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孩子别用钱,用心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刺激训练营中这些平日须家长陪伴监督才能动笔的小家伙自觉写作业,我们决定对作业写得又快又好的孩子奖励一个用彩色曲别针做的小桃心。
  决定宣布之后,进步最大的就是9岁的男孩小跃,当天的三次作业一次比一次快,而且全对。这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在入营时的学生测评表中“学习上的困难”一项上,小跃选择的正是“作业太多,写着写着就烦了”!看来,区区一个小桃心的魔力还不小。
  可是,仅仅是第二天,小跃的表现就令我大失所望。 那天早晨写作业时他根本就坐不住,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打一趟水,好不容易坐下了,又用字帖遮住我的视线偷玩游戏机。我很生气,也很困惑:为什么昨天还能为一个小桃心力争上游的孩子,今天就变成了这副模样呢?
  晚上我将他的表现告诉了来接他的父亲贾先生。没想到贾先生一点也不吃惊:“这小子就是这样,得到礼物后能好上一阵,新鲜劲一过就又不是他了。”原来,他们夫妻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分手了,小跃是贾先生一手带大的。为了让儿子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贾先生经常用许愿和送礼物的方法。起初有些效果,到后来孩子的进步就变成了索要礼物的手段,礼物的新鲜感和惊喜没有了,进步的动力自然就消失了。
  看来,小跃是被物质刺激搞麻木了。该用什么方法转变这种心理呢?
  那天下午,孩子们在教室里写作业,坐在小跃身边的男孩小帆长得白白净净,两颗门牙略向外露,很像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小老鼠Jerry。我信口说:“帆帆,我以后叫你Jerry得了。”没想到,一旁的小跃听到了,马上吵着也要我给他取个英文名字。
  “那得看你的表现。”我故意说。结果他马上就提起了笔,一个下午做完了将近两天的作业!中间他不断地用眼睛瞟我,像在提醒我别忘了给他起英文名字的事情。其实他哪里知道,我正为此后悔——我担心他对英文名字也是“5分钟热度”,过后就“又不是他了”。
  作业做好后,小跃邀功请赏似地来到我跟前,我自然遵守诺言,将一张写着英文名“Robbin”(罗宾)的纸条送给他,并教他这个名字的正确发音。与得到小桃心那次的表现不同,这回他没有又叫又笑,而是十分认真地把他的新名字告诉每一个辅导员,不厌其烦地嘱咐大家:从今天开始,请叫我Robbin。
  更意外的是,我担心的事竟然没有发生。他之后几天各方面的表现一直不错,并且一直不断提醒和纠正叫他“小跃”的辅导员改叫他“Robbin”。辅导员们也很配合,因为根据“儿童本位”的观念,我们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喜欢不喜欢,而不是我们自己喜欢不喜欢;作为教育者,经验告诉我们,你不先跟着孩子走,孩子就不会跟着你走。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英文名字使小跃保持了如此长久的进步呢?事后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我想原因首先是因为小跃得到的物质鼓励太多了,而英文名字属于精神鼓励,这恰恰是他不经常得到的,物以稀为贵嘛;
  其次,他这次得到英文名字实属意外,是托小帆的“福”;长期以来已经被许诺和一般性奖励刺激得几乎麻木的小跃,对于意外的收获自然具有更大的渴求;
  第三,英文名字不同于放在家里的礼物,它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光荣。每次人们叫他他赢回来的名字Robbin的时候,都是对他的一次激励,所以他才能具有保持全方位的、长足的进步的动力。
  这就是Robbin,一个对精神鼓励比对物质刺激更加渴求的孩子。试想:又有哪个孩子不是这样呢?
  训练营结束时,我给贾先生的建议是:
  1 逐渐减少送礼物的许诺,淡化送礼物的目的性,在他有自发的进步时才进行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尽量使孩子有出乎意料的感觉;
  2 加强精神鼓励的分量,不再一切都与物质挂钩。
  我和贾先生约好,开学后还要去看小跃。到那时,希望小跃还热衷于让我叫他Robbin。
  
  王晓春点评:
  小跃的心理可以称为“许诺中毒”,“礼物中毒”。我在营地和他第一次见面,他就求我给他买枪,而且必须是能打子弹的。之后他每天都追问我,我一直没有满足他;但是后来他十分认真地也要求我叫他Robbin的时候,我倒是做到了,因为我知道这对他来说,比一把可以打子弹的枪要重要得多。
  李未在文中对小跃的分析颇有道理。其实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任何人(包括小孩子)的需求动机由低到高都有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最后和最高的层次:自我实现。而其中前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内在的需求就将处于主导地位。现在的孩子前两种基本需求一般来讲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给予其外在的、物质的奖励最多是“锦上添花”,并不算“雪中送炭”,通常仅仅在短期内有效。
  除此外,我想小跃希望人们叫他英文名字、新名字,可能还有改变自我形象、“重新开始”的意味。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上学期学习成绩下降,自己也很不满意,结果大年三十那天对她说:“妈妈,让我在地上打个滚吧,这样明年就可以重新做人了!”
