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地铁工程发展迅速、事故频发的现状,分析导致城市地铁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对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识别,提出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以防患地铁建设事故的发生,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地铁工程 风险源 风险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进入了高速度、跨越式大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具有涉及专业多、一次性投资大、牵涉的社会面广、建设工期长、施工技术及施工环境复杂、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多和对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1],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特征的工程。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防范险情事故的发生,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特别对风险因素的分析、风险源的辨识、风险源的管理与控制成为了地铁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
1.风险因素分析
近年來,政府和建设主体对地铁安全风险管理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编发了一系列的管理意见、管理指南、管理体系和标准等来指导和促进我国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为地铁建设提供参考。这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已相继服务于项目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内在原因
城市地铁一般都处于地下或高架桥的半封闭空间里,自身结构复杂,具有隐蔽性大、作业循环性强、作业空间有限等特点。而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地铁工程建设面临着开挖断面不断增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结构埋深越来越浅的技术难题,施工对地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开挖影响的控制、开挖方式、施工工艺、支护方法等众多因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环境原因
(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地铁工程属于精密岩土工程,其建设安全深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变异性的影响。据统计,轨道交通工程无论是基坑工程还是其他工程,90%以上的风险都与工程水文地质有关,由于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地质构造、土体结构、节理裂隙特征与组合规律、地下水、地下空洞及其它不良地质体等在开挖之前很难被精细地判明,这些因素的存在给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掌握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资料是决定地铁工程风险程度的首要条件。
(2)周边建筑物及管线错综复杂
地铁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错综复杂是影响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变形、开裂甚至垮塌、管线的变形破坏甚至断裂的安全隐患。
(3)地层变形和围岩失稳
地层变形和围岩失稳是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环境风险的主要风险。表现为隧道施工引起地层扰动和失水,从而使地层颗粒间结构的失稳、引起地层的破坏和变形。当地层变形传递到周围结构并与其发生作用,变形量增大更容易造成结构破坏,甚至会出现伴生灾害和事故。
1.3技术原因
(1)设计理论尚不完善
因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地下结构形式多样,地下结构体与其赋存的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明确,使目前的城市地下工程的设计规范、设计准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导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型及分析判断方法与实际施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可能孕育导致工程事故的风险因素。
(2)施工单位的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队伍众多,施工设备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不同的施工方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因此,同一个工程项目,不同单位进行施工可能会达到完全不同的施工效果,施工设备差、操作技术水平低的队伍在施工中更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
1.4管理原因
(1)地铁风险管理缺乏整体策划
地铁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线路长、标段多、项目参与方众多,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既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项目建设在参与各方之间、建设各阶段之间以及各工种之间产生了大量界面,使风险管理工作更为复杂[2]。这就要求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在项目正式实施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全程策划,为地铁项目的顺利推进勾画出清晰的蓝图,以确保项目全过程的控制。但目前这一阶段的工作在我国许多城市未得到足够重视。
(2)地铁风险管理队伍缺乏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地铁项目建设发展很快,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能科学理解工程风险的性质及特点、合理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高尖端人才相对匮乏,这需要加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大大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1.5其它原因
(1)低价中标对施工的不良影响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承包商为了求生存,图发展,迫不得以千方百计压低标价甚至于采取低于成本价方式竞标以赢得工程项目。中标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偷工减料或以更低的价格分包,分包单位为了节省资金,便一切从简,导致施工水平低下,施工安全没有任何保障。
(2)投资、工期等的影响
地铁建设单位资金不能按时到账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安全,盲目的缩短工期是引起施工事故的凶手。
2.风险源识别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的工程实践,管理人员一直把建设过程中规避各类工程风险作为的管理的重点。当前面对庞大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面对建筑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不断应用,面对参与建设的不同部门和单位的经验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管理队伍相对短缺的现状,面对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等各项制度正在不断建立健全的大背景[3],只有全面解析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规避措施,以确保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的顺利实现。
城市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源主要包括: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的行为风险(资质证书、合同手续、技术标准、监督备案、制度管理等)、工程建设前期风险、工程施工临时用电、机械设备、消防安全、架体、卫生防疫风险、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风险、施工环境保护风险、基坑工程风险、盾构工程施工风险、高架工程施工风险、轨道工程施工风险、测量控制风险、装修施工风险、机电安装施工风险、采用“四新”技术风险、竣工验收交付运营风险等。
