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社会发展不断孕育新的职业,“信客”就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俩代信客在遭遇了同乡的种种猜疑和冷眼之后,都最终选择了放弃,但之后他们不同的选择却导致二者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老信客隐忍退出,默默离开,最终在孤魂野鬼的陪伴中荒凉死去;新信客选择留下,等待时机,最终因自己独特的优势赢来了大家的尊重与爱戴。俩代信客不同的际遇给新时代的我们许多的启发与思考,在人生的岔路口,如何坚持自我,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关键词:信客 选择 不忘初心
古代社会,皇室贵族想要通过观测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于是钦天监这一职务应运而生;现代社会,网购深受欢迎,于是快递员成为新型职业;在上个世纪初,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农村,城乡之间的通讯困难,“信客”就由此而来。不同的职业总是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中产生,又在社会的发展中淘汰消失,但社会终归是向前发展,产生新的需求,关键看我们自己能否坚持根本,做出选择。
一.老信客—消极避世,荒凉终
《信客》一文中老信客的故事可以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
裁下窄红绸,从此失信任。
无奈寻新人,苦心万叮咛。
凄苦守坟场,从此荒凉终。
老信客倾尽自己将近一生的心血去努力的事业,最终毁在了一条窄窄的红丝绸上。可怜的老信客一辈子的名誉就断送在此。面对同乡质疑的眼神,老信客用裁下红绸缎的那把剪刀使劲戳自己的手,想想当时他心中的痛苦与委屈一定远远大于表面的伤痛。终于,老信客选择放弃这个让他饱受耻辱的工作,但他放弃之后仍为同乡着想,为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寻找一位新的信客,因为乡间不能缺少信客,他是城市与农村沟通的唯一方式。在所有的事宜都安排好之后,老信客默默的离开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去坟场看坟去了,在那只有孤魂野鬼相伴的日子里,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曾经的职業,最终默默的死去了,最后大家连他是谁都不知道,只是看在新信客的份上,把他的坟简单的修了修,这个生命似乎没有在世间留下任何痕迹。
老信客在自己的工作面临挑战时,他的态度是向现实屈服,最终荒凉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悲剧。然而,事情远远不止有这一种结局,关键看我们怎么选择:
首先,在面对同乡设计的圈套时,我们可以大方的承认自己因为需要的确动过了红丝绸,但那并不代表着以前所有的东西都动过手脚,这是污蔑,老信客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做辩护,信客关键在一个“信”字,我们对的起自己良心,问心无愧。
其次,面对同乡的质疑,老信客不应该选择伤害自己,选择退出,这就意味着承认了以前自己的手脚不干净,正中同乡人的下怀。然而事实却是,大半辈子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家徒四壁,家中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而这些情况我们依据文章的叙述,信客家中的经济状况他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他们对待信客的态度让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些人的人品。
最后,信客在无奈中断送自己职业的同时,还不忘为同乡考虑,乡间不能缺了信客,于是亲自找到刚刚落魄回村的年轻人,花了整整俩天的时间事无巨细的向他讲解,在他的叙述中我们不由的敬佩他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就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信客被自私冷漠的乡人逼走,我们不免感叹人情的冷漠,为信客喊冤。试想,如果没有了老信客,没有了老信客为他们找的新信客,他们该如何继续和在外漂泊的亲人联系,估计不久之后,那些外出漂泊的人就都失业回家了。
所以,最终老信客没有选择站出来为自己做辩护,也没有抱怨同乡的无情,甚至仍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为乡间寻找新的接班人,虽然他的选择最终使得自己孤苦的度过了一生,但是我们尊重他的选择,他是对自己职业信仰的捍卫,有时退让并不是妥协,就如老信客选择这个职业时所说:“一头是没有了家的男人,一头是没有了家的男人,俩头都掂着脚,怎么也看不到对方,我是帮他们跑跑腿。[3]”他的选择初衷不是小利小益,而是站在一个家庭角度更高层次的追求。
二.新信客—积极入世,被人尊
新信客的故事亦可以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
外出闯荡,穷困潦倒,回乡做信客。
新老信客,偶尔相聚,互诉其心肠。
收发信物,传递信息,搭建沟通桥。
客死他乡,料理后事,委婉传死讯。
家属憎恨,当其死神,疑其盗遗物。
低声下气,不忘使命,咬牙坚持做。
同乡荒淫,扇其耳光,送其巡捕房。
心理防线,终于崩塌,与信客诀别。
村设小学,同乡推荐,从此做先生。
经验丰富,洞察世事,成为主心骨。
从上面的打油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新信客的遭遇不逊于老信客,这条路依然走的很艰难,怀疑和猜忌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生理和心理健康亦受到威胁。他的使命已经远远不仅仅是收发信物这么简单,客死他乡,报丧送丧他都有份,他的肩上承担的使命太重,就这样都得不到同乡的认可和理解,终于他发出了“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1]”的感叹。和老信客不同的是,新信客并没有选择离开这个让他伤心失望的地方,而是选择留下来。这一次的选择就为他以后的人生走对了方向,几年之后,村里开设小学,缺一名地理老师,于是大家就都想到了他。所谓机会都会垂涎有准备的人,由于十几年的游历经历,再加上自己深察世故人情,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在他去世之后,受到来自各地人的悼唁,也算是名留四乡。
