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93-0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科学也在不断进步。由此,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因而,怎样才能提高推拿疗效,缩短其疗程,尽快解除患者疾苦,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推拿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推拿疗法属中医学外治法之一,现代医学将其法等列入物理疗法范畴。这种疗法主要是通过医生,运用双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以手代药,以指代针的方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病变)部位,或特定经络俞穴,并根据不同病情,体质状况,运用不同手法、经穴达到治病健体增强免疫力作用。
[关键词]推拿;临床疗效;经验;按摩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者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例如按摩治疗患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伤筋有独到之处,通过按摩使患者舒筋通络,气血畅通,减少疼痛,达到治疗效果。其次,按摩还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不但可直接放松肌肉,并能解除引起肌紧张的原因,治标也可治本,做到标本兼治。此外,按摩对内脏功能还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由此可见,按摩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
选用俞穴手法技巧等运用是否恰当有直接关系。总而言之,要是效果好,疗程短,就必须要求医务工作者首先要对病变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仔细询问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的全过程,然后在做推拿治疗时,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三因治矣为原则。运用各种手法要全神贯注,按照《医宗筋鉴:正骨心法要指》所讲的:“一但临症,技出有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技巧精神。另外手法力量大小强弱要恰到好处,选配经穴要合理得当。无论适用何种手法,按压合经俞穴,都应是被救者有酸、麻、热、胀、痛等得气感为度。
笔者根据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对于怎样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谈点粗浅体会,供同道们参考借鉴。在此,笔者恳切希望同道们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挖掘整理、发展提高中医按摩事业,拓展临床适应症,尤其对运用某种手法,某个俞穴刺激后由科学根据的是体内代谢以及细胞物质等数据改变的研讨。
1认真检查,明确诊断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七分诊,三分治”,按照现代医学观点对此言来讲,虽不太科学(准确),但从中医治病或民间传说,充分说明了疾病诊断的重要性。那么就推拿治病也是如此。例如:肩周炎,首先要询问患者发病因素,是风寒、外伤,还是气血虚弱;风寒者,当用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治之。手法以温热为主,按压、搓揉手法操作于患肢肩部选用缺盆、击泉、肩俞、肩内俞肩外俞、曲池、合谷等以打到寒气外泻,筋络松解畅通而愈的目的。若因外伤、劳损导致本病者,应以解痉镇疼化淤消肿为治则。手法应用轻揉、合缓、拿法,此种类往往以患肩肿胀,剧痛来诊,故在做操作前首先以远端取穴透导镇疼为主,如重压双侧合谷、太冲,对压蓧口、承山两穴等,待肌痉挛解除后痛疼也随之缓解然后再行局部手法操作。又如,因久病体虚,年老体弱等气血虚弱所引起的肩周炎患者,在治疗时应扶正祛邪滋补肝肾为主,运用轻缓、揉合的手法作用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肝、脾、胃、三焦、肾五个俞穴,以补气养血、益肾固本,此后再在患肩周围操作各种手法。多年来笔者对此病治疗都是按照上述所言辩证论治为原则,抓住病因机理,分型操作均取得良效。
2整体观念,手法得当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名言自古以来,被无数事实所验证。因此,医生在工作中对疾病的诊治,应贯彻整体观念精神、了解患者精神,体质状况,病情轻重分别论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头部眩晕是主要症状,遇到此类患者时,首先要询问患者家庭血压情况,眩晕与体位有无关系等。如果患者既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时而又有椎动脉供血不足者。在治疗中:①要患者服用药物降压;②在血压稳定情况下才能适行推拿手法或选用背部俞穴;手法包括全身贯推,点按降压点(第六颈椎棘突傍开0.5寸),膀胱经双侧肝俞穴,以平肝潜阳,是患者从心理、脉络、肌肤放松后再行颈牵、推拿术。从而达到椎间隙增宽,扭曲或受压椎动脉伸展血流畅通,眩晕得以缓解消失的目的。
