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专业综合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育高年级的专业综合能力。但笔者发现我院本科阶段高年级学生在解决专业综合问题时表现出应用性不强的特征,尤其是面对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讨论和分析了如何培养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能力的措施,并以《国际技术贸易》课程为切入点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专业综合能力;国际技术贸易;SP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75-01
一、专业综合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专业综合能力的内涵。专业综合能力在本科阶段的提法并不明确,本文中主要指利用所学各门专业课程,解决本专业综合型问题的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将各课程所学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但在笔者授课过程中却发现我院国贸本科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不强。
为体现我院“SPT”人才培养理念,贯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综合性专业课程为载体,以本科阶段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综合型项目作业为主要手段,以学习过程为主要的管理内容,以课后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运用的训练,最终实现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二)培育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对于学校深化“SPT”教学理念,强化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提高专业综合能力,督促教师教改和科研工作有较积极的意义。
1.我院“SPT”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在实践操作上具有较娴熟的技术,而且在本质上要求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的研究以“SPT”为基础,深入挖掘成功人才的专业综合能力,为“SPT”教学理念的深化进行有益的尝试。2.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为学生自身成材和成功创造条件。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过程管理,对每次项目作业必须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过程管理表格,课后学习过程处于指导教师可控范围之内。3.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因此对于教师可从自身的研究方向出发设计与课程相关的项目作业,实现教学相长。
二、国贸专业综合能力培育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院本科高年级阶段实行团队合作项目作为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有过五个教学周期,本科学生在处理涉及专业知识的问题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总体来看,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有再发掘的空间和潜力。
(一)考核目标单一。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与总结,部分本科阶段高年级学生对以前所学专业课程较易遗忘。部分原因在于学习时不扎实,仅以考试通过为主要目标。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后续课程对于前修课程知识的应用不足,导致专业知识间的关联被打散,无法形成综合知识体系,专业综合能力不足,学生对于综合型知识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如笔者在教授《国贸综合实训》时,部分学生对于贸易术语还存在许多课程遗留问题;教授《国际技术贸易》时,大部分学生对于前一学期所学《统计学》知识没有印象等等。
(二)过程管理缺失。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特征,即期初和期末较严,但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对于学生能力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缺失使得学生没有压力去培育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据笔者所了解,已有的团队项目作业考核与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结果上,容易造成项目作业质量不高及搭便车等道德风险。多数团队合作项目以结果管理为主,其考核内容中结果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三)教师精力不允许。由于我院教师普遍教学任务量较重,同时又承担着科研压力和班主任等其他工作压力,因此在教学工作上投入的精力有限,无法满足个性化和应用型的教学需求。在练习设计、过程管理、惩罚监督等环节流于形式,从而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地执行,不仅浪费了有效的资源,而且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比如高年级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会涉及到一些作业,但这些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以客观题为主,无法激发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一些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能力培育入手,设计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观性练习,但由于过程监督的成本较高而无法有效实施监管,从而导致“搭便车”的行为。
三、培育国贸专业综合能力的措施
(一)以学习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鉴于此,本课程教改在实施过程中更注意对于项目作业完成的过程管理和团队合作。除了对项目作业过程中要求组长按要求提交过程管理表格,同时还在分组过程中减少组员数量。据相关资料表明,2-4人是作为学习小组最合适的分组标准,因此笔者拟将小组人数初步定为2-3人。
具体的过程管理分六步骤。第一是下达任务,并规定具体的项目内容及完成时限,培养团队意识(一般为两周时间);第二是分解任务,由组长分解任务,培养学生明确问题和分解综合型问题的能力;第三是分配任务,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第四是完成任务,按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的任务,再整合成作业成果(报告或论文),本阶段是重点培养专业综合能力的过程;第五是展示任务,进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第六是评价任务,在展示过程中由指导教师与其他组长共同打分,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二)以综合项目作业为主要手段。现行的团队合作项目以一门课程中单章或独立问题作为学习内容,这固然有利于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但对于培养专业综合能力来说远远不够。因此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作业也必须体现综合性,即充分设计综合运用多门专业知识的作业。
现以《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第四章“信息经济学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应用”的作业为例进行说明:通过专业网站查找浙江省或其他省技术贸易带动的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了解并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技术贸易的相关程度。
(三)以专业知识关联为主要目标。按照传统的学习模式,对于前修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联不足,学生无法将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更妄谈构建知识体系了。这对于学生从专业知识高度看问题造成了隐忧,同时也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宏观地分析问题,决策能力受到较大限制。因此过程管理实施中要求指导教师结合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精心设计项目作业,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分析并解决综合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本文系2013校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启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思考[J]. 职业圈. 2007(05)
