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一、语文能力的定义
语文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基本能力。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科学的工具,还是记载传递知识情感的媒介。所谓的人文性是指语言文字所形成作品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同时人的个体发展也离不开语言文学,因为语言文字是人形成概念,进行推理的中间媒质,是人发展智能必不可少的东西,可见加强中学生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无疑是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能力要求:1、"听":耐人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2、"说":说普通话,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3、"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4、"写":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得当,条理清楚。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三、如何使学生达到这四方面的要求(一)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听,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说,就显得较欠缺。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学生说话能力比较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害羞、胆怯心理呢?(1)要告诉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比如上台说话,一开始要求学生目不斜视,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说话的内容上,不要怕别人会怎么想。要学生对自己说,我尽全力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2)给自己信心,不要在说话时总担心:我会不会说的太快,表情是不是很自然,语态语调是不是很合适。开始越想得多,越是说不好,应该想别人能说好,我也一定能行。要求学生满怀自信地去说。(3)多褒少贬,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要经常运用手中的表扬权,使学生获得人格的尊重,内化为行动的力量,不断克服害羞感和恐惧感。2.立足课堂,积极提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首先要立足课堂,创设时机让学生训练。(1)可以开展课前演讲。这里的演讲,并非要求学生宏篇巨论。可以安排每周一到两次课的前半部分,每次安排三到四人。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题目,写成文章,酝酿准备。要明确要求学生不能背稿纸,尽量熟记文章的题纲,利用题纲来组织、熟记内容就行。在演讲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中心、材料、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一次演讲完毕,教师针对学生演讲,首先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把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提出来,辅之以示范。一开始,学生肯定会出现紧张、看稿纸、背稿纸等现象,这属正常。几次训练后,可发现,学生的演讲能力、技巧大有改观,对演讲课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只需要教师认可他们的能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就可以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最好贴近生活,是极富情感性和艺术性的学科。(2)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契机。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现今使用的新教材也注重了听说训练,如复述课文,看图说话,一事一议,口头作文,想象叙述,辩论会,表演小品,表演课本剧等等。比如在教《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课本剧。而且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背诵好属于自己的台词。在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结果比较成功,学生一般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不但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3.课外实践,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优势为了激发学生敢说,愿讲的热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语文活动,如"小小广播站""商品介绍大会""记者招待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听说的热情和兴趣。比如辩论赛,很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给学生一个话题,象"中学生该不该上网""严师一定出高徒吗?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的学习或生活,许多学生都有话可以说。在辩论赛上就让他们展开唇枪舌战,畅所欲言。通过激烈的辩论,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敏锐的思维训练、伶俐的口语训练和辨证的思维训练;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在课外语文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检测体系,这样一方面能检测学生听说能力和听说教学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听说教学有引导、激励的用。当然听说训练决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年累月的工作。听说训练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是一项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使人获得古今中外涉及各门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信息,开拓视野:阅读能启迪人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阅读能提高写作、会话能力,开发智力。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其教学的成败。因此,阅读教学让语文老师深感重任在肩,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社戏》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幅江南水乡图景,并配上优美的配乐,用fiash播放,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社戏》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幅江南水乡图景,并配上优美的配乐,用fiash播放,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配合教学要求,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训练学生朗读的方式有:
(1)范读:教师示范朗读
在教学诗歌,散文,文言文时,通过朗读磁带和教师正确的语调,丰富的感情,节奏的抑扬顿挫,速度的快慢,给学生示范出一个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2)领读: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阅读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也去掉了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3)个别朗读
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2]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和形成学生得任何一种能力,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够从实践中摸清这个规律,并找到适合这个规律所要求的训练过程,我们的教学工作自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规律和进行作文训练的程序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似应跨出以下四步。
