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让所有学生都有效地学习,河南省巩义中学,以孙校长为核心的课改实验小组,经过多年艰苦探索、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适应中学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巩义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法,简称巩中模式教学法。巩中模式教学法的目的是顺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强化素质教育,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 巩中模式教学法溯源
巩中模式教学法产生于21世纪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由河南省巩义中学由孙校长为核心的课改实验小组针对本校当时教学的实际,采取的教法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知识的高度密集化和精深化,社会信息量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那么在从事社会活动时就会力不从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紧迫和重要了。巩中模式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其目的是通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这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了化和教案,而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的探究发现过程。为此,巩中模式强调变革传统的教室为探究性的教室,注重“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二. 巩中模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 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在进行掌握学习理论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原因,50%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决定,25%由学生的情感准备决定,25%由教学质量(线索、参与、强化、反馈—矫正)决定。布鲁姆认为教学质量的要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和如何给予强化以及吸引学生学习。巩中模式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掌握学习理论的优势。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主动建构学习实际上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他们还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与试误,而是突然的“顿悟”。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试误与顿悟是学习中互补的两个过程,常常是穿插进行的。
三. 巩中模式的结构
巩中模式的教研结构方式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
课前:集体备课、一人主备,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先学,课中教师再教,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课中:巩中模式课中部分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一二三四五”。一个核心:提高教学效率。两种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三个转变: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主导;学生为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主体;,重共性转变为重个性。四个步骤:创设情景、导入设疑;自学释疑、同伴互助;训练操作、反馈矫正;延伸迁移、归纳总结。八个环节:导入、设疑、反馈解疑、训练矫正、课堂小结。其具体建构如下:
1.导入 围绕本节中心议题,精心设计导入语;导入是精彩的开场白,其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做法很多,可开门见山、可旁征博引、可联系实际、可复旧引新、可设置悬念,可营造氛围等等。
2.设疑 教师围绕本节中心内容设置问题。设疑要有梯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教学“三维”目标。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实现本节教学目标,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弄清易混点、联系高考点。
3.反馈解疑 就以上设疑的问题或本节重难点及时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或解决遗留问题。通过练习,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训练矫正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及时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归纳答题规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5.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结语,语言要简明扼要,概括本节基本内容、解题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布置作业。
课后: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整理、修订、充实、完善学案。教师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写教后记。对于日常上课,进行课后教学反思经常思考的问题主要包括:
① 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到位?
② 本节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更有效?
③ 每种活动耗时后的效果与预期的差异之间,能否找到协调的途径?
④ 今天你的教学是否面向了那部分你不常关心的学生或小组?
⑤ 我的指令是否让学生一次性明了?
⑥ 某种计划活动为何时间过长?
⑦ 是否给学生增加更多的信息量,而不致喧宾夺主?
⑧ 我教的内容是否应该利用更多更灵活的模式,反复性复习是否有必要?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后记是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
一. 巩中模式教学法溯源
巩中模式教学法产生于21世纪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由河南省巩义中学由孙校长为核心的课改实验小组针对本校当时教学的实际,采取的教法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知识的高度密集化和精深化,社会信息量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那么在从事社会活动时就会力不从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紧迫和重要了。巩中模式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其目的是通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这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了化和教案,而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的探究发现过程。为此,巩中模式强调变革传统的教室为探究性的教室,注重“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二. 巩中模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 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在进行掌握学习理论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原因,50%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决定,25%由学生的情感准备决定,25%由教学质量(线索、参与、强化、反馈—矫正)决定。布鲁姆认为教学质量的要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和如何给予强化以及吸引学生学习。巩中模式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掌握学习理论的优势。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主动建构学习实际上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他们还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与试误,而是突然的“顿悟”。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试误与顿悟是学习中互补的两个过程,常常是穿插进行的。
三. 巩中模式的结构
巩中模式的教研结构方式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
课前:集体备课、一人主备,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先学,课中教师再教,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课中:巩中模式课中部分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一二三四五”。一个核心:提高教学效率。两种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三个转变: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主导;学生为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主体;,重共性转变为重个性。四个步骤:创设情景、导入设疑;自学释疑、同伴互助;训练操作、反馈矫正;延伸迁移、归纳总结。八个环节:导入、设疑、反馈解疑、训练矫正、课堂小结。其具体建构如下:
1.导入 围绕本节中心议题,精心设计导入语;导入是精彩的开场白,其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做法很多,可开门见山、可旁征博引、可联系实际、可复旧引新、可设置悬念,可营造氛围等等。
2.设疑 教师围绕本节中心内容设置问题。设疑要有梯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教学“三维”目标。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实现本节教学目标,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弄清易混点、联系高考点。
3.反馈解疑 就以上设疑的问题或本节重难点及时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或解决遗留问题。通过练习,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训练矫正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及时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归纳答题规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5.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结语,语言要简明扼要,概括本节基本内容、解题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布置作业。
课后: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整理、修订、充实、完善学案。教师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写教后记。对于日常上课,进行课后教学反思经常思考的问题主要包括:
① 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到位?
② 本节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更有效?
③ 每种活动耗时后的效果与预期的差异之间,能否找到协调的途径?
④ 今天你的教学是否面向了那部分你不常关心的学生或小组?
⑤ 我的指令是否让学生一次性明了?
⑥ 某种计划活动为何时间过长?
⑦ 是否给学生增加更多的信息量,而不致喧宾夺主?
⑧ 我教的内容是否应该利用更多更灵活的模式,反复性复习是否有必要?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后记是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