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要全面了解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贡献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更要深刻把握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思想逻辑。
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在思想理论上的觉悟和觉醒。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不是偶然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国家被奴役、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的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斗争之所以流产,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在于没有找到先进的理论和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曾说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19世纪40年代,几乎在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一时期,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正式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锻造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正当中国“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真理之路无坦途。正是由于探寻路上的艰辛和不易,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后,不管是弱小还是强大,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综观中外政党历史,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这样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建设。
学党史、悟思想,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更加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更加注重思想指引、理论思维,自觉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为“主心骨”、“压舱石”、“导航仪”,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理论清醒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正确认知和科学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再证明,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行动自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坚持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在党的历史上,曾有三次在遭受重大挫折后而成功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会议。一是八七会议。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员人数由近6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在这种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由国共合作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转变。二是遵义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挫折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并阐述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和今后军事行动的方向等问题。与会者多数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最危难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从这三次历史性转变来看,在每一个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面对一度出现的思想路线错误而导致的困难局面,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握规律、顺应潮流,从而实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学党史、悟思想,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清醒,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理论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对自身理论真理性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进理论创新和进行理论创造的充分信心,是理论成熟和思想成熟的显著标志。党的全部历史证明,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造的理论体系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然而,党早期受主客观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做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艰苦磨砺特别是红军万里长征的浴火重生,面对全民族抗战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运用开始变得成熟起来。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他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还十分明确地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重要概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毛泽东同志后来说:“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以这次会议为开端,中国共产党越来越体现出坚定的理论自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艰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学党史、悟思想,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正确的指导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提升全党理论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加强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告诉我们,理论武装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重要维度。
早在党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党的一大明确提出“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学习理论是胜利的条件”,号召全党来一个学习竞赛;党中央还规定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为干部学习节,出现了“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学习热潮,被毛泽东同志形象地称之为“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要求干部“读五本马列主义的书”。他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要求干部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曾经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党史、悟思想,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看家本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增强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并切实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作者系《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纪)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强化理论自觉
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在思想理论上的觉悟和觉醒。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不是偶然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国家被奴役、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的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斗争之所以流产,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在于没有找到先进的理论和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曾说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19世纪40年代,几乎在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一时期,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正式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锻造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正当中国“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真理之路无坦途。正是由于探寻路上的艰辛和不易,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后,不管是弱小还是强大,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综观中外政党历史,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这样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建设。
学党史、悟思想,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更加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更加注重思想指引、理论思维,自觉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为“主心骨”、“压舱石”、“导航仪”,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保持理论清醒
理论清醒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正确认知和科学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再证明,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行动自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坚持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在党的历史上,曾有三次在遭受重大挫折后而成功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会议。一是八七会议。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员人数由近6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在这种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由国共合作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转变。二是遵义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挫折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并阐述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和今后军事行动的方向等问题。与会者多数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最危难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从这三次历史性转变来看,在每一个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面对一度出现的思想路线错误而导致的困难局面,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握规律、顺应潮流,从而实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学党史、悟思想,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清醒,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对自身理论真理性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进理论创新和进行理论创造的充分信心,是理论成熟和思想成熟的显著标志。党的全部历史证明,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造的理论体系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然而,党早期受主客观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做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艰苦磨砺特别是红军万里长征的浴火重生,面对全民族抗战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运用开始变得成熟起来。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他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还十分明确地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重要概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毛泽东同志后来说:“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以这次会议为开端,中国共产党越来越体现出坚定的理论自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艰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学党史、悟思想,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加强理论武装
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正确的指导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提升全党理论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加强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告诉我们,理论武装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重要维度。
早在党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党的一大明确提出“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学习理论是胜利的条件”,号召全党来一个学习竞赛;党中央还规定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为干部学习节,出现了“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学习热潮,被毛泽东同志形象地称之为“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要求干部“读五本马列主义的书”。他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要求干部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曾经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党史、悟思想,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看家本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增强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并切实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作者系《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