第一步:多看看,提高观察能力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主观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客观世界,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得第一步。观察什么?观察社会,包括人、事;观察自然,包括景、物。就观察的方法而论,似应有如下相互关联的四点:一是随意观察,或称之为兴趣观察。二是专意观察,或称选择观察、责任观察、定向观察。三是比较观察。四是反复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中"写什么"的问题,即让学生刨到木之"本",挖到水之"源",找到炊之"米";其次,要把观察和练笔结合起来,养成写作习惯,让学生写些"观察日记"、"见闻录"、"日知录"、"随感录"之类的小作文,以作为此后组装机器的"零件"。清代文章大家王夫之说:"身之所历,日之所见,是铁门限。"不以观察为前提,不以生活为基础,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钥匙,写作"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第二步:多想想,提高思考能力思考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依傍与感性材料,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没有充分的观察,就没有思考的原料。观察生活,汲取材料,是思考的本原;而思考活动,又是对千变万化得生活情态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得加工过程,这犹如母鸡孵卵而后得雏,犹如蜜蜂采花而后酿蜜。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行成于思",当代作家孙犁主张"沉潜下去思考",学生由积得材料而后构思成文,思考是一条必经之路。
第三步:多读读,提高鉴赏能力经过"静观默察",取得了写作的素材,经过"凝神结想",把素材化为题材,关于"写什么"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下一步自然应当研究"怎样写的问题了。
怎样写?在学步阶段,应从阅读中求得借鉴。俄国作家惠列赛耶夫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学生学习作文,应该借鉴课文中作家的范文,借鉴报章上应时得范文,借鉴老师"下水"得例文,借鉴学生的模范作文。
第四步:多练练,提高表达能力苏东坡说:"观物之妙,不能了然于心,"这说明了观察与思考的关系。他又说,"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与口与手",这说明了借鉴与表达的关系。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我们作文教学策略的四步,正符合苏、郭二位的"看看、想想、读读、写写"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得要求。在整个写作教程中,观察是写作的眼睛,思考是写作的中枢,借鉴是写作的手足,表现才是写作得全身。
表达什么?观察、思考得来的生活知识,阅读、借鉴得来的书本知识。怎样表达?在中学阶段,应当掌握以下五种表达手段: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五是指导学生达到:一个鲜亮、新颖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一个完美的结尾;清爽的文面。高分作文"六妙招":让历史风云为作文壮阵;让政治文化进入作文视野;让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走进作文;借用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寄予深刻哲理;用新颖、独特的形式美化作文;用故事新编、旧瓶新酒,编出妙趣横生。四、总结
听说读写互相促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强调听说能力训练,并不等于放松读写训练。听说读写训练虽可以独立进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说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信息量的阅读,听的能力反过来又培养了说、写的技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摒弃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让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均衡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积极培养、发挥自学能力,广纳博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师"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语文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基本能力。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科学的工具,还是记载传递知识情感的媒介。所谓的人文性是指语言文字所形成作品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同时人的个体发展也离不开语言文学,因为语言文字是人形成概念,进行推理的中间媒质,是人发展智能必不可少的东西,可见加强中学生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无疑是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能力要求:1、"听":耐人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2、"说":说普通话,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3、"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4、"写":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得当,条理清楚。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三、如何使学生达到这四方面的要求(一)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听,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说,就显得较欠缺。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学生说话能力比较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害羞、胆怯心理呢?(1)要告诉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比如上台说话,一开始要求学生目不斜视,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说话的内容上,不要怕别人会怎么想。要学生对自己说,我尽全力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2)给自己信心,不要在说话时总担心:我会不会说的太快,表情是不是很自然,语态语调是不是很合适。开始越想得多,越是说不好,应该想别人能说好,我也一定能行。要求学生满怀自信地去说。(3)多褒少贬,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要经常运用手中的表扬权,使学生获得人格的尊重,内化为行动的力量,不断克服害羞感和恐惧感。2.立足课堂,积极提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首先要立足课堂,创设时机让学生训练。(1)可以开展课前演讲。这里的演讲,并非要求学生宏篇巨论。可以安排每周一到两次课的前半部分,每次安排三到四人。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题目,写成文章,酝酿准备。要明确要求学生不能背稿纸,尽量熟记文章的题纲,利用题纲来组织、熟记内容就行。在演讲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中心、材料、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一次演讲完毕,教师针对学生演讲,首先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把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提出来,辅之以示范。一开始,学生肯定会出现紧张、看稿纸、背稿纸等现象,这属正常。几次训练后,可发现,学生的演讲能力、技巧大有改观,对演讲课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只需要教师认可他们的能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就可以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最好贴近生活,是极富情感性和艺术性的学科。(2)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契机。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现今使用的新教材也注重了听说训练,如复述课文,看图说话,一事一议,口头作文,想象叙述,辩论会,表演小品,表演课本剧等等。比如在教《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课本剧。而且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背诵好属于自己的台词。