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菇(高温型)“地栽”技术是在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镇上德安村等地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它的优点是:(1)“地栽”技术用土、水调节香菇菌筒温度,增加香菇室外适宜出菇时间,在福建省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夏季能正常出菇,一年可栽培2茬。(2)香菇质量好,朵形园整,不会出现“地雷菇”。(3)香菇菌筒补水操作简便、省工,避免了菌筒因浸、注水引起的碎筒。现将香菇(高温型)地栽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生产流程及所需天数
接种--发菌,菌丝满袋(室温20-24°C,每筒接5穴50--60天)--养菌培养(20天)--转色管理(20-24°C,20天)--分化原基管理(3-5天)--分化菇蕾管理(3天)--幼菇生长期管理(1-2天)--第一批菇采收,共计97-110天,近四个月--转潮期管理(5-7天)--第二批菇采收(13-15天)--转潮期管理(5-7天)--第三批菇采收(13-15天)--转潮期管理(5-7天)--第四批菇采收(13-15天)--转潮期管理(5-7天)--第五批菇采收(13-15天)共计169-198天,近6个月。
2.栽培场所的选择
(1)清洁的地区,四周没有杂草和臭水沟等菌蝇和菌蚊滋生的场所。
(2)福建省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田块。
(3)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温凉爽,排灌方便。
(4)坐西北朝东南,日照时间短,避开西晒,日夜温差大。
3.搭盖菇棚
平顶荫棚,棚高2.5-3m,棚顶用遮阳网(遮阳率80-90%),九荫一阳,四周用塑料薄膜、遮阳网(遮阳率80-90%),挡住大风、太阳光直射,以降低菇棚温度、提高菇棚湿度。
4.季节安排
栽培袋10-11月接种,第二年5月上旬至9月中旬长菇。
5.菌株
武香一号:高温型,适宜出菇温度16-25°C,子实体朵型大、园整,菌肉肥厚,菌盖深褐色,适于干制和鲜销。
6.栽培袋配方
杂木屑83%,麸皮15%,石膏2%。
7.装袋
17×55cm装袋湿料3.6-3.8斤,>4斤太湿,<3.2斤太干。袋装干料1.8斤,料/水=1:1,加水1.8斤,湿料重3.6斤,含水率56%。袋装干料1.8斤,料/水=1:1.1,加水1.98斤,湿料重3.8斤,含水率58%;袋装干料1.8斤,料/水=1:1.2,加水2.16斤,湿料重4斤,含水率60%。
8.发菌
(1)时间安排:十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
(2)脱外袋:菌丝圈相连时进行。
(3)刺孔:第一次,菌丝圈相连时进行,每个接种孔刺8个孔,距菌丝末端2厘米处用牙签刺孔,孔深1厘米。
(4)菇棚四周挂遮阳网(遮阳率80-90%)遮阳、通风。
(5)菌筒温度超过27°C,加盖一层遮阳网或加盖五节芒。
(6)发菌结束标准:菌筒长满菌丝。
9.养菌
(1)时间安排:第二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
(2)刺孔:第二次,菌丝已长满袋、菌筒发白、转色前进行。第三次 菌棒下地前七天进行。每筒打4排24个孔,孔深1.5厘米,用钉在木板上的铁钉拍打刺孔。袋温28°C或高于28°C不宜刺孔。
(3)菇棚四周挂遮阳网(遮阳率80-90%)遮阳、通风。
(4)菌筒温度超过27°C,加盖一层遮阳网或加盖五节芒。
(5)养菌结束(菌丝生理成熟)标准:
1)菌筒表面肿瘤状凸起,并占筒面三分之二。
2)接种穴周围菌皮转为棕褐色或棕红色。一菌筒80-90%菌皮转为棕褐色或棕红色。
3)手握菌筒有弹性。
4)部分菌棒开始出现菇蕾。
5)菌龄80天以上。
10.整畦及土壤消毒
(1)未整畦前每亩地撒生石灰25-100公斤,再翻土耙平,清除田间杂草、秸秆,灌水淹过土面保持10-20天,以减少病虫、杂菌源。
