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辰的奇女子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d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穿着汉服、手持望远镜的中国古代女子,刷屏了INS等一系列国外社交网络,以她为内容的人物插画也十分火爆,深受年轻人喜爱。
  没有清晰的照片,艺术家们就纷纷拿起画笔、佐以想象,用一张张画作表达对她的敬意。汉服与望远镜,看上去似乎并不搭调,却是她最著名的特点。
  兒童科普读物《STEM界的女超人》中,她的出生和死亡,成了重点标注的“大事件”;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 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中,她的出场顺序被排到前三;《数学的力量:数学的反叛女性》中,盛赞了她在数学上的贡献;《Nature》把她评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科学家”……
  甚至,当你偶尔无聊,抬头仰望夜空时,还能在宇宙中看到她的名字——在遥远的金星上,有一个小小的陨石坑被命名为“Wang zhenyi”。这位女子追逐星辰与真理的身影,留存于深邃的星空之中。
  她就是中国古代女科学家王贞仪。
  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清乾隆三十三年,王贞仪出生于江南的书香门第之家,打小就在书堆里摸爬滚打。爷爷教天文、奶奶教诗词、爸爸教医术,开明的家庭教育给予了王贞仪知识、理解与爱。勤奋而聪慧的王贞仪8岁就能作诗,11岁能写一手好文章。这位童年顺遂的大小姐,本可以安安分分,以传统的“才女“之名觅得夫婿,相夫教子,然后与其他人一般默默无闻地生活。然而,从父亲决定带着小贞仪朝着长白山千里奔丧开始,故事的发展就变得和其他深闺大小姐截然不同了。
  王家祖籍安徽,因祖父在金陵为官,王贞仪在南京生活了很多年。直到为人耿直的祖父得罪了上司,被调职至吉林后病逝,她便从温风和雨的江南被带入了寒风凛冽的东北。在吉林的4年里,她埋头苦读祖父留下的藏书,跟着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马术骑射,在草原留下“发必中的,骑射如飞”的英姿。
  16岁,父亲开始带着贞仪四处游历行医,王贞仪因此见到了黄河长江在烈日下奔腾,夜泊于绝美静谧的洞庭湖上,亲眼看见壮士在秦淮竞渡,亲口诵读前人在岳阳楼留下的诗歌。
  她用脚步丈量过这方天地,将山海装进了心中。
  朝起思天圆地方,夜临想日月星辰
  在王贞仪回到南京生活之后,她踏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因为那时女子不进学堂的风气,她没有老师,只能翻着张衡的《灵宪》苦思冥想。王贞仪每夜坚持观察天象,记录行星轨迹,写了《经星辩》正确推导出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旋转方向。
  在如此困难的境地中,她著写了《月食解》,用通俗的语言告诉百姓们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全世界最早的、准确的月食成因解释,由这位18世纪年仅20岁的中国少女完成。
  而接触到哥白尼的理论后,她又创作了《地圆说》,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结合宏观和微观来解释为什么人眼所见“天圆地方”的科学家。
  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女性,研究天文的困难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若不是有广阔胸襟、卓远见识,又怎能突破时代局限,去追寻那遥远的科学真理。
  和当时的读书人不同,王贞仪没有死读孔孟八股,而是心仪数学。《勾股三角解》 《历算简存》 《筹算易知》《象数窥余》……许许多多的数学科普书在她手下著出,为那个时代添上一笔数理的颜色。
  其命如风吹云散,所行似金铭石刻
  因为醉心学术、坚持真理,王贞仪做好了终身不嫁的打算。寻常女子15岁出嫁,她一研究就研究到了25岁。如此晚婚已经是破天荒,她还非要自由恋爱,选了一名家境贫寒但理解她的秀才——詹枚。
  詹枚仰慕王贞仪的才学,甘愿为她打下手,帮助她把学术成果出书流传后世。王贞仪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德风亭初集》便是在夫妻二人通力合作下完成的。只是贫苦的生活终究无法支持这对夫妻继续研学,婚后仅4年,王贞仪便因为常年艰苦钻研,加上操劳家务而患病去世,未留下任何子女。一位伟大的女性,在人生第29个春秋陨落,像流星般闪耀又匆忙。