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了伴下肢放射痛痉外,有的还有恶心呕吐、夜不能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等症状。此类病人主要是有疼痛剧烈运动较少,久而久之则可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胃肠蠕动缓慢,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再加上夜间休息不好就会出现心烦意乱,营养不足,由于肠道水分减少造成大便干燥。患者由于痛疼而不敢增加腹压才是大便秘结之故。对此类患者推拿治疗既要调整阴阳,调和脏腑促进消化吸收,又要解痉镇痛,是突出物还纳或改善神经根与突出物的关系。
推拿疗法在治疗儿科病症(适应症)疗效虽然显著,但由于小儿脏腑较嫩,行气未充;风、寒、湿、暑等邪气容易侵入,再加上小儿消化能力较差,积滞、腹泻容易发生。小儿腹泻多发于夏秋两季,腹泻可分为:寒、热、脾虚和伤食泻四类,对于小儿本病治疗更应慎重诊断辨证论治。伤食泻应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吸收,运用补脾土,揉板门,清胃腑,清大肠,逆运内八卦摩腹、揉脐、按压足三里(足三里要用泻法),下推七节骨。寒泻者应温补脾肾调和营胃,选用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清小肠、按揉板门、擦搓八髎等。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治异是我们中医各科治病原则。对于推拿医师而言,手法轻重,俞穴配伍合理得当,技巧掌握熟练程度等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关键。
3医患配合,提高疗效
防病未然首先注意自身保健,应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体炼,增加自身免疫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是阴阳平衡脏腑调和“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尽管如此,人在生活工作之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损伤,便会给自身带来疾苦。那么就需要就诊求医,当医生给患者诊治疾病时要认真负责,仔细详情全面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如遇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所造成的急性神经根或其它软组织水肿时应与其它疗法并用(如静滴脱水剂,消炎类药物)或配合理疗中草药热敷等尽快使水肿消散吸收,为推拿手法操作打下基础。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93-0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科学也在不断进步。由此,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因而,怎样才能提高推拿疗效,缩短其疗程,尽快解除患者疾苦,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推拿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推拿疗法属中医学外治法之一,现代医学将其法等列入物理疗法范畴。这种疗法主要是通过医生,运用双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以手代药,以指代针的方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病变)部位,或特定经络俞穴,并根据不同病情,体质状况,运用不同手法、经穴达到治病健体增强免疫力作用。
[关键词]推拿;临床疗效;经验;按摩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者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例如按摩治疗患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伤筋有独到之处,通过按摩使患者舒筋通络,气血畅通,减少疼痛,达到治疗效果。其次,按摩还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不但可直接放松肌肉,并能解除引起肌紧张的原因,治标也可治本,做到标本兼治。此外,按摩对内脏功能还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由此可见,按摩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
选用俞穴手法技巧等运用是否恰当有直接关系。总而言之,要是效果好,疗程短,就必须要求医务工作者首先要对病变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仔细询问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的全过程,然后在做推拿治疗时,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三因治矣为原则。运用各种手法要全神贯注,按照《医宗筋鉴:正骨心法要指》所讲的:“一但临症,技出有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技巧精神。另外手法力量大小强弱要恰到好处,选配经穴要合理得当。无论适用何种手法,按压合经俞穴,都应是被救者有酸、麻、热、胀、痛等得气感为度。