(2)菌筒排畦前半个月做畦。畦宽1.4米,畦高25厘米,畦中间稍高,畦间沟宽40厘米,留半沟水。
(3)先用1%漂白粉液浇透畦面,再用薄膜密闭覆盖3-7天,最后往畦面第二次撒25公斤/亩生石灰。
11.排筒
(1)时间安排:4月中旬。
(2)把沟里的泥浆往畦面耙。脱掉菌筒薄膜,一筒紧靠一筒往畦面泥浆里压。菌筒朝上面的1/2部位裸露,菌筒朝下面的1/2部位埋入泥浆中,把畦面全排满。一畦排好后弓上竹片盖好膜。一棚排好后灌满沟水,水浸到菌筒底部。
12.菌筒转色
(1)时间安排:4月中旬至5月上旬。
(2)转色期间沟里灌满水,水浸到菇筒底部,形成菇筒底部不易长“地雷菇”的环境条件。
(3)排筒后第1至第4天:多盖膜,少通风,RH=90%,让菌筒未转色部分长出白色菌丝。
(4)排筒后第5至第6天:少盖膜,多通风,RH=70%,让菌筒长出的白色菌丝倒伏,让菌筒变干些,手压菌筒有手指纹。
(5)排筒后第7天至菌筒完全转色:多盖膜,少通风,RH=90%,让菌筒分泌出棕褐色或棕红色色素。
13.原基形成期
(1)时间安排:5月上旬至9月中旬。
(2)震动刺激(拍打一次。三天后若没菇蕾再轻拍一次)。
(3)拉大干、湿差。往菌筒浇水,晴天每天5-8次,雨天每天3-5次。浇水的原则是:少量多次,保持菌筒湿润。
(4)日夜温差(8-10°C)刺激。通过日夜关、开菇棚门和合、拉菇棚围膜及盖、掀菇畦的盖膜,拉大日夜温差(8-10°C)。一般持续这样处理5-7天,菌筒将陆续分化出原基。
(5)通过开、关门和拉、合菇棚围膜及用山泉水往菇棚内外交替喷水,调节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6)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沟中水。
(7)菇筒标准重量:原菌筒重90%-97%。菌棒含水量52-60%,不低于45%。
(8)菌筒温度超过25°C,加盖一层遮阳网或加盖五节芒,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用山泉水往菇棚顶和菇棚内小拱形薄膜外交替喷水。
14.菇蕾形成期、幼菇生长期
(1)时间安排:5月上旬至9月中旬。
(2)继续往菌筒浇水,保持菌筒湿润。
(3)继续往沟里灌水,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沟中水。
(4)通过拉、合菇棚围膜和盖、掀菇畦的盖膜及菇棚内外喷水,调节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空气相对湿度。
(5)菌筒温度超过25°C,加盖一层遮阳网或加盖五节芒,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用山泉水往菇棚顶和菇棚内小拱形薄膜外交替喷水。
(6)菇筒标准重量:原菌筒重90%-97%。
15.采收
一天采1-2次。菇蒂要采干净,以免长杂菌。
16.转潮期管理
(1)时间安排:每潮菇结束至菌筒菌丝已恢复(菌筒有小部分菇蕾长出),5-7天。测试菌筒菌丝是否恢复最准确方法是:一批菌筒先拿一小畦做出菇试验。
(2)少盖膜,多通风,晴天半沟水,阴天1/3沟水,雨天排干水,让菌筒干些,用山泉水喷雾保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进入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
(3)通过拉开菇棚围膜和掀开畦上盖膜,加大通风量。
(4)通过拉、合菇棚围膜和盖、掀菇畦的盖膜及菇棚内外喷水,调节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空气相对湿度。
(5)菇筒标准重量:原菌筒重90%-97%。
(6)待菌筒菌丝恢复后再进入原基形成期管理。 [科]
【参考文献】
[1]徐波,胡子光.低海拔夏季地栽香菇技术,中国食用菌,2003,(4)31.
[2]游玉明,王卫平,尹庆璋,钟振学.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广西农学报,2003,(2)44-45.
