彩惠,张兆发.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91-92.
[3]邓光庆,刘驰聘.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4):72.
[4]徐道玉.排球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80-83.
[5]王燕.高校体育专业排球脚步移动的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2):115-118.
[6]李安格.现代排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7]张勇,范英华.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25-527.
[8]徐超,王文静.直面2005年普通高校体育高水平运动员招生[J].中国学校体育,2005(4):32.
[9]刘平江,等.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1(4):78-79.
[10]张铁雄.多维选择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J].体育学刊,2002(3).
[11]陈岩.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
[12]龚德贵.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7).
作者简介:应良兵(1959-),温州技校培训处处长,连续三年被评为优职。
致谢:感谢李鹤洲老师在本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指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