笔者根据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对于怎样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谈点粗浅体会,供同道们参考借鉴。在此,笔者恳切希望同道们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挖掘整理、发展提高中医按摩事业,拓展临床适应症,尤其对运用某种手法,某个俞穴刺激后由科学根据的是体内代谢以及细胞物质等数据改变的研讨。
1认真检查,明确诊断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七分诊,三分治”,按照现代医学观点对此言来讲,虽不太科学(准确),但从中医治病或民间传说,充分说明了疾病诊断的重要性。那么就推拿治病也是如此。例如:肩周炎,首先要询问患者发病因素,是风寒、外伤,还是气血虚弱;风寒者,当用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治之。手法以温热为主,按压、搓揉手法操作于患肢肩部选用缺盆、击泉、肩俞、肩内俞肩外俞、曲池、合谷等以打到寒气外泻,筋络松解畅通而愈的目的。若因外伤、劳损导致本病者,应以解痉镇疼化淤消肿为治则。手法应用轻揉、合缓、拿法,此种类往往以患肩肿胀,剧痛来诊,故在做操作前首先以远端取穴透导镇疼为主,如重压双侧合谷、太冲,对压蓧口、承山两穴等,待肌痉挛解除后痛疼也随之缓解然后再行局部手法操作。又如,因久病体虚,年老体弱等气血虚弱所引起的肩周炎患者,在治疗时应扶正祛邪滋补肝肾为主,运用轻缓、揉合的手法作用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肝、脾、胃、三焦、肾五个俞穴,以补气养血、益肾固本,此后再在患肩周围操作各种手法。多年来笔者对此病治疗都是按照上述所言辩证论治为原则,抓住病因机理,分型操作均取得良效。
2整体观念,手法得当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名言自古以来,被无数事实所验证。因此,医生在工作中对疾病的诊治,应贯彻整体观念精神、了解患者精神,体质状况,病情轻重分别论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头部眩晕是主要症状,遇到此类患者时,首先要询问患者家庭血压情况,眩晕与体位有无关系等。如果患者既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时而又有椎动脉供血不足者。在治疗中:①要患者服用药物降压;②在血压稳定情况下才能适行推拿手法或选用背部俞穴;手法包括全身贯推,点按降压点(第六颈椎棘突傍开0.5寸),膀胱经双侧肝俞穴,以平肝潜阳,是患者从心理、脉络、肌肤放松后再行颈牵、推拿术。从而达到椎间隙增宽,扭曲或受压椎动脉伸展血流畅通,眩晕得以缓解消失的目的。
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了伴下肢放射痛痉外,有的还有恶心呕吐、夜不能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等症状。此类病人主要是有疼痛剧烈运动较少,久而久之则可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胃肠蠕动缓慢,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再加上夜间休息不好就会出现心烦意乱,营养不足,由于肠道水分减少造成大便干燥。患者由于痛疼而不敢增加腹压才是大便秘结之故。对此类患者推拿治疗既要调整阴阳,调和脏腑促进消化吸收,又要解痉镇痛,是突出物还纳或改善神经根与突出物的关系。
推拿疗法在治疗儿科病症(适应症)疗效虽然显著,但由于小儿脏腑较嫩,行气未充;风、寒、湿、暑等邪气容易侵入,再加上小儿消化能力较差,积滞、腹泻容易发生。小儿腹泻多发于夏秋两季,腹泻可分为:寒、热、脾虚和伤食泻四类,对于小儿本病治疗更应慎重诊断辨证论治。伤食泻应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吸收,运用补脾土,揉板门,清胃腑,清大肠,逆运内八卦摩腹、揉脐、按压足三里(足三里要用泻法),下推七节骨。寒泻者应温补脾肾调和营胃,选用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清小肠、按揉板门、擦搓八髎等。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治异是我们中医各科治病原则。对于推拿医师而言,手法轻重,俞穴配伍合理得当,技巧掌握熟练程度等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关键。
3医患配合,提高疗效
防病未然首先注意自身保健,应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体炼,增加自身免疫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是阴阳平衡脏腑调和“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尽管如此,人在生活工作之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损伤,便会给自身带来疾苦。那么就需要就诊求医,当医生给患者诊治疾病时要认真负责,仔细详情全面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如遇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所造成的急性神经根或其它软组织水肿时应与其它疗法并用(如静滴脱水剂,消炎类药物)或配合理疗中草药热敷等尽快使水肿消散吸收,为推拿手法操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