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现行教材的一个理念就是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因此开展思想品德学生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学生活动主要分为课前活动、课中活动两种。青少年学生可通过课前、课中活动的参与来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
下面我就从两种活动环节去分析,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一、课前活动
(一)课前活动的目的意义
课前活动就是教师在上新课之前事先布置好学生活动,借助课前活动,教师可以调查学生的认知基础,侧重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也可侧重了解学生已经形成的行为定势。课前活动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长才干,开阔视野。
(二)课前活动对教师要求
对教师而言,更高层次的课前活动是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事先对教材中涉及的学生活动有总体了解,这样课前活动就有的放矢了。课前活动中教师主要作用是调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让学生掌握与自己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对于学生的课前活动,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事先的引导、活动的指导、质量的把关。
(三)课前活动的内容形式
课前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实践体验的过程,其中穿插着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例如在讲《理解老师》这一课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我国教师节由来和世界各国教师节的由来的课前活动,学生找了大量的资料,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尊师重教。课前活动的内容除了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有小品的表演排练、演讲辩论的准备工作、名人名言的搜集等,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把关了。抓好课前活动质量能为课堂中学生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课中活动
(一)课中活动的目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目的在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形式进行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课中学生活动设计,重在设置体验的情境,为学生实施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等,提供更多的时空。应注意的是课中学生活动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本身,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学生活动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来安排,既要体现“活”,更要“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二)课中活动对教师要求
在课中活動中教师可以运用新颖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好玩的游戏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只做到这一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教师要精心组织自己的语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科学的教学环节,教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有意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环节,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堂中适当安排学生台前即兴表演、收集名言等环节来创设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合理组织课堂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课中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启发者、参与者、管理者、总结者。
(三)课中活动的内容形式
课中活动的形式可采用讲故事、听歌曲、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创设出一个个教学活动情境。如在讲授学会尊重体谅父母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落实表现孝敬父母的行为,教师创设了“妈妈下班回来”的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有问候妈妈的,有给妈妈拿拖鞋拎包的,有立即搬椅子请妈妈坐的,有给妈妈端杯敬茶的……教师还可以设计“妈妈生病”等情境让学生演示,这些内容虽然课文中没有,但在学生演、评的过程中,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激励,进而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学会了孝敬父母的一些正确做法。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学生表演时,要多让那些平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的学生参加相应的情境表演,便于及时矫正鼓励,其效果会更佳。
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学生活动就是要教师走出封闭的教学,在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中,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主导者,应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多样的学生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互动合作,使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来自教师的信息,而是挖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课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是符合思想品德课教改的方向,
一般而言,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学生活动主要分为课前活动、课中活动两种。青少年学生可通过课前、课中活动的参与来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
下面我就从两种活动环节去分析,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一、课前活动
(一)课前活动的目的意义
课前活动就是教师在上新课之前事先布置好学生活动,借助课前活动,教师可以调查学生的认知基础,侧重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也可侧重了解学生已经形成的行为定势。课前活动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长才干,开阔视野。
(二)课前活动对教师要求
对教师而言,更高层次的课前活动是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事先对教材中涉及的学生活动有总体了解,这样课前活动就有的放矢了。课前活动中教师主要作用是调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让学生掌握与自己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对于学生的课前活动,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事先的引导、活动的指导、质量的把关。
(三)课前活动的内容形式
课前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实践体验的过程,其中穿插着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例如在讲《理解老师》这一课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我国教师节由来和世界各国教师节的由来的课前活动,学生找了大量的资料,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尊师重教。课前活动的内容除了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有小品的表演排练、演讲辩论的准备工作、名人名言的搜集等,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把关了。抓好课前活动质量能为课堂中学生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课中活动
(一)课中活动的目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目的在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形式进行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课中学生活动设计,重在设置体验的情境,为学生实施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等,提供更多的时空。应注意的是课中学生活动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本身,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学生活动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来安排,既要体现“活”,更要“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二)课中活动对教师要求
在课中活動中教师可以运用新颖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好玩的游戏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只做到这一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教师要精心组织自己的语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科学的教学环节,教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有意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环节,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堂中适当安排学生台前即兴表演、收集名言等环节来创设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合理组织课堂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课中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启发者、参与者、管理者、总结者。
(三)课中活动的内容形式
课中活动的形式可采用讲故事、听歌曲、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创设出一个个教学活动情境。如在讲授学会尊重体谅父母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落实表现孝敬父母的行为,教师创设了“妈妈下班回来”的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有问候妈妈的,有给妈妈拿拖鞋拎包的,有立即搬椅子请妈妈坐的,有给妈妈端杯敬茶的……教师还可以设计“妈妈生病”等情境让学生演示,这些内容虽然课文中没有,但在学生演、评的过程中,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激励,进而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学会了孝敬父母的一些正确做法。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学生表演时,要多让那些平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的学生参加相应的情境表演,便于及时矫正鼓励,其效果会更佳。
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学生活动就是要教师走出封闭的教学,在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中,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主导者,应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多样的学生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互动合作,使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来自教师的信息,而是挖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课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是符合思想品德课教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