  根据现有的统计,短短几年间,王贞仪在天文、数学、诗词等领域的著书共有56卷之多。她的手稿根据遗愿被转交给挚友蒯夫人,又经历多次辗转,大部分著作未等刊印就失传了。这位学贯中西、博览古今、通晓天文地理的女科学家,在200年前的无数个夜晚,曾坚定地抬头仰望星空。王贞仪这个名字如同一道光芒,刺破了黑夜的重重包裹,化作一颗指北的星辰,传递给后世力量和勇气。
  尽管仅29年的生命如流星划过,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璀璨。
其他文献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过的人说那就是裴令公的家。您的學生像桃李一样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信仰感,是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个词。  在《演员的诞生》中,章子怡面对郑爽的笑场,怒怼刘烨:“你满意什么?他们一点做演员的信念感都没有,你有什么好满意的?”在这档节目中,她反复且极其认真的强调表演的“信念感”、“信仰感”以及“责任感”。  她说,她之所以同意上这档节目,初衷就是“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演员”。因为她,娱乐圈也开始研究“专业”二字。  “信仰感”三个字,让这档综艺节目多次登上热搜榜,成为大
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就有了关于气候、农业和社会变迁之间关系的研究。近些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该领域的探索也突飞猛进。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其宏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首次接触气候史。此后,其追随者勒华拉杜里相继出版了《公元1000年以来的气候史》和《气候的人文史和比较史》三部曲。在详细分析气候波动数据后,深入探讨饥荒、传染病对人
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谢庄《月赋》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马戴《灞上秋居》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蕭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  ——冯
亮照在苇花森林  河堤上奔跑的风  有晚香玉的味道  燕子衔泥,穿梭旧屋堂前  那棵活了五百年的枫杨树又伸出新枝  暮色里,一个似曾相識的人  骑马缓缓走来  面容安详  手里捧着绿色的星光和春天
今天,我看見了两株腊梅。不是一株,不是三株,也不是一万株,恰好是两株。不是黄色,不是白色,恰好是紫色。不是含苞待放,不是落英缤纷,恰好在盛开。尽管别人也看见了它们,但它们既被我看见,就有了属于我的意味。我把我的喜爱添加在它们身上,它们是两株腊梅,我对它们的喜爱是第三株腊梅。
幸福的是永恒的宇宙,永恒的太阳  永恒的天空,永恒的星星  永恒的寂静,永恒的寂寞  没有烦恼,沒有忧愁,没有悲苦  幸福的是短暂的风,短暂的云  短暂的花草,短暂的露珠  转瞬就消逝,转眼就凋零  来不及烦恼、忧愁或悲苦  幸福的是你们,人呵  在永恒的寂静永恒的寂寞的天地间  在虚空而无感情的大千世界里  烦恼、忧愁、悲苦和相爱
以食物、网络游戏、电视剧各种声色娱乐等麻醉自身是无益处的。人需要去直面一切问题,加以自省并克服,以实践去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意识级别,才有可能生长。真正生长着的人,从来不消极与回避,也不沉溺于任何物质或妄念。相反,他们逆大流而行,有叛逆的勇气,也有温柔的接納。
据说,拥有全套色系的口红是每个女生的梦想,这句话,放之古今皆准。虽然没有上百个色号的小黑管,也没有价值上千的整套彩妆,但古代女子化起妆来一点不含糊,如温庭筠所写:“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整头发、敷水粉、抹腮红、画蛾眉、贴花钿,一步都不能少。  化妆有多复杂?看看现代人的口红包就知道了。芳华颜色,取于自然  胭脂是古人妆镜匣中绝对的主角
海明威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提出“冰山原则”,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个短篇小说里,大量的日常原生态式对话,让一群人浮现在生活的水面之上。小说有两条线索写出来,一条线索是明线,写少年尼莫初恋的破灭;另一条线索是暗线,写了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作家写作时,就好像是用一个“切片机”,把那一小段时光“切”了出来,而这一小段时光实则交代了人物、事件的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