同样都是做信客,也同样因为种种猜疑和不信任而选择放弃这一职业,但俩代信客最终的结局命运却大相径庭。
首先,外出闯荡,穷困潦倒之时,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被老信客的言行所感动,勇敢的接过重担,并且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任劳任怨的为乡亲服务,这些经历为他后来成为地理老师乃至校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他的第二次选择是在面临职业危机的时候,当这份职业带来的是冷眼甚至是生命的威胁时,他不再坚持,终于选择放弃,正是他的放弃给愚昧自私的乡人敲醒了警钟,为他们日后举荐新信客埋下了伏笔。
最后,直接使得新信客得以善终的原因还是他选择了去做地理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人情冷暖的体验,一路顺风顺水走向成功。
正是在人生岔路口一次次关键的选择,新信客成就了他自己美满的结局。我们在替他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启迪和思考。
三.新时代—不忘初心,做自己
凡为文者述说描绘往事往往是一种手段,讽喻当下或劝勉后世才是最终目的[4]。文学家之所以忍耐住寂寞而坚持搞创作,是因为他们“都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2]”信客这一职业在今天早已消亡,但俩代信客不同的际遇,值得我们细细思考,从而在新时代指导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首先,我们在信客身上最先感受到的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它是这个名族亘古不变的理念,不仅信客这一职业需要诚信,社会上各行各业都要以诚信为上。
其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把握每一个机遇,做选择时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不忘初心,学习老信客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选择放弃,亦或是学习新信客等待时机,适时的做出选择。
最后,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要抱怨自己碌碌无为,无人赏识,反过来试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把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是否有能力接手并且做好它。只有日积月累的不停为自己充电,才能在某一天释放巨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版.
[2]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01.
[3]王飞,倾听心灵深处的一曲悲歌—细读余秋雨的《信客》[J].写作(上旬刊),2015(06):37-39.
[4]余玺,浅谈余秋雨文学世界的精神涵养—以《信客》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27),74.
(作者介绍:郑慧玲,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信客 选择 不忘初心
古代社会,皇室贵族想要通过观测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于是钦天监这一职务应运而生;现代社会,网购深受欢迎,于是快递员成为新型职业;在上个世纪初,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农村,城乡之间的通讯困难,“信客”就由此而来。不同的职业总是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中产生,又在社会的发展中淘汰消失,但社会终归是向前发展,产生新的需求,关键看我们自己能否坚持根本,做出选择。
一.老信客—消极避世,荒凉终
《信客》一文中老信客的故事可以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
裁下窄红绸,从此失信任。
无奈寻新人,苦心万叮咛。
凄苦守坟场,从此荒凉终。
老信客倾尽自己将近一生的心血去努力的事业,最终毁在了一条窄窄的红丝绸上。可怜的老信客一辈子的名誉就断送在此。面对同乡质疑的眼神,老信客用裁下红绸缎的那把剪刀使劲戳自己的手,想想当时他心中的痛苦与委屈一定远远大于表面的伤痛。终于,老信客选择放弃这个让他饱受耻辱的工作,但他放弃之后仍为同乡着想,为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寻找一位新的信客,因为乡间不能缺少信客,他是城市与农村沟通的唯一方式。在所有的事宜都安排好之后,老信客默默的离开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去坟场看坟去了,在那只有孤魂野鬼相伴的日子里,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曾经的职業,最终默默的死去了,最后大家连他是谁都不知道,只是看在新信客的份上,把他的坟简单的修了修,这个生命似乎没有在世间留下任何痕迹。
老信客在自己的工作面临挑战时,他的态度是向现实屈服,最终荒凉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悲剧。然而,事情远远不止有这一种结局,关键看我们怎么选择:
首先,在面对同乡设计的圈套时,我们可以大方的承认自己因为需要的确动过了红丝绸,但那并不代表着以前所有的东西都动过手脚,这是污蔑,老信客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做辩护,信客关键在一个“信”字,我们对的起自己良心,问心无愧。
其次,面对同乡的质疑,老信客不应该选择伤害自己,选择退出,这就意味着承认了以前自己的手脚不干净,正中同乡人的下怀。然而事实却是,大半辈子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家徒四壁,家中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而这些情况我们依据文章的叙述,信客家中的经济状况他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他们对待信客的态度让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些人的人品。