[3]李征焱,蔡幼远,罗嗣德.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覆土新法栽培,农村百事通,2001,(21)18-19.
[4]张维瑞,洪健尔.反季栽培香菇出现的异常及防治,食用菌,1998,(1)31-32.
1.生产流程及所需天数
接种--发菌,菌丝满袋(室温20-24°C,每筒接5穴50--60天)--养菌培养(20天)--转色管理(20-24°C,20天)--分化原基管理(3-5天)--分化菇蕾管理(3天)--幼菇生长期管理(1-2天)--第一批菇采收,共计97-110天,近四个月--转潮期管理(5-7天)--第二批菇采收(13-15天)--转潮期管理(5-7天)--第三批菇采收(13-15天)--转潮期管理(5-7天)--第四批菇采收(13-15天)--转潮期管理(5-7天)--第五批菇采收(13-15天)共计169-198天,近6个月。
2.栽培场所的选择
(1)清洁的地区,四周没有杂草和臭水沟等菌蝇和菌蚊滋生的场所。
(2)福建省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田块。
(3)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温凉爽,排灌方便。
(4)坐西北朝东南,日照时间短,避开西晒,日夜温差大。
3.搭盖菇棚
平顶荫棚,棚高2.5-3m,棚顶用遮阳网(遮阳率80-90%),九荫一阳,四周用塑料薄膜、遮阳网(遮阳率80-90%),挡住大风、太阳光直射,以降低菇棚温度、提高菇棚湿度。
4.季节安排
栽培袋10-11月接种,第二年5月上旬至9月中旬长菇。
5.菌株
武香一号:高温型,适宜出菇温度16-25°C,子实体朵型大、园整,菌肉肥厚,菌盖深褐色,适于干制和鲜销。
6.栽培袋配方
杂木屑83%,麸皮15%,石膏2%。
7.装袋
17×55cm装袋湿料3.6-3.8斤,>4斤太湿,<3.2斤太干。袋装干料1.8斤,料/水=1:1,加水1.8斤,湿料重3.6斤,含水率56%。袋装干料1.8斤,料/水=1:1.1,加水1.98斤,湿料重3.8斤,含水率58%;袋装干料1.8斤,料/水=1:1.2,加水2.16斤,湿料重4斤,含水率60%。
8.发菌
(1)时间安排:十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
(2)脱外袋:菌丝圈相连时进行。
(3)刺孔:第一次,菌丝圈相连时进行,每个接种孔刺8个孔,距菌丝末端2厘米处用牙签刺孔,孔深1厘米。
(4)菇棚四周挂遮阳网(遮阳率80-90%)遮阳、通风。
(5)菌筒温度超过27°C,加盖一层遮阳网或加盖五节芒。
(6)发菌结束标准:菌筒长满菌丝。
9.养菌
(1)时间安排:第二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
(2)刺孔:第二次,菌丝已长满袋、菌筒发白、转色前进行。第三次 菌棒下地前七天进行。每筒打4排24个孔,孔深1.5厘米,用钉在木板上的铁钉拍打刺孔。袋温28°C或高于28°C不宜刺孔。
(3)菇棚四周挂遮阳网(遮阳率80-90%)遮阳、通风。
(4)菌筒温度超过27°C,加盖一层遮阳网或加盖五节芒。
(5)养菌结束(菌丝生理成熟)标准:
1)菌筒表面肿瘤状凸起,并占筒面三分之二。
2)接种穴周围菌皮转为棕褐色或棕红色。一菌筒80-90%菌皮转为棕褐色或棕红色。
3)手握菌筒有弹性。
4)部分菌棒开始出现菇蕾。
5)菌龄80天以上。
10.整畦及土壤消毒
(1)未整畦前每亩地撒生石灰25-100公斤,再翻土耙平,清除田间杂草、秸秆,灌水淹过土面保持10-20天,以减少病虫、杂菌源。
(2)菌筒排畦前半个月做畦。畦宽1.4米,畦高25厘米,畦中间稍高,畦间沟宽40厘米,留半沟水。
(3)先用1%漂白粉液浇透畦面,再用薄膜密闭覆盖3-7天,最后往畦面第二次撒25公斤/亩生石灰。
11.排筒
(1)时间安排:4月中旬。
(2)把沟里的泥浆往畦面耙。脱掉菌筒薄膜,一筒紧靠一筒往畦面泥浆里压。菌筒朝上面的1/2部位裸露,菌筒朝下面的1/2部位埋入泥浆中,把畦面全排满。一畦排好后弓上竹片盖好膜。一棚排好后灌满沟水,水浸到菌筒底部。