[2]杨明. 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 职业技术教育. 2007(22)
关键词:专业综合能力;国际技术贸易;SP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75-01
一、专业综合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专业综合能力的内涵。专业综合能力在本科阶段的提法并不明确,本文中主要指利用所学各门专业课程,解决本专业综合型问题的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将各课程所学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但在笔者授课过程中却发现我院国贸本科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不强。
为体现我院“SPT”人才培养理念,贯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综合性专业课程为载体,以本科阶段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综合型项目作业为主要手段,以学习过程为主要的管理内容,以课后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运用的训练,最终实现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二)培育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对于学校深化“SPT”教学理念,强化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提高专业综合能力,督促教师教改和科研工作有较积极的意义。
1.我院“SPT”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在实践操作上具有较娴熟的技术,而且在本质上要求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的研究以“SPT”为基础,深入挖掘成功人才的专业综合能力,为“SPT”教学理念的深化进行有益的尝试。2.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为学生自身成材和成功创造条件。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过程管理,对每次项目作业必须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过程管理表格,课后学习过程处于指导教师可控范围之内。3.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因此对于教师可从自身的研究方向出发设计与课程相关的项目作业,实现教学相长。
二、国贸专业综合能力培育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院本科高年级阶段实行团队合作项目作为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有过五个教学周期,本科学生在处理涉及专业知识的问题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总体来看,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有再发掘的空间和潜力。
(一)考核目标单一。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与总结,部分本科阶段高年级学生对以前所学专业课程较易遗忘。部分原因在于学习时不扎实,仅以考试通过为主要目标。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后续课程对于前修课程知识的应用不足,导致专业知识间的关联被打散,无法形成综合知识体系,专业综合能力不足,学生对于综合型知识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如笔者在教授《国贸综合实训》时,部分学生对于贸易术语还存在许多课程遗留问题;教授《国际技术贸易》时,大部分学生对于前一学期所学《统计学》知识没有印象等等。
(二)过程管理缺失。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特征,即期初和期末较严,但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对于学生能力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缺失使得学生没有压力去培育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据笔者所了解,已有的团队项目作业考核与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结果上,容易造成项目作业质量不高及搭便车等道德风险。多数团队合作项目以结果管理为主,其考核内容中结果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三)教师精力不允许。由于我院教师普遍教学任务量较重,同时又承担着科研压力和班主任等其他工作压力,因此在教学工作上投入的精力有限,无法满足个性化和应用型的教学需求。在练习设计、过程管理、惩罚监督等环节流于形式,从而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地执行,不仅浪费了有效的资源,而且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比如高年级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会涉及到一些作业,但这些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以客观题为主,无法激发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一些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能力培育入手,设计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观性练习,但由于过程监督的成本较高而无法有效实施监管,从而导致“搭便车”的行为。
三、培育国贸专业综合能力的措施
(一)以学习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鉴于此,本课程教改在实施过程中更注意对于项目作业完成的过程管理和团队合作。除了对项目作业过程中要求组长按要求提交过程管理表格,同时还在分组过程中减少组员数量。据相关资料表明,2-4人是作为学习小组最合适的分组标准,因此笔者拟将小组人数初步定为2-3人。
具体的过程管理分六步骤。第一是下达任务,并规定具体的项目内容及完成时限,培养团队意识(一般为两周时间);第二是分解任务,由组长分解任务,培养学生明确问题和分解综合型问题的能力;第三是分配任务,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第四是完成任务,按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的任务,再整合成作业成果(报告或论文),本阶段是重点培养专业综合能力的过程;第五是展示任务,进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第六是评价任务,在展示过程中由指导教师与其他组长共同打分,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二)以综合项目作业为主要手段。现行的团队合作项目以一门课程中单章或独立问题作为学习内容,这固然有利于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但对于培养专业综合能力来说远远不够。因此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作业也必须体现综合性,即充分设计综合运用多门专业知识的作业。
现以《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第四章“信息经济学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应用”的作业为例进行说明:通过专业网站查找浙江省或其他省技术贸易带动的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了解并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技术贸易的相关程度。
(三)以专业知识关联为主要目标。按照传统的学习模式,对于前修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联不足,学生无法将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更妄谈构建知识体系了。这对于学生从专业知识高度看问题造成了隐忧,同时也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宏观地分析问题,决策能力受到较大限制。因此过程管理实施中要求指导教师结合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精心设计项目作业,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分析并解决综合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本文系2013校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启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思考[J]. 职业圈. 2007(05)
[2]杨明. 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 职业技术教育. 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