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语文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用智力,拓展知识面,鼓励学生应用创造思维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完成作业。因此,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认知发展的思维导图工具,理应在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应用,本文就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进行了深入讨论。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布置
运用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文本之外、课文之外。应用思维导图作业,可以促使学生拓展认知,因而可以避免强调死一记硬背和机械重复与模仿。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辅导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视大量的课外作业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置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途径,发展学生看待人情、事物的情感和态度为补充,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创造意识的发展。
一、尊重学生差异,关注趣味,教授方法
面对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局面,任何统一的教法都难以满全全部学生的发展需求。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并将学生差异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础资源。教师要全面观察和分析每个学生,注意个体差异,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潜在能力和亮点获得彰显,切不可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制约学生思维发散或集中,反而应该允许学生相互交流,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张扬个性的作业环境,让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完成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差异化发展。
例如,教师在围绕《草原》一课展开作业设计时,就围绕学生“喜好自然风光”“喜欢了解草原人物、故事”“喜欢拓展了解新资料”的特点,围绕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示了以“草原”为思维核心的“草原风光”“新迎远客”“主客联欢”等分支进行了基于课文内容为主的思维导图。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从文中找出适宜的信息填充分支。“大家可以利用关键词来表达,也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句子来填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根据所了解课文内容进行高效复习。思维导图应用模式也为学生的课堂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学生可以在更自由、更自主、更感兴趣的模式中去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自己认知的作业,对“写作方法”和“扩展”分支进行了内容填充。同时,小组模式也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的发展,即通过思考和答题获得新的收获和提高。最终每一个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二、鼓励学生合作,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可以不唯一,而是根据学生具体素质发展需求进行灵活运用。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备课时所预构的思维导图实施教学,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思考特点,让他们理解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对文章结构的梳理的工具,更是一种自己思维表达的工具,达到学生合作共进的目的。在鼓励学生参与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掌握绘制技巧,是学生合作的基础。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满足其求知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提升,教师以“鲁滨逊漂流记”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词铺展思维导图。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教师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内成员每人都负责一个思维导图的二级标题,如“背景”“内容”“人物”等,然后小组对本篇文章全部展开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分析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掌握学生全面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可伸缩性的思维实现更大拓展,结合其认知将主题关联词与图像、颜色进行连接。发挥右脑功能开启想象能力,开发左脑功能将文中的细节和分支主题进行逻辑联系。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的方式,让学生适应了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以及学习了思维导图展示思路的方法,而學生对细节词汇甚至文中主角动作的研究,也对其他学生和教师完善思维导图有启发意义。
三、确定思维核心,放开束缚,激发潜能
教师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其将知识的理解融入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锻炼、实践、反思,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自由创新学习,是教师给予学生最好的引导模式。利用思维工具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知联成体系,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关联、整合,利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形成会自动探索、求知的心理态势。这种灵活的、鼓励创新型的作业设计模式,完全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核心内涵。
例如,在围绕《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展开作业设计时,教师凭借学生对于课文的了解,在确定“只有一个地球”的思维核心后,让小学生自主设计分支,进行内容填充。学生可以自然地对“遥望地球”“资源有限”“地球的唯一性”和“对人类行为的呼唤”等方面,利用生活经验和所见场景进行关联。这样,既自然地显现出学生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更让其不仅获得了许多的拓展信息,锻炼了全面、创新参与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作业是小学生将语文知识生活到实践、将知识与学生自身认知进行关联的载体。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布置作业,利于学生将当下认知与以往生活实践进行深层互动,在智力、认知、联想能力都得到发展的作业完成模式中,获得许多信息,锻炼创新学习、拓展学习能力的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愉悦的作业体验。由此可见,将思维导图灵活融入到语文作业设计中,利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有华,陈紫茹. 外化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建构[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36-40.
[2]康绪清,韩燕.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86-87.
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中心小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布置
运用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文本之外、课文之外。应用思维导图作业,可以促使学生拓展认知,因而可以避免强调死一记硬背和机械重复与模仿。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辅导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视大量的课外作业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置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途径,发展学生看待人情、事物的情感和态度为补充,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创造意识的发展。
一、尊重学生差异,关注趣味,教授方法
面对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局面,任何统一的教法都难以满全全部学生的发展需求。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并将学生差异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础资源。教师要全面观察和分析每个学生,注意个体差异,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潜在能力和亮点获得彰显,切不可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制约学生思维发散或集中,反而应该允许学生相互交流,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张扬个性的作业环境,让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完成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差异化发展。
例如,教师在围绕《草原》一课展开作业设计时,就围绕学生“喜好自然风光”“喜欢了解草原人物、故事”“喜欢拓展了解新资料”的特点,围绕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示了以“草原”为思维核心的“草原风光”“新迎远客”“主客联欢”等分支进行了基于课文内容为主的思维导图。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从文中找出适宜的信息填充分支。“大家可以利用关键词来表达,也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句子来填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根据所了解课文内容进行高效复习。思维导图应用模式也为学生的课堂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学生可以在更自由、更自主、更感兴趣的模式中去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自己认知的作业,对“写作方法”和“扩展”分支进行了内容填充。同时,小组模式也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的发展,即通过思考和答题获得新的收获和提高。最终每一个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二、鼓励学生合作,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可以不唯一,而是根据学生具体素质发展需求进行灵活运用。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备课时所预构的思维导图实施教学,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思考特点,让他们理解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对文章结构的梳理的工具,更是一种自己思维表达的工具,达到学生合作共进的目的。在鼓励学生参与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掌握绘制技巧,是学生合作的基础。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满足其求知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提升,教师以“鲁滨逊漂流记”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词铺展思维导图。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教师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内成员每人都负责一个思维导图的二级标题,如“背景”“内容”“人物”等,然后小组对本篇文章全部展开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分析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掌握学生全面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可伸缩性的思维实现更大拓展,结合其认知将主题关联词与图像、颜色进行连接。发挥右脑功能开启想象能力,开发左脑功能将文中的细节和分支主题进行逻辑联系。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的方式,让学生适应了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以及学习了思维导图展示思路的方法,而學生对细节词汇甚至文中主角动作的研究,也对其他学生和教师完善思维导图有启发意义。
三、确定思维核心,放开束缚,激发潜能
教师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其将知识的理解融入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锻炼、实践、反思,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自由创新学习,是教师给予学生最好的引导模式。利用思维工具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知联成体系,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关联、整合,利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形成会自动探索、求知的心理态势。这种灵活的、鼓励创新型的作业设计模式,完全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核心内涵。
例如,在围绕《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展开作业设计时,教师凭借学生对于课文的了解,在确定“只有一个地球”的思维核心后,让小学生自主设计分支,进行内容填充。学生可以自然地对“遥望地球”“资源有限”“地球的唯一性”和“对人类行为的呼唤”等方面,利用生活经验和所见场景进行关联。这样,既自然地显现出学生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更让其不仅获得了许多的拓展信息,锻炼了全面、创新参与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作业是小学生将语文知识生活到实践、将知识与学生自身认知进行关联的载体。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布置作业,利于学生将当下认知与以往生活实践进行深层互动,在智力、认知、联想能力都得到发展的作业完成模式中,获得许多信息,锻炼创新学习、拓展学习能力的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愉悦的作业体验。由此可见,将思维导图灵活融入到语文作业设计中,利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有华,陈紫茹. 外化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建构[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36-40.
[2]康绪清,韩燕.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86-87.
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