12.菌筒转色
(1)时间安排:4月中旬至5月上旬。
(2)转色期间沟里灌满水,水浸到菇筒底部,形成菇筒底部不易长“地雷菇”的环境条件。
(3)排筒后第1至第4天:多盖膜,少通风,RH=90%,让菌筒未转色部分长出白色菌丝。
(4)排筒后第5至第6天:少盖膜,多通风,RH=70%,让菌筒长出的白色菌丝倒伏,让菌筒变干些,手压菌筒有手指纹。
(5)排筒后第7天至菌筒完全转色:多盖膜,少通风,RH=90%,让菌筒分泌出棕褐色或棕红色色素。
13.原基形成期
(1)时间安排:5月上旬至9月中旬。
(2)震动刺激(拍打一次。三天后若没菇蕾再轻拍一次)。
(3)拉大干、湿差。往菌筒浇水,晴天每天5-8次,雨天每天3-5次。浇水的原则是:少量多次,保持菌筒湿润。
(4)日夜温差(8-10°C)刺激。通过日夜关、开菇棚门和合、拉菇棚围膜及盖、掀菇畦的盖膜,拉大日夜温差(8-10°C)。一般持续这样处理5-7天,菌筒将陆续分化出原基。
(5)通过开、关门和拉、合菇棚围膜及用山泉水往菇棚内外交替喷水,调节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6)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沟中水。
(7)菇筒标准重量:原菌筒重90%-97%。菌棒含水量52-60%,不低于45%。
(8)菌筒温度超过25°C,加盖一层遮阳网或加盖五节芒,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用山泉水往菇棚顶和菇棚内小拱形薄膜外交替喷水。
14.菇蕾形成期、幼菇生长期
(1)时间安排:5月上旬至9月中旬。
(2)继续往菌筒浇水,保持菌筒湿润。
(3)继续往沟里灌水,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沟中水。
(4)通过拉、合菇棚围膜和盖、掀菇畦的盖膜及菇棚内外喷水,调节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空气相对湿度。
(5)菌筒温度超过25°C,加盖一层遮阳网或加盖五节芒,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用山泉水往菇棚顶和菇棚内小拱形薄膜外交替喷水。
(6)菇筒标准重量:原菌筒重90%-97%。
15.采收
一天采1-2次。菇蒂要采干净,以免长杂菌。
16.转潮期管理
(1)时间安排:每潮菇结束至菌筒菌丝已恢复(菌筒有小部分菇蕾长出),5-7天。测试菌筒菌丝是否恢复最准确方法是:一批菌筒先拿一小畦做出菇试验。
(2)少盖膜,多通风,晴天半沟水,阴天1/3沟水,雨天排干水,让菌筒干些,用山泉水喷雾保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进入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
(3)通过拉开菇棚围膜和掀开畦上盖膜,加大通风量。
(4)通过拉、合菇棚围膜和盖、掀菇畦的盖膜及菇棚内外喷水,调节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空气相对湿度。
(5)菇筒标准重量:原菌筒重90%-97%。
(6)待菌筒菌丝恢复后再进入原基形成期管理。 [科]
【参考文献】
[1]徐波,胡子光.低海拔夏季地栽香菇技术,中国食用菌,2003,(4)31.
[2]游玉明,王卫平,尹庆璋,钟振学.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广西农学报,2003,(2)44-45.
[3]李征焱,蔡幼远,罗嗣德.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覆土新法栽培,农村百事通,2001,(21)18-19.
[4]张维瑞,洪健尔.反季栽培香菇出现的异常及防治,食用菌,1998,(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