3.风险管理与控制
3.1建立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鉴于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事故的频繁发生且损失惨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是目前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环境风险和行为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并应针对各自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管理细则,主要包括风险预控管理办法、风险预控管理专项制度、风险预控管理指南等方面的内容。体系应涵盖风险管理设计施工全过程,作为相关单位开展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规避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所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
3.2制定专项风险源台账信息
城市地铁线路较长,且沿线环境错综复杂,应统一编制风险源台账信息,台账应涵盖整条线路风险源情况,并兼顾建(构)筑物与基坑、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构形式、施工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大小进行分级,作为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各管理、参建单位应依照“再分析→风险评估→专项方案论证→风险因素培训→开工条件验收→过程管控”的流程,深化管理,对台账信息中的风险源引起高度重视。风险源台账信息应按照线路里程的分布进行统一编号,包括风险源平面图、剖面图,工程水文地质情况、结构设计概况、风险源描述、应对措施及建议等方面内容。
3.3 开发地铁施工安全监控与预警决策信息系统
地铁施工安全监控与预警决策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铁施工的安全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科学辅助决策。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分析、评估与预警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4],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地铁施工安全信息采集平台,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自动或人工接收、处理、存储施工现场和各地与地铁施工安全相关的各种情报资料和技术监测数据,监测体系中的各种监测数据通过通信系统传至数据分析与评估系统中,所分析出的数据根据已建立的预警机制作出相应的预警。根据系统报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形成快速、高效、有序的反馈控制。
4结论
实践证明,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是地铁工程项目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当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正处于空前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化的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单位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文件等,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防护措施,规避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制定各类风险预案,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易 花,张维奇.城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分析及控制对策[J].理论科学,2010(4):43-46.
[2]王梦恕,张成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事故分析及控制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1-6.
[3]毕湘利,周顺华,刘万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的风险识别[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36-38.
[4]周华杰.我国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1):28-3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地铁工程 风险源 风险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进入了高速度、跨越式大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具有涉及专业多、一次性投资大、牵涉的社会面广、建设工期长、施工技术及施工环境复杂、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多和对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1],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特征的工程。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防范险情事故的发生,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特别对风险因素的分析、风险源的辨识、风险源的管理与控制成为了地铁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
1.风险因素分析
近年來,政府和建设主体对地铁安全风险管理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编发了一系列的管理意见、管理指南、管理体系和标准等来指导和促进我国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为地铁建设提供参考。这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已相继服务于项目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内在原因
城市地铁一般都处于地下或高架桥的半封闭空间里,自身结构复杂,具有隐蔽性大、作业循环性强、作业空间有限等特点。而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地铁工程建设面临着开挖断面不断增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结构埋深越来越浅的技术难题,施工对地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开挖影响的控制、开挖方式、施工工艺、支护方法等众多因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环境原因
(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地铁工程属于精密岩土工程,其建设安全深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变异性的影响。据统计,轨道交通工程无论是基坑工程还是其他工程,90%以上的风险都与工程水文地质有关,由于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地质构造、土体结构、节理裂隙特征与组合规律、地下水、地下空洞及其它不良地质体等在开挖之前很难被精细地判明,这些因素的存在给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掌握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资料是决定地铁工程风险程度的首要条件。
(2)周边建筑物及管线错综复杂
地铁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错综复杂是影响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变形、开裂甚至垮塌、管线的变形破坏甚至断裂的安全隐患。
(3)地层变形和围岩失稳
地层变形和围岩失稳是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环境风险的主要风险。表现为隧道施工引起地层扰动和失水,从而使地层颗粒间结构的失稳、引起地层的破坏和变形。当地层变形传递到周围结构并与其发生作用,变形量增大更容易造成结构破坏,甚至会出现伴生灾害和事故。
1.3技术原因
(1)设计理论尚不完善
因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地下结构形式多样,地下结构体与其赋存的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明确,使目前的城市地下工程的设计规范、设计准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导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型及分析判断方法与实际施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可能孕育导致工程事故的风险因素。