  小跃恐怕也有类似心理。因为改名字而获得很大进步的孩子,我在咨询中已经接触过好几个了,虽然改的不一定是英文名字。
  “人都有希望越变越完美的欲望。”马斯洛这句话堪称本文的精彩注脚。
其他文献
孩子的成长过程绝对需要鼓励和表扬,需要进行赏识教育。不少家长自以为懂得这个道理,但抱怨在运用表扬的方法时却不灵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家长多数是没有弄清楚表扬的真正意义,换句话说:家长根本没弄明白表扬孩子为的是什么。  表扬孩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都是为了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些信息:  ●你能行  ●我信任你  ●我很重视你  ●你有实力做好这些事情  ●你对我们很重要  这种
期刊
罔达修士的美术班在当地非常有名,30年来为美国名牌美术院校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据估计,儿子这届毕业生将会得到超过100万美元的奖学金。   矿矿进这个美术班是经过了一番努力的,而且他也没辜负我们的一片苦心,在30个学生中很拔尖,还与老罔达建立起了一种忘年情。  可是一年后,就在我们对矿矿未来在美术界的锦绣前程寄予厚望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矿矿想离开美术班。原因是新学期美术课和电脑课在课时安
期刊
儿子3岁了,周围的同事、朋友的孩子在这个岁数已经开始学算术。我是否也该给孩子“补补课”?  昆明 刘启明    教3岁左右的孩子学算术还为时过早,不仅对开发智力没有帮助,反而会令孩子力不从心而早早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甚至失去宝贵的自信心。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  1.让孩子在玩中学数的概念。如一边上楼梯一边教孩子数“1、2、3……”;吃饭时让孩子数有几个人、
期刊
女儿7岁多了,每到看电视时就咬指甲,讲道理、训斥都没用。有什么好办法戒掉女儿的坏习惯?  杭州 刘媚    在所有神经性的习惯中,咬指甲是最常见的;如不努力纠正,有可能伴随孩子进入成年。因此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咬指甲的害处并努力加以纠正。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女孩子都爱美,让她自己从杂志上找漂亮纤秀的手的图片,并把它剪下来贴在镜子上。让她知道如果她不咬指甲她的手也会这么好看。  2.让孩子坐在
期刊
美国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具幽默感的孩子大多聪慧,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融洽,因而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业,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与痛苦。   人的幽默感三成是天生,七成须经后天的培养。  美国人崇尚幽默。他们不仅把幽默看作一种可爱的性格,更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许多美国父母在婴儿出世才6周便开始了独特的“早期幽默训练”,因为不少聪明的婴儿这时已开始萌发幽默意识。一个典型
期刊
学唱古老童谣 今日日本,孩子大多只会唱卡通片里的主题歌和大人们的流行曲,对流传久远的童谣一无所知。为了帮助新一代儿童了解童谣这一日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幼儿园和小学特意组织孩子们学唱古老童谣。  一些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应邀担任孩子们的老师。68岁的幸子奶奶儿童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她教唱的《萤火虫》、《捉田螺》、《挖萝卜》等童谣把孩子们带到了风景优美的大自然中,并增加了孩子们对日本历史的了
期刊
学龄前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作为家长,如果不能体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注意尊重他们的自主要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他们规定一个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是一个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的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注意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    ●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相当一部分家长习惯于事事为孩子做出决定,而少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
期刊
儿子张元元,1995年夏在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银牌,1996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次年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发起并参与了历时56天、行程6300公里的“黄河环保万里行”暑期考察活动,成为国内有史以来首位到达黄河正源日卡曲的在校大学生。2000年夏,获位居全美公立大学前10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全额奖学金,赴该校攻读分子生物和神经发育专业的博士学位……  坦率地讲,时至今日,要
期刊
  
期刊
我是个健忘的女孩子,很多事情不超过一天就忘记了:中午吃什么菜晚上忘记了,买东西走到半路就忘记要买什么了。  最麻烦的是我经常忘记要带齐上课的东西:美术课忘了带水彩笔,体育课忘了穿球鞋,劳动课忘了带剪刀、胶水——我想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烦恼。于是,我就想发明一个“避忘器”:里面是一个微型万用电脑,储存着功课表等一些资料。将它安装在大门边,每当上学前往它面前一站,与电脑连接的“探测器”就会检查我的书包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