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聆听动听的声音,欣赏优美的画面,熟悉丰富的故事情节,感悟鲜明的人物形象,揣摩精美的语言风格……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既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听
语文教材中有好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借助适当的音乐进行铺垫和渲染,可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比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就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笛子、古筝独奏曲子,学生在乐曲声中朗读,让悠扬的音乐带学生走进课文,走进桂林,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欣赏桂林山的奇、秀、险。又比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和兄妹俩听《月光曲》产生的联想时,不妨找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月光奏鸣曲》或其他美妙的钢琴曲,让轻柔舒缓的音乐伴随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乐曲中感受月色的优雅、贝多芬的激情、乐曲的跌宕变化、月光下大海的优美。学生在音乐中,体会了课文的情感,也感受了音乐的奇妙。像这样,学生在音乐中感悟课文,诵读课文,欣赏课文,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一首首悦耳的音乐,将课堂一次次推向了高潮,整个课堂教学显得趣味盎然,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二、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教材特点,通过唱一唱这种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领悟。
有些课文,比如《长征》、《虞美人》、《水调歌头》等,本身就是文美情深的歌词,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学唱歌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有些课文可利用播放相关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草原》时,播放《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可以播放《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学习《猴王出世》时,播放《猴哥》、《通天大道宽又阔》……有些课文比较深刻,教师还可以用动情的演唱来调动学生情感。
三、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简笔画,也是加深对课文理解的一种方法。
如教学《詹天佑》时,引导学生学习了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后,让学生用简笔画出两个隧道及"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对当时采用"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 "人"字形线路的理解,也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杰出才能及创造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教学中运用画图的方法,能引导学生加深对事物特点和地理方位的认识和了解,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像这样,通过读文、作画、评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背诵,教学效果就非常好了。
四、演
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课文适合表演,通过表演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展显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通过表演加深、丰富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观看,发现问题,受到教育。如课文《晏子使楚》、《田忌赛马》、《草船借箭》、《两小儿辩日》、《地震中的父与子》、《杨氏之子》等,我在教学时都采用了"演课本剧"这种形式。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点燃他们的创新之火,激发创作热情,这样势必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神情、动作。课堂上让学生掌握语言,积累语言,对语言进行迁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发挥了每个人的自主能动性,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互为参谋,达到了合作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五、做
小学生都是好记易忘的,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我根据学生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制作卡片,升入高年级后,就采用摘记本,对所学的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分类整理,利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积累巩固。
例如复习成语时,我引导学生制作卡片或分页整理,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描写景物的、寓言成语、历史故事成语、含近义反义成语等,便于学生积累和运用。再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或者其他重大节日时,我引导学生制作节日卡片,让他们运用学过的诗歌、成语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对亲人、老师和友人的祝福,传递了情谊,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听、唱、画、演、做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活跃了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语文学科的有关知识,也提高了感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孩子们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崇高使命。
一、听
语文教材中有好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借助适当的音乐进行铺垫和渲染,可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比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就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笛子、古筝独奏曲子,学生在乐曲声中朗读,让悠扬的音乐带学生走进课文,走进桂林,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欣赏桂林山的奇、秀、险。又比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和兄妹俩听《月光曲》产生的联想时,不妨找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月光奏鸣曲》或其他美妙的钢琴曲,让轻柔舒缓的音乐伴随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乐曲中感受月色的优雅、贝多芬的激情、乐曲的跌宕变化、月光下大海的优美。学生在音乐中,体会了课文的情感,也感受了音乐的奇妙。像这样,学生在音乐中感悟课文,诵读课文,欣赏课文,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一首首悦耳的音乐,将课堂一次次推向了高潮,整个课堂教学显得趣味盎然,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二、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教材特点,通过唱一唱这种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领悟。
有些课文,比如《长征》、《虞美人》、《水调歌头》等,本身就是文美情深的歌词,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学唱歌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有些课文可利用播放相关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草原》时,播放《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可以播放《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学习《猴王出世》时,播放《猴哥》、《通天大道宽又阔》……有些课文比较深刻,教师还可以用动情的演唱来调动学生情感。
三、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简笔画,也是加深对课文理解的一种方法。
如教学《詹天佑》时,引导学生学习了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后,让学生用简笔画出两个隧道及"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对当时采用"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 "人"字形线路的理解,也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杰出才能及创造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教学中运用画图的方法,能引导学生加深对事物特点和地理方位的认识和了解,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像这样,通过读文、作画、评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背诵,教学效果就非常好了。
四、演
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课文适合表演,通过表演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展显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通过表演加深、丰富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观看,发现问题,受到教育。如课文《晏子使楚》、《田忌赛马》、《草船借箭》、《两小儿辩日》、《地震中的父与子》、《杨氏之子》等,我在教学时都采用了"演课本剧"这种形式。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点燃他们的创新之火,激发创作热情,这样势必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神情、动作。课堂上让学生掌握语言,积累语言,对语言进行迁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发挥了每个人的自主能动性,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互为参谋,达到了合作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五、做
小学生都是好记易忘的,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我根据学生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制作卡片,升入高年级后,就采用摘记本,对所学的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分类整理,利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积累巩固。
例如复习成语时,我引导学生制作卡片或分页整理,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描写景物的、寓言成语、历史故事成语、含近义反义成语等,便于学生积累和运用。再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或者其他重大节日时,我引导学生制作节日卡片,让他们运用学过的诗歌、成语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对亲人、老师和友人的祝福,传递了情谊,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听、唱、画、演、做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活跃了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语文学科的有关知识,也提高了感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孩子们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