(2)施工单位的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队伍众多,施工设备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不同的施工方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因此,同一个工程项目,不同单位进行施工可能会达到完全不同的施工效果,施工设备差、操作技术水平低的队伍在施工中更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
1.4管理原因
(1)地铁风险管理缺乏整体策划
地铁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线路长、标段多、项目参与方众多,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既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项目建设在参与各方之间、建设各阶段之间以及各工种之间产生了大量界面,使风险管理工作更为复杂[2]。这就要求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在项目正式实施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全程策划,为地铁项目的顺利推进勾画出清晰的蓝图,以确保项目全过程的控制。但目前这一阶段的工作在我国许多城市未得到足够重视。
(2)地铁风险管理队伍缺乏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地铁项目建设发展很快,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能科学理解工程风险的性质及特点、合理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高尖端人才相对匮乏,这需要加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大大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1.5其它原因
(1)低价中标对施工的不良影响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承包商为了求生存,图发展,迫不得以千方百计压低标价甚至于采取低于成本价方式竞标以赢得工程项目。中标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偷工减料或以更低的价格分包,分包单位为了节省资金,便一切从简,导致施工水平低下,施工安全没有任何保障。
(2)投资、工期等的影响
地铁建设单位资金不能按时到账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安全,盲目的缩短工期是引起施工事故的凶手。
2.风险源识别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的工程实践,管理人员一直把建设过程中规避各类工程风险作为的管理的重点。当前面对庞大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面对建筑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不断应用,面对参与建设的不同部门和单位的经验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管理队伍相对短缺的现状,面对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等各项制度正在不断建立健全的大背景[3],只有全面解析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规避措施,以确保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的顺利实现。
城市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源主要包括: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的行为风险(资质证书、合同手续、技术标准、监督备案、制度管理等)、工程建设前期风险、工程施工临时用电、机械设备、消防安全、架体、卫生防疫风险、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风险、施工环境保护风险、基坑工程风险、盾构工程施工风险、高架工程施工风险、轨道工程施工风险、测量控制风险、装修施工风险、机电安装施工风险、采用“四新”技术风险、竣工验收交付运营风险等。
3.风险管理与控制
3.1建立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鉴于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事故的频繁发生且损失惨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是目前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环境风险和行为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并应针对各自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管理细则,主要包括风险预控管理办法、风险预控管理专项制度、风险预控管理指南等方面的内容。体系应涵盖风险管理设计施工全过程,作为相关单位开展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规避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所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
3.2制定专项风险源台账信息
城市地铁线路较长,且沿线环境错综复杂,应统一编制风险源台账信息,台账应涵盖整条线路风险源情况,并兼顾建(构)筑物与基坑、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构形式、施工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大小进行分级,作为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各管理、参建单位应依照“再分析→风险评估→专项方案论证→风险因素培训→开工条件验收→过程管控”的流程,深化管理,对台账信息中的风险源引起高度重视。风险源台账信息应按照线路里程的分布进行统一编号,包括风险源平面图、剖面图,工程水文地质情况、结构设计概况、风险源描述、应对措施及建议等方面内容。
3.3 开发地铁施工安全监控与预警决策信息系统
地铁施工安全监控与预警决策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铁施工的安全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科学辅助决策。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分析、评估与预警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4],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地铁施工安全信息采集平台,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自动或人工接收、处理、存储施工现场和各地与地铁施工安全相关的各种情报资料和技术监测数据,监测体系中的各种监测数据通过通信系统传至数据分析与评估系统中,所分析出的数据根据已建立的预警机制作出相应的预警。根据系统报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形成快速、高效、有序的反馈控制。
4结论
实践证明,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是地铁工程项目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当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正处于空前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化的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单位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文件等,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防护措施,规避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制定各类风险预案,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易 花,张维奇.城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分析及控制对策[J].理论科学,2010(4):43-46.
[2]王梦恕,张成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事故分析及控制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1-6.
[3]毕湘利,周顺华,刘万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的风险识别[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36-38.
[4]周华杰.我国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1):28-3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