最后,信客在无奈中断送自己职业的同时,还不忘为同乡考虑,乡间不能缺了信客,于是亲自找到刚刚落魄回村的年轻人,花了整整俩天的时间事无巨细的向他讲解,在他的叙述中我们不由的敬佩他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就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信客被自私冷漠的乡人逼走,我们不免感叹人情的冷漠,为信客喊冤。试想,如果没有了老信客,没有了老信客为他们找的新信客,他们该如何继续和在外漂泊的亲人联系,估计不久之后,那些外出漂泊的人就都失业回家了。
所以,最终老信客没有选择站出来为自己做辩护,也没有抱怨同乡的无情,甚至仍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为乡间寻找新的接班人,虽然他的选择最终使得自己孤苦的度过了一生,但是我们尊重他的选择,他是对自己职业信仰的捍卫,有时退让并不是妥协,就如老信客选择这个职业时所说:“一头是没有了家的男人,一头是没有了家的男人,俩头都掂着脚,怎么也看不到对方,我是帮他们跑跑腿。[3]”他的选择初衷不是小利小益,而是站在一个家庭角度更高层次的追求。
二.新信客—积极入世,被人尊
新信客的故事亦可以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
外出闯荡,穷困潦倒,回乡做信客。
新老信客,偶尔相聚,互诉其心肠。
收发信物,传递信息,搭建沟通桥。
客死他乡,料理后事,委婉传死讯。
家属憎恨,当其死神,疑其盗遗物。
低声下气,不忘使命,咬牙坚持做。
同乡荒淫,扇其耳光,送其巡捕房。
心理防线,终于崩塌,与信客诀别。
村设小学,同乡推荐,从此做先生。
经验丰富,洞察世事,成为主心骨。
从上面的打油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新信客的遭遇不逊于老信客,这条路依然走的很艰难,怀疑和猜忌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生理和心理健康亦受到威胁。他的使命已经远远不仅仅是收发信物这么简单,客死他乡,报丧送丧他都有份,他的肩上承担的使命太重,就这样都得不到同乡的认可和理解,终于他发出了“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1]”的感叹。和老信客不同的是,新信客并没有选择离开这个让他伤心失望的地方,而是选择留下来。这一次的选择就为他以后的人生走对了方向,几年之后,村里开设小学,缺一名地理老师,于是大家就都想到了他。所谓机会都会垂涎有准备的人,由于十几年的游历经历,再加上自己深察世故人情,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在他去世之后,受到来自各地人的悼唁,也算是名留四乡。
同样都是做信客,也同样因为种种猜疑和不信任而选择放弃这一职业,但俩代信客最终的结局命运却大相径庭。
首先,外出闯荡,穷困潦倒之时,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被老信客的言行所感动,勇敢的接过重担,并且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任劳任怨的为乡亲服务,这些经历为他后来成为地理老师乃至校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他的第二次选择是在面临职业危机的时候,当这份职业带来的是冷眼甚至是生命的威胁时,他不再坚持,终于选择放弃,正是他的放弃给愚昧自私的乡人敲醒了警钟,为他们日后举荐新信客埋下了伏笔。
最后,直接使得新信客得以善终的原因还是他选择了去做地理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人情冷暖的体验,一路顺风顺水走向成功。
正是在人生岔路口一次次关键的选择,新信客成就了他自己美满的结局。我们在替他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启迪和思考。
三.新时代—不忘初心,做自己
凡为文者述说描绘往事往往是一种手段,讽喻当下或劝勉后世才是最终目的[4]。文学家之所以忍耐住寂寞而坚持搞创作,是因为他们“都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2]”信客这一职业在今天早已消亡,但俩代信客不同的际遇,值得我们细细思考,从而在新时代指导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首先,我们在信客身上最先感受到的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它是这个名族亘古不变的理念,不仅信客这一职业需要诚信,社会上各行各业都要以诚信为上。
其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把握每一个机遇,做选择时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不忘初心,学习老信客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选择放弃,亦或是学习新信客等待时机,适时的做出选择。
最后,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要抱怨自己碌碌无为,无人赏识,反过来试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把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是否有能力接手并且做好它。只有日积月累的不停为自己充电,才能在某一天释放巨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版.
[2]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01.
[3]王飞,倾听心灵深处的一曲悲歌—细读余秋雨的《信客》[J].写作(上旬刊),2015(06):37-39.
[4]余玺,浅谈余秋雨文学世界的精神涵养—以《信客》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27),74.
(作者介绍:郑慧玲,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