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的出现,将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部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体系;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7006801
音乐活动分为三大类,即律动、歌唱、奏乐,这三大类属于表达性音乐活动。音乐欣赏属于接受性音乐活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参加公共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音乐的律动、歌唱、奏乐是初级阶段的主要形式,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欣赏可以完全融入音乐律动、歌唱、器乐等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简单的经典曲目进行欣赏,获得初步的音乐体验。
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需要的发展,这一阶段要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常见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
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欣赏习惯,掌握了基本的情感體验,建立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能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所以音乐欣赏是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学生表达情感。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将其省略,仅仅把音乐教学作为唱歌课,这样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
2.违背音乐的审美规律
音乐艺术不能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述,但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只言片语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欣赏和理解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重复,约束了学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3.缺乏对本位音乐的关注
尽管新体系在不断推动,但很多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与听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没有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下降,使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二、解决音乐问题的策略
在实施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抓住音乐欣赏课的外壳,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音乐欣赏的本质,使音乐欣赏课彰显出深刻、厚实的内涵。
1.铺陈背景,贴近作品灵魂
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乐曲《土拨鼠》时,教师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土拨鼠》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和土拨鼠虽然相依为命、到处流浪乞讨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紧扣旋律,明确作品主题
紧扣作品主题进行赏析,让学生在作品主旋律的指导下进行赏析,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瞬即逝,如果学生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有足够的印象,那么对之后出现的旋律就不能很好地领会。例如,欣赏《八只小鹅》时,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节奏练习曲,教师把主题旋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熟记,并请他们注意分析作品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试着哼唱旋律,然后听人家是怎么唱的。听完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欣赏中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
3.巧借媒体,凸显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利用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这对音乐鉴赏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很好地感受美、表现美。例如,欣赏《惊愕交响曲》时,教师结合木管乐器、弦乐器等图示,点击图片发出相应乐器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乐器的音色及所要表达的效果,感受到交响乐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凸显教学目标。
4.关注主体,培养想象思维
音乐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给人们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由翱翔,促使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
(特约编辑木清)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体系;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7006801
音乐活动分为三大类,即律动、歌唱、奏乐,这三大类属于表达性音乐活动。音乐欣赏属于接受性音乐活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参加公共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音乐的律动、歌唱、奏乐是初级阶段的主要形式,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欣赏可以完全融入音乐律动、歌唱、器乐等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简单的经典曲目进行欣赏,获得初步的音乐体验。
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需要的发展,这一阶段要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常见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
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欣赏习惯,掌握了基本的情感體验,建立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能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所以音乐欣赏是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学生表达情感。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将其省略,仅仅把音乐教学作为唱歌课,这样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
2.违背音乐的审美规律
音乐艺术不能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述,但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只言片语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欣赏和理解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重复,约束了学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3.缺乏对本位音乐的关注
尽管新体系在不断推动,但很多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与听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没有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下降,使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二、解决音乐问题的策略
在实施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抓住音乐欣赏课的外壳,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音乐欣赏的本质,使音乐欣赏课彰显出深刻、厚实的内涵。
1.铺陈背景,贴近作品灵魂
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乐曲《土拨鼠》时,教师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土拨鼠》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和土拨鼠虽然相依为命、到处流浪乞讨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紧扣旋律,明确作品主题
紧扣作品主题进行赏析,让学生在作品主旋律的指导下进行赏析,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瞬即逝,如果学生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有足够的印象,那么对之后出现的旋律就不能很好地领会。例如,欣赏《八只小鹅》时,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节奏练习曲,教师把主题旋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熟记,并请他们注意分析作品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试着哼唱旋律,然后听人家是怎么唱的。听完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欣赏中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
3.巧借媒体,凸显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利用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这对音乐鉴赏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很好地感受美、表现美。例如,欣赏《惊愕交响曲》时,教师结合木管乐器、弦乐器等图示,点击图片发出相应乐器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乐器的音色及所要表达的效果,感受到交响乐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凸显教学目标。
4.关注主体,培养想象思维
音乐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给人们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由翱翔,促使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
(特约编辑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