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的优势逐渐显现。农村初中教师调查了“学困生”的成因及特点,从激发兴趣、培养规则意识、进行家教指导等方面,研究总结梳理出“线上教学背景下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出明确规则、激发兴趣、丰富活动、尊重规律、打好底色等五个原则,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角度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出希望。
关键词:线上教学;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很常见的教学方式。作为农村初中教师,我们探索总结梳理出“线上教学背景下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多措并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顾明远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做到:教学目标、内容要拆解。“小坡度、多梯度”,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才会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方式要有趣味性,要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学懂知识,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用真爱,多引导、多鼓励、正强化,让学生产生“生命在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学困生”的在线续航学习注入持久的动力。
二、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
我们针对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点,在线上教学实践中,结合“目标教学法”和“三环节教学法”,探索出“131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转化大批“学困生”,课题组成员引领学校的课堂教学形成特色。
三、立规矩,培养“学困生”的规则意识
引导学生立规矩、守规矩,才能保证学生的线上学习时间和学习状态。教育“学困生”做到不超越底线(包括规章制度、道德底线),不碰红线(如法律法规),要尊重规律(个人的发展遵循: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在不同场合都要遵守规矩(食不言,寝不语),让“学困生”学会守规矩。教师还可以把“学困生”与“学优生”结成“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对子,既为“学困生”招来了战友,让战友督促“学困生”守规矩,还能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教师对比较努力、进步较大和表现优秀的“学习对子”颁发电子流动小红旗,激励更多学生强化规则意识,做有规矩的人。
四、提升学生自制力,转化“学困生”
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目标、有计划、有反思,按部就班有规律,就会有自制力。教师要让“学困生”明白,自制力就是自我约束,养成自律(比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自省的好习惯(每天做到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反省,注意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学困生”深刻体会到:想让自己未来的命运不比别人差,就从现在开始,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能自律、会自省的人。
五、对“学困生”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转化和预防“学困生”
教师要利用“线上家长会”“电话访问家长”等方式,指导家长在家中立规矩,并率先垂范。教师指导家长要有耐心,更要讲策略。让家长明白“没有规矩的家庭,比没钱更可怕”这个道理,这在家庭层面,为转化现在的“学困生”和预防“学困生”的产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六、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分层分类要求,增强“学困生”自信心
教师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引导其树目标、订计划。在行动中提醒“学困生”邀请同桌、朋友、班长、老师来监督自己,相互找个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线上教学转化“学困生”,要坚持以下原则:(1)明确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社会的总管家。(2)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激活思考力,挖掘自身潜能。(3)丰富活动。丰富的活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4)尊重规律。“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是人才培养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打好底色。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尚的道德情操比优异的成绩、高超的技能更为重要。“学困生”虽然在学习上处于劣势,但也能够拥有一颗赤诚健康的心,成为一个“明大德、严私德、守公德”的人。
线上教学转化“学困生”,还需学校加强对“学困生”的管理,强化规则意识。教师关注“学困生”,寻找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挖掘他们的潜能。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陪伴“学困生”。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01.
[2]顾明远.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11.
[3]张群苑.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线上教学背景下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YB0907)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线上教学;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很常见的教学方式。作为农村初中教师,我们探索总结梳理出“线上教学背景下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多措并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顾明远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做到:教学目标、内容要拆解。“小坡度、多梯度”,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才会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方式要有趣味性,要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学懂知识,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用真爱,多引导、多鼓励、正强化,让学生产生“生命在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学困生”的在线续航学习注入持久的动力。
二、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
我们针对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点,在线上教学实践中,结合“目标教学法”和“三环节教学法”,探索出“131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转化大批“学困生”,课题组成员引领学校的课堂教学形成特色。
三、立规矩,培养“学困生”的规则意识
引导学生立规矩、守规矩,才能保证学生的线上学习时间和学习状态。教育“学困生”做到不超越底线(包括规章制度、道德底线),不碰红线(如法律法规),要尊重规律(个人的发展遵循: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在不同场合都要遵守规矩(食不言,寝不语),让“学困生”学会守规矩。教师还可以把“学困生”与“学优生”结成“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对子,既为“学困生”招来了战友,让战友督促“学困生”守规矩,还能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教师对比较努力、进步较大和表现优秀的“学习对子”颁发电子流动小红旗,激励更多学生强化规则意识,做有规矩的人。
四、提升学生自制力,转化“学困生”
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目标、有计划、有反思,按部就班有规律,就会有自制力。教师要让“学困生”明白,自制力就是自我约束,养成自律(比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自省的好习惯(每天做到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反省,注意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学困生”深刻体会到:想让自己未来的命运不比别人差,就从现在开始,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能自律、会自省的人。
五、对“学困生”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转化和预防“学困生”
教师要利用“线上家长会”“电话访问家长”等方式,指导家长在家中立规矩,并率先垂范。教师指导家长要有耐心,更要讲策略。让家长明白“没有规矩的家庭,比没钱更可怕”这个道理,这在家庭层面,为转化现在的“学困生”和预防“学困生”的产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六、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分层分类要求,增强“学困生”自信心
教师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引导其树目标、订计划。在行动中提醒“学困生”邀请同桌、朋友、班长、老师来监督自己,相互找个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线上教学转化“学困生”,要坚持以下原则:(1)明确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社会的总管家。(2)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激活思考力,挖掘自身潜能。(3)丰富活动。丰富的活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4)尊重规律。“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是人才培养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打好底色。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尚的道德情操比优异的成绩、高超的技能更为重要。“学困生”虽然在学习上处于劣势,但也能够拥有一颗赤诚健康的心,成为一个“明大德、严私德、守公德”的人。
线上教学转化“学困生”,还需学校加强对“学困生”的管理,强化规则意识。教师关注“学困生”,寻找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挖掘他们的潜能。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陪伴“学困生”。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01.
[2]顾明远.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11.
[3]张群苑.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线上教学背景下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YB09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