在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结果比较成功,学生一般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不但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3.课外实践,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优势为了激发学生敢说,愿讲的热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语文活动,如"小小广播站""商品介绍大会""记者招待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听说的热情和兴趣。比如辩论赛,很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给学生一个话题,象"中学生该不该上网""严师一定出高徒吗?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的学习或生活,许多学生都有话可以说。在辩论赛上就让他们展开唇枪舌战,畅所欲言。通过激烈的辩论,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敏锐的思维训练、伶俐的口语训练和辨证的思维训练;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在课外语文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检测体系,这样一方面能检测学生听说能力和听说教学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听说教学有引导、激励的用。当然听说训练决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年累月的工作。听说训练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是一项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使人获得古今中外涉及各门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信息,开拓视野:阅读能启迪人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阅读能提高写作、会话能力,开发智力。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其教学的成败。因此,阅读教学让语文老师深感重任在肩,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社戏》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幅江南水乡图景,并配上优美的配乐,用fiash播放,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社戏》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幅江南水乡图景,并配上优美的配乐,用fiash播放,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配合教学要求,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训练学生朗读的方式有:
(1)范读:教师示范朗读
在教学诗歌,散文,文言文时,通过朗读磁带和教师正确的语调,丰富的感情,节奏的抑扬顿挫,速度的快慢,给学生示范出一个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2)领读: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阅读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也去掉了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3)个别朗读
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2]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和形成学生得任何一种能力,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够从实践中摸清这个规律,并找到适合这个规律所要求的训练过程,我们的教学工作自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规律和进行作文训练的程序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似应跨出以下四步。
第一步:多看看,提高观察能力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主观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客观世界,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得第一步。观察什么?观察社会,包括人、事;观察自然,包括景、物。就观察的方法而论,似应有如下相互关联的四点:一是随意观察,或称之为兴趣观察。二是专意观察,或称选择观察、责任观察、定向观察。三是比较观察。四是反复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中"写什么"的问题,即让学生刨到木之"本",挖到水之"源",找到炊之"米";其次,要把观察和练笔结合起来,养成写作习惯,让学生写些"观察日记"、"见闻录"、"日知录"、"随感录"之类的小作文,以作为此后组装机器的"零件"。清代文章大家王夫之说:"身之所历,日之所见,是铁门限。"不以观察为前提,不以生活为基础,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钥匙,写作"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第二步:多想想,提高思考能力思考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依傍与感性材料,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没有充分的观察,就没有思考的原料。观察生活,汲取材料,是思考的本原;而思考活动,又是对千变万化得生活情态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得加工过程,这犹如母鸡孵卵而后得雏,犹如蜜蜂采花而后酿蜜。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行成于思",当代作家孙犁主张"沉潜下去思考",学生由积得材料而后构思成文,思考是一条必经之路。
第三步:多读读,提高鉴赏能力经过"静观默察",取得了写作的素材,经过"凝神结想",把素材化为题材,关于"写什么"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下一步自然应当研究"怎样写的问题了。
怎样写?在学步阶段,应从阅读中求得借鉴。俄国作家惠列赛耶夫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学生学习作文,应该借鉴课文中作家的范文,借鉴报章上应时得范文,借鉴老师"下水"得例文,借鉴学生的模范作文。
第四步:多练练,提高表达能力苏东坡说:"观物之妙,不能了然于心,"这说明了观察与思考的关系。他又说,"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与口与手",这说明了借鉴与表达的关系。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我们作文教学策略的四步,正符合苏、郭二位的"看看、想想、读读、写写"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得要求。在整个写作教程中,观察是写作的眼睛,思考是写作的中枢,借鉴是写作的手足,表现才是写作得全身。
表达什么?观察、思考得来的生活知识,阅读、借鉴得来的书本知识。怎样表达?在中学阶段,应当掌握以下五种表达手段: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五是指导学生达到:一个鲜亮、新颖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一个完美的结尾;清爽的文面。高分作文"六妙招":让历史风云为作文壮阵;让政治文化进入作文视野;让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走进作文;借用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寄予深刻哲理;用新颖、独特的形式美化作文;用故事新编、旧瓶新酒,编出妙趣横生。四、总结
听说读写互相促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强调听说能力训练,并不等于放松读写训练。听说读写训练虽可以独立进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说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信息量的阅读,听的能力反过来又培养了说、写的技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摒弃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让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均衡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积极培养、发挥自学能力